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若烹小鲜
高二散文治大国,如烹小鲜
![高二散文治大国,如烹小鲜](https://img.taocdn.com/s3/m/04a11be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8.png)
治大国,如烹小鲜老子曰:“治大国,如烹小鲜。
”何解?即警告统治者汉国不要太折腾,要像煮小鲜一样慢慢烹,,味道才会鲜美。
精辟啊!一语道中无数帝王心思。
厉害啊!一直被嫉恶如仇的书生奉为经典。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
一组是将青蛙骤然放入100摄氏度的热水中,青蛙不堪忍受,一跃而出,逃之夭夭。
另一组只放在25摄氏度的温水中,青蛙非但不逃,反而还玩得乐不思池塘;而后逐渐加温,青蛙分辨不出那细微变化,等到水温高到足以将青蛙煮死时,虽它也察觉危险,但为是已晚,它早在热水中煮得全身无力,最后唯有美味的青蛙羹一锅。
治大国,如烹小鲜,正是此解。
倘若治人者初时根基不稳,便骄横暴虐,将百姓逼得走投无路,便会激起民众的强烈反抗。
要细煎慢炖,慢慢折磨;由轻到重,逐渐加大力度。
如此,民众才会磨掉血性。
为何?盖因民众的日子虽也苦,但未到不堪言的地步,所以他们能忍——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能忍的民族——也就是向邪恶势力妥协。
若不妥协,恐遭更可怕的报复。
到时连奴隶也做不得,我且让他,几年之后,看他如何,暂再做奴隶。
由此衍生看客心态,对他人苦难漠视——一个连自己被剥削压榨都忍气吞声的人,你还指望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伸张正义?笑话。
高明的御人之术。
诸侯彼此攻伐,朝代变更,江山易主。
但主不易其术,每一任皇帝都遵循这至高无上的良言,久而久之,中华民族性格被扭曲得软弱、丑陋、猥琐……因此极易被统治,易被统治的只是绵羊。
中华啊中华,已失去了她本应有,本该具备强悍的活力。
也许会有人不同意我对老子的诠释,指着我的鼻子说:“不,我不信。
是你在诬蔑老子老子说这话的真实的意图是要警告统治者,叫他们要收敛点。
”好吧,我姑且承认,刚才我是在玩文字游戏。
不过如果我们用老子的思维来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会是怎样呢?被商家欺诈,不是去消费者协会投诉,不通过媒体曝光,而是跪下来,切齿扪心,涕泪泗流地痛陈“尧舜之道,端木遗风”。
你说,如果我真按老子的思维来解决问题除了丧失人格,得到耻辱外,我还会得到什么?人家会理我吗?会,人家会理你,会“好好地”理你,人家在知道为恶而不受制裁后,会给你一个继续且变本加厉的恶毒行径。
烹小鲜治大国的诗词典故
![烹小鲜治大国的诗词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aff86dd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e.png)
烹小鲜治大国的诗词典故典源出处《老子》下:“治大国若烹小鲜。
”河上公注:“鲜,鱼。
烹小鲜,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靡也。
治国烦则下乱。
”释义用法老子认为,治理大国如同烹小鱼一样,不可太烦扰,否则将乱,不好收拾。
后以此典形容治国之道或治理政事的才能。
用典形式【烹鲜】宋·陈师道:“烹鲜师老耳,曳尾肯蒙庄。
”【小鲜烹】唐·刘长卿:“家怜双鲤断,才愧小鲜烹。
”唐·张祜:“讵闻高鸟尽,终俟小鲜烹。
【烹小鲜】唐·高适:“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鲜。
”元·耶律楚材:“视民每羡如刍狗,治国常思烹小鲜。
”【小邑烹鲜】唐·李颀:“彼乡有令弟,小邑试烹鲜。
”【烹小鲜治大国】宋·陈师道:“滕大夫伯阳父孙,烹小鲜治大国原。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诗经》里有句话叫做“谁能烹鱼?溉之釜鬵。
”毛诗中对这句话的解释则是:“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烦是烦冗的意思,也就是烹调小鱼的时候,不能动作太繁琐,这样的话,整条鱼容易变成碎鱼块。
治理人民也是同样的道理,政令太繁琐,人民就跑到其他地方去了。
如果你能知道烹调小鱼的道理,那么你也就会治理人民了。
著名玄学家王弼也说过类似的话:“治大国若烹小鲜,不挠也,躁而多害,静则全真。
故其国弥大,而其主弥静,然后乃能广的众心矣。
”他也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不扰民,不躁民,与民清净。
所以国家越大,君主却越清净,这样才能顺应民心,使国家得到发展。
以上的说法不仅切中这句话的要害,更得到了后世很多治世君主的认可。
汉文帝时期采用黄老之学,休养生息,便是运用了老子的这句话。
所以,这样的'解释是最符合“治大国如烹小鲜”本意的了。
因为《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他所推崇的治国理念就是清净无为的思想。
他说出这句话,也应当是在诠释他自己的思想和主张。
治大国如烹小鲜
![治大国如烹小鲜](https://img.taocdn.com/s3/m/3915ac1ffad6195f312ba6e2.png)
“治大国如烹小鲜”原文为“治大国,若烹小鲜”。
这是老子的一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六十章。
关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各种各样的解释。
一种解释说,小鲜是很嫩的,如果老是翻过来、翻过去,就会弄碎了;因此治理大国也不能来回折腾。
这种解释虽然接近本意,但没讲到“妙”处。
懂得烹饪的人都知道,烹饪技术(?艺术)的核心部分,就是掌握火候。
而小鲜,又是各种烹饪材料中最为娇嫩的,更要细心伺侯。
所以治理大国的最高境界,就是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
那么,怎么掌握火候,大国又如何可以被比作小鲜?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也可以大而化之道来。
简单地说,治理国家,首先要考虑人民的性质。
从经济学角度看,人民的性质就是趋利避害。
如果政府能够提供和维系一套基本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任何个人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时,就对社会有利;在做对社会有害的事情时,就对自己有害,就可以使全社会的成员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使社会繁荣起来。
一般而言,这套制度包括保护产权、维持秩序、调解纠纷的功能。
一旦有了这么一个制度框架,人们明确地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成本,什么是自己的收益,从而自动地按照对成本和收益的计算行事。
治大国如烹小鲜哲理
![治大国如烹小鲜哲理](https://img.taocdn.com/s3/m/c4e5d86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3.png)
治大国如烹小鲜哲理
治理大国如同烹饪小鲜这一哲理,是一种比喻,意在阐述治理
国家的艰巨与复杂。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意味着治
理国家需要像烹饪小鲜一样,需要细致入微、审慎处理,不能草率
行事。
首先,从烹饪小鲜的角度来看,烹饪小鲜需要选材、调味、火
候等多方面的考量,需要细心、耐心和技巧。
同样,治理大国也需
要领导者具备丰富的知识、智慧和技巧,需要审时度势,善于把握
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复杂情况,做出科学的决策和安排。
其次,烹饪小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不能随意妄为,
否则会破坏食材的原有风味。
同样,治理大国也需要依循一定的法
治原则和治国理念,不能随意妄为,否则会破坏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此外,烹饪小鲜需要考虑食材的新鲜和品质,需要注重细节,
不能马虎草率。
治理大国也需要注重民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
方方面面的细节,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需要全方位、全面地考
虑和布局。
总之,治理大国如同烹饪小鲜这一哲理,强调了治国需要细致
入微、审慎处理,需要智慧、技巧和原则。
领导者需要有远见、胸
怀和智慧,才能够有效地治理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
若烹小鲜的意思_若烹小鲜的成语解释
![若烹小鲜的意思_若烹小鲜的成语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c08f82b89eb172dec63b70b.png)
若烹小鲜
成语解释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
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
后常用来比喻轻而易举。
成语出处《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韩非子解老》:“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
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
成语繁体若烹小鮮
成语简拼RPXX
成语注音ㄖㄨㄛˋㄆㄥㄒ一ㄠˇㄒ一ㄢ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若烹小鲜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如烹小鲜
成语例子夫百姓,鱼兽之类也,上德治之,若烹小鲜,与天地同操也。
汉王充《论衡自然》。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理解300字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理解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98c885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c.png)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理解300字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一句出自《道德经》的名言,意为治理大国就像烹饪小菜肴一样需要细致耐心。
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治理国家的复杂性和难度。
烹小鲜需要先选择好食材,然后进行烹制,需要掌握火候和时间,以保证菜肴的口感和美味。
同样,治理国家也需要选择优秀的领导人和团队,以及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法规,以保证国家的长期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
烹制小鲜需要对食材进行精细的选择和处理,以保证菜肴的质量和口感。
同样,治理国家也需要对领导人和官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选拔,以保证他们具备必要的素质和能力,能够胜任国家领导的职责。
烹制小鲜需要掌握烹饪技巧和经验,才能烹制出美味的菜肴。
同样,治理国家也需要积累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政策和法规,推动国家的发展。
“治大国若烹小鲜”还强调了治理国家需要有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烹制小鲜需要经过多次烹制和调整,才能达到最佳口感。
治理国家也需要不断调整政策和法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只有在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下,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期发展和繁荣。
总之,“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告诉我们治理国家需要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和优秀的领导人和团队,同时也强调了烹饪小鲜的精细技术和烹制大国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和技术同样适用于治理国家。
治大国若烹小鲜哲学道理
![治大国若烹小鲜哲学道理](https://img.taocdn.com/s3/m/c02f7e0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67.png)
语出《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这段话,我翻遍了网络,解释千奇百怪;我也听过国内众多学者的解读,语言文字上解的教授居多。
后遇一不愿宣扬的教授,此人兼修儒释道,深谙心理学,经指点,方晓此段的真义。
此段描述的是大道的功能德性。
我说到这里,就像佛陀拈花,大迦葉微笑一样,懂了就是懂了;没懂的,您慢慢悟。
“治大国,若烹小鲜”,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呢?不是举重若轻,不是按规矩出牌。
是什么呢?是治大国与烹小鲜这两件事一“大”一“小”都是依大道而行的功能;都会熏习影响大道的德性。
所以,都要小心谨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世间的事,再大也是小的;而大道的德性,再小也是大的。
道之所至,师之所存也。
《韩非子—解老》“治大国,若烹小鲜”阅读理解
![《韩非子—解老》“治大国,若烹小鲜”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8750bd2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4.png)
《韩非子—解老》“治大国,若烹小鲜”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
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选自《韩非子〃解老》)
1.两段文字中“烹小鲜”与“治大国”之间的共同点是:______
2.韩非子是如何来理解“治大国者若烹小鲜”的?
【答案】
1.无为、不扰民
2.老子的“治大国,如烹小鲜”是清静无为主张的形象化的表述,强调的是遵循自然的规律,韩非子是强调在法治的前提下各自相安无事,各自遵循自己的规则,不违背法律,统治者不朝令夕改,执法公正,如此达到清静无为。
【解析】
1.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可以运用异中求同的方法合并同类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烹饪小鱼不能常常翻动,翻动多了,小鱼就会破碎。
治理国家不能朝令夕改,过于多事,人民就不堪其扰,国家就乱。
这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原意。
归根到底还是“无为而治”。
老子一向认为,政府干涉民生终归是伤民。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我对“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理解
![我对“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098585f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1.png)
我对“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理解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在常人看来,治国,怎么可能与烹小鲜一样呢?事实上,天下的道理只有一个,区别在于,这个道理作用在不同的事物时,其表现不同。
允许我把我自己的理解分享一下。
在分享之前,要纠正一个比较普遍的说法。
有很多专家、学者将“小鲜”解释成“小鱼”。
因为是小鱼,在烹调的时候就不可以多翻动。
因此,将“治大国,若烹小鲜”解释成治理国家不能折腾,要让其自然发展。
这个说法是欠妥的。
鲜,是一个会意字,为鱼、羊二者一起。
它代表的意思是美味。
烹小鲜,就是做一道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菜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是:谁要吃,为谁做。
这个问题很重要。
是男的还是女的?是老人还是小孩子?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是内陆来的还是生活在沿海的?是否少数民族的?身体是否舒适?有没有什么忌口?等等。
如果没有了解到客人是回族的,却端上盆猪肉,那就不仅仅是不礼貌的问题了。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的,我们有什么样的食材可以准备。
就是说,我们有做什么。
如果到了饭点的时候,客人来了,我们只能就地取材,家里有什么做什么。
如果人家提前通知了,有了足够的时间去准备,那就要去市场采购。
就可以考虑冷热共拼、荤素搭配,做到色形味俱全。
如果客人特别想吃的东西本地没有,还要安排外地采购相关的食材。
第三,谁来做。
家中主人自己做,只会家常菜,那就做不了复杂的食材。
如果请了厨师,那就可以做的丰盛。
如果时间充足,还可以去学习厨艺,在某个菜品上重点练习。
第四,好吃不好吃,客人满意不满意。
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满满的热情,将菜做得一塌糊涂,就是一场徒劳,初衷没有实现。
上面说的是做几个小菜的大体的原则。
那么,与此对应的“治大国”,道理就在其中。
为谁做菜,就是执政为谁。
是服务于人民百姓,还是为资本家做事,或者是为某个家庭卖命。
寻找食材、能做什么,就是了解基本国情、适应基本国情。
包括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如何,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等。
谁来做菜,那就是谁来执政。
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
![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e909c7e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01.png)
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面向普通大众《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朋友们,咱来聊聊“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
啥意思呢?其实就是说治理一个大国,就跟做一道小菜似的。
你想啊,做菜的时候,不能瞎折腾,一会儿加盐,一会儿加水的,不然这菜就毁了。
治国也是一样,政策不能今天一个样,明天又一个样,得保持稳定。
就像咱们国家这些年发展,政策都是有规划,有方向的,不是乱搞一气。
比如说扶贫政策,一直坚持,让好多贫困地区的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
所以啊,“治大国若烹小鲜”告诉咱们,治国要稳稳当当,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让国家越来越好。
《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咱今天说一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这话说起来简单,可里头的道理深着呢!好比你在家做饭,煎个鱼,火大了不行,火小了也不行,得掌握好火候。
治国也是这个理儿。
不能管得太严,让老百姓没了自由和活力;也不能管得太松,乱了套。
就像疫情期间,国家的防控措施,该严格的时候严格,该灵活调整的时候调整,恰到好处,咱们才能这么快控制住疫情。
再比如说,发展经济,不能只追求速度,不顾质量,得平衡好各种因素,就像做菜要色香味俱全一样。
这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意思,明白了不?《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大家都听过“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吧?那它到底啥意思呢?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炖鸡汤。
你得小火慢慢炖,不能心急,时不时地看看,加点调料,可不能乱搅和。
治国也是这样。
要细心,要有耐心。
不能今天出台一个政策,明天又给改了,让大家都摸不着头脑。
比如说环保,不能为了发展经济就不管环境,得慢慢来,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让经济发展。
这就像做菜要掌握好各种调料的比例一样,多了少了都不行。
所以说,治大国就像烹小鲜,得用心,得有方法。
《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听起来挺有意思。
比如说炒个青菜,你得挑好菜,洗干净,掌握好油盐的量,翻炒的力度也得注意。
治国也是一样的道理。
而且,不能朝令夕改,要让大家心里有底。
就像你做饭,总不能做到一半又换个做法,那这菜能好吃吗?治国不容易,但要是能像烹小鲜一样用心,国家就能越来越好。
治国如烹小鲜典故
![治国如烹小鲜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e9cdefa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4.png)
《说说“治国如烹小鲜”的典故》嘿,朋友!今天咱来唠唠“治国如烹小鲜”这个超有意思的典故。
你知道不,这句话老有来头了。
这可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大智慧呢。
话说当年,老子他老人家说了这么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
”哇,这一出来,可让后人琢磨了好久好久。
咱先说说啥是“烹小鲜”哈。
就是做小鱼小虾这类小菜。
你想啊,做这种小菜的时候,可不能瞎折腾。
要是老翻来翻去的,那小鱼小虾不就都碎了嘛。
那这和治国又有啥关系呢?嘿,关系可大了去了。
治国就跟烹小鲜似的,不能瞎折腾。
你要是今天一个政策,明天一个法令,老百姓可就受不了啦。
就像那小鱼小虾,老被翻动,不得散架呀。
治国得有个稳当劲儿。
领导人们得好好规划,不能冲动行事。
要考虑到老百姓的生活,让大家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就像做小鲜的时候,得掌握好火候,放好调料,慢慢地煮,才能做出美味的菜来。
你再想想,要是治国的时候,一会儿搞个大工程,一会儿又来个大改革,老百姓不得被折腾得晕头转向嘛。
所以啊,得像烹小鲜一样,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来。
而且啊,烹小鲜还得有耐心。
不能着急,得等它慢慢熟。
治国也是一样,有些事情不是一下子就能办好的,得有耐心,慢慢地来。
不能急于求成,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
这个典故真的是太有道理啦。
它告诉我们治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得有智慧,有方法。
不能乱来,得像烹小鲜一样,精心呵护,才能让国家变得越来越好。
咱也希望现在的领导人们都能记住这个典故,好好地治理国家,让我们老百姓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治大国若烹小鲜中的哲学道理
![治大国若烹小鲜中的哲学道理](https://img.taocdn.com/s3/m/b3d7f98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0f.png)
治大国若烹小鲜中的哲学道理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孟子提出的一句名言,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鲜一样,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不能草率从事。
这句名言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不仅适用于政治,还适用于个人的生命经营。
首先,治大国若烹小鲜告诉我们,管理大事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论。
治理大国需要有长远的战略和明确的目标,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则,不能莽撞从事。
同样,个人的生命经营也需要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
我们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能轻易违反。
有了科学的方法论和规范,才能更加理性和有效地进行管理和经营。
其次,治大国若烹小鲜告诉我们,管理大事需要有恰当的调控和协调能力。
烹煮小鲜需要恰当的火候和调味,不能过火或不足。
同样,治理大国也需要恰当的调控和协调能力。
需要有灵活的应对策略和处理手段,不能僵化固执。
个人的生命经营也需要有恰当的调控和协调能力。
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恰当地分配时间和精力,不能过分繁忙或过分闲散。
有了恰当的调控和协调能力,才能更加顺利和愉悦地度过人生。
最后,治大国若烹小鲜告诉我们,管理大事需要有耐心和恒心。
烹煮小鲜需要耐心等待和细心呵护,不能急功近利。
同样,治理大国需要有耐心和毅力,需要持之以恒地推进事业,不能半途而废。
个人的生命经营也需要有耐心和恒心,需要韧性地迎接挫折和失败,不能轻言放弃。
有了耐心和恒心,才能更加坚定地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综上所述,治大国若烹小鲜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十分深刻和有启示性的。
不仅可以指导我们更加有效地管理大事,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经营自己的人生。
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拥有一个更加和谐、理性和美好的人生。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意思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8fd671a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8.png)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意思文章一:给年轻人的解读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
啥意思呢?其实啊,就好比你自己在家做一道菜。
你想啊,做菜的时候,不能乱翻乱搅,不然菜就碎了,不好看也不好吃。
治理国家也是这样,不能今天一个政策,明天一个规定,把大家搞得晕头转向。
比如说,国家要发展经济,不能一会儿鼓励这个行业,一会儿又打压那个行业,得有个长远的规划和稳定的政策,就像我们炒菜掌握好火候一样,稳稳当当的,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让国家的发展顺顺利利。
再比如说,保护环境这件事。
不能今天说要大力整治,明天又没了动静。
得持续推进,就像小火慢炖,才能让环境越来越好。
所以啊,年轻人,咱们得明白,做大事要有耐心,有规划,不能瞎折腾,这样才能有好结果。
文章二:和上班族聊聊各位上班族朋友们,咱们今天来谈谈“治大国,若烹小鲜”。
这就好比咱们在公司完成一个大项目。
你要是一会儿变个方案,一会儿改个流程,大家肯定都懵了,效率低下,项目可能都黄了。
国家治理也是一样的道理。
你看税收政策,如果变来变去,企业都不知道该怎么规划发展了。
就像炒菜,盐一会儿多一会儿少,这菜能好吃吗?所以啊,咱们工作也好,国家治理也好,都得有个准头,别瞎折腾,才能越来越好。
文章三:与家长们交流家长们,咱们今天来品品“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
想想咱们教育孩子,是不是不能今天逼着学这个,明天又逼着学那个,把孩子折腾得没了兴趣,也没了信心。
比如说,高考制度的改革,不能太频繁,得慢慢来,让大家有个适应的过程。
不然孩子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准备了,就像做菜,火候掌握不好,菜就糊了。
再比如说,学校的课程设置,如果总是变来变去,老师教着累,孩子学着也累。
所以啊,咱们教育孩子,国家培养人才,都得稳稳当当的,别乱了套。
文章四:对老年人讲讲老伙计们,咱们来唠唠“治大国,若烹小鲜”。
咱就说这过日子,不能今天想一出是一出。
国家也是一样的呀!你看以前,国家搞农业生产,要是政策不稳定,今天让种这个,明天让种那个,农民们能有好收成吗?就像咱做饭,一会儿大火,一会儿小火,这饭能做好吗?得有个准头。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包含有四层意思,你读懂了吗?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包含有四层意思,你读懂了吗?](https://img.taocdn.com/s3/m/2c11c88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1.png)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包含有四层意思,你读懂了吗?众所周知,曾有人研读《道德经》,然后将其思想用于企业管理,没想到却大获成功。
或许正因为如此,很多企业的高层或经营者才愿意学习老子所倡导的“无为而治”以及“治大国若烹小鲜”。
但是在现实当中,学归学,研究归研究,真正能够领悟道家思想精髓的人并不多。
言外之意,很多人或者企业所声称的道家文化,根本就不是真正的道家文化,或者说他们只能用到皮毛,而无法真正掌握其精髓。
为什么如此说呢?我们以“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一句话为例。
对于这句话,很多人都有误读,如有些人认为管理或治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就如同烹小鲜一样简单。
又如有些人误认为这句话是讲国越大越好治的。
但这些观点大都是停留在文字的层面去揣度老子的本意,就当然不识究竟了。
那么老子讲“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看道德经第60章原文,即:“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在这一章中,老子讲治理大国就如同烹小鱼一样,当然老子讲这句话,指的是那些有道之人,而不是一般人,更不是那些无道者。
为什么?因为有道者,才能以道治理天下,而其他人,却无法做到。
言外之意,在老子看来,以道治理天下,鬼神就不起作用,不但鬼神不起作用,鬼神也伤害不了人;进一步说,不但鬼神伤害不了人,有道的圣人也不会伤害人;正是因为鬼神与有道的圣人都不伤人,所以德性才会回归到人们的身上。
由此可见,老子讲“治大国若烹小鲜”,至少包含有以下四层意思,即:一、不能妄动不能妄动,指的是不能胡乱干涉,就好比我们煎鱼一样,不能随便翻动,否则就容易煎不好。
治国亦是一样的道理,不能乱指挥,更不能朝令夕改,否则就会乱套。
正如老一辈人讲如履薄冰,走在冰上需要小心翼翼,才会安全。
这就是老子讲“治大国若烹小鲜”包含的第一层意思。
二、讲究火候所谓火候,其实是指把握时机,掌握分寸,就好比烹小鲜一样,火候掌握不好,要么煮不熟,要么煮老了,影响口感与香味。
《道德经》 第60章 治国烹鲜 原文释义解读
![《道德经》 第60章 治国烹鲜 原文释义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039ac535ef7ba0d4b733b63.png)
第60章治国烹鲜【原文】治大国,若烹小鲜①,以道莅②天下,其鬼不神③。
非④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⑤,故德交归焉⑥。
【注释】1、小鲜:小鱼。
2、莅:临。
3、其鬼不神:鬼不起作用。
4、非:不唯、不仅。
5、两不相伤:鬼神和圣人不侵越人。
6、故德交归焉:让人民享受德的恩泽。
【译文】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
用“道”治理天下,鬼神起不了作用,不仅鬼不起作用,而是鬼怪的作用伤不了人。
不但鬼的作用伤害不了人,圣人有道也不会伤害人。
这样,鬼神和有道的圣人都不伤害人,所以,就可以让人民享受到德的恩泽。
【导读】本章讲的是治国的道理,“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所说的一句传颂很广的名言。
这是个比喻,“烹小鲜”就是煎烹小鱼。
这是用烹鱼比治国。
小鱼很鲜嫩,用刀乱切或在锅里频频搅动,肉就碎了。
国家的统治者治理国家,要像煎小鱼那样,不要常常翻弄。
此外,老子是无神论者,他并不相信鬼神,但这一章一再讲到鬼神,这里是说,鬼神都不伤害人,治理国家的统治者,就更不能够伤害、烦扰人民了。
并不表明老子是有神论者。
【解读】“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一个极其形象的比喻。
烹煎小鱼,必须小心翼翼,而且不能经常翻动,用刀铲乱翻、乱搅鱼就碎了。
统治者治理国家也是一样,要懂得为政的关键在于安静无为,要小心谨慎,节俭、爱惜民力,不能乱发政令扰乱人们。
如果以个人的主观愿望去改变社会,朝令夕改、朝三暮四、忽左忽右,老百姓就会无所适从,国家就会动乱不安。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老子并不是一个有神论者,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自然规律也就是“道”来产生、支配的。
春秋之时,天下混乱,礼崩乐乱,人们的思想也陷入了极度的混乱之中。
一些巫师、术士借着鬼神的幌子愚昧民众,欺骗百姓,比如西门豹治理邺时提到的那些巫师、乡绅们;一些统治者也借着天命、神授的旗号肆起干戈。
老子看穿了他们愚民、欺民的本质,于是呼吁要采用“无为清净”之法治理天下。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故事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c057b9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7.png)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故事“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治理一个大的国家就像烹饪一道美味的菜肴,需要细心、耐心和技巧。
在古代的中国,烹饪被视为一种艺术,一道美味的菜肴需要经过精细的烹调才能呈现出它的最佳味道。
老子作为一个有名的哲学家,非常喜欢用烹饪来比喻治理国家的过程。
他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就像烹饪一道菜肴,需要细心、耐心和技巧。
如果一个厨师想要烹饪出一道美味的菜肴,他需要了解食材的特点,掌握火候、烹调时间等技巧,并且要不断地调整味道,才能让菜肴达到最佳的口感。
同样,治理一个国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并且要不断地调整政策,以适应国家的发展和变化。
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老子认为领导者应该注重道德修养,以德治国。
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领导者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和尊重,从而让人民更加愿意听从他的领导。
同时,老子也强调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要过分干预国家的自然发展过程。
他认为,过度的干预只会让国家的发展变得更加混乱和不稳定。
除了注重道德修养和尊重自然规律外,老子还强调要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他认为,过多的干预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和混乱,而让事情自然发展则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因此,他主张领导者应该尽量减少对国家事务的干预,让人民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事业。
总之,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名言表达了他对于治理国家的看法和理念。
他认为,治理一个国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并且要注重道德修养、尊重自然规律和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这些理念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和治国方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对于现代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老子的治国理念强调了领导者的道德修养和人民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领导者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和尊重,从而让人民更加愿意听从他的领导。
这种思想与中国古代的“民为邦本”理念相呼应,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思想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领导能力,同时也应该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平稳发展。
治国四行书:治大国,如烹小鲜
![治国四行书:治大国,如烹小鲜](https://img.taocdn.com/s3/m/8148f67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d.png)
治国四行书:治大国,如烹小鲜【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治理一个巨大的国家,就好比烹调一道美味的小菜。
用道德的修养来治理天下,那么所谓鬼怪依靠的神灵,也就不存在了。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非得鬼怪不灵了,神灵才不会伤人,非得神灵不能够伤人,至圣之人也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天人合一,内心没有妖魔,鬼也就失去了依靠的神灵,如此一来两相平和,我们也伤不了神灵鬼怪,所以就不会相互伤害,万物同体共存。
《诗经·桧·匪风》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
”《诗经》毛传中曾记载:“烧鱼的时候,你频繁地翻煎,那鱼肉就容易碎;治理百姓人民,你频繁地折腾他们,朝令夕改,随意变换,那人心就会涣散。
要知道,治理人民和烧鱼的道理是一样的啊。
”“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
”——《老子章句》河上注烹调小鱼的时候,不去除它的肠,不刮去它的鳞片,不敢去搅动,唯恐鱼肉破碎。
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为民众办事,却朝令夕改的人,很少能成功;虽然贮藏有大的器物,但频繁地搬迁,那器物便多有损耗。
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烹调小菜的时候,频繁地搅动,那菜就要给烧坏了。
治理大国,总是频繁地更换法令,那老百姓就要受苦了。
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
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韩非子·解老》篇所以啊,讲求“道”的君主以清净无为贵,不以变换法令为重。
所以才要说:“治理大国,就如同烹调小菜。
”治大国若烹小鲜,为宽裕者,曰勿数挠,为刻削者,曰致其咸酸而已。
——《淮南子·齐俗训》治理大国就像是烹煮小菜,为政宽裕富足的人呢,就说:千万不要折腾。
而为政严苛的人呢,就说:非要烧得那菜又咸又酸才罢休。
治大国若烹小鲜,不挠也,躁而多害,静则全真。
道德经《把复杂的管理简单化:治大国若烹小鲜》原文及鉴赏
![道德经《把复杂的管理简单化:治大国若烹小鲜》原文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5565f56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3.png)
道德经《把复杂的管理简单化:治大国若烹小鲜》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道德经《把复杂的管理简单化:治大国若烹小鲜》原文及鉴赏【导语】:把复杂的管理简单化:治大国若烹小鲜原典治大国,若烹小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0 0
-500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2003年 240 100 700 325 360 292.36 666.71 2104.9 800.63 578.31 139.43 0 2004年 198.66 0 292.36 2318.4 2579.3 0 2694 1868.8 1332.8 1253.8 45.45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万事操之在我
定谱:目标确定
五年之内餐厅维修费用控制 在0.002%以下
选材:人员规划
完美型 思维缜密,长于规划(赵新) 力量型 崇尚行动,活力无限(孔嘉毅) 活泼型 创意丰富,率直风趣(刘古、鲁枫) 平均型 情绪内敛,冷静耐心(安静、唐昕)
配料:制定计划
1.PM系统执行之习惯养成 2.设备问题解决方案 3.设备问题之员工再训练
治大国若烹小鲜
之无为而治
《老子》
自我介绍
工作历程: 1999.6---2000.5
2000.6---2001.2 2001.3---2002.4 2002.5---至今
东直门餐厅 展览路餐厅 新街口餐厅 甘家口餐厅
现今行政工作:
设备
佳肴是划 配料:制定计划 烹制:执行方法 勺把:追踪方法
烹制:执行方法
甘家口设备有限公司企化案
在餐厅管理系统化的今天,只有管 理措施合乎道理,又激发民情,理智于 外,情感于内,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最终员工以管理措施为工作习惯时,才 达到真正“无为而治”的境界。
勺把:追踪方法
1.追踪表格结果检查 2.设备稽核 3.费用报表分析
维修费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