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统考《教育概论》试题.有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成人教育本科教育学专业统考《教育概论》试题1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启发式教学最早可见于(A)
A.孔子B.柏拉图C.杜威D.卢梭
2.学校教育产生于(B)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3.教育生物起源论和教育心理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的(B)
A.阶段性B.社会性C.永恒性D.继承性
4.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治C.个人魅力D.举止端庄
5.评定学生操行是班主任工作的(C)
A.前提B.基础C.方法D.中心
6.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D)
A.课外活动B.各科教学C.政治课D.班主任工作
7.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主要因素是(C)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
8.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B)
A.直接感知事物B.间接经验C.学生的实践活动D.交往9.在青少年学生的各个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B)
A.10、11~11、12岁B.11、12~14、15岁C.13、14~15、16岁D.7、8~9、10岁
10.我国封建社会官学的最显著特点是(C)
A.封闭性B.垄断性C.等级性D.阶级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_教育概论_____。

苏联的一些政治家和教育家中,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当属__凯洛夫____。

2.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_带好班级_____、教好学生。

狭义教育一般是指_学校教育_____。

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是教育与__生产劳动____相结合。

体育是以__身体____活动为基础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

4.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又是_学习_____和_发展_____的主体。

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国民教育_____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学校教育____制度。

6.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钻研教材、教法______和_学生_____。

7.德育过程是由_教育者_____、_受教育者_____、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这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的。

8.课外校外教育具有_灵活性____、_自主性_____和实践性等基本特点。

9.班主任工作的总结一般分为__工作____总结和_专题_____总结。

10.在我国,组成课程的三个部分是课程计划、_课程标准_____和_教科书_____。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的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和免费的学校教育。

2、因材施教: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情况给予学生的差别教育,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原则
3、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4、“三个面向”:即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

是当代中国的教育发展改革方针。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

广义的社会化,是指个体不仅掌握和内化一定的社会价值、规范、态度、信念,也掌握一定的学术性知识和技能,以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

狭义的社会化,仅是指使个体获得一定社会的价值、规则、态度和信念。

(3分)
具体表现在以下5方面:使学生获得和掌握一定的社会文化;使学生学会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个性化是个性形成和发展、其固有特征不断彰显的过程;促进个体主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个体差异的发展;.促进人的价值的提升(每个要点1分) 2.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和连贯性原则。

(每个要点1分,共8分)
3.谈谈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答: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其立论基础;(二)教育的服务方向是教育方针中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三)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概括了实施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根本途径;(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概括了新时期教育方针的育人目标,是教育方针的根本性问题;(五)坚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全面素质为根本。

(前4点各1.5分,第5点2分)
五、案例分析题(12分)
1997年,著名作家王蒙曾在报纸撰文说,他曾做过两份中学语文试卷,结果一份不及格,一份刚好60分。

请问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答:它反映了现行考试存在的问题。

(3分)说明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3分)具体要求可结合案例和教育实际分析。

(6分)
六、论述题(14分)
试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因素及其作用。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主观能动性、社会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五大因素。

(3分)其中,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2分)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2分)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的因素,制约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2分)教育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手段,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2分)社会实践活动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

(2分)各因素是不可分割的,在统一对人的发展起着作用。

(1分)
成人教育本科教育学专业统考《教育概论》试题2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是一种(D)
A.生物现象B.心理现象C.自然现象D.社会现象
2.教育学的源泉是(C)
A.教育理论B.教育规律C.教育实践D.教育需要
3.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是(A)
A.布鲁纳B.赫尔巴特C.罗杰斯D.赞可夫
4.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A)A.生产力B.政治制度C.经济制度D.意识形态
5.古希腊的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D)
A.军事体操教育B.政治哲学教育
C.天文数学教育D.多方面发展教育
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B)
A.1862年B.1901年C.1911年D.1949年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B.上课C.作业检查D.成绩评定
8.研究德育过程,主要是探索德育的(D)
A.目标B.内容C.方法D.规律
9.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A)
A.社会实践B.各科教学C.班主任工作D.课外活动
10.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主要应训练学生思维而轻视传授知识的理论被称为是(C)
A.现代教育理论B.传统教育理论C.形式教育理论D.实质教育理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是一种_社会_____现象,是__培养人__________的活动。

2.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_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___________、_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___________。

3.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遗传______、__环境____和教育。

4.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_出发点_____,又是教育工作的__归宿_________。

5.在一定年龄阶段内,年龄特征表现的是学生身心特征的_共_____性;个别差异表现的是学生身心发展的_个____性。

6.教师劳动手段具有_主题_____性和_示范_____性。

7.“发现法”的倡导者是_布鲁纳_________;“掌握学习”的创立者是__布卢姆
_______。

8.学校、_家庭_____、_社会_____三结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合力。

9.教学是由_教师教____和学生学_____组成的一个双边活动。

10.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包括_考试_____和_考查_____两种形式。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指教育作为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和能力。

2、全面发展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即是指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而实施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教学:
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组织的或教师指导学生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而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4、陶冶法:
是通过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景,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教育的方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体现在:
(1)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来影响社会政治生活
(3)教育推进着政治民主化(前2点各3分,后1点2分)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
(1)教育目的确立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2)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反应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的要求
(3)教育目的还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前2点各3分,后1点2分)3、中小学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
(1)首先依据教学任务。

这指的是每一节课的具体任务。

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不尽相同,由此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依据教学内容。

就是说,要依据所讲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学生有自身的学习的认识特点和知识水平,因此,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

此外,学校的设备条件和教师的自身教学风格,也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

(每个要点2分,共8分)
五、案例分析题(16分)
随着上课铃声,缪老师精神抖擞地迈进教室。

今年,他又接了一个新班。

面对40多个陌生的面孔,缪老师开始了他的开场白:“同学们,我姓缪——”正准备转身板书“缪”时,突然不知从哪个座位上发出一声模仿猫的叫声:“喵——”,理所当然地引起哄堂大笑。

面对调皮学生不大不小的玩笑,缪老师微笑着说:“同学们别忙着先夸我‘妙’,从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学习,到时候再请你们给我作评
价,到底妙不妙。

”学生们安静了,担心“暴风雨将要来临”的惊恐也消失了。

自然,这开场白是成功的。

第一堂课,在亲切、平和的气氛中顺利进行。

案例中体现了教师哪些方面的教学艺术?请作简要分析。

答题要点:这个案例体现了缪老师处理课堂意外的教学艺术。

(4分)
课堂意外是因学生或环境因素引起的课堂偶发事件或情况。

处理时,应审时度势,注意以下几点:强化师德,对学生以爱心相待。

及时冷静,主动积极;化弊为利,为我所用;控制情感,幽默解围;利用契机,巧妙施教。

(8分)
六、论述题(14分)
结合我国当代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际,论一个专业化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包括(5分)
(一)教师的专业信念:包括关于教育的信念和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念;(二)教师的专业人格:包括专业伦理和专业人格品质;(三)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四方面,即学科专业知识、通识文化知识、教育学科知识与技能、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四)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师的基础能力、职业能力和拓展能力三方面。

(每个要点1分,论述2.5分,共14分)
成人教育本科教育学专业统考《教育概论》试题3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德育可以有多种开端,但按一般教育顺序,开端于(A)A.知B.情C.意D.行
2.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倡导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教育的(B)A.心理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意识起源论D.需要起源论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C)
A.上层建筑B.科学技术C.政治经济制度D.社会生产力4.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方法是(B)
A.考核法B.谈话法C.调查法D.观察法
5.义务教育的根本性质是(D)
A.全民性B.基础性C.强迫性D.普及性
6.“分组教学”的分组主要是按学生的(C)
A.年龄B.学习成绩C.智力发展水平D.学习兴趣
7.教学改革的核心是(A)
A.更新教学观念B.采用现代教学技术
C.改革教学内容D.实施个别教学
8.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D)
A.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C.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9.经常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己检查,这所体现的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C)
A.独立性B.多样性C.实践性D.自愿性
10.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是(A)
A.生产力B.政治制度C.生产方式D.生产关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是与人类_同时_____出现的;教育的本质属性是_培养人_____。

2.教育的社会属性一般包括_永恒性_____、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_____。

3.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教育体系是_雅典_____教育和斯巴达教育。

4.品德是一种个体______现象;道德是一种_社会_____现象。

5.教师劳动具有时间的_连续_____性和空间的_广延_____性。

6.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_自觉_____性、_独立_____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

7.教材是知识接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______,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_展开和具体化_____。

8.课的类型大致分为_综合课_____和单一课______两大类。

9.在教育目的确立依据问题上,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_卢梭_____;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涂尔干______。

10. 教育的发展,从历史上看分为三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______教育和_现代社会_____教育。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质量规格或标准。

2.个体发展:
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生理、心理及其身心整体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3.课外教育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教育性活动的总称。

4.学制:
学校的教育制度一般习惯的被简称为学制,它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学生入学条件、学校教育的分段以及不同阶段学校之间的衔接与联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答案要点:(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2)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格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制约着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4)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手段及其组织形式。

(每个要点2分,共8分)
2. 简述现代教育的共同特点。

答案要点:现代教育的共同特点:(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每个要点1分,第1个要点2分,共8分)
3. 简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1)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2)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3)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挖掘发展的潜能;(4)发展人的个性. (每个要点2分,共8分)
五、案例分析(12分)
1、一位中学校长教高三毕业班的化学,他所教的学生在高考中化学的平均
成绩是94分。

这些学生绝大部分都进入了大学的不同专业。

一年后这些学生放假后纷纷来看望原来的校长。

他突发奇想,拿当年高考的化学试卷对这些学生再进行了一次测试,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平均成绩只有16.3分。

所得分数主要是与化学思维方法有关的内容,换句话说,具体的知识和运算方法几乎遗忘殆尽。

请结合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谈谈对此事的看法和体会。

此题为开放性答案。

能够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形势分析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现实意义和一些操作性要求即可。

(上述三个方面各4分,共12分)
六、论述题(14分)
为什么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从而决定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客体地位;同时,学生本身所具备的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的特点,也说明学生处于客体地位。

(7分)
从另一方面看,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具有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始终是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

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特点,作为有自觉性和独立性的人,决定了他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7分)
成人教育本科教育学专业统考《教育概论》试题4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C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B)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D )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 )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 )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D )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9、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B )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10、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D )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的发展包括_生理_____和_心理_____两个方面。

2.教学的直观手段有实物直观、__语言____和__模像____三种。

3.培养目标一般是指__教育目的__________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__具体化__________。

4.教学大纲主要由_说明_____和__正文____两部分组成。

5.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______知识经验;关于_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_____的知识经验。

6.教师备课首先要做好钻研教材、_ 了解学生___________和__学习教法_________三方面的工作。

7.课外校外教育形式有群众性活动、_小组___________活动和____个人________活动。

8.教师的素养包括__职业道德____素养、知识素养和__能力____素养三个方面。

9.德育主要解决为谁服务的_方向_____问题;智育主要解决为谁服务的______本领_____问题。

10.中国近代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壬寅____________,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癸卯
__________ 。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教育:
2、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

人的这些生物特性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故称之为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重要生物性前提,但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3、智育: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的智力。

智育是各育的认识基础。

4、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能力程度编成相对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2分)各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互相促进,又不可替代。

德育是各育的方向、统帅和动力;(2分)智育是各育的知识和智力的基础;体育是各育的物质性前提条件;(2分)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也都是教育的重要构成要素,同其他三育共同促进人的发展(2分)。

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为什么会起主导作用?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严格的计划,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目的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而环境中其他方面的教育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无法与学校教育相比。

(3分)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教师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
形成教育工作需要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知识结构。

他们明确教育的目的,懂得教育的方法,“闻道在先”,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

(2分)
3.为什么把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
教学生学会学习之所以是教学的主要任务,这是因为:
(1)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发挥创造性,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2分)
(2)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

18世纪时,知识量失效一半的周期为十代人,平均每代人失效10%;到20世纪末,获得的知识六年失效一“半,应用科学和尖端科学甚至缩短为三年。

学生必须会学习,才能不断更新知识。

(3分)
(3)现代社会是知识密集的信息社会,出现了知识经济。

社会越向前发展越需要知识,文化水平也要求越高。

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和善于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分)
五、案例分析(12分)
罗森塔尔(R.Rosenthal)和雅各布森(L.F.Jacobson)曾做过实验。

他们先对小学1—6年级学生进行一项“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智力测验)。

然后不是根据测验成绩而是随意在各班抽取20%的学生(称实验组),并故意告诉每个教师说:他们是“未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

八个月之后,再对全部学生进行一次同样的测试,结果发现这些所谓的“未来的花朵”真的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控制组)有更大的提高。

一年级实验组提高27%,控制组仅提高12%。

二年级实验组提高16.5%,控制组仅提高7%。

特别有趣的是,教师在期末评定“实验组”时说:他们“求知欲更强”、“更有适应力和魅力”,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研究者认为,教师在受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未来的花朵”报有希望,而且也会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态度、表情与行动方式,把这种暗含的期望,微妙地传递给他们,其中包括更多的提问、辅导等。

当这些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受鼓励的效应,于是更加信任老师,积极主动给教师以反馈。

教师越是见到这种反应,也会把自己的情感及所期望投射(移情)到学生身上,感到他们更加可爱,于是激起更大的热情。

这一实验说明了教师什么素质的重要性?并说明它对我们今后从事教育工作有什么启示?
答:案例反映的心理学中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3分)说明权威的预言具有巨大的暗示作用。

(3分)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权威,因此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应该是热爱学生、对学生充满期待。

(6分)
六、论述题(14分)
试论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决定的。

(2分)为了搞好教学工作,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中塑造发展中的人。

(2分)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

(2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教育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上。

(2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育机智上。

(2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要求教师具备教育智慧。

(2分)综合论述(2分)。

成人教育本科教育学专业统考《教育概论》试题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