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肺癌手术后,还要靶向治疗吗?专家:有效降低复发和死亡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肺癌手术后,还要靶向治疗吗?专家:有效降低复发和死
亡风险
肺癌被诊断为早期,算是相对幸运的事情,意味着再进行根治手术后有着极高的治愈机会。然而在走出手术间的那一刻起,患者又要面对另一个艰难的抉择——要不要再进行术后的辅助治疗。
“据统计,约有60%-70%的早期肺癌患者会在术后的两年内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其中脑转移的后续治疗非常棘手。” 广东省人民医院(GDPH)终身主任、广东省肺癌研究所(GLCI)名誉所长吴一龙教授指出。
这也是医生们为什么在手术后,建议肺癌患者进行药物或其它形式的治疗,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长和生存质量。
吴一龙教授指出,以往术后的辅助化疗是主要的治疗选择,但毒副作用大导致患者难以坚持,且有效率不高,对脑转移几乎束手无策。直至近年来靶向药物在晚期肺癌群体中获得巨大成功后,不少专家们提出,对于早中期肺癌患者,辅助靶向药物是否也能带来显著获益?
早期患者手术后并非一劳永逸,仍有复发、脑转移等风险肺叶切除、纵膈淋巴结切除术是目前早中期肺癌患者常用有效的
手术方式。随着我国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广泛应用,当前中国微创胸外科的整体水平已领先国际,且高达3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在早期诊断出并进行潜在的根治性手术,尤其对于肿瘤小于1厘米的早期肺癌患者而言,在进行手术之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虽然早期发现和手术是实现早中期肺癌的治愈性手段,但仍有近一半诊断为早期的患者、超过四分之三的诊断为晚期的患者在术后五年内经历了复发。同时,约有68%的早期肺癌患者在术后会出现病灶向其他器官转移的风险,如脑转移、骨转移等。
辅助化疗作为既往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虽可提高可手术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但绝对5年生存率提高仅仅只有5%,复发率依旧较高,且对脑转移等远处转移几乎束手无策,并且由于化疗毒性问题,致使患者依从性不佳,临床上仍亟待更佳的辅助治疗方案。
广东省人民医院(GDPH)终身主任、广东省肺癌研究所(GLCI)名誉所长吴一龙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GDPH)终身主任、广东省肺癌研究所(GLCI)名誉所长吴一龙教授介绍:
“复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做完手术后,病人跟家属以及我们面
临的巨大问题,按照我们现在所有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如果是比较晚期的病人,例如Ⅱ期、Ⅲ期病人,约术后两年内,复发或者转移的比例高达60-70%。因此,如何控制两年内不让它复发转移,是我们要考虑的焦点问题。”
早中期肺癌辅助靶向治疗,降低患者复发和死亡风险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对于确诊了早中期的EGFR突变肺癌患者而言,辅助靶向治疗为中国早中期肺癌患者长期高质量生存带来了新希望。
与辅助化疗、放疗不同的是,辅助靶向治疗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某些特定位点,高度选择性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或仅很少损伤正常细胞。
吴一龙教授表示:“现在已经发现复发转移模型开始改变,例如脑转移变成非常棘手的问题。过去靶向化疗对脑转移的效果非常低,但是如果使用辅助靶向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脑转移风险,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突破。”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钟文昭教授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钟文昭教授强调:
“早期肺癌为什么主要通过手术治疗,因为它局限在局部,通过手术摘除可以达到肉眼完全切除。但是某些癌症类型有时候就像'马蜂窝’一样,在切除病灶前,它已经向血液释放出一些潜在的微小转移病灶,这时候单纯通过手术就达不到根治目的,要通过手术再加上围术期辅助药物治疗才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2021版《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指出,ⅠB~Ⅱ期、IIIA期术后发现EGFR敏感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使用三代EGFR靶向药进行辅助靶向治疗。肺癌患者可通过肿瘤驱动基因检测以
确认是否存在EGFR突变,对于EGFR突变阳性患者,可尽早使用辅助靶向治疗,改善生存期,提高治愈率。”
对于大家关心的辅助靶向治疗的副作用,钟文昭教授解释:“相对于使用化疗较为大的副作用,辅助靶向治疗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显著改善,其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皮疹和拉肚子等,但根据个体不同,病人的反应也有差别。病人可以与医生及时沟通,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服用时间等方式减少副作用的影响,第三代药物的副作用比第一代相对减少。”
钟文昭教授提醒,对于早中期肺癌患者除了规范治疗,在术后随访方面也要引起重视。患者务必要按照医嘱定期随访,并将腹部、颅脑、骨骼等容易发生全身远处转移的高发部位作为复查重点。部分患者也可尝试液体活检的方式进行动态监测,预测疾病复发风险,从而及时采取合适的后续治疗方案。
此外,提高肺癌患者对于创新药物的用药可及性,也是患者进行规范术后辅助靶向治疗的长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