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登记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登记表
第一篇:医院感染登记表
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试用)
病人基本资料科室
性别
男
女
感染病人编号 ? 床号
姓名
年龄
岁
月
日
住院号
入院日期
****年**月**日
诊断:1.出院日期
****年**月**日
2.感染资料
住院费用
元
预后治愈好转无变化恶化死亡医院感染与原发病预后的关系无影响加重病情促进死亡直接死亡危险因素
泌尿道插管
是
否
手术日期
****年**月**日动静脉插管
是
否
手术名称
使用呼吸机
是
否
手术持续时间
分钟
免疫抑制剂、激素是
否
切口类型
Ⅰ
Ⅱ
Ⅲ 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是否手术医生
麻醉类型
全麻
非全麻
ASA评分
Ⅰ
Ⅱ
Ⅲ
Ⅳ
ICU
是
否
ICU科别
综合专科
病原学检查
是
否
送检日期
****年**月**日标本名称
检查方法
镜检
培养
血清学药敏试验
是
否
病原体
敏感药物
耐药药物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药物名称
剂量
给药方式
应用时间
联合用药情况
应用目的
调查者
登记日期
****年**月**日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的填写说明:? 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只登记调查期间新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表中的项目有些是必填的,如年龄、性别、科室、入院日期、感染部位等,这些因素是感染分类和感染病人的基本特征。
有些是选择项,是根据各监测医院开展监测力度的大小而设立的,可根据各医院开展工作的具体情况而选择。
1.感染病人编号
按感染病人年代及发生的先后排序。
其编号方法是先写年代,随后是排序号。
例如:2003年发生的第1例病例记为2003-1,2005年发生的第10例病例记为2005-10,以此类推。
2.年龄
(1)年龄>1岁的,记为多少岁,并在“岁”上打“∨”。
(2)年龄在1个月~1岁时,记录月数,并在“月”上打“∨”。
住院日期
3.感染日期
****年**月**日
感染部位
、、(3)年龄在1日~1个月时,记录日数,并在“日”上打“∨”。
3.诊断
指感染病人出院时的主要诊断,最多填3个,若病人尚未出院则填写感染时的诊断,出院时更正。
4.感染日期
是指出现症状或实验室出现阳性证据(收集标本的日期)的日期。
可以计算:入院到发生感染的间隔;手术到发生感染的间隔;用以区别在同一病人同一部位不同时期的感染。
确定感染日期应注意:①当实验室结果作为感染诊断依据时,应将收集实验室标本的那一日而不是出结果的那一日作为感染日期;②当感染与ICU有关但是在出ICU后24小时内发病时,出ICU的日期即为感染日期。
5.ICU病人
指病人在ICU接受观察、诊断和治疗时发生的感染。
病人在进入ICU48小时后以及出ICU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应在“是”上打“∨”。
6.泌尿道插管
指符合泌尿道感染诊断标准的病例,在其细菌学检验结果、体征或症状之前2日内留置过导尿管者,记为“是”,否则填“否”;在放置导尿管时,细菌学证明已有泌尿道感染则记为“否”,因感染与放置导尿管无关。
7.动静脉插管
是指导管插入装置的终端止或接近于心脏和大血管如动静脉留置针。
如果在感染发生之前2日内使用过上述装置应为“是”,否则填“否”。
8.使用呼吸机
是指使用机械装置协助病人呼吸,当病人发生感染前2日内使用过上述装置,除非有证据证明该装置与感染有关,否则应填“否”。
9.免疫制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病人在发生感染前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激素,填“是”,否则填“否”。
10.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
病人在发生感染前使用过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填“是”,否则填“否”。
11.手术
手术是指病人进入手术室,外科医生必须在病人的皮肤或黏膜上切一个切口,而此病人在离开手术室时切口又被缝上,此时病人至少接受了一次手术操作。
手术相关信息主要用于外科医生感染专率的监测与反馈,需填写。
(1)手术时间:指从切皮到皮肤缝合的时间,不包括麻醉时间。
(2)切口类型:分3类。
Ⅰ类为清洁切口,指未感染的切口,切口没有进入呼吸道、生殖道、泌尿道或消化道,清洁切口主要是闭合的;Ⅱ类为清洁污染切口,指虽通过呼吸道、生殖道、泌尿道或消化道,但在良好控制条件下没有发生特殊污染的手术切口;Ⅲ类为污染切口,指包括开放性,新鲜的意外事故伤口,也包括在手术过程中无菌技术遭到严重破坏的手术或陈旧性有坏死组织和存在临床感染的外伤伤口。
(3)病原体:一般可以填3个,将最主要的填在第一栏。
(4)药物敏感试验:指对检出的病原微生物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进行则填“是”,否则填“否”。
药物敏感性分为敏感、耐药、中介,分别记录。
12.感染部位按医院诊断标准主要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泌尿道、手术切口、血液、皮肤与软组织、其他等。
13.ASA评分
美国麻醉师协会(ASA)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于麻醉前将病人分为5级:? Ⅰ级:正常健康。
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
Ⅱ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
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
Ⅴ级:病情危篙,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
如系急诊手术,在评定上述某级前标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良好,麻醉经过平稳。
Ⅲ级病人麻醉中有一定危险,麻醉前准备要充分,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
Ⅳ级病人麻醉危险性极大,Ⅴ级病人病情极危重,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准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和周到。
第二篇:医院感染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中国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2008版)(意见征求稿)
一、工作人员管理
1.工作服:可穿着普通工作服进入ICU,但应保持服装的清洁。
不建议常规穿隔离衣,但接触特殊病人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病人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2.口罩:接触有或可能有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时,或有体液喷溅可能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病人,应戴N95口罩。
当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鞋套或更鞋:进入病室可以不换鞋。
但如果所穿鞋子较脏,或ICU室外尘埃明显时,应穿鞋套或更换不裸露脚背的ICU内专用鞋。
4.工作帽:一般性接触病人时,不必戴帽子。
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溅时,须戴帽子。
5.手套: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建议戴清洁手套。
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
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伤口、给HIV/AIDS病人进行高危操
作,应戴双层手套。
6.手卫生: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
下列情况应进行手卫生:接触病人前、接触病人后、进行清洁或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或分泌物后、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后。
建议酒精擦手液(ABHR)消毒法作为ICU内主要的手卫生方法。
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
摘掉手套之后、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也必须进行手卫生。
有耐药菌流行或暴发的ICU,建议使用抗菌皂液洗手。
7.人员数量: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
医师和护士人数与ICU 床位数之比必须为0.8~1:1和2.5~3:1以上。
8.患有感冒、腹泻等可能会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病人。
9.预防接种: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乙肝指标阴性者),每年注射流感疫苗。
10.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要关注卫生保洁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监督。
二、病人管理
1.应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
2.对于疑似有传染性的特殊感染或重症感染,应隔离于单独房间。
对于空气传播的感染,如开放性肺结核,应隔离于负压病房。
3.对于MRSA、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或携带者,尽量隔离于单独房间,并有醒目的标识。
如房间不足,可以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集中安置。
4.对于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建议分组护理,固定人员。
5.接受器官移植等免疫功能明显受损病人,应安置于正压病房。
6.医务人员不可同时照顾正、负压隔离室内的病人。
7.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
8.重视病人的口腔护理。
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病人,建议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
三、访客管理
1.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访客探视。
2.若被探视者为隔离病人,建议穿访客专用的清洁隔离衣。
访客着鞋较脏,或ICU室外尘埃明显时,建议穿鞋套或更换ICU内专用鞋。
3.探视呼吸道感染病人,建议戴一次性口罩。
对于疑似有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应避免探视。
4.进入病室探视病人前,和结束探视离开病室时,应洗手或用酒精擦手液消毒双手;
5.探视期间,尽量避免触摸病人周围物体表面。
6.访客有疑似或证实呼吸道感染症状时,或婴、幼儿童,应避免进入ICU探视。
7.在ICU入口处,建议以宣传画廊、小册子读物等多种形式,向访客介绍医院感染及其预防的基本知识。
四、建筑布局和相关设施的管理
1.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应相对独立。
2.每个ICU管理单元,至少配置2个单人房间,用于隔离病人。
设正压病室和负压病室各1个。
设置病床数量不宜过多,以8到12张床位为宜。
尽量多设为单间或分隔式病房。
3.ICU每病床使用面积不得少于9.5M,建议15~18M,床间距应在1米以上;单人房间的每床使用面积建议为18~25M。
4.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
医疗区域包括单人房间,必须设置洗手池。
采用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等非手接触式水龙开关,并配备擦手纸和手套。
每张病床旁须放置手部消毒装置(酒精擦手液)1套。
5.不主张在入口处设置风淋。
五、医疗操作流程管理
1.留置深静脉导管:置管时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包括戴口罩、帽子、铺设大无菌单、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前洗手或酒精擦手。
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
建议2%洗必泰消毒穿刺点皮肤。
更换穿刺点敷料的间隔时间,建议无菌纱布为2d,专用贴膜可达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更换。
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
定期更换导管。
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
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管。
2.留置导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插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减少粘膜损伤。
对留置导尿病人,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
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
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完整性,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病人清洁以后还需消毒。
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尿管。
3.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对气管插管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湿化器添加水须使用无菌水,每日更换。
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病人气道。
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
24.放置引流管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整个引流系统的密闭性,减少因频繁更换而导致的污染机会。
对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的病人,水封瓶可以每周更换1次,更换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必须保持水封瓶在引流部位以下、直立,并告知病人协助及时报告发生的问题。
5.除非紧急状况或生命体征不稳定,气管切开、大伤口的清创术等,应尽量在手术室中进行。
更换伤口敷料时遵守外科无菌技术。
六、物品管理
1.呼吸机及附属物品: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外壳,按钮、面板则用75%酒精擦拭,每天1次。
耐高热的物品如金属接头、湿化罐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不耐高热的物品如一些种类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首选洗净消毒装置进行洗净、80℃~93℃消毒、烘干自动完成,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亦可选择2%戊二醛、氧化电位水、0.1%过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无菌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备用。
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2.其他医疗仪器: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
如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氧气流量表、心电图机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应每天仔细消毒擦拭,建议用75%酒精消毒。
对于感染或携带MRSA 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病人,医疗器械、设备应该专用,或一用一消毒。
3.护理站桌面、病人的床、床栏、床旁桌、床头柜、治疗车、药品柜、门把手等,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应定期用75%酒精擦拭消毒。
当这些物品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为避免含氯消毒剂对物品的腐蚀,消毒一定的时间(通常15min)后,应使用清水擦抹。
4.勤换床单、被服,如有血迹、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及时更换。
枕芯、被褥等使用时应防止体液浸湿污染。
5.便盆及尿壶应专人专用,每天消毒,对腹泻病人应一用一消毒,方法: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
七、环境管理
1.空气:开窗通风、机械通风是保持ICU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的最好方法。
洁净ICU,气体交换每小时至少12次。
普通ICU,建议开窗换气每日2~3次,每次20~30min。
室外尘埃密度较高的ICU,自然通风对精密仪器防护存在隐患。
动态空气消毒器,可作为替代方法,但要正确估算仪器的数量和安放位置,并进行效果评价。
不建议紫外线照射或消毒剂喷洒消毒空气。
负压隔离病室气体交换每小时至少6次。
2.墙面和门窗: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更不允许出现霉斑。
通常用清水擦洗即可,但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各室抹布应分开使用,使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3.地面:所有地面,包括病人房间、走道、污物间、洗手间、储藏室、器材室,每天可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拖擦。
对于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的ICU,必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一
次,推荐的消毒剂包括0.2%过氧乙酸和1000mg/L含氯消毒剂,但后者刺激味较大。
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所污染,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不同房间使用的清洁工具,应分开放置,每天至少消毒1次,可用巴斯德消毒法(常用65℃10min)或消毒剂浸泡消毒。
4.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5.不宜在室内及走廊铺设地毯,不宜在ICU入口处放置踏脚垫并喷洒消毒剂,不宜在门把手上缠绕布类并喷洒消毒剂。
八、抗菌药物管理
参见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九、废物与排泄物管理
1.处理废物与排泄物时医务人员应做好自我防护,防止体液接触暴露和锐器伤。
2.拥有ICU的医院,应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病人的感染性液体可直接倾倒入下水道。
否则在倾倒之前和之后应向下水道加倒含氯消毒剂。
3.生活废物弃置于黑色垃圾袋内密闭运送到生活废物集中处置地点。
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要求分类收集、密闭运送至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存地,由指定机构集中无害化处理。
4.病人的尿液、粪便、分泌物和排泄物应倒入病人的厕所或专门的洗涤池内。
5.ICU室内盛装废物的容器应保持清洁,但不必加盖。
十、监测与监督
1.应常规监测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类型、常见病原体和耐药状况等,尤其是三种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和导尿管)相关感染。
2.加强医院感染耐药菌监测,对于疑似感染病人,应采集相应微生物标本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
3.应进行ICU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4.不主张常规进行ICU病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微生物监测,但怀疑医院感染暴发、ICU新建或改建、病室环境的消
毒方法改变,应进行相应的微生物采样和检验。
5.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应经常巡视ICU,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6.早期识别医院感染暴发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短期内同种病原体如MRSA、鲍曼不动杆菌、艰难梭菌等连续出现3例以上时,应怀疑感染暴发。
通过收集病例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微生物检验,甚至脉冲场凝胶电泳等工具,分析判断确定可能的传播途径,并据此制订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
例如鲍曼不动杆菌常为ICU环境污染,经医务人员手导致传播和暴发,对其有效的感染控制方法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增加相关医疗物品和ICU环境的消毒次数、隔离和积极治疗病人,必要时暂停接收新病人。
《中国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2008版)》
由于频繁和日益加重的菌血症患病率及病死率,对所有ICU内的发热患者都推荐进行血培养。
全面查体和胸部影像学检查非常必要。
必须排除非感染因素。
有明确感染部位(如:脓性鼻分泌物、腹部压痛、大量绿色痢疾)的患者,要进行有重点的诊断性全身检查。
如果临床上没有明确的感染源,除非患者的状况发生恶化(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意识混乱加重、血清乳酸盐浓度升高、血小板计数减少或恶化的凝血病)或体温>39℃(102℉),应慎重进行血培养,并在着手进一步诊断试验和开始进行经验抗菌治疗之前仔细观察患者。
然而,在进行适当的标本培养后,所有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热患者和有严重(如上文所概括的)或进展性的脓毒症体征的患者应该立即开始广谱抗生素治疗。
第三篇: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规章制度是哪些?…………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
法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
《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年)
规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
《消毒管理办法》(2002年)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年)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2004年)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2005年)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年)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2004年)
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年)
《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2005年)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03年)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2003
年)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2008年)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2009年)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2009年)
《新生儿室建设和管理指南》(2009年)
《重症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2009年)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2010年)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灭菌、监测标准》(3个)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004年)《医疗机构口
第四篇:医院感染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医院感染: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
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使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5、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传播。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医院感染的形式有五种: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和(垂直感染)。
2、大量实践证明,(手卫生)是控制院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3、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医院感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是:(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5、凡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是无明显或异常污染,也无技术上失误的切口,称为(清洁-污染)切口。
6、手术前预防使用抗菌素的时机极为关键,应在切开皮肤(黏膜)前(30min)(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 90)。
不应在病房给药,而应在(手术室)给药。
7、新生儿禁用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
8、国家卫生部规定,医院感染发病率,一级医院(<7%),二级医院<8%,三级医院<10%,各级医院感染漏报率≤20%。
9、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疾病的传播,
称为(空气传播)。
10、常用的头孢菌素血清半衰期为1~2h,如手术延长到(3小时)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1,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也属于医院感染。
(√)
2、:污染-感染(IV类)切口指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者;被胃肠道内容物明显溢出污染者;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
3、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
4、手术病人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
5、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继发感染的发生。
(×)
6、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
7、隔离的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分泌物、体液等应当严格消毒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
8、、当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经治医生必须在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科。
(√)
9、正常准备皮肤、有效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期间给患者保暖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
(√)
10、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静脉给药,1小时滴完,可放在大瓶液体内慢慢滴入。
(×)
四、选择题:2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C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