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和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案例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能够描述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结合地图和资料,通过对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的学习,养成读图、用图并能够从图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因地制宜发展理念。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诗词导入
导入:南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物产丰富、鱼米之乡。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相比,更加显得有诗意,更加绚丽多姿。

那是怎样的自然环境产生这种绚丽多姿的美景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南方的自然环境。

二、探究深入,走近南方地区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任务一。

任务一位置范围 1.找出北回归线、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海和南海,并在地图上标出。

2.学生指图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过渡一:南方地区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地形类型还各具特色。

下面我们来学习以下南方的地形。

任务二地形
读图说出南方主要的地形区,归纳南方地区东西部地形差异
师点拨:以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是紫色盆地-四川盆地,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
西部是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梯田纵横的东南丘陵。

东西差异明显。

过渡二:优美特色的地形景观与其独特的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南方的气候。

任务三气候
1.通过上图,说出南方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干湿地区和气候类型。

2.读气候直方图,描述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由此得出南方地区最显著的气候特征是。

过渡三:东北地区冷湿的环境造就的肥沃的黑土地,使东北地区沃野千里。

湿热的气候会形成怎样的土壤呢?
任务三土壤
阅读课本46页文字材料可知,南方地区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成土壤,土壤较贫瘠。

但在四川盆地形成土壤,土壤肥沃。

【图文探究】
以南方地区为例,探究地形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温暖。

2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
3昆明夏无酷暑,冬不严寒,四季如春,有“春城”之称。

试分析原因。

师生总结;结合所学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条件,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读图归纳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过渡四:复杂的地形,湿热的气候,使南方地区形成特色的农业。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南方的农业。

任务五农业
湿热的气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水热条件,人们结合本区实际,在不同地区因地制宜的进行农业部门的选择。

【图文探究】
一.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探究
材料:李白: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三国演义》: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问题:结合图文资料,结合地理知识探究古语“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的结论的合理性。

师总结:位置决定了该地区湿热的气候,气候、土壤和地形影响着该地区的农业部门和分布。

【实战演练】
第六章南方地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简单的地理思考能力,通过之前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南方地区的农作物和地形类型、气候类型,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在初一下学期也已经接触过。

通过学生自学,还能自己获取: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

所以重点在于学生的知识的应用和串联,特别是地形、气候、土壤、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生综合分析湿热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通过表格的形式来进行本节课学习效果的评价,这是某一个小组的评价表:
评价要
素主要指
标(权
重)
A B C
个人
自评
学生
互评



把个人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通过计算,汇总出每一个学生的得分以及总分,分值超过90分以上的同学能达到70%,达到80分以上的同学能达到80%,这节课学生在整体学习效果方面非常不错。

大多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了很好的掌握。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制”《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

第六章在上一章《四大地理分区》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是本学期区域地理学习的起始章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为《南方地区》概论部分,既是对七年级上册中国地理地形、气候、农业各部门地理相关内容的综合,又为进一步学习其它区域打下基础。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南方地区的概述。

通过前面对北方地区的学习,采用对比方法,教材比较全面地讲述和分析了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教材主要落实“在地图上找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和“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又生产、生活的影响”中有关南方地区的要求。

本节教材内容的设计思路与北方地区样也涉及地
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业等内容。

这样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长认识我国北方与南方两大区域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生活的影响。

与北方地区一样,本节教材也设计为两个标题。

第一个标题是“气候湿热的红土地”,述了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该特征不仅与北方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与我国其包地区的自然特征有明显的差异。

第二个标题是“重要的水田农业区",通过对比南方的(田农业与北方的旱作农业,揭示区城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在第一个标题下,教材在叙述式课文中首先描述了南方地区自然景观的特点,如树木常绿、山清水秀、河湖密布等。

接下来,教材通过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说明这种自然景观形成的原因。

教材用南方地区的位置图、地形分布图来引导学生理解南方地区气候的成因,即南方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东部、南部均靠近海洋,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对气候类型没有产生太大影响,所以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南部和南部小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

受地形差异、纬度位置的影响,南方地区内部的自然环境也存在差异。

本节教材选用了大致处于同纬度带的“滇西地区的高山深谷”“鄂中地区的平原”“浙西地区的丘陵”三幅景观图片,旨在揭示南方地区东西部的地形差异。

教材还设计了阅读材料,以我国西南地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单元“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为例,说明这两个地形单元自然特征的形成,都是当地自然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

第二个标题的设计思路与北方地区相同,都是从区域自然特征自然过渡到了农业。

此标题主要讲述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地理条件和主要农作物。

在本节的两个标题下,设计了以下“活动”,强化地理要素相关分析的学习方法。

在“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标题下设计的学生“活动”是“读图认识南方地区的地形差.异及对气候的影响”。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内部的差异,掌握认识区域差异的方法。

某区域内部的差异,既可能体现在单个自然要素上,也会同时反映在多个自然要素中。

我国南方同纬度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是地形、地势的差异造成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基础,本“活动”设计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读教科书中的插图(图7.3),找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大地形区,引导学生学会识读这四个地区的地形差异。

第二个问题要求学生从海拔高度、范围大小、地表的完整性等方面,比较这四大地形区的特征。

第三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在“重要的水田农业区”标题下设计的“活动”是“认识自然环境对日常饮食的影响"。

其设计意图是通过了解日常生活所用食材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进步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凸显贯穿于本教科书的人地关系这主线。

此“动”由两个问题组成。

“活动”的第1题是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列举产于南方地区食材并解释南方地区食材丰富的原因。

第2题精心选择三种生长在南方地区不同自然环下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并对三种食材的生长环境作了简介,让学生完成三种材与其主要分布区的连线,使学生认识到,在南方气候湿热的大背景下,食材的种类主取决于当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局地环境特征。

第六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能够描述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
2、结合地图和资料,通过对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的学习,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农
业生产的关系。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的特点。

2.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
完成任务一~任务四
一位置和范围
1.找出北回归线、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海和南海,并在地图上标出。

2.学生指图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二地形
学生指图说出南方主要的地形区,归纳南方地区东西部地形差异。

三气候
通过上图,说出南方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干湿地区和气候类型。

三土壤
说出南方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和气候关系。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___________。

主要种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等粮食作物,以及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经济作物,称为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2.结合所学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条件,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读图归纳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
有利条件。

【合作探究】
1、以南方地区为例,探究地形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温暖。

2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
3昆明夏无酷暑,冬不严寒,四季如春,有“春城”之称。

试分析原因。

原因?
2、读图文材料,完成
材料:李白: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三国演义》: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结合图文资料,结合地理知识探究古语“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的结论的合理性。

【实战演练】
1.桃园县真的有“三宝”吗?你是怎样从地图中分析出来的?
2.推测图例中最有可能代表何种粮食作物。

3.结合图文信息,为桃园县人民脱贫致富,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发展建议。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反思
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能力。

本节课在遵循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学生学习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回顾这节课,可以积累的经验有很多。

首先是自主学习,根据学情,让学生把一些简单的知识进行自学完成,然后通过讲解和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掌握,通过这种形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把更多的时间来提供给学生。

然后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探究自然要素和人文地理的关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提问,放到小组内进行探究合作学习,本次课准备了两个大的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来解决,结果都出色完成了任务。

在以后的课堂中,在把握好时间的基础上更好的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当然还有不少问题,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语言稍多,教态不太自然,以后再精炼一些,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更好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尽量总结问题的答案。

第六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有以下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4.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5.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6.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7.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二)详细分析课标要求
1.关注区域共性与区域内部差异
南方地区作为一个地理单元,其地理特征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无疑有着明显的不同,这是我们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一个重要依据。

但是,任何区域内部也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也是进一步划分区域和认识区域的基础。

在课堂实施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归纳出区域共性(当然也是区别于其他三大地理单元的特性),同时还要在归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区域内部的差异,因为认识区域差异是理解区际联系的前提。

例如,关于南方地区的地形,倘若学生能够从图中归纳出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我们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指出这些平原和高原;倘若学生能从典型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归纳出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我们要引导学生将这些城市的气候特点进行比较,说出差异并解释原因,进一步巩固落实“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这一目标。

这些在本专题看似没有很大意义的过程将为后面的区际联系奠定基础。

2.关注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每个区域都是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综合体。

义务教育段研究
区域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各地理成因的分析,进一步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为了使指向明确,操作简单,《地理课程标准》在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将具体要求进行了逐条列举。

实际上,关于区域特征的一系列要求,我们在世界区域中就应该基本落实。

在中国四大地理区域概述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一是区域特征与差异,二就是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蕴含着最基本的地理原理与客观规律,也都揭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遵循的规律和法则。

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尊重客观法则,合理进行区域发展规划是每个合格公民必须具备的地理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