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古代杰出帝王将相地分析与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国古代杰出帝王将相的分析与认识*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曾经涌现出许多著名君主和名将贤相。
这些君主和将相的政绩有的与国家统一局面的形成相连;有的同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发展共生;有的同多民族国家的管理与巩固同步,而大多数是兼而有之。
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进步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一、杰出帝王将相的主要政绩归纳
1.秦始皇:创建统一王朝;专制集权制度;巩固多民族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焚书坑儒暴政。
2.汉高祖:参加起义建西汉;与民休息促发展;和亲匈奴边关睦;分封诸王坏集权。
3.文帝、景帝:继承高祖搞休养,减轻田租节俭倡;刑罚减轻形势缓,武帝强盛应不难。
4.汉武帝:改革官制皇权强,颁布推恩王国殃;卫霍出兵胜匈奴,西域西南管理强;改革币制行五铢,盐铁官营收中央;开凿六辅和白渠,治理黄河生产忙;三韩使臣来晋见,日本随之通于汉;张骞西域去“凿空”,陆上“丝绸之路”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思想控制大一统;“太空历”法官学立,史哲汉赋创作忙。
5.汉光武帝:参加农民起义,建立东汉政权;实行宽舒政策,形成中兴局面;会见倭奴使臣,赐之汉室金印。
6.汉明帝:王景治理黄河,西域寻求佛法。
7.曹操:善于用人挟献帝,实行屯田得发展;官渡之战战术高,统一北方大贡献;骄傲赤壁遭败绩,转重北方农桑田;军事政治才能高,建安文学大代表。
8.诸葛亮:卧龙隆中对策献,运筹帷幄赤壁战;助备取得荆益州,三分天下功绩显;减轻赋税奖农耕,民族关系也改善;西南得到大发展,北伐多次未实现;辅佐蜀汉几十年,封建丞相大典范。
9.唐太宗:建唐统一功劳大,玄武门前搞政变;总结教训能任人,勇于纳谏臣敢言;统治政策调整好,四大制度较健全;封建经济得发展,巩固中央与集权;民族政策很开明,设置安西搞和亲;天竺学习熬糖法,玄奘印度取佛经;日本多次遣唐使,太宗皇帝都接见;社会稳定经济增,国力强盛谓“贞观”。
10.武则天:惟一女皇武则天,社会继续大发展;奖励农业重人才,经济发展社会安;设立北庭都护府,西北边疆得巩固。
11.唐玄宗:玄宗一生功过明,前后两期判两人;选拔人才用姚宋,经济繁荣最强盛;黑水渤海都督府,册封南诏和回纥;府兵改为募兵制,前期开元全盛日;宠爱贵妃不早朝,重用奸臣政治糟;安史之乱乃发生,由盛而衰后期朝。
*本文原载《中学政史地·高中历史》(郑州),2005年第9期
12.宋太祖:“陈桥兵变”灭割据,结束混战向统一;收回军财行政权,中央集权又发展。
13.元世祖:建立元朝大统一,农业好坏作政绩;设立大司农司官,《农桑辑要》全国颁;统一国家疆域大,民族融合高潮现;行省制度济后世,河海运河都发展;实行对外开放好,丝绸之路重又兴;马可·波罗肯来华,泉州港口最为大;民族歧视搞分化,阶级压迫是真话。
14.明太祖:红巾起义建大明,北伐灭元统一兴;两废两分强专制,内阁厂卫特务制;八股取士选奴才,文字狱兴齐咽哀;屯田垦荒丈土地,推广植棉兴水利;改革工匠服役法,功绩比起过失大。
15.明成祖:靖淮之役夺帝位,迁都北京改永乐;设置奴儿干都司,郑和出使西洋去。
16.康熙帝:奖励垦荒“更名田”,固定丁数匠籍完;进军台湾并设府,平定判乱噶尔丹;册封班禅联西藏,巩固统一最可赞;对俄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得以签。
17.雍正帝:“摊丁入亩”“地丁银”,人头税制从此清;用兵须设军机处,继续大兴文字狱;驻藏大臣雍正立,康乾盛世之砥柱。
18.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接待土尔扈特归还。
二、对杰出人物活动的评价及认识
上述历史人物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对他们做出正确的评价和认识,是历史学习要求掌握和高考测试考查的重要内容。
笔者以为,要想对历史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必须坚持唯物史观,树立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观点。
1.摒弃英雄史观,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这一活动又为精神财富的创造发展奠定了基础。
即这种创造是指全面的创造,包括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和文化活动等各方面。
所以,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任何夸大个人的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是应予摒弃的。
如陈寿《三国志》中乔玄曾这样评述曹操:“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这里陈寿就片面夸大了曹操的个人作用,唯物史观并不否认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
他们的重大作用主要反映在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历史的发展方面,所以,他们的出现既有历史的必然性(所谓应运而生),又有历史的偶然性,是两者的辩证统一,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
所以,要善于把握个别人物身上所表现的偶然性,从中揭示出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在必然性。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从来不否认个人(主要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但对于个人的作用,必须区别他们活动的性质。
2.确立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标准,即以其对于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
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出发考虑,而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展与时代潮流、民族团结与进步、经
济文化的发展、人民愿望与利益等方面。
凡是能顺应、符合、促进以上方面的,就应该肯定;反之,则要否定。
这是一个科学标准,它和任何形式的阶级偏见划清了界限。
例如封建史家总是带着仇恨的心理去评价农民起义,说他们是“盗”、“贼”等。
还有以往的旧史家,评价历史人物,总是过分看重个人的天赋、性格、意志、品质等对于历史人物活动及这些活动结局的影响,这当然是不科学的。
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商鞅行法于秦,但终遭车裂的历史过程时写道:“商君其天资刻薄也……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其实,商鞅一类法家人物“刻薄寡恩”,并非出于“天资”而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是阶级的品格。
只有基于此,才能合理解释商鞅的被害,才能说明只有这种斗争才会带来当时的伟大社会变革。
据此才能正确评价商鞅。
3.具体地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都是时势造就出来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同时也要承认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一定影响力。
任何伟大的历史人物,归根结底总是时代的产儿,总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相联系,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去评价历史人物,不是苛求古人,就是把古人现代化。
因此,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地位时,首先要具体地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
例如评价秦始皇,离开当时的历史条件,我们看到的似乎仅仅是“好大喜功”、“暴虐无道”。
可是,只要我们面对历史事实,具体分析当时的时代要求,就会看到封建制代替奴隶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代替分封制、政治经济统一代替诸侯战乱纷争的历史要求,为秦始皇提供了施展雄才大略的历史舞台,为他一系列好大喜功的作为提供了历史依据,历史肯定了他顺应历史发展所迈出的步伐。
4.辩证地分析历史人物的功过。
评价历史人物常遇到功和过的问题,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都要作辩证的、具体的分析。
坚持一分为二的、发展的观点,避免简单化、绝对化。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看到历史人物促进历史发展的进步的一面,又要看到其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的一面。
还应看到两方面谁主谁次。
如隋炀帝有功有过,但罪大于功。
在封建社会中,一些帝王将相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顺应历史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但由其阶级地位所决定,又有压迫奴役本民族或异族劳动人民的一面。
只讲一面,一叶障目,则失之片面;如果功过不分,一团漆黑,那更武断。
正确的方法是分析当时的社会矛盾,找出社会发展的趋向,分析历史人物的言行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对历史发展所起的客观作用,并以此去判断他究竟是功绩占主流还是过失占主流。
5.具体评价时还应注意处理好几种关系:包括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历史人物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
以秦征南越为例,战争使百姓深受其苦,这个战争本身是非正义的,但在客观上造成了各族的接触,加速了南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因此,从全面和长远来看它的客观效果,还要肯定它的巨大进步意义和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总之,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可采用下列思路:1.分析背景,明确时代要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证其在历史上的贡献、地位和影响;2.从现实需要的角度分析其措施和作用,
论证其是否解决了现实问题,满足现实需要的程度如何,是否合乎时代的要求,是否推动了历史发展;3.从时代和阶级特点的角度论证其时代局限、阶级局限和阶级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