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__ ,寻找它们、__ __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__ 、__ 、和__ 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__ 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
3.__ 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使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4.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__ 。
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____ 。
【夯实基础】
1.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植物生长 B.经济危机
C.台风 D.火山爆发
2.下列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小明在池塘边发现池塘里有许多鱼
C.小冬发现夏天雨后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
D.小李来到初中就读的新学校发现校园环境很优美
3.有一本杂志名叫《科学世界》,推荐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阅读。
张辉同学就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请告诉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运用以前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4.下列属于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的是( )
①洗碗机能让我们饭后不发愁
②可视电话改变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③网上购物不用再逛市场
④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
⑤嫦娥一号卫星的绕月飞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5.下列属于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 )
A.用吸尘器吸尘
B.使用空调降温
C.空调将氟利昂排入大气
D.用计算机上网
6.在装修房子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B.选择节水型坐便器
C.使用清香型空气清新剂掩盖油漆味
D.使用隔音、隔热玻璃窗
7.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发现问题更重要。
”在植物园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春天来了,枫树、柳树长出了绿叶。
夏季各种树木都生长得十分茂盛。
随着秋季的降临,有的树木叶子开始变黄,枫树的叶子却逐渐变红,而松柏却四季常青,植物园显得绚丽多彩。
对自然界中的这些平常现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你感兴趣的两个问题:
问题1:__
问题2:__
8.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究。
我们经常看到树叶,但是你认真地观察过它吗?请你从观察一片树叶开始研究吧!
【答案】略
【能力提升】
9.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 )
A.阅读、笔记和练习
B.讨论和交流
C.观察、实验和思考
D.实践和应用
10.下列对科学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要仔细观察,善于提出问题
B.要认真做实验,收集相关资料
C.要善于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答案
D.是科学家的事,我们无法研究
11.关于科学技术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B.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C.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好处将占主导地位
D.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坏处将占主导地位
12.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
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设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设相符
D.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13.如图111所示,先在杯子中装满水(如图甲),再盖上硬纸板(如图乙),然后用手压着硬纸板将它倒置过来,放手后(如图丙),你猜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操作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将它记录在下面横线上。
图111
(1)你的猜想:__ 。
(2)亲自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是:__ 。
(3)你的问题是:__ _
14.小明在家中做饭时发现他家的菜刀生锈了。
小明仔细观察发现,菜刀上的锈斑大都在水滴的边缘,呈
圆形,而水滴的中间大多(填“有”或“没有”)生锈。
请提出一个问题:_ ?并根据生活经验探究一下钢铁生锈的条件。
15.手持一张明信片使它的平面处于竖直平面内。
想一想,松手以后明信片将怎样运动?记录你看到的现象。
___ __。
想一想,明信片下落的情况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__ _。
【拓展创新】
16.人的指甲是不断长长的,但指甲的生长究竟发生于哪一部位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变长的原因可能是指甲的根部在不断地生长。
”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图112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擦掉,可以在指甲上保留较长时间);
图112
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一段时间后,他将观察到图中A、B间的距
离_ _(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有:指甲会不会横向生长?
__
(3)方法迁移:植物茎的生长究竟发生于芽尖端的哪个部位呢?据上述实验启发,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①在芽的中轴线上,如图113中甲所示,画上一条红色竖直线AB(红色竖直线比较难褪去,可以在植物芽上保留较长时间),让植物在黑暗环境中直立生长;②几天后,观察现象,结果如图中乙所示。
图113
①该室验中该同学的假设是:植物茎的生长可能发生于芽尖端的
__ 。
②得出结论:实验中植物茎的生长发生于芽尖端的 _部位(填“AC”“AB”或“BC”)。
参考答案
1.自然现象产生发展理解解释预测
2. 疑问
3. 科学
4. 社会的进步负面影响
夯实基础
1.B
2.A
3.C
4.A
5.C
6.C
7. 为什么植物夏季比冬季茂盛?枫树的叶子为什么秋天会变红?
8. 略
能力提升
9.C 10.D 11.C 12.D
13. 硬纸板掉下,水流出(或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硬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_
14. 没有钢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_
15. 实验时,你会发现明信片并不沿着竖直面下落,而是一边下落,一边绕水平对称轴翻转它的运
动是由于重力作用和空气阻力的影响造成的
16.增大指甲的生长状况和健康有关吗?(答案不唯一)
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等均可 BC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1.科学研究是以 _为基础的。
2.实验仪器和试剂被存放于 __内,并按 _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还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位置。
3.进入科学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 _,看清实验物品和试剂
的 _,规范 _,这样才能确保实验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4.实验室发生了意外事故,如皮肤烫伤或烧伤,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 __冲洗受伤处;被化学试剂灼伤,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 _冲洗1分钟以上。
5.酒精灯火焰分为_ _、 _和 _三部分,温度最高的
是 __;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_ _盖灭;不准向_ _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引起火灾。
【夯实基础】
1.进实验室做实验,首先应该明确( )
A.实验操作步骤 B.实验目的
C.实验仪器 D.实验观察和记录
2.[2015·丽水]2015年9月13日,在部分地区能观察到日偏食,观察这一天象应选用( ) A.平面镜 B.潜望镜
C.放大镜 D.带滤镜的天文望远镜
3.科学实验常要用到一些测量工具,以获得所需的各种数据。
下列工具中不能进行测量的是( )
A.试管 B.天平
C.温度计 D.电流表
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行为没有违背实验室安全守则的是( ) A.在实验室吃零食
B.把实验后的剩余药品带出实验室
C.把反应后的药品倒入老师指定的废液缸中
D.将固体垃圾或者有毒有害溶液直接倒入水槽
5.下列标志是一些常用危险品的警告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6.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7.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正确的是( )
8.小强把一根火柴梗放在酒精灯的焰心位置,等待约3秒后取出,可以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碳化的部分是在火焰的( )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D.中上部
9.下列仪器能够帮助我们看清邮票上的图案的是( )
A.玻璃棒 B.温度计
C.放大镜 D.显微镜
10.请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 _B. _,C. _,
D. _,E. _。
11.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的是_ __;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的是_ __;观察微小的物体的是_;测量时间的是 _;测量质量的是 _。
12.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是 _;夹持试管的是 _;放置试管的
是 _;配制溶液的是 __;用来加热的是 _;搅拌、加快溶解的是 _。
13.不能将固体垃圾或有害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以免造成 __;实验完毕后,将你的实验区域 _,并清洗。
【能力提升】
14.试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并燃烧起来,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 A.用水浇灭
B.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用嘴吹灭
D.用湿抹布盖灭
15.试管夹夹持试管加热的正确方法是( )
A.把试管夹从试管的中部横向插入,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
B.把试管夹从试管的上部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
C.把试管夹从试管的下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
D.以上操作方法都不正确
16.“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
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药品进行实验
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对废旧电池做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化学实验室的有害废液收集后集中处理
17.[2014·余杭期中]下列在实验室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
C.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18.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 )
A.防止试剂腐蚀胶头
B.防止试剂腐蚀皮肤
C.防止试剂挥发
D.防止液体流出
19.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加油站、油漆厂等地方要严禁烟火
B.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窗通风
C.发现有人误食标有有毒物质标志的物体时,应催吐
D.实验时,手不小心接触到有腐蚀性的物质时,应立即送往医院
20.如图121所示放大镜的正确使用:
图121
(1)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让放大镜_ 观察的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方法二:放大镜尽量 _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用放大镜
观察一些较小的物体时,适当地将放大镜_ __物体,可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
21.取一个杯子,往里倒入三分之一杯的水,如图122甲所示。
然后,将杯子倾斜为图乙所示状态,观察杯子中的水面情况,并在图中画出杯中水面的位置。
再将杯子倾斜为图丙所示状态,杯中的水面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呢?做一下实验,看看你是否画对了。
从这个实验中你得出的结论是__ 。
图122
【答案】图略
【拓展创新】
22.为了探究给物质加热的方法,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的水。
1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厘米处加热;2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3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分别是60秒、35秒、27秒。
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至少答出两点)
①_ ;
②_ _;
③_ _;
④_ ;
⑤ _。
(2)在加热时,因操作不当,常常引起试管炸裂,请和其他同学交流总结可能的原因。
_ 。
参考答案
1. 实验
2. 实验仪器柜子不同的用途
3. 安全守则警告标志实验操作
4.
大量冷水缓缓流水 5. 外焰内焰焰心外焰灯帽燃着夯实基础
1.B
2.D
3.A
4.C
5.C
6.D
7.C
8.A
9.C
10.电压表显微镜酒精灯滴管托盘天平
11. 电流表电流表显微镜秒表天平
12. 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烧杯酒精灯玻璃棒
13. 管道堵塞或环境污染清理干净双手
能力提升
14.D 15.C 16.D 17.D 18.A 19.D
20. 适当远离靠近远离
21. 无论杯子是否倾斜,水面始终是水平的图略
拓展创新
22. (1)液体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
试管要倾斜,与桌面大约成45°角
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方向
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任答两点即可)
(2)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未擦干;没有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就集中在试管底部加热;刚加热后的试管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试管底部接触灯芯(合理即可))
第3节科学观察
1.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_ __与。
只有具备的头脑,科学发现才有可能降临。
3.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_ 、 _和_ 等方法。
【夯实基础】
1.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阅读 B.实验 C.观察 D.调查
2.下列活动不属于观察的是( )
A.用体温计测量一位学生的体温
B.仔细观察蜗牛的活动
C.用秒表测量某同学跑100米的时间
D.一位学生在学校里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
3.认识自然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眼睛看,用耳朵听
B.用脑想
C.用仪器和工具做准确判断
D.以上各项都是
4.当感觉器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判断时,必须( )
A.问老师,获得结果
B.等其他同学说出答案
C.查阅资料及参考答案,获得结果
D.通过实验,获得结果
5.下列哪种仪器可以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 )
A.秒表 B.天平
C.望远镜 D.三角尺
6.不借助仪器凭眼睛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可扩大观察范围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C.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
D.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
7.在做鸡蛋放在食盐溶液里的实验时,玻璃棒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止打破鸡蛋 B.加速食盐溶解
C.增加食盐溶解量 D.防止液体溅出
8.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工具才能进行
C.观察是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9.我们的眼睛在观察周围事物时往往会发生错觉,请观察图131中的图形。
图131
(1)图甲中AB和CD哪个间距更大一些?
(2)图乙中宽度和高度哪个比较大?
10.观察如图132所示中甲环的外圈与乙环的内圈哪个大?_ _。
再动动脑想一想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证明你的判断? _。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__ _。
图132
11.有一天,小明坐在炉子旁边,将手中的铁钩在炉子中烧得通红。
他突然想到:如果将磁铁放在火中烧得通红,磁性会变化吗?于是他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上,另一端附着一些大头针,然后加热。
这时小明应该观察_ _的变化,若他看到的现象是大头针落下,他得出的结论是 _。
【能力提升】
12.[余杭期中]下表中不同形状的脸部的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
通过细致观察,你认为空格中的脸部形态应是( )
13.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经过观察得到下表所示数据。
从数据可知:该同学探究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14.小明和小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明说:“我的弹性比你的好”。
小华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
小明可选择下列哪个设计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
A.把它们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B.用手触摸,看哪一个球较硬
C.让它们同时从离地面等高处自由坠下,观察哪一个反弹得高
D.把它们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
15.小明对学校一窝蚂蚁做了三天的观察,记录了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5分钟,其结果如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
A.第二天觅食活动旺盛
B.上午7∶00前蚂蚁不活动
C.11∶00~15∶00蚂蚁活动频繁
D.蚂蚁上午的活动比下午的频繁
16.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下列实验(实验所需器材如图133所示):把一个生鸡蛋放入一杯清水中,鸡蛋沉入杯底,往清水中溶入少量食盐,鸡蛋仍沉在杯底,继续溶入食盐,鸡蛋慢慢浮上水面。
根据这个实验事实,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图133
(1)A容器的名称是 _。
(2)鸡蛋在水中会慢慢上浮是因为 __。
(3)老师用玻璃棒搅拌时,要注意玻。
(4)有人怀疑是由于玻璃棒的搅拌导致鸡蛋浮起来,再也不下沉了,你觉得这种怀疑有道理吗?你有什
么办法可以消除他的怀疑?。
(5)想一想:清水中除了加食盐外,还可以加入什么物质同样能使鸡蛋浮起来?。
17.当你拿起苍蝇拍打苍蝇时,你是否想过苍蝇拍上的小孔有何作用?
【拓展创新】
18.在柿子成熟的季节里,果农们在柿子还未完全成熟的时候就进行了采摘,怎样才能使柿子早点成熟呢?
小西同学做了下面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做了记录。
他选了30只大小接近、成熟度相近的同种柿子,分三组,每组10个,分别放在三个相同的纸箱中,往第一个纸箱中另加了2个成熟的苹果;第二个纸箱放在温度稍高的地方;第三个纸箱只放10个柿子,放在与第一个纸箱相同的地方。
观察柿子的颜色和软硬来比较是否成熟。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1)小西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中,第三组的作用是。
(3)请你帮助小西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参考答案
1. 观察
2. 观察研究有准备
3. 有准备表格记录图形记录
夯实基础
1.C
2.D
3.D
4.D
5.C
6.D
7.B
8.B
9. 一样大一样大10. 一样大使用刻度尺测量等说明人的直觉有时是不可靠的,要借助工具等的帮助来进行正确的判断11. 大头针大头针
能力提升
12.C 13.D 14.C 15.C
16.烧杯加入了较多的食盐璃棒不要碰到烧杯底和烧杯壁没有道理可以先加入食盐搅拌
以后再加入鸡蛋蔗糖、明矾、面碱等均可
17. 蔗糖、明矾、面碱等均可
18. 怎样才能使柿子早点成熟呢作为对照升高温度和加成熟苹果都能够使柿子更快成熟
第4节科学测量(1)
1.测量是一个把 __与 __进行比较的过程。
__是常用的测量长度工具。
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___,被测物体长度为 __cm。
2.测量长度时常用到卷尺、皮尺、声呐、电磁波、激光测距仪、游标卡尺等,选择合适的工具(方法)填入下列空格中。
(1)建筑工人常用 ___测量长度。
(2)潜水艇常用 __测潜水艇与障碍物间的距离。
(3)雷达用 __测距离。
【夯实基础】
1.[杭州质检]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
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
更加广阔的微观世界。
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
A.长度单位 B.质量单位
C.时间单位 D.温度单位
2.课桌离地面的高度约为( )
A.80 mm B.1.5 m
C.0.5 dm D.80 cm
3.测量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4.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 A.量程3 m,最小刻度1 mm
B.量程10 m,最小刻度1 dm
C.量程30 cm,最小刻度1 mm
D.量程15 cm,最小刻度0.5 mm
5.如图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下列所记录的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 )
A.7.25 cm B.2.25 cm
C.2.3 cm D.2.2 cm
6.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为使测量结果较准确,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量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角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7.[余杭期中]下列单位换算过程表达式正确的是( )
A.5.2m=5.2×100=520cm
B.5.2m=5.2m×100cm=520cm
C.5.2m=5.2×100cm=520cm
D.5.2m=5.2m×100=520cm
8.填上合适的单位:
(1)教学楼每层高约32 __;
(2)铅笔盒的长约250 __;
(3)一张纸厚度约75 __。
9.使用刻度尺之前,应该先观察 __的位置,以及它的 __
和_ ____。
用刻度尺测量时,尺的位置要 __,刻度尺的刻度
线_ __被测量的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 __,在读数时,要估读到 __的下一位。
10.某人测量一物体长度为1.568 m,若他测量及记录都是准确无误的,则测量的准确值是_ __,估计值为 __。
【能力提升】
11.[2015·安徽]小明利用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
2.36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 cm B.2.357 cm
C.2.35 cm D.2.4 cm
12.决定测量准确程度的因素是( )
A.被测物体的大小
B.测量技术的高低
C.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
D.测量环境的优劣
13.下列所示的四个图中,能正确测出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方法是( )
14.在运动会上的铅球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比赛的成绩,如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将会(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15.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的长度,较好的方法是( )
A.用直尺直接测量
B.用准确度较高的刻度尺去测量
C.用弹性不大的棉线与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棉线的长度
D.不能测量
16.测量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最小刻度是0.5 mm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B.在计算课本的张数n时,应包括封面和封底
C.测课本总厚度时,应把封面、封底除外,然后把课本压紧,才能用刻度尺准确测出
D.用总厚度除以课本的页数(不包括封面和封底)就测出一张纸的厚度
17.有一轮子的直径为50 cm,某同学推着轮子绕一圆形花坛转一周,该轮子恰好滚过20周,那么这个花坛的半径是( )
A.5 m B.10 m
C.20 m D.25 m
18.用刻度尺测出一本200页书的厚度是8.5mm,这本书的每张纸的厚度是__μm。
19.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是由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如图143中所示为H1N1病毒在30万倍电子显微镜下成的像与刻度尺比对情况,该病毒的实际整体宽度为_ ___m。
使用透气孔径为3.0×10-6m 的N95型口罩_ __有效遮挡甲型H1N1病毒。
图143
20.给你一张纸、一枚大头针和一把刻度尺,怎样测量一个圆柱体的周长?
【拓展创新】
21.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1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F.……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__,错误的步骤是 __,还缺少的步骤F
是。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
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参考答案
1.待测的量公认的标准刻度尺 1mm 3.50
2.卷尺声呐电磁波
夯实基础
1.A
2.D
3.C
4.A
5.B
6.C
7.C
8. dm mm μm 9. 零刻度线测量范围最小刻度放正
9.尽量靠近正对或垂直最小刻度
10.1.56 m 0.008 m 11.A 12.C 13.B 14.B 15.C 16.C 17.A 18.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