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
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范围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4单元的内容,难度适中。
主要考察了学生对数位、比较数的大小、找规律、图形判断、观察物体等知识点的理解,以及计算、看图列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成绩分析
一年二班和一年三班考试情况统计如下表:
班级参考人数100分90分以上80分以上80分以下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
优秀率及格率
一(2)40人4人30人5人1人100分62分93.58分87.50%100%
班级参考人数100分90分以上80分以上80分以下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
优秀率及格率
一(3)42人8人27人5人2人100分74分94.57分
83.30%100%
三、学生失分情况分析
第一题:填空题。
这部分考查的内容比较多,有数位的意义和分辨、长度单
位的使用、找规律填数、给数按要求排序、比较数的大小。
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仔细读题、认真填写。
其中失分较多的有:
(1)分辨数位题,比如:7个一和3个十合起来是()。
有的学生将数位写反,个位写到十位,十位写到个位,写成73。
也有的学生对数位的意义掌握的不够好,比如100里面有()个十,写成1个十,0个十。
(2)按规律填数,有的学生发现规律后,仍然将个别数填错。
还有个别学生发现不出规律。
有一个学生空题没写。
(3)排序题,比如:按从小到大排列数,有的学生漏掉1个数没排,有的学生将顺序排反。
(4)填写长度单位题,有学生写cm竟写成c,有的将cm
与m混淆。
从这些题中,学生的审题不认真,书写也马虎,没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第二题:比较多少题。
此题是考查对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的理解与判断。
一班有5人出错,二班有6人出错。
出错原因是学生审题不认真,将少一些判断成多一些。
第三题:数图形题。
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掌握情况。
此题失分原因是:有的学生将长方形看成了正方形,导致两个图形的个
数都数错。
第四题:观察物体。
此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这两个班,一班有8人二班有4人出错,失分原因:学生将后面和侧面判断反了,学生观察的方法要加强培养。
第五题:口算题。
此题大部分同学都能得满分。
失分的主要原因:有的学生将加减号看错,有的学生书写不认真,比如:
30+35=6,47-3=4,只写到十位,个位没写。
还有的学生计算不准确,比如:99-9=80。
在以后的做题和学习中,一定要加强培养细心、谨慎的习惯和检查的习惯,避免再犯此类错误。
每天坚持口算题的训练,多训练多检查多指导,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第六题:用竖式计算题。
此题也是由于个别学生马虎失分。
比如:52+47就写成
52+42,89-25写成89-35,还有将竖式得数算对,横式得数写错等等。
第七题:解决问题
失分原因:1、个别学生不理解题意,求谁比谁多多少的问题用加法计算、求找回多少钱,用加法计算。
也有个别学生是马虎书写不认真,将24写成42,将20写成28,20-8=28,46-5=31,68-30=88等。
四、教学及对考试的反思
本次考试是对学生基础知识、计算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检查。
从考试情况来看,两个班90分以下的学生增多。
可以看出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读题也不认真,做作业也总是马马虎虎。
因此以后要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五、改进措施
这次期中考试暴露出不少问题。
主要是有些学生做题不认真,粗心大意,写题不看题目要求,做完题不会检查。
今后教学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1、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加强组织学生的听讲能力。
继续深入备课,认真上课,及时批改作业,积极听课,学习他人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数的组成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还需要要进一步加强训练,使学生达到百分之百的正确率。
3、教学过程中,注意练习题型精选精炼,练习形式多样化,及时检查评改。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求学生把字写工整、清晰,做题时认真细致、要静下心做题,学会分析题意,学会检查。
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促进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使他们能主
动地思考。
5、关注全体学生,强化后进生。
课堂中多给后进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多给予鼓励。
课下,让优生帮后进生,以优带中。
使后进生的成绩尽快赶上来,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大的进步。
6、多与家长沟通,争取得到每位家长的支持,使学生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教育下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