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最新教育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的课程,识字教学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四种能力――听、说、读、写,而识字写字是读和写的基础.因为只有掌握足够的语言?~汇和拥有一定的语法积累,才有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本能力.2001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识字写字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片面追求识字量
《标准》总目标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并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对每个学段的识字要求都做出了具体的安排。
这其中不仅对学生的识字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对各个阶段学生应具有的能力和需要达到的水平也做出了说明。
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都侧重于识字量,如“三年完成五年目标"“五年目标两年完成”等。
(二)教学内容面面俱到,教学重点不突出
《标准》对各个学段学生识字要求作了明确区分,例如第一学段对学生识字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
因此,低年级段的识字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字音和字形上,在字义方面则可以放宽要求。
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是有意识地想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其出发点就是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生字.音、形、义是汉字的三个基本要素,有些教师就以此为标准,紧盯生字的音、形、义,进行逐字分析。
(三)教学形式不够灵活,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
《标准》对小学各个阶段的识字量都做了明确规定。
为了完成识字目标,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者的身份,努力钻研如何让学生多识字,快识字,在教法上百花齐放。
对于所教的对象、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其主动识字的习惯,教师往往置若罔闻,长期以来造成学生参与意识、动手实践能力的退化和缺失。
针对各个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教促学,学会适当地“取”与“舍”,以适应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
二、小学识字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原因
识字教学活动中之所以出现各种识字方法上的误区,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其专业素养的缺乏是一个关键因素。
1。
忽视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有研究者认为识字教学之所以难以取得成果,是因为在很多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照顾到小学
生的心理特点,比如低年级的舍本逐末,过分强调对课文的分析、理解。
繁琐的分析,不仅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更严重的是降低了小学生的识字兴趣.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
大包大揽,学生机械识记以及课堂识字教学形式单一,无视学生的遗忘规律,单纯追求识字量,都是不尊重学生,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表现。
2。
忽视学生的原有识字基础。
现在的家庭教育大多启蒙较早,在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父母就为他们准备了各种识字图书;到了幼儿园,教师也把识字教学作为教学重点;走出幼儿园大门的时候,有的孩子已经是认识一百多个汉字的小文化人了。
有的教师不顾小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仍然按部就班地向学生灌输他们已经知道的东西,这样既容易导致识字资源浪费,也容易影响学生的识字质量。
(二)学生原因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其自身的特点对于识字教学效果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学生的识字行为依赖心理较重,缺乏自主识字的意识。
《标准》对于高年级学生的识字目标确定为“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尤其是到了高年级,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开始接触大量的生字词,很多生字“似曾相识”却“不辨其谁”,很多学生抱怨生字太多或是太难写,而往往这些生字词大多是刚学过的。
这些现象的出现
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学生依赖教师课堂上的讲授,课前不预习,课下不复习等原因而造成的。
2.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
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受其身心发展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按照学龄阶段划分,处在一、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约为10—2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段,注意力就容易分散;三、四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可以坚持30分钟左右;到了五、六年级,注意力集中时间便可增加到40分钟以上。
而一节课的35-40分钟时间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长,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有效解决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问题的策略
前文所述三种有关识字教学的问题,在小学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甚至会在一个阶段同时出现。
归根结底,解决识字教学中此类问题的关键应该从每个阶段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两个方面入手,对症下药,这样识字教学才能事半功倍,保质保量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下面将从低、中、高三个阶段具体谈谈应如何按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规律来解决识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低年段以课堂为阵地,丰富识字方法,培养识字兴趣识字教学在低年级显得尤为重要,一、二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一黄金时期,让每个学生都把基础打好,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助力。
这就
需要抓住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分清主次,使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尽可能都围绕着识字来进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汉字的特点,在遵循识字规律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进行识字教学。
这一阶段的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直观笼统,分辨能力也处于低级阶段,而汉字的特点恰恰是多一点少一画都会形成音、义各异的字.怎样使学生感知正确,少出错甚至不出错?这就要在吃透并灵活运用教材教法上下足工夫.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生字“活"起来,利用生动有趣的识字方法,例如笔画、结构分析法,字形分析法,游戏识字法,比较辨析识字法等,打造有特色的识字教学课堂.
(二)中年级由“扶”到“放",培?B自主识字习惯和能力
《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中级阶段学生要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这一阶段的学生虽然有了两年的知识积累和一定的学习能力,但他们正处于贪玩的年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不能完全放手,可以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自主和独立能力的培养上,把这一阶段的教学过渡好,为以后识字教学的发展夯实基础。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前预习的时间,借助手中的字典或辅导书完成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尝试着利用字典查查生字的含义、用法以及组词,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
有了前面的预习准备工作,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生字已经
不陌生了。
而如何由不陌生到熟练掌握,需要学生做更加认真、细致的工作。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对于一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或词,可以单独挑出来让学生听写,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把握情况;也可以用一段话将所学的生字串连在一起造句,以此检测学生对字义的理解;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三)高年级由零碎到整合,在实践中识字,提高运用能力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式、方法会有所变化,但目的是一致的。
高年级的学生语文学习开始侧重于阅读与写作,但也是对汉字掌握、运用程度的考量,因此高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仍不可松懈。
1。
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
一篇新课文中总有几个生字词,它们分散在课文的不同段落。
教师会习惯性地在课前解决生字词,目的是想扫除学生阅读的障碍,但是孤零零的生字词摆在学生面前,往往容易成为过眼云烟。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语文学习的一条重要规律.特定的字词离开了一定语境,就会有另一番解释。
生字从课文中来,自然要回到文中去。
有了具体语境的支撑,学生的识字过程成了有意义的识记,更容易在相应的语境中复苏。
再联系它们在文中的意义,会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2。
注意课后积累,在运用中巩固加强。
学习生字的目的就是加以运用,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对生字词的运用来检验和
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加,阅读量和写作任务的增加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接触生字、新词的机会。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后的积累,将遇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通过板报或交换笔记的形式共同互助学习。
注意课后的积累不仅可以阅读了解实践中各个生字使用的语境,提高学生对生字的运用能力,还可以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