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治贫

合集下载

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理论关系、战略转变与政策重点

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理论关系、战略转变与政策重点

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理论关系、战略转变与政策重点文/汪三贵刘明月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实施了一系列扶贫规划,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贫困治理之路.为消除绝对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根基。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扶贫开发工作摆到了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作出了全面打贏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的合力攻坚下,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2012-2019年,中国的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少到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o到2()20年年底,中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将实现全部脱贫、贫困县将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消除。

然而,消除绝对贫困并不意味着中国将不存在贫困问题,也不意味着减贫工作的暂停.相对贫困问题还会长期存在,并将成为未来减贫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的目标任务.这意味着中国的贫困治理在2020年进入到相对贫困治理的新阶段。

目前学者们对相对贫困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相对贫困的理论、标准和长效机制方面.而有关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理论关系、贫困战略转变的探讨还不够深入。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有何不同?中国的扶贫战略如何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相对贫困治理阶段重点要关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了解中国扶贫的新形势,把握中国扶贫工作的未来走向,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理论关系(一)绝对贫困的内涵及测度绝对贫困的概念最早由Booth于1887年在伦敦东区开展的研究中提出。

他将每周收入少于18便士且拥有6个孩子的家庭定义为贫困家庭,同时还将收入之外的工作类型和生活条件纳入贫困的判定依据,如果个人没有工作且不存在酗酒、赌博等行为则被认定为贫困人口。

理解中国减贫的世界意义讲好中国减贫经验和故事

理解中国减贫的世界意义讲好中国减贫经验和故事

理解中国减贫的世界意义讲好中国减贫经验和故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在减贫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功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减贫计划和政策,使亿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有力推动了全球减贫事业,展示了中国减贫的世界意义。

本文将从中国减贫的背景、政策和经验出发,讲好中国的减贫故事,为全世界树立榜样。

一、中国减贫的背景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曾经贫困程度深重,特别是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中国有着最多的贫困人口。

中国的减贫任务艰巨,然而中国的领导人和政府意识到了贫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积极行动起来,提出了减贫战略,使减贫成为中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二、中国减贫的政策和措施中国减贫的成功得益于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一系列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中国建立了全面的贫困监测体系,及时了解贫困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

中国实施了精准扶贫政策,通过大数据和精准帮扶,将帮扶对象精确锁定,有效避免了“一刀切”和“盲目扶贫”的现象。

中国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通过发展产业和提供就业机会,帮助贫困地区居民摆脱贫困。

中国还大力推行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种扶贫措施,以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生产力和素质。

三、中国减贫的成就和经验中国减贫成就显著,被国际社会广泛称道,是全球减贫事业的重要贡献者。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成功实现了“十三五”时期的减贫目标,1.3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中国减贫的成功得益于一系列成功的减贫经验。

第一,坚强的领导和政策支持是中国减贫的关键。

中国政府将减贫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行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为减贫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第二,中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扶贫。

中国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了减贫的精准度和效率。

中国注重社会参与和国际合作。

中国鼓励各种社会主体参与扶贫工作,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为国际减贫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四、中国减贫的世界意义中国减贫的成功不仅改变了中国的贫困面貌,也对全球减贫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展示了中国减贫的世界意义。

中国成功实施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

中国成功实施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

中国成功实施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中国成功实施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和实施脱贫攻坚政策。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以其成功的脱贫模式和成就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成功实施了脱贫攻坚,消除了绝对贫困,创造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奇迹。

一、中国脱贫攻坚的背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贫困问题相对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贫困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政府和人民。

中国政府意识到消除贫困的重要性,于是决定实施脱贫攻坚战略。

二、中国脱贫攻坚的政策与措施为了实现脱贫目标,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中国明确了贫困人口的范围、标准和定位,确保政策的针对性。

其次,中国采取了分类精准扶贫的措施,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贫困程度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

同时,中国还重视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发展,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此外,中国还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三、中国脱贫攻坚的组织与执行为了保证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执行,中国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作机制和组织体系。

中国政府建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制度,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任务。

同时,中国还建立了“驻村工作队”的制度,通过派遣工作队员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工作。

此外,中国还借鉴了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脱贫工作,形成了合力。

四、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就与经验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功消除了绝对贫困。

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有近1亿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到了0.6%。

中国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中国注重精准扶贫,确保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中国强调发展产业和提供就业机会,为贫困地区提供可持续的发展支撑。

此外,中国还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

综上所述,中国成功实施脱贫攻坚,并消除了绝对贫困。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扶贫历程与展望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扶贫历程与展望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扶贫历程与展望作者:陈明珠来源:《求知》2019年第01期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

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初期,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化、人民公社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扶贫的效果,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低效率、工农“剪刀差”、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等因素影响下,一段时期内,我国农村土地生产效益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挫伤,农民的收入和福利水平不高,农村依然存在较多贫困人口。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为契机,经过四十年的长足发展,中国在扶贫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扶贫政策的演进1.体制变迁与贫困的初步缓解(1978—1985年)。

1978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并实行了对外开放。

这种转型和开放伴随有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乡镇企业发展、人口流动限制政策松动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这些措施成为助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解决贫困问题的主要推动力。

随着社会经济活力的全面释放,这个时期成为中国减贫工作成绩最为显著的时期——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下降到1985年的1.25亿人。

这一时期国家扶贫的主要措施包括:设立财政发展基金支持老少边穷地区、“以工代赈”对贫困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对重点扶贫地区进行重点扶持等,奠定了国家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扶贫的基础。

2.以区域为主的开发式扶贫时期(1986—2000年)。

在经济高速增长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拉开了中国城鄉、区域、工农之间的差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边际效益逐渐下降,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改善状况趋于停滞,经济社会高增长的效益较难广泛惠及贫困人口,于是我国正式开启了针对贫困地区的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扶贫开发计划。

通过确立开发式扶贫的方针、确定贫困标准和重点扶持区域、实施信贷扶贫政策等,这一时期的扶贫瞄准定位切换到了区域(贫困县),贫困县可以获得更多的财政等支持。

中国脱贫攻坚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上)

中国脱贫攻坚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上)

刖族 | XIANGCHAOa和伟大成就(上)中国脱贫攻坚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 的基本权利。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 展中国家,中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并基于不同 时期致贫原因的多维性和时代性提出不同扶贫战略、制定实施扶 贫脱贫政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 新形势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 面”战略布局,摆在治国理政的突 出位置,瞄准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 人口,创造性提出精准扶贫、精准 脱贫的基本方略,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全党全国全社会动员起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创黄承伟/导读:中国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在习近平扶贫论述指引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全文围绕习近平扶贫论述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从习近平扶贫论述形成和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丰 富发展方面总结脱贫攻坚的理论成就,从为贫困治理探索形成精 准扶贫工作机制和为贫困地区脱贫群众迈向共同富裕奠定基础方面总结脱贫攻坚的实践成就。

造了全球减贫奇迹,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2020年脱贫攻 坚任务完成后,中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中国波澜壮阔的减 贫进程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壮丽诗篇,这对世界减贫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 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 持续向贫困宣战。

党的十八大 以来,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创 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 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以 消灭剥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 为执政的重要指向。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国家发展情况和贫困人口、贫困特征变化,制定实施相应 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在经济社 会发展中实现大规模减贫,成就 举世瞩目,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中国扶贫道路成功的原因

中国扶贫道路成功的原因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7亿多人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温饱是事关全球和平发展的基本问题,中国大规模减贫的意义不止在国内。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认为,中国探索出来的发展道路,将促进全球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扶贫道路成功的原因如下:
1、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脱贫攻坚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证。

在脱贫攻坚中,我们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各方面资源,动员全党全社会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中。

2、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脱贫攻坚不断推进的基础条件。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

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脱贫攻坚、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3、进一步被纳入国家扶贫开发大局,并重点推进。

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4、贫困残疾人数量逐年减少。

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扶持下,贫困残疾人家庭“两不愁、三保障”得到较好落实。

5、助推了保障贫困残疾人脱贫制度的建立。

国务院制定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其中“两项补贴”制度已在全国所有行政区划内建立,2100万人次残疾
人从中受益,“两项补贴”已成为当前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的重大制度支撑。

理解中国减贫的世界意义讲好中国减贫经验和故事

理解中国减贫的世界意义讲好中国减贫经验和故事

理解中国减贫的世界意义讲好中国减贫经验和故事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减少贫困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首要任务之一,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世界贫困减少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减贫的经验和故事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球减贫事业具有世界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来讲一讲中国减贫的故事和世界意义。

中国减贫的故事中国的减贫故事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

1978年,中国正式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放开农村土地使用权,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农村经济开始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此后,中国政府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和项目,如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就业扶贫等,大力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减贫的故事还包括了很多个体的感人事迹。

在中国西部地区,有一位叫王大军的农民,他养了一群鹅成为了致富致富的农民,带动了周边农村的农民一起养鹅,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还有一位叫李贵成的盲人,通过学习技能,开办小吃店,脱贫致富。

这些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减贫的成功之处。

中国减贫的成功经验对全球减贫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世界意义。

中国减贫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扶贫举措,如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成功经验可以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制定更好的扶贫政策和项目,推动全球贫困减少事业。

中国在减贫领域的成功实践为全球减贫事业树立了榜样。

中国政府在减贫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资源,形成了扶贫工作的强大合力。

中国的成功实践向世界展示了减贫是可行的,也鼓舞了其他国家加大减贫力度,共同致力于推动全球减贫事业。

中国减贫的成功经验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有益启示。

中国的减贫模式积极探索了扶贫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之道,不仅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还能够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基本经验** 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村绝对贫困问题的路径、经验与启示研究”(项目批准号:20&Z D 018)的阶段性成果。

李 楠 倪梦迪[内容提要]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其经验弥足珍贵。

总结党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基本经验,不仅有利于揭示消除绝对贫困的规律,而且有利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还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告别贫困提供有益借鉴。

党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经验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三条:坚持党的领导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相结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为指导,兼顾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治贫思想资源;坚持解放农村生产力与变革农村生产关系相结合。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绝对贫困;基本经验[作者简介] 李楠,经济学博士,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倪梦迪,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1]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之所以能够在新时代得以画上圆满的句号,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我们党始终把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

科学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基本经验,不仅有利于揭示消除绝对贫困的内在规律,而且有利于为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提供重要参照,还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一暍坚持党的领导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相结合百年来党消除绝对贫困的首要经验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相结合。

党的领导是根本政治保证,离开了党的领导,我们所追求的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的事业就会失去主心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党的事业的价值引领,离开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的事业就62l Rights Reserved.中国共产党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基本经验会失去力量之源。

人民生活的春天中国脱贫攻坚的成果与希望

人民生活的春天中国脱贫攻坚的成果与希望

人民生活的春天中国脱贫攻坚的成果与希望人民生活的春天:中国脱贫攻坚的成果与希望近年来,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

在这个伟大的征程中,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本文将探讨中国脱贫攻坚的成果,展望未来的希望。

一、历史背景与成就总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前进。

然而,数十年前,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中国领导人提出了扶贫攻坚战略,迅速行动起来。

中国脱贫攻坚战略的核心是精准扶贫。

通过细致入微的调研,政府确定了贫困地区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制定了扶贫计划。

同时,中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增加教育投入、发展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等,为贫困地区改善条件,帮助人民摆脱贫困。

如今,中国的扶贫事业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已有超过700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脱贫率从2012年的10.2%上升到2020年的0.6%,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人民生活的春天随着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中国人民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

贫困地区的人民享受到了基本医疗保障、教育资源、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提升。

他们的收入稳步增加,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首先,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中国政府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特别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

越来越多的贫困儿童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他们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得到了极大改善。

这使得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改变自己的未来,走出贫困。

其次,医疗保障也是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

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贫困地区的医疗条件得到了显著提升。

政府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了医疗设施和人才的配置水平。

这为贫困地区的人民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有效保障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通信困难等问题,贫困地区的人民往往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而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贫困地区的公路、桥梁、通信网络等得到了改善,使得人们更加方便迅捷地出行、交流,增强了连通全国的能力。

中国成功完成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

中国成功完成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

中国成功完成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引领下,中国坚决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壮举。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从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之一大幅减少,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伟大成就的取得,不仅仅是中国政府的努力,也得益于中国各界人士的智慧和付出。

一、中国脱贫攻坚的背景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相当一部分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面对内外环境的挑战,中国政府决心通过脱贫攻坚来消除贫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中国的脱贫攻坚战正式开始于2013年,这是一个宏大的行动,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工作,包括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脱贫项目的开展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等。

二、中国脱贫攻坚的策略与举措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全面的扶贫政策,其中包括财政资金支持、土地改革、教育援助、医疗保障等多个方面的措施。

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首先,中国政府通过投资重大项目来改善基础设施,如修建公路、铁路和电网等,使得贫困地区的交通和通讯条件得以改善,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其次,中国政府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为贫困地区的学校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学校设施建设、教师培训和教育项目的推广,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机会。

再次,中国政府落实了健康扶贫政策,为贫困地区提供医疗保障和健康教育,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确保贫困人口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

最后,中国政府还积极发展农村产业,推动农民增加收入。

政府鼓励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供贷款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摆脱贫困,实现增收。

三、中国脱贫攻坚的取得成就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中国的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根据中国政府的统计数据,自2013年以来,中国共有近一亿人口脱贫。

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到了2020年的1.4%以下,实现了联合国提前十年实现减贫目标。

中国成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消除绝对贫困

中国成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消除绝对贫困

中国成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消除绝对贫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减贫斗争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成功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

这是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全球减贫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一、背景与挑战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有着大量的贫困人口。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打击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然而,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明显等问题,消除绝对贫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中国脱贫攻坚策略为了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1.政策扶持: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包括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制度、实施“大病保险”等,为贫困人口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2.产业扶贫:中国通过发展农村产业,特别是农业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并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3.教育扶贫:中国积极推进教育事业,为贫困地区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使更多的贫困家庭的子女接受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活出路。

4.社会保障:中国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降低他们的生活压力。

三、脱贫成就与经验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就,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1.贫困人口减少:中国在几十年的努力下,成功减少了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2.贫困地区发展:中国贫困地区的经济得到显著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方案的示范作用:中国脱贫攻坚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积极示范作用,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未来展望尽管中国已成功消除绝对贫困,但脱贫攻坚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中国政府将继续致力于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预计未来将更加注重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教育、就业等支持,进一步巩固消除绝对贫困的成果。

综上所述,中国成功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消除绝对贫困。

中国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历史意义与世界贡献

中国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历史意义与世界贡献

脱贫攻坚a ^L S ^ » AI d L J ^ 0^ w ^X J u ^m JL S^^-'j -^j 4-4 o l ^JLddj ^ ^4J^j ^j ^blj-ob u ^j j j ^)户 0LLJ1J4J »• ^^jJL Jjl 尸b JLL ^C -^-. <(^j -i ^j -0a J L *j jj ^JI^j ^ i ^j^t_jL a_*_flJ4_j_ « “ …■^•,4-J 少*_i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七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同步实现了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 展与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得到历史性地解决。

总 结脱贫攻坚的世界历史意义显得必要而紧迫。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伟大意义的重要论 述为指导,梳理国内外论述脱贫攻坚意义贡献的主要观点,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贫困地 区发展进程、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及其乡村治理能力、培育脱贫人口的可持续脱贫能力、彰 显政治制度优势和治理能力等方面提炼了脱贫攻坚的历史意义,从增强全球实现2030年可持 续发展议程中减贫目标的信心、贡献中国减贫智慧、提供中国减贫方案等方面阐述了脱贫攻坚 的世界贡献,旨在为脱贫攻坚总结提供参考。

关键词:脱贫攻坚;减贫方案;贫困治理:历史意义;世界贡献中图分类号:F 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9052(2020)04 —0040 —20作者简介:黄承伟,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国务院扶贫办一北京大学贫困治理研 究中心联合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中国扶贫》,2020年7月4日。

u L 401 ^大 t_A 二‘。

70 (jU Jj)4J _L^j J —J Lr ^'L -^-9〇j 4j ,' ^iL 〇^j>^S ‘ y 〇L 〜二0■ J ‘(j l ^~Oj^Ll_o iXi _*-4 4->c _t ~l..ft..^'^-j d J _-«d J4_9 。

我国扶贫攻坚发展历程

我国扶贫攻坚发展历程

我国扶贫攻坚发展历程作者:暂无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 2016年第8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诸多原因,贫困问题一直存在并困扰着中国的发展。

扶贫攻坚路,悠悠中国梦。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全国人民矢志不渝、接力奋斗,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模式,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为加速世界减贫进程贡献中国力量。

扶贫开发工作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1978~1985 年)1978年,按我国政府确定的贫困标准统计,贫困人口为2.5 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0.7%。

导致这一时期大面积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农业经营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因此制度的变革就成为缓解贫困的主要途径。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即以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取代人民公社的集体经营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土地产出率。

从1978 年到1985 年,农村人均粮食产量增长14%,棉花增长73.9%,油料增长176.4%,肉类增长87.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6倍,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2.5 亿减少到1.25亿,占农村人口的比例下降到14.8%,贫困人口平均每年减少1786 万。

第二阶段: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1993 年)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村绝大多数地区凭借自身的发展优势得到快速增长,但少数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制约,发展相对滞后。

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特别是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距逐步扩大,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凸现出来,低收入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经济收入不能维持其生存的基本需要。

自1986 年起,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成立专门扶贫工作机构,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对传统的救济式扶贫进行彻底改革,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和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

观看大国治贫观后感1000字

观看大国治贫观后感1000字

观看大国治贫观后感1000字《大国治贫》是一部关于中国扶贫事业的纪录片,通过对中国扶贫工作的深入报道,展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扶贫事业上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刻认识到扶贫事业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扶贫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

首先,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刻认识到扶贫事业的重要性。

贫困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

贫困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和政治问题。

贫困不仅影响着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扶贫事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其次,这部纪录片让我更加了解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扶贫事业上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中国政府一直把扶贫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许多贫困地区的变化,看到了许多贫困家庭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看到了许多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之路。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和付出。

最后,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更加坚定了为扶贫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

扶贫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也可以为扶贫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可以通过捐款、志愿服务等方式,为贫困地区的人民提供帮助和支持。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扶贫政策,提高自己的扶贫意识和能力,为扶贫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总之,观看《大国治贫》让我深刻认识到扶贫事业的重要性,更加了解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扶贫事业上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扶贫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

希望未来,中国的扶贫事业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让更多的贫困人口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2024年大国治贫观后感心得体会范例(三篇)

2024年大国治贫观后感心得体会范例(三篇)

2024年大国治贫观后感心得体会范例大国治贫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关乎着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

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对大国治贫深入思考,参加了一些相关的讨论和研究,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和实地考察。

通过这些活动和思考,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和观点。

首先,大国治贫需要政府带头。

政府的角色在治贫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政府有权力、有资源,更有责任来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贫困人口所需的各种资助和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刺激经济发展、改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等手段,来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贫困人口的脱贫。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和关注,提高贫困人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其次,大国治贫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解决贫困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企业、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社区等各方面的力量都可以发挥作用。

企业可以提供就业岗位,开展扶贫项目,帮助贫困地区的发展。

非政府组织可以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发起救助活动。

志愿者可以提供爱心服务,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活条件。

社区可以组织各种培训,提升贫困人口的技能和就业能力。

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使大国治贫取得更大的成果。

再次,大国治贫需要注重教育。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关键,也是改变贫困地区命运的关键。

通过教育,贫困人口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改善生活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和关注,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动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

同时,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捐助、建立资助机构、设立奖学金等方式,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实现人生理想。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真正解决贫困问题。

最后,大国治贫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贫困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需要长期、稳定的投入和努力。

解决贫困问题不能只是“送渔”,更要注重“教渔”,即帮助贫困人口发展自我创业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贷款、培训、技术支持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自我发展,最终实现脱贫。

观看大国治贫纪录片后感

观看大国治贫纪录片后感

观看大国治贫纪录片后感
观看大国治贫纪录片后,我对于世界上一些大国在扶贫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深深的敬佩和钦佩。

这些纪录片向我展示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以及大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为消除贫困所做出的艰辛努力。

首先,这些纪录片让我看到了许多各种形式的扶贫举措。

从无偿资助贫困儿童上学到提供技术培训帮助贫困农民增加收入,大国政府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帮助贫困人口摆脱困境。

这些扶贫举措不仅提供了经济帮助,还为贫困人口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技能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其次,这些纪录片也展示了大国政府在扶贫事业中的坚定决心。

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各级政府都制定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和措施,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来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

他们坚信,通过扶贫工作可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并为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这些纪录片还将大国治贫的成功经验与其他国家分享,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机会。

通过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其他国家可以了解到大国在扶贫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根据自身国情制定相应的扶贫策略。

然而,这些纪录片也让我意识到,贫困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尽管大国在扶贫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贫困问题需要解决。

这需要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和投入,并制定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扶贫政策。

总的来说,观看大国治贫纪录片让我深刻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它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关乎贫困人口的福祉和尊严。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合作,我们才能实现全球减贫目标,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和包容的世界。

2024年大国治贫观后感心得体会常用版

2024年大国治贫观后感心得体会常用版

2024年大国治贫观后感心得体会常用版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贫困问题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作为一个大国,必须承担起对贫困问题的治理责任。

在2024年大国治贫观的引领下,我深入思考了贫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之道,并从中汲取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2024年大国治贫观的观点、心得和体会。

首先,对于贫困问题的认识。

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贫困是个人的问题,是因为个人的努力不够或者缺乏机会造成的。

但从2024年大国治贫观中,我认识到贫困问题不仅仅是个体的问题,更是社会制度和结构问题的体现。

贫困是由于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社会保障不完善等结构性问题造成的。

只有从根源上去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贫困问题的根除。

其次,大国治贫观强调了扶贫工作的理念和途径。

扶贫工作需要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因素,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我的理解中,大国治贫观提倡的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注重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和创造力。

通过提供教育、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自己的梦想,摆脱贫困。

同时,大国治贫观还强调了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针对性,针对不同贫困人口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

再次,大国治贫观强调了国际合作和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性。

贫困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力解决。

大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制定扶贫目标和行动计划,分享治贫经验和技术,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等。

通过共享发展成果,可以促进全球的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

最后,大国治贫观也给我提供了一些启示和思考。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可以为贫困问题的解决做出自己的贡献。

首先,我应该提高自己的意识,多了解贫困问题的背景和原因,关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其次,我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活动或者捐款等方式参与到扶贫工作中,为贫困人口提供帮助。

最后,我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呼吁社会关注贫困问题,并促使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大国治贫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大国治贫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大国治贫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大国治贫》是一本关于贫困问题的专著,通过对国际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的研究,深入探讨了大国治贫的观点和实践经验。

阅读这本书后,我深受触动并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书中提到了贫困的定义和分类。

贫困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贫困,它还包括教育贫困、健康贫困等方面。

这使我认识到贫困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多个角度来解决贫困问题。

只有综合考虑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才能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其次,书中强调了大国治贫的重要性。

大国在治理贫困问题上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作用。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且积极参与国际减贫事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努力解决全球性的贫困问题。

再次,书中介绍了一些国家的成功案例。

这些案例展示了不同国家在治理贫困问题上的实践经验,并对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例如,卡塔尔通过发展石油产业和建设基础设施,成功地实现了国内的减贫目标。

挪威通过提供全面的福利保障和推动教育公平,有效地解决了国内的贫困问题。

这些案例表明,治理贫困问题需要因地制宜,寻找适合自己国情的解决途径。

最后,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推动减贫的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包括发展经济、提供教育和医疗等基本服务、加强社会保障、推动农村发展等。

这些政策不仅仅适用于大国,也适用于其他国家。

通过正确地实施这些政策,可以帮助贫困地区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通过阅读《大国治贫》,我深刻认识到贫困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全球范围内共同努力解决。

大国在治理贫困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减贫。

同时,各国需要根据自己的国情,采取合适的减贫措施,综合解决贫困问题的各个方面。

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大国治贫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二)一、引言1. 对大国治贫观的了解和认知2. 这次观影对自己的启发和冲击3. 对贫困问题的思考和反思二、观影心得1. 影片中大国治贫的理念和模式a. 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b. 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的参与c. 国际合作与互助2. 影片中展现的大国治贫成果a. 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b.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普惠c. 长期帮助和可持续发展3. 影片中的感人瞬间和鲜活故事a. 贫困人口走出困境的励志故事b. 法律帮助和保护弱势群体的实际案例c. 其他感人瞬间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三、思考与反思1. 影片所呈现的大国治贫模式是否具有普适性2. 影片所揭示的问题和挑战,以及解决的思路和方法3. 个人作为普通公民应当做些什么,参与到治贫事业中去4. 大国治贫的启示对于全球治贫事业的意义和影响四、个人心得体会1. 对大国治贫观的深入理解和认知2. 片中情感和感动对个人的触动和启发3. 对治贫事业的责任和担当的认识和思考4. 个人未来的行动计划和目标五、结语1. 回顾观影心得和体会的重要性2. 鼓励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大国治贫事业3. 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全球治贫事业的发展。

大国治贫观后感心得体会标准版本(五篇)

大国治贫观后感心得体会标准版本(五篇)

大国治贫观后感心得体会标准版本引言:长期以来,贫困问题一直是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贫困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也成为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贫困问题,并提出了各自的治贫观。

其中,大国治贫观作为一种新的思路和理念,对于解决贫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大国治贫观后感展开讨论,并阐述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大国治贫观的内涵和特点大国治贫观是指以大国身份和责任担当来解决贫困问题,并通过政府的政策措施和国际合作来推动贫困的根本缓解和消除。

与传统的贫困治理相比,大国治贫观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大国责任担当。

大国治贫观强调大国应当担起在国际社会中对贫困问题负有的特殊责任,通过自身的发展和合作帮助其他国家摆脱贫困。

大国在解决自身贫困问题的同时,也要关注全球的贫困问题,积极参与国际援助和合作行动。

2. 政策导向。

大国治贫观强调政策导向的重要性,即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推动贫困人口的脱贫和社会的长期发展。

这些政策措施包括就业促进、教育保障、社会保障、健康扶贫等方面。

3. 国际合作。

大国治贫观认为贫困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应当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

大国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分享自身的经验和资源,促进全球贫困问题的根本解决。

二、大国治贫观对解决贫困问题的意义大国治贫观对解决贫困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全球贫困问题的解决。

贫困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来解决。

大国治贫观通过大国的资源和国际合作,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援助和支持,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贫困问题的根本解决。

2. 促进国家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贫困不仅给个人生活带来困扰,也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

大国治贫观通过政策导向和国际合作,可以推动国家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3. 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

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

人民周刊 / 总第135期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

中国的贫困规模之大、贫困分布之广、贫困程度之深世所罕见,贫困治理难度超乎想象。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信念和意志与贫困作斗争,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完成了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从五个方面真实记录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历程,全面介绍人类减贫的中国探索和实践,深入分享中国扶贫脱贫的经验做法,生动展现了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和务实行动,充分彰显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贫困治理、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责任担当。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摆脱贫困一直是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中国以自身实践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

中国立足本国国情,深刻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深化了对人类减贫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人类反贫困理论,提振了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消除绝对贫困的信心,为其他国家选择适合自己的减贫发展道路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为破解现代国家治理难题、开辟人类社会发展更加光明的前景提供了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应担负起对人民的责任,积极推进减贫发展,让公平正义的阳光冲破贫困落后的阴霾,照亮繁荣发展的美好未来。

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减贫交流合作,携手推进国际减贫进程,做国际减贫事业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贡献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国治贫
作者:
来源:《中国扶贫》2016年第22期
好风凭借力,盛会铸盛景。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求真的议题、坚定的宣示、务实的分析、精准的举措、全面的部署、切实的动员……体现了大国治贫的责任担当,表达了共享共富的为民情怀,彰显了国家发展的恢弘气势。

悠悠中华、巍巍神州,今夕何夕?1982年“三西扶贫”专项计划拉开时,我国农村家庭人均收入270元,2013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2016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即达到6050元。

数字,切实体现了中国特色扶贫道路的强大生命力,中国减贫事业的辉煌成就正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笔力千钧的书写,是对历史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宣示。

“善战者,求之于势”,正是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正是凝聚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我们才能创造中国气魄的脱贫攻坚的奇迹,使中华民族的复兴之势不可阻挡。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历时一年,本期专题瞩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严格扶贫考核督查问责”的切实执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韩俊对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全面阐释,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对巴蜀大地上的攻坚奇迹进行了深刻总结,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对健康扶贫的系统论说,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主任董玲对塞上江南的减贫举措进行了务实列举;专题也以多元视角请专家学者睿智剖析了总攻令打响后我国贫困治理格局深刻变化。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责任书”、“军令状”、“兜底”、“两不愁三保障”、“愚公移山”……正是这些中国气魄的扶贫工作关键词,更好地熔铸大国治贫的时代精神,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当下中国牢不可破的发展共识,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庄重承诺。

人心齐,泰山移。

在脱贫攻坚的新征程上,我们当继续秉持会议精神,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最大社会共识、激发无穷发展合力,把中国贫困治理事业推向新
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