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上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六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
一、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员
主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师夷长技) 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创办军事工业(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 前期是“自强” 筹建近代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口号: 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派遣留学生(詹天佑)
后期是“求富”: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的开平矿务局和轮船招商局、张之洞的 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结果:洋务运动失败
失败标志:清政府在甲午海战中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 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二、洋务运动中的轮船、铁路、电报业
轮船:1872年轮船招商局(上海)经营沿海和内河的新式航运业,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 民用企业之一 铁路:1881年唐胥铁路地位:当时中国最长的一条铁路
电报业:1880年天津电报总局(此后传递消息最快的方式是拍电报) 三、中国近代化的代表人物
张謇:状元实业家,主张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 詹天佑:1909年建成京张铁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人字”形路轨)
第七课 维新变法运动 一、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春 原因:《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目的(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自强
经过: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合上书 光绪帝。
结果:失败
影响: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二、维新派思想家:严复译述《天演论》 主要思想:“物竞天择” 他用西方进化论学说鼓吹变法
三、戊戌变法 1898.6~1898.9(103天)又叫“百日维新” 原因:民族危机加深
开始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分类 内 容
经济 发展农工商业(最能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军事 训练新式陆海军
政治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打击旧官僚)
文化教育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打击死读书的人)
结果: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遇害)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脱离人民群众。
(软弱性) 影响: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性质:(1)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2)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3)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四、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启示和教训 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第八课 辛亥革命
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或政党概况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建人 口号或纲领
性质
兴中会 1894年 檀香山 孙中山 振兴中华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 同盟会 1905年
日本 东京 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驱除鞑虏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统治)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解决土地问题,消灭贫富差距)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和旗帜: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首次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经过: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熊秉坤)打响起义的第一枪。
随后占领武昌城,取得首义胜利。
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清政府土崩瓦解。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元旦) 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也就是中华民国1年 地点:南京 领导者:孙中山(临时大总统) 措施:⑴发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
⑵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功绩):
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以说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思想解放) 3)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5.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 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6.辛亥革命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经验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第九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治: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黑暗。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思想文化:尊孔复古逆流与民主共和观念冲突(新旧思潮冲突)(直接原因)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旗帜(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主要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2)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斗争对象封建儒家思想
口号“打倒孔家店”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成就
陈独秀:《新青年》的创办者,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首次提倡白话文,促进了国民教育的推广。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意义):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性质: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五、新文化运动是通过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来反对封建旧文化。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我们应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第十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一、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下诏设立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中国最早的大学),是戊戌变法留下的唯一成果。
它的开办,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废科举,兴学堂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公布并实行的学制,此后,各地兴办各级新式学堂。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科举制在中国的历史:隋朝创立,清末1905年废止)
三、创办《申报》
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期间),《申报》在上海创办,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
它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内容丰富,(曾报道过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
四、商务印书馆兴办
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兴办,这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它注重科教类书籍的出版。
第十一课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照相术19世纪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在19世纪晚期在清朝的宫廷十分盛行。
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1896年上海“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中国第一部国产影片:1905年《定军山》(它是一部无声的京剧片)
二、剪发辫,该称呼
1912年孙中山颁布剪辫令
改称呼:大人、老爷职务
民间普通称呼“先生”或“君”
改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三、服饰变化
男士:西装(正式场合首选)、中山装(中西合璧)
女士:高领服装
总结
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史(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就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国人在学习西方,追求近代化的历程中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先后经历了学技术(器物)--------学制度-------学思想三个层面。
类型事例具体思想主张代表人物所属阶层
学习西
方技术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自强、求富(师夷长技)
曾国藩、李鸿章、左
宗棠、张之洞等
地主阶级
学习西
方制度
维新变法
运动
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
物竞天择
康有为、梁启超
严复、谭嗣同等
资产阶级维新派
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
“三民主义”
孙中山、熊秉坤资产阶级革命派
学习西
方思想
新文化运
动
民主和科学陈独秀、李大钊
胡适、鲁迅等
进步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