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大学生健康教育与心理救助

合集下载

疫情下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

疫情下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

疫情下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
《疫情下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
疫情期间,大学生面临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长时间的居家学习和生活,许多学生感到孤独、焦虑和压力重重。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愈发重要。

在疫情期间,大学生的生活节奏发生了很大变化。

原本可以和同学朋友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活动的日子变成了在家面对电脑屏幕度过。

长时间的孤独和缺乏社交造成了心理上的负面影响,许多学生产生了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他们需要得到专业的辅导和教育来帮助他们面对这些困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一时期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了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置心理咨询服务,建立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

在这个团队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问题,并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法。

除此之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着重于自我管理和情绪调节。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瑜伽、冥想、健身等方法来释放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此外,他们还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减少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总的来说,《疫情下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帮助他们度过这段困难的时期。

高校学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高校学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高校学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各种学生突发意外事故的危害,确保我院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此预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教育部高校安全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关于安全稳定工作部署精神,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坚持协调组织,认真落实,反应迅速,依法实施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工作方针,本着保护学生、教育先行、明确责任、教管结合、实事求是、妥善处理的原则,做好教育、管理和处理工作,共同维护正常的校园生活秩序,保持学校的安全稳定。

二、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一)成立******学院学生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及各类突发性事件处置小组成立学院学生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和各类突发性事件处置小组:组长:*****组员:**********(二)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1.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学院学生工作防范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工作;2.定期查找、讨论研究影响安全稳定工作的因素,部署做好自查和整改工作;3.协调、解决防范和处理突发事件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4.发生突发性事件时,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迅速组织处置有关事宜,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三、工作原则(一)稳定压倒一切,维护政策的严肃性,维护师生的合法权利;(二)以人为本、加强教育、预防为主、群防群动;(三)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信息畅通、齐抓共管;(四)反应迅速、及时上报、积极处置、依法治理。

四、工作目标学院学生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安全负责人、组成人员等做必要的培训,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早防范、早发现、早处置。

尽一切努力杜绝或减少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事态发展,限制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内,使负面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辅导员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

辅导员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

辅导员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引言:辅导员心理援助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辅导员心理援助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抗压能力。

本文将从心理援助的概念、常见问题、干预方式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概念回顾辅导员心理援助,指的是辅导员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帮助学生理解与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辅导员心理援助是建立在信任与尊重的基础上的,通过开放性的谈话,提供倾听、分析、引导和支持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二、常见问题1. 学习压力:大学生面临课业负担沉重的压力,因此情绪易受到影响,表现出焦虑、失眠等症状。

2. 家庭困扰: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家庭问题突发,例如家庭冲突、父母离异,这些问题也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困扰。

3. 恋爱困惑:大学生正处于恋爱的年纪,面对复杂的感情关系常常会感到困惑和无助。

不能正确应对会引发心理问题。

4. 自我认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若无法正确理解自己,会导致自卑和自我厌恶。

5. 压力应对:大学生面临大量的课业压力和竞争压力,缺乏应对能力时易受到压力的影响。

三、干预方式1. 倾听与关怀:辅导员首要任务是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2. 情绪发泄:辅导员可以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学生释放负面情绪,例如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3. 问题解决:辅导员通过与学生一起思考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态度并采取行动。

4. 心理教育:辅导员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简单的心理调适技巧,如放松训练、情绪管理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

5. 引导自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培养其自主解决心理困扰的能力。

四、危机干预与预防1. 危机干预定义:指对处于严重心理困扰或遭遇突发事件的学生进行的紧急救助和心理支持,以减少危机的扩大和恶化。

2. 预警与预防:辅导员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和评估,发现存在的危机因素,并采取及时、预防性的干预措施。

大学生心理疾病预防与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

大学生心理疾病预防与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

××大学生心理疾病预防与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为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工作,有效预防、科学干预、及时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及由此引起的突发事件,维护校园稳定和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保障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预防与干预对象1.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遭遇性危机、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的学生;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如患有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学生;3.直接或间接有过自杀、出走的暗示或威胁的学生;4.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5.身体患有严重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的学生;6.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考试不及格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7.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8.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9.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10.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11.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深感自卑的学生;12.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13.因沉重的就业压力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14.因网络成瘾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15.因考试作弊、偷窃等违纪违法受处理而出现心理与行为异常的学生;16.有社会破坏性行为、伤害他人倾向的学生;17.因欠学分较多、身体疾病等原因需要休学、退学而出现心理与行为异常的学生;18.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

二、预防与干预原则1.教育为主。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对大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引导他们学会正确应对危机的策略与方法。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突发事件干预案例分析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突发事件干预案例分析

独⽴学院⼤学⽣⼼理危机突发事件⼲预案例分析 引导语:⼤学⽣⾃杀成为社会⽇益关注的⼀个话题,本⽂结合真实案例,对形成⼤学⽣⾃杀⼼理动机的因素应对⾃杀⼼理危机的紧急措施, ⼀、案例介绍 ⼴州⼤学华软软件学⽣L,⼴东汕头⼈,2008年⼊学。

从⼀次的宿舍⽭盾调解中辅导员得知, L⼀直不愿意与⽗母见⾯,不愿意与⽗母进⾏沟通,但是另⼀⽅⾯,L每⽉向⽗母索要3 000元⽣活费,如不满⾜其要求,她便⽤过激的语⾔去辱骂⽗母,从⽽导致了L与⽗母之间不可调和的⽭盾。

⼆、案例分析 L表现出来的性格障碍和情绪障碍是较为严重的⼼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也较复杂,性格障碍主要表现为⾃卑、怯懦、依赖、猜疑、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喜怒⽆常,该⾼兴时反⽽悲哀,该伤⼼时却⾼兴,让⼈难以理解。

⼩时候受到外婆的溺爱,在物质上满⾜了L的⼀切要求,在⽣活上对L的照顾⽆微不⾄,也养成了她⾐来伸⼿饭来张⼝的⼩公主性格。

后来当重新回到⽗母⾝边之时,⽗母对于L并没有像外婆那样的溺爱,⽽更多的是纠正L的缺点。

两种爱的强烈对⽐,使得L扭曲了⽗母对于⾃⼰的爱,从⽽使得L产⽣了怨恨的⼼理。

三、由案例凸显独⽴学院⼼理危机⼲预存在的问题 1. ⼼理危机⼲预的研究不够深⼊和成熟。

独⽴学院对于⼼理危机⼲预的研究研究起步较晚,⽬前尚处于初级阶段,为了更好地帮助危机中的⼤学⽣渡过⼼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预、快速控制⼼理危机事件,促进学⽣的健康成长,独⽴学院更多的是参照其他⾼校的研究成果,例如《⼼理危机⼲预实施办法》等⽂件,初步启动了学⽣⼼理危机⼲预机制。

2. ⼼理危机预警机制不完善。

⽬前,独⽴学院把⼼理危机预警的任务交给辅导员,但是⼤部分辅导员没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再加上辅导员社会经验不够丰富,⼯作任务繁重,⼯作对象过多,因此根本不可能及时进⾏预警。

若是有完善的⼤学⽣⼼理危机预警机制,通过预警系统理应得到正确的预警信息,及时做出决策,也许能避免很多起惨案。

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

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
2.事故灾难:如火灾、交通事故、化学泄漏等;
3.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
4.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暴力事件等。
三、组织架构
1.成立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指导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2.设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3.邀请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工作等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技术支持。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心理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全文总结:
本方案从背景与目的、适用范围、组织架构、干预策略与措施、人员培训与选拔、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对我国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对干预流程、原则、宣传与普及、监测与预警、法律与伦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方案还涉及资源整合、跨区域协作、志愿者管理、科研与培训、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内容。
2.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所需的经费;
3.落实各部门职责,确保心理危机干预政策的有效执行;
4.定期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调整政策措施,提高政策效果。
二十三、社会参与与监督
1.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形成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格局;
2.加强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宣传,提高社会关注度和支持力度;
4.建立跨区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库,总结经验,提高干预效果。
十五、志愿者管理
1.建立志愿者选拔和培训机制,提高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2.明确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和伦理要求,确保志愿者在干预过程中的合规性;
3.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鼓励更多志愿者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4.加强对志愿者的管理和监督,保障志愿者和受助者的权益。
3.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学校心理援助方案

学校心理援助方案

学校心理援助方案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对于学校而言,提供心理援助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心理援助方案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其心理问题,提升其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需求背景、目标定位、内容设置等方面展开回答,介绍学校心理援助方案的构建和实施。

一、需求背景随着竞争的激烈和教育焦虑的增加,学校生活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很多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问题时无法有效应对,导致心理问题逐渐积累。

而心理问题若不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干预,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二、目标定位心理援助方案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及时、专业的心理帮助,促进其健康成长和积极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能力的培养,提高自信心;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建立信任关系;提高学生心理抗压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三、内容设置1. 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个体咨询服务。

学生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咨询预约系统预约咨询师,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2. 心理培训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心理健康知识、自我调适技巧、应对压力的方法等,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能力。

3. 心理干预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心理干预活动,如主题讲座、心理游戏等,旨在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同时增强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到心理援助的温暖和效果。

四、实施策略1. 建立心理辅导团队:学校需要组建专业的心理师团队,包括心理咨询师、心理教师等。

团队成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援助。

2. 宣传推广:学校可以通过班会、讲座、校园广播等途径向学生宣传心理援助方案的重要性和效果,让学生了解到学校提供的资源,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心理援助活动。

3. 联系家长:学校需要与学生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协作。

地震演练应急预案中的灾后心理疏导和心理救助措施

地震演练应急预案中的灾后心理疏导和心理救助措施
助。
03
心理疏导和救助人员的 培训
培训目标
增强心理疏导和救助人员的专业能力
通过培训,使相关人员掌握灾后心理疏导和救助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提高其专业水 平。
提高心理疏导和救助人员的应对能力
培训旨在培养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应对灾后心理问题,为受灾者提供 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
培养心理疏导和救助人员的同理心和关爱意识
3
专家指导与团队互助相结合
邀请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同时鼓励团队成 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04
社区参与和家庭支持
社区参与的重要性
01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社区参与能够提高居民的自我保 护意识和能力。
02
社区参与能够促进邻里之间的互助合作,共同应对地震等突发
事件。
社区参与能够提高灾后心理疏导和心理救助的效率,减轻政府
03
实际案例分析与模拟演练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相关人员了解灾后心理疏导和救助的实践操作,
并通过模拟演练提高其实战能力。
培训方式
1 2
理论授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培训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既注重理 论知识的传授,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线上与线下培训相结合
利用线上平台进行远程授课,同时结合线下实地 培训,提高培训的灵活性和覆盖面。
为受灾者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如 提供基本的生活物资、医疗救助和心理援 助等,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02
灾后心理救助措施
灾后心理救助的必要性
01
02
03
灾后心理问题
地震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 人们出现恐慌、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正常 生活和工作。

大学生应急心理危机及救助策略

大学生应急心理危机及救助策略

正处于生理发展青春期中的大学生,由于身心急速发展,心理困扰因素多,缺乏适当的挫折心理,加上学习任务繁重,面临就业、走向社会和缺乏自我设计等问题,对于性格偏弱及强弱不均型的大学生常常诱发应急心理危机。

通过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分析表明,该阶段的大学生思维已达成熟,情感世界日益丰富,热情奔放易激动;自我意识进一步加强;关注自我及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自尊意识增强;表现出具有交往复杂、淡化权威、较强的心理逆反等特点。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反映在压力集中的阶段,这些压力一方面来自学业、情感、人际关系、就业,另一方面来自不正常人格发展和早期经历不良影响等。

因此,预防和识别应急心理危机的产生以及对己经产生应急心理危机的大学生实施应急心理救助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构建和谐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大学生产生应急心理危机的成因、应急心理危机的识别、预防诱发应急心理危机的对策以及实施应急心理救助的策略方法等四部分给予阐述。

一大学生应急心理危机的成因近年来,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人际交往、就业求职、适应社会等方面的冲突和压力不断加大,心理受挫几率不断增高。

当问题表现和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不能克服和有效解决时,往往产生应急心理危机,极易引发自伤、自杀和伤人、杀人事件。

造成大学生应急心理障碍而导致心理危机的成因有五个方面:1精神疾病是导致大学心理生危机和自杀的重要因素抑郁是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问题,是指大学生在遇到学习成绩落后、失恋、生活挫折、家庭中出现重大事件等因素刺激后,心理承受力超过负荷而带来的压力时出现的情绪反应。

抑郁心理一般表现为:(1)对日常活动兴趣显著减退,但未丧失。

(2)感到生活无意义,对前途悲观失望。

(3)常想起不愉快的往事,或遇事往坏处想。

(4)自觉懒惰乏力,精神不振。

(5)自我评价下降,夸大自己的缺点,不愿接受鼓励和赞扬。

(6)不愿主动与别人交往,但被动接触良好,愿接受同情。

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预防教育

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预防教育

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预防教育作者:李亚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年第13期预防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要求高校更新观念,“居安思危”,树立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变“用猛药”为“打预防”,具备“超前工作”的理念,在工作中不断提高预防群体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上减少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发生,建设更健康、更美好、更和谐的校园和社会。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预防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发生。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将其内容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各种价值观念确立的关键时期,西方国家以“人权”“个性”“民主”“自由”为幌子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念渗透,甚至试图进行“和平演变”,利用台独等话题进行反华活动,激发了大学生以极端的方式表达政治愿望和爱国热情,极易爆发群体突发事件。

高校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引领,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规范、爱国主义思想、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共同理想的培养,深化学生对于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认识,引导学生理性爱国、爱校,从根本上预防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法制观教育法制观就是人们对法律法规的观念认识,使人们形成一种社会责任意识,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向大学生传授法律知识,能较好地实现对大学生的行为的约束和规范。

大学生学法、懂法是预防群体突发事件的前提。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大学生的维权意识较强,但是他们法律知识比较欠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部分学生不懂得通过正常的法律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以致出现偏激冲动行为。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办法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办法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接触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消失,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第二章干预对象第二条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我们关注与干预的对象。

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指对象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或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

第三条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的重点干预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1.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2.在心理普查或心理排查中筛查出来的有自杀倾向的学生;3.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

第四条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1.情绪低落、抑郁、不与家人或朋友交往者;2.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3.家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学生本人过去有过自杀企图或行为者,经常有自杀意念者;4.因学习困难、经济困难、适应困难、就业困难等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者;5.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性格内向孤僻等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者;6.生活学习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者,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父母下岗、家庭暴力等)、种种原因将被学校处分、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内外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者;7.长期有睡眠障碍者;8.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9.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感到自己无能,看不到“出路”者;10.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11.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

心理健康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心理健康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心理健康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一、总则(一)编制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由此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并且维护学校的生活、学习秩序,从而建立和谐校园。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心理健康引起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四)工作原则1.生命第一的原则。

发现危机情况,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2.亲属参与的原则。

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

3.全程监护的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干预对象全程监护。

4.分工协作的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五)心理危机定义心理危机指学生运用通常处理方式不能应对目前所遇到的情形,无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知与体验而出现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紧急处理,其目的是及时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发生危险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并使学校迅速恢复正常秩序。

(六)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1.因心理障碍或突发事件导致产生自伤企图或行为者;2.有严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易出现自伤行为的精神障碍者;3.出现与严重自伤或他伤事件(或人)有密切关联者。

二、组长机构与职责学校成立心理健康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副组长:副校长、政教处主任成员:心理老师、班主任、年级组长职责: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各班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制定危机事件处理方案,实施危机风险化解,为重大危机事件处理作出决策。

三、心理危机干预分类措施(一)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

大学生在突发事件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辅导

大学生在突发事件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辅导

大学生在突发事件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辅导摘要: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是评判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准,关乎到其今后的发展,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再加上需要处理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导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本文主要论述了大学生在突发事件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辅导方式,深入分析问题成因,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使之能够从容面对挫折。

关键词:大学生;突发事件;心理问题引言:大学生是特殊群体,虽然已是成年人,但由于缺少生活的磨砺,身心较为脆弱,正处于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

大学生通过高考的考验,带着放松的心情进入大学校园,但随之而来的是陌生的环境,让其感受到较大的压力,引发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甚至导致价值观出现扭曲,因此要及时加以疏导,帮助走出困境。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健康即人的身体发育良好、机理正常、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对大学生来说,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非常重要,这也正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道德健康归为健康范畴之中,健康概念可延伸为身体、心理、社会、道德四方面。

心理健康为被称为心理卫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

有学者指出,某个人事业上取得成功20%取决于学识与专业技术,80%依赖于过硬的心理素质与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若想快速适应社会,健康的心理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深入研究心理健康问题有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探寻高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人际交往问题大学生在步入大学前,整个教育过程以学习为主,大部分高中采取的是封闭管理方式,每天的任务就是取得更好的成绩,长时间已经形成惯性,在学校中将学习摆在主要位置。

多数大学生不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步入大学后从严格的管理转变到宽松的管理,一时难以适应,每名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思想理念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想要与同学建立友谊,却不好意思开口。

高校突发事件的心理援助机制

高校突发事件的心理援助机制

326艺术文化交流2013年10月下半月刊什么是重大突发事件:根据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处理中稍有不当就会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大规模群体事件,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整个学校的工作运转造成极大影响。

同时,重大突发事件也给大学生个体和群体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和心理恐慌。

因此,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加强对大学生健康教育与心理救助,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目前高校面临的又一考验。

总体而言,高校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根据其性质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一是自然灾害类。

包括洪水、地质、地震等灾害以及由此诱发的衍生性灾害。

二是社会安全类。

包括各种非法集会、游行、上访、聚众闹事、集体罢课等恶性群体事件;非法传教、政治性活动,针对师生的袭击事件;非正常死亡、失踪伤害等刑事事件。

三是学校事故类。

包括学校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等事故;校内交通事故;各种纠纷冲突、群体性斗殴、校园暴力事件;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的后勤保障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其它突发事故等。

四是公共卫生类。

包括集体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造成的危害师生安全健康的校内公共卫生事件。

建立面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心理援助体制,是高校日常管理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发展教育的需要;是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需要。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生活在较封闭的校园这个学习氛围内,应对突发事件的时候,他们往往因心理的不成熟和不稳定而很容易产生心理恐慌和心理问题。

因此,高校必须重视突发事件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心理援助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提前做好预防性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大学生校园突发事件心理援助体制的运行模式应当入下:一、健全预防体系,成立领导小组,并及时公开信息目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危机预防体系不够健全,危机预防与干预主要在学校、院(系)层面上,缺少像班级、宿舍、学生团体等横向环节的干预,效果不显著。

学校心理健康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学校心理健康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心理健康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一、总则(一)编制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由此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并且维护学校的生活、学习秩序,从而建立和谐校园。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心理健康引起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四)工作原则1.生命第一的原则。

发现危机情况,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2.亲属参与的原则。

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

3.全程监护的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干预对象全程监护。

4.分工协作的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五)心理危机定义心理危机指学生运用通常处理方式不能应对目前所遇到的情形,无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知与体验而出现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紧急处理,其目的是及时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发生危险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并使学校迅速恢复正常秩序。

(六)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1.因心理障碍或突发事件导致产生自伤企图或行为者;2.有严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易出现自伤行为的精神障碍者;3.出现与严重自伤或他伤事件(或人)有密切关联者。

二、组长机构与职责学校成立心理健康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副组长:副校长、政教处主任成员:心理老师、班主任、年级组长职责: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各班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制定危机事件处理方案,实施危机风险化解,为重大危机事件处理作出决策。

三、心理危机干预分类措施(-)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