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五校联盟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1.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新的价值观,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
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A.经世致用,实事求是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
C.民主科学,人文启蒙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2.普罗泰格拉晚年,其著作《论神》在雅典广场上被焚毁,本人被逐出雅典,这主要是因为他
A.公开提出了人文主义概念B.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宣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D.指责和批判古希腊民主制度
3.修昔底德指责雅典民主政治的某些措施使人们受到了物质利益的腐蚀的;苏格拉底认为外行治国是“非常愚蠢”的。
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监督制度面临困境B.极力排斥精英政治
C.制度设计存在弊端D.提倡资助贫穷公民
4.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下面对“道"解释正确的是
A.道德规范B.等级秩序C.法律规定D.自然法则
5.明朝末年,传教士利玛窦写道:“中国人中真正受过教育的那些人最一致的见解是,这些……信仰其实可以合并为一,所有这些信仰都是可以而且应该信奉的。
”这里的“见解”说明
A.统治思想兼收并蓄B.外儒内法契合实际
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D.学术争论趋于平淡
6.按照雅思贝尔斯的见解,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
对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焚书坑儒B.崇儒尚佛C.独尊儒术D.百家争鸣
7.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称:“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
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
”这段话反映路德
A.主张摆脱宗教的束缚B.主张打破神学的禁锢
C.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D.否定《圣经》的权威
8.李贽曾轻蔑地评说六经和《论语)《孟子》,说这些书要么是史官、臣子的过分褒美,要么是迂腐懵懂的弟子的胡乱记录。
据此可知,李贽
A.是明代离经叛道的第一人B.认为孔孟之道有悖天理
C.敢于挑战封建伦理纲常观D.其有一定的反权威精神
9.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当今世界哪些还有继承和发扬的价值
①“仁”的学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有教无类”④“贵贱有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所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承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认为一切外界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而认识外界的工具是科学,科学可以解释一切。
但人如何得到科学呢?通过学习,通过教育,人接受教育而得到改造,将理性的力量释放出来。
”材料中“这些人”是指
A.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学派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领袖人物
1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欧洲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共同的历史作用有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②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③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黄斡(1152—1221) 曾说: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
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
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
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
材料中“先生”可能是
A.董仲舒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13.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__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__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__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__,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
上述论述分别是指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C.儒家、法家、道家、墨家D.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14.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的口号是自由放任一一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是对通常被称为重商主义的这种对经济生活全面、严格控制的一种反应。
这一口号旨在说明
A.启蒙运动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B.政治民主和经济自由化密不可分
C.“重商主义”不再适应经济发展D.研究经济理论可以推动社会发展
15.有学者指出,“宗教改革克服了罗马天主教在灵魂与肉体、天国与人间、理想与现实之间造成的二元对立以及由这种对立而导致的信仰虚假和道德的堕落,把基督教的宗教理想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谐地统一起来“。
其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A.建立了平民自己的宗教B.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到来
C.缓和了各国内部的矛盾D.破除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16.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世界近代史上发生的两大思想解放运动。
由于它们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对其评价也不同。
下列针对文艺复兴的评价是
A.否定了王权的至高无上,从根本上否定了宗教神权
B.成就表现在政治、文学等各方面,但最突出的是政治方面
C.否定神的绝对权威,强调发展人的“人性”、价值和力量
D.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
17.顾炎武在《日知录·周室班爵禄》中说:“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
……故班禄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
”这一主张
A.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B.强调了爵禄制度的合理性
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D.继承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
18.有学者指出:“中国存在两种宗教权威——天和祖先,一方面是天地组成的宇宙领域,另一方面是人类关系构建的社会领域。
皇帝为了取得绝对主权宣布两种权威均归他所有。
”与古代中国皇帝的绝对主权和“两种宗教权威”有关的是
①西周的宗法传统②先秦的法家思想③汉朝的儒家学说④明清的思想批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9.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
”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以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当时
A.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B.儒法对立现象严重
C.儒学统治地位受冲击D.依法治国趋势出现
20.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个合格的市民。
这反映了文艺复兴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A.现世主义B.通俗化倾向C.古典主义D.大众化趋势
21.黄宗羲在其代表作《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工商皆本”的进步思想。
这一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宋明理学的发展C.专制主义统治的强化D.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22.“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
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
”这段言论应出自于战国时期的
A.孟子B.孔子C.荀子D.韩非子
23.清人戴震曾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批判了清政府残酷的“文字狱”B.批判了理学对人自然欲求的扼杀
C.认为人们可以违法但绝不能背理D.认为理学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
24.《人权宣言》体现了启蒙思想中的理念主要包括
①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②天赋人权③主权在民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5.雅典公民要具备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并懂得驳倒对手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城邦生活,因此学习修辞学和辩论术成为雅典的一股潮流。
智者学派的兴起直接迎合这股潮流,因而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可见,智者学派的兴起主要是因为当时
A.雅典工商业经济发展B.雅典民主政治的发达
C.雅典人崇尚理性精神D.雅典浓郁的文化氛围
第II卷(非选择题共25分)
26.阅读材料,宪成下列要求。
《荀子》的“天人之分”,否定天的主宰性、人格性,将自然界的天与作为界的人的世界区别开来。
天的自然运行有其独自的法则,和尧的善政或桨的恶政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西汉的董仲舒,他认为天的自然现象与地上的人事互相对应。
是即皇帝依天命统治地上的民
众,如果其统治有过失而殃及民生,就会招致天之阴阳二气的不调,并通过灾害受到谴责;反之,如果满足天意有利民生时,就会出现祥瑞之象。
董氏亦将阳与德、阴与刑联系起来思考:如果舍弃德教,纯任刑罚,或者刑罚不当则阴阳不调,于是异变就发生了。
董氏思想还将君、父、夫与阳、臣、子、妻与阴联系起来。
譬如臣或夫人凌驾于君或夫之上则阴阳淆乱,灾异也就随之发生了。
位于中国的公的最高层面的是天,这个天的公作为天理的公,是连皇帝都应顺从的最高存在。
这个天理的公,进入近代以后屡被称为公理。
这个公理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或民族都应服膺的最高的、普遍的规范,强教主张公理的一人便是被称为中国革命之父的孙文,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便是他主张公理的体现。
而欧洲在从中世纪向近代的变迁中,人神分裂。
粗略地说,在中世纪,神支配着自然法则、人类的政治领域及社会秩序。
但进入近代后,神被限制于作为道德领域的人的内心世界,自然现象不是依据神的意志而是依据自然法则发生,政治领域或社会秩由人的理性和意志构筑而完成下面小题。
德、自然、政治被分别确定为一个领域。
——摘编自「日」沟口雄三:《中国的思想》(1)依据材料,指出董仲舒的主张以及与荀子的天人观相比有什么变化?孙中山对天人观又有什么发展?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孙中山思想发展的原因及近代欧洲人神分裂产生的积极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
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
”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
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摘编自朱熹《朱子大全》等材料二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
(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辨。
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
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吾谓有法治而后有人治。
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
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粱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理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实质。
(2)材料二中梁启超所说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儒学产生的原因。
答案
1.A2.B3.C4.D5.A6.D7.C8.D9.A10.C11.B12.C13.C14.B15.D16.C17.D 18.A19.A20.A21.A22.C23.B24.D25.B
26.(l)主张: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德刑结合;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任意三点)
变化:由天人分离到天人合一。
发展:主张公理。
(2)原因:传统天人观发展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任意三点)
影响:冲击动摇了神学思想,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复兴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
27.(1)核心内容: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是本,是万物根源,气只是造成天地万物的材质。
(或理气关系)实质:儒家思想纲常伦理道德规范。
(2)“此等论调”指: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以法治代替人治的主张。
原因政治:明清之际封建统治腐败,阶级、民族矛盾尖锐;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工商阶级兴起,资本主义萌芽,传统道德观念遭到冲击;思想: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因循守旧趋向僵化;文化:高压政策、八股取士使文化专制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