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干部腐败现象的成因与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干部腐败问题存在的原因与防治
2011春行管本科曲波
近期,不时会有某某官员被双规调查的新闻,不禁让我联想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家需要建设,可那时的官员却有比较高的价值观,他们政治清明,认为最能体现他们价值的不是权力的大小,不是钱财的多少,而是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足。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强盛了,人民富裕了,反而一些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在利益诱惑面前却出现了“立不稳、站不正”的情况,在人生观、道德观、廉耻观上发生了扭曲和蜕变,最终走上贪污腐败的道路。

一些党员干部还在实践过程中或打着科学发展观的旗号,或抱着对科学发展观的歪曲理解,出现不切实际盲目投资、贪大求洋铺张浪费、虚报浮夸欺上瞒下、作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以至最终走上腐败道路等一系列问题。

而科学发展观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对此方面的约束显得缺乏可操作性。

因此,腐败现象防治研究可以作为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有力补充,努力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层面上探索防治腐败的有效途径,从而使广大党员干部远离腐败思想侵蚀,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提出的要求。

防治腐败的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和谐社会是实现人际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社会。

腐败防治建设能够有效制约腐败的发生,有利于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从而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一、中国干部腐败问题的现状
2006年以来,腐败现象在我国呈现出级别越来越高、涉案金额越来越大、群蛀现象日益严重的三大发展趋势。

2009年仍在延续这种趋势,但也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首先,腐败主体向基层渗透,从级别来看主要集中在科级干部层面上。

由于这部分干部与基层民众直接接触,故其影响的恶劣程度比级别更高的干部更甚,基层民众对其腐败的感受也更为深切。

如,住房超过300平方米的许昌霸陵公园主任赵某(科级干部),在景区内违规建设个人住房和用车超标,在年中一度成为网上的热点新闻,被网民称为“许昌最牛科级干部”。

其次,与此相关,沿海地区干部队伍,特别是年轻干部中的腐败现象比内地突出。

由于科级干部年龄较小,故而一时间“年轻干部成为腐败高发群体”的问题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这一现象除了表明沿海地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意政治文明的建设,保持干部队伍的廉洁外,还说明建设年轻干部队伍和完善用人制度的重要性。

第三,由于执法行为的偏差,出现多起群体性突发事件。

典型的有湖北的“1·7天门事件”和“6·17石首事件”。

虽然两起事件最后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有关责任人受到了追究,但是它们的发生给我们的基层组织以极大的警示,即群众的事无小事,必须认真对待。

第四,一些领域的腐败行为和潜规则未绝,另一些领域(如高校)的腐败浮出水面。

2009年曝光的胡士泰等4人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力拓门”,使人们看到企业反商业贿赂斗争的长期性。

而曝出的广东湛江师范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郭泽深在学校基建、财务等方面涉嫌经济问题,被宣布实施刑事拘留,武汉大学副校长受贿被拘,以及复旦大学同门师兄弟相互抄袭的学术丑闻更是令人震惊。

这些年高校日趋行政化,使在行政领域内的腐败现象也在被视为“一片净土”的大学中出现。

媒体列举的高校落马领导长长的名录,加上不间断的剽窃之类的学术腐败丑闻,使高校廉政建设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

第五,不正之风依然未绝。

2009年的不正之风除了媒体披露的动用公款盖干部别墅外,还有斥巨款“上学”镀金。

如,10月26日至11月21日,四川雅安名山县以“有些干部思维方式太落后”为由耗资100多万元选派了100名领导干部分两批前往清华大学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研修。

对于西部地区一个并不富裕的县城来讲,百余万元的支出不是一个小数目。

第六,司法腐败依然严重。

年中重庆打黑中暴露出的司法机关人员与黑恶势力的勾结状态令人吃惊。

在这一行动中,截至10月28日共有2954名涉黑人员被缉拿归案,司法局原局长文强等10名厅局级官员(其中多为司法人员)落马。

它清楚地展现出近些年来,在一些地区黑恶势力渗透到我们的一些部门中,腐蚀拉拢党员干部,使之成为他们的保护伞的严重状态。

第七,官员八小时之外行为的监督仍然存在漏洞。

2009年5月邓玉矫刺死官员案引人瞩目。

该案显现出部分干部的无耻和堕落,后者在受到社会舆论一致唾弃的同时,也让社会看到对官员八小时以外行为的约束和监督问题。

二、干部腐败问题存在的原因
根据多年来我国比较典型的腐败案例及社会调查发现,干部腐败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六方面:
第一、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面前,放松学习和道德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消极腐朽思想恶性膨胀,是导致腐败分子走上严重违纪违法道路的根本原因。

从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可以发现,很多人放松学习和思想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是他们走向腐化堕落的总根源。

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屡屡做出违反政策的事情;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对党章、党规、党纪视而不见,滥用职权、专横跋扈;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不能正确对待权力,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异化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淡忘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热衷于穿名牌、坐好车、住豪宅;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不懂得“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心存侥幸,肆无忌惮地去搞腐败;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发生动摇,沉湎于封建迷信和低级趣味之中;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缺乏道德修养,才会不顾人格,干出追求感官刺激的种种丑恶行为。

他们堕入深渊的沉痛教训再次深刻说明,不讲学习,不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就不可能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更不可能做一名合格的党的领导干部。

第二、目无党纪国法、肆意践踏民主集中制,凌驾于组织之上,不受监督制约,是导致他们走向腐败的重要因素。

一些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个人权力欲恶性膨胀,严重破坏民主集中制原则,骄横跋扈,失去监督和制约,必然要导致腐败。

这些案件再一次警示我们,在我们党内没有特殊党员,任何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都必须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和党组织的监督,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党规党法。

绝不允许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各级党组织一定要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对那些严重践踏民主集中制,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的恶劣行径要进行坚决的批评和斗争,决不能姑息迁就。

第三、对党政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认识不足、治理不够,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流于形式,是产生腐败案件的温床。

这些腐败案件的发生,与长期以来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严重不正之风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正之风催生了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而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又使得各种不正之风愈演愈烈,使更多的干部身陷其中,不能自拔。

近年来,广大干部群众对一些党政干部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反映十分强烈:一是送礼金问题,二是一些领导干部家属子女经商问题,三是一些领导干部生活奢华、吃喝玩乐问题。

党政干部中的不正之风长期得不到纠正,其影响和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不正之风必然会带坏社会风气,一些干部在不良风气的长久污染下,丧失了是非鉴别力,不但不抵制,还认为这是“时尚”。

一些干部就是从“小节”问题开始,逐步走向腐化堕落,最终变成严重的腐败分子。

不正之风之所以盛行,与中央许多早已明确的规定、制度得不到落实有关。

因此,要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着力提高同各种违反规定、制度的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通过制度约之以典章,规之以法纪,真正做到违纪必查,违法必究。

第四、对“一把手”的监督机制存在缺陷,“一把手”搞腐败,带来的危害性更大。

对“一把手”监督不到位,对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们看到,很多重特大职务犯罪案件的涉案人员都是单位的“一把手”,这说明在对“一把手”的监督工作上,处于严重失控状态,同级监督机关难以监督,上级监督机关又无法监督。

一个地区和部门,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选好一个清正廉洁的班长,至关重要。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干部人事制度缺乏公开、民主、竞争机制,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提供了机会,同时又成为派生其他腐败的源头。

很多严重违法案件,在许多方面都涉及到干部人事制度方面的问题。

比如,一些案件之所以成为典型的群体性腐败案件,与一些人以人划线,搞“小圈子”有关,而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跑关系、进圈子,对上送钱送礼,都是为了一个“官”字,是一种买官卖官的行为。

从案件查处的情况看,一些职务犯罪案件的腐败分子的买官卖官行为,已经超出了政治范畴,成为一种经济性的交易行为。

尤其严重的是,干部人事方面的腐败问题,还会派生出其他一些腐败问题。

一些人为了跑官要官,或者大肆收受下级送的钱财,或者从不法“大款”那里拿钱,或者私设“小金库”等等。

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问题的出现,根本的原因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存在“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问题,人治的因素多,而公开、民主、竞争的因素少。

在一些重大职务犯罪案件中,涉案人员中许多人的交流或提拔,基本上是由主要领导提名或授意,严重违反组织程序进行的。

六、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为一些领导干部通过插手微观经济活动谋取私利提供了土壤和条件。

当前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由于部分地区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等方面的许多改革措施还没有到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完全实现,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这就为少数人通过插手微观经济活动谋取私利提供了条件。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营性土地使用权的出让,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
二是对房地产开发的管理不规范,存在随意减免税费的弊端;
三是在企业产权交易过程中,行政权力不当介入,产生严重腐败问题;
四是财政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监管不力。

种种事实表明,“小金库”已经成为腐败现象滋生的重要经济源头。

这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加剧了当地不正之风的滋生蔓延,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严重败坏了干部队伍的作风和社会风气,给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

此外,一些领导干部严重的腐败行为,也严重恶化了投资经营环境。

这些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再次证明,腐败破坏生产力,瓦解凝聚力,削弱战斗力。

事实也反复证明,腐败不除,经济难上,改革难行,稳定难求。

三、腐败问题的防治:
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温总理强调:防治腐败首先要从领导干部抓起。

此话铿锵,落地有声,态度坚决。

防治腐败,领导干部应当是第一防治对象,因为领导干部手握公权。

公权如果用得正确,就会保证国家和群众的利益不受损,我们就会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党和国家的政权地位就会巩固。

因此,温总理说:“防治腐败首先要从领导干部抓起”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领导干部理应带头廉洁自律。

领导干部担负着党风廉政建设的“一岗双责”重任,一个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好坏,主要在于主要领导干部能否作好表率。

如果一个部门的主要领导
是一个腐败分子,你想,这个部门怎么能干好工作,为人民群众服务更是侈谈。

首先腐败领导的行为就为部属作了坏的榜样,给下面的人一个误导,羡腐必然成为一种风气。

其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腐败官员手下,他所任用和“团结”的,必然会是行贿受贿者。

第三是在这样一个单位,好人不可能得到重用、正气无法得到弘扬、正义无法得到伸张。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因此,通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个龙头,抓好主要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也就抓住了这个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而且还影响和带动了一个部门或地区的风气好坏。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纪委的五次全会已经明确了今后反腐任务,将反腐倡廉工作放到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出台,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规范和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已经作了明确的规定。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明确要求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内容,近日,国务院将要出台领导干部住房投资情况进行申报的规定。

而全国各地的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新政纷纷出台,诸如“对付裸官”问题、领导干部个人财产申报问题,各地都出现了一些好的做法。

通过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及连续对几名高官腐败行为的打击和惩处,我们可以看出,中央对于腐败的防治和惩处力度明显加大。

因此,总理说的:防治腐败首先要从领导干部抓起绝不是狼来了的“童话”!
当然,如何防治领导干部的腐败,有许多工作要做,一要建立健全惩防体系,通过制度管人管事,二要强化领导干部的官德培养,自觉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三要加大监督的力度,实行权力阳光操作。

四要加大惩处力度。

只有将对干部腐败的防治落到实处,让领导干部在法律面前丧失特权,“防治腐败首先要从领导干部抓起”才会成为领导干部的行动和心灵告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