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庆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A(有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安庆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A(有
答案)
一、填空题
1、汉语普通话中能作韵头的元音是______;能作韵尾的元音是
______。

2、有些兼动、名两类的词或形容词,儿化后就固定为______。

3、基本词汇的特点包括稳固性、能产性和______。

4、从词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一般是旧义的______、______或转移。

5、现代汉语的方言通常分为______大方言区,以上海话为代表的方言称为______。

6、“萧伯纳说过,许多英国人终生不读莎士比亚,就是因为幼年时教师逼迫他们背诵。

由此产生了逆反心理。

”这段话使用了______辞格;“旺才不老,三十出头,长得老面,
才让相貌跑到了年龄的前面,并且蹭出一大截儿去。

”这段话使用了______辞格。

7、_____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笔画的连接
8、我国正式发布的文件和一般的报刊、书籍,所用字体是______。

9、从句子特性看,“老张让我去见局长”是______句,“他推开门走了出去”是______句。

10、“叫她黑牡丹”中的“黑牡丹”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是______。

二、判断题
11、“怪可怜的”和“别怪他”,前后两个“怪”是多义词。

()
12、2“猩猩”是单纯词,“哥哥”是合成词。

()
13、“臧”的笔画是14笔
14、《说文解字》最早采用部首给汉字归部,将汉字归为214部。

()
15、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的发明者华佗”的话,第一层关系是定中短语。

()
16、动词加动词可以构成述宾短语。

()
17、“巧云十五岁,长成了一朵花。

”这句话采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 )
18、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备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四大要素()
19、普通话中辅音只能充当声母。

()
20、元音、辅音、声调都是音质音位。

()
三、选择题
21、“不”在()读35。

A.句末
B.去声前
C.去声后
D.非去声前
22、古汉语的上声全浊声母字在现代汉语里是()。

A.阴平和阳平
B.上声
C.去声
D.四声的都有
23、“数学系主任问他怎样分配教师和学生”是()。

A.兼语句 B.双宾语句 C.被动句 D.连谓句
24、“兴奋得语无伦次”中补语的语义类型是()。

A.结果补语 B.情态补语 C.程度补语 D.可能补语25、“取”是()。

A.象形字 B.会意字 C.指事字 D.形声字
26、“盆”是()。

A.象形字 B.会意字 C.指事字 D.形声字
27、“马上”的构词类型是()。

A.偏正式 B.主谓式 C.联合式 D.述补式
28、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不属于同形同音词的是()。

A.一粒米;一米长 B.出门;一出戏
C.一把锁;锁门 D.一朵花;乱花钱
29、下面()方言有浊声母[b]、[ɡ]。

A.北方
B.赣
C.闽
D.粤
30、四川话属于七大方言区的()。

A.西南方言B.湘方言C.蜀方言D.北方方言
四、名词解释
31、连读变调:
32、虚词
33、会意字
34、连绵词
35、顶真
五、简答题
36、声母是什么?与英语进行比较,汉语辅音声母发音方法的区别
37、举例说明词义包括哪些内容?并从下列词语中归纳出语素义和词义之间组合的方式。

立功怪诞裙钗虎穴带鱼忘记
38、讲语法、分析句子的结构不使用词类名称行不行?试举出例句说明划分词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六、分析题
39、写出下列汉字在普通话中的国际音标(宽式)和拼音,并分析音节结构。

例:
(1)游
(2)黄
(3)瓮
(4)窗
(5)犬
40、请结合下列留学生学习“把”字句中的偏误,论述“把”字句的特征。

①老师写课
文题目在黑板上。

②我把远处的歌声听到了。

③大风把树吹了。

④我们把一个房间打扫一下吧!⑤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把晚饭应该做好。

⑥昨天,妈妈把我接了一下。

41、“我都大学生了!”句法语义特点分析。

42、请用义素分析法分析“爸爸,父亲,令尊,老爷子”。

七、论述题
43、简述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答案】i、u、ü;i、u
【解析】汉语普通话中,能作韵头的元音只有i、u、ü;能作韵尾的元音只限于i、u两个。

2、【答案】名词
【解析】儿化不是单纯的语音现象,它跟词汇、语法和修辞都有密切的关系,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和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

兼动、名两类的词或形容词,儿化后就固定为名词;有的名词、动词儿化后借用为量词。

例如:画(名词、动词)-画儿(名词);尖
(形容词)-尖儿(名词)。

3、【答案】全民常用性
【解析】基本词汇里的词是一个民族的人民日常都在使用的,它不易变化,比较稳固。


些词大多自古就有,不是后来新造的。

它们一般都由一个词根构成,这些词根成了词汇
中产生新词的基础,具有比较强的构词能力。

所以,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能
产性)可以说是基本词汇的词的主要特点。

4、【答案】扩大;缩小
【解析】词义演变的途径主要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和词义的转移三种。

词义缩小,
是指缩小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

词义扩大,是指扩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

5、【答案】七;吴方言
【解析】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
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典型的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分布在上海市、江
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和浙江的大部分。

6、【答案】借代;比拟
【解析】借代就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地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


主要是为了引起人们的联想,使表达富于变化,取得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
效果。

此处是用“莎士比亚”代“莎士比亚的作品”。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

拟人是把
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题干中第二个句子用到了拟人的修
辞方法。

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

7、【答案】折笔形
【解析】折笔形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笔形的连接。

常见的宋体折笔形有4大类25小类。

8、【答案】楷书
【解析】楷书又称真书、正书,是从隶书发展演变来的,兴于汉末,是通用时间最长的标
准字体。

楷书同汉隶的基本结构相同,主要区别是笔形不同,楷书的笔画没有波磔,字
形方正,书写简便。

楷书是国家通用的标准字体,国家正式发布的文件和一般的报刊、
书籍,都是用的楷书。

9、【答案】兼语;连谓
【解析】兼语句是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有使令式、爱恨式、选定式和“有”字式。

“老张让我去见局长”就属于使令式兼语句,前一动词有使令意义,能引
起一定的结果。

连谓句是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他推开门走了出去”属于连谓句,前后谓词表示先后发生的动作。

10、【答案】宾语
【解析】“叫她黑牡丹”属于双宾语句。

其中,“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黑牡丹”
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二、判断题
11、【答案】错误
【解析】“怪可怜”和“别怪他”中的“怪”意思分别为“很,非常(口)”“责怪”。

“怪”本义为“奇异,不平常。

”这两句中意思没有联系,不是多义词,属于同音词。

12、【答案】正确
【解析】单纯词是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猩猩”是一个语素,而“哥哥”是两个语素。

13、【答案】正确
【解析】“臧”的笔顺是横、撇、竖折、横、撇、横、竖、横折、横、竖、竖折、斜钩、撇、点,所以笔画共有14画。

14、【答案】错误
【解析】采用部首给汉字归类,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它把9353个汉字归为540部。

明代梅膺祚于1615年编成《字汇》一书,将部首合并为214部。

15、【答案】错误
【解析】第一层关系是同位短语,“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的发明者”与“华佗”所指是同
一事物。

第二层才是定中短语,“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修饰“发明者”。

16、【答案】正确
【解析】述宾短语是由有支配、涉及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起支配作用的部分是述语,表示动作、行为,后面被动作支配的部分是宾语,表示做什么、是什么。

动词加动词只
要是表示这样的关系,也是述宾短语,例如,“接受批评”,“接受”是动词,“批评”也是动词,“批评”又是“接受”的对象,因此是述宾短语。

17、【答案】错误
【解析】这句话采用的是暗喻的修辞手法。

暗喻又称“隐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其
中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

18、【答案】错误
【解析】语言的三大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

大多数语言同时具备语音、文字、词汇、
语法四大要素,但至今世界上还有部分语言没有相应的文字,如我国的撒拉族、东乡族
的语言。

19、【答案】错误
【解析】声母和辅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虽然声母主要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ɡuanɡ”中的/nɡ/。

辅音n既可作声母,也可作韵尾,如“nan”中的
两个辅音n,在音节开头的是声母,在音节末尾的是韵尾。

20、【答案】错误
【解析】元音、辅音都属于音素,是音质音位;声调是非音质音位。

三、选择题
21、【答案】B
【解析】“不”字基调是去声,阴阳上前不变更,去声之前改中升,叠字当中要念轻。

22、【答案】C
【解析】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音变化,有“平分阴阳,入派四声”,还有“全浊上归去”。

“全浊上归去”指的就是古汉语中上声全浊声母字在现代汉语中读为去声。

23、【答案】B
【解析】双宾句是有指人和指事物双层宾语的句子。

两个宾语意义上前一个一般指人,可
称为指人宾语或近宾语;后一个宾语一般指物或事情,可称为指物宾语或远宾语。

题中句
子“问”是谓语中心语,“他怎样分配教师和学生”是“问”的宾语,其中“他”是指人
宾语,“怎样分配教师和学生”是指物宾语。

24、【答案】B
【解析】情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情态。

中心语和补语中间常用助词“得”。

“语无伦次”表示因“兴奋”而呈现出来的状态,用结构助词“得”标示中补
关系。

现代汉语中的程度补语很少,限于
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多”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程度,一般不
用“得”。

25、【答案】B
【解析】会意是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

《说
文解字》:“取,捕取也。

从又从耳。

”“又”是“右”的本字,作部件用当手讲,“取”是手拿一只耳朵,古代战争中对敌方的战死者割左耳用以记功。

本义为割下左耳,以示战功。

26、【答案】D
【解析】形声字是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的新
字。

《说文解字》:“盆,盎也。

从皿,分声。

”“皿”是形旁,表示盛东西的器物;“分”是声旁,表示字音。

本义即敞口宽底的盛器。

27、【答案】A
【解析】“马上”是指在马背上,或立即,形容速度快,两种情况都
以“马”为修饰语修饰“上”,属于偏正式。

偏正式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性的语素与在它们前起修饰作用的词或语素组成,分为状中式和定中式。

28、【答案】C
【解析】同音同形词是指字形相同、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是多词同形
同音现象。

A项中作为名词的“米”和作为量词的米, B项中作为动词的“出”和作为
量词的“出”,以及D项中作为名词的“花”和作为动词的“花”,都是同音同形词,
其意义之间没有联系。

C项,锁门的“锁”与作为名词的“锁”在意义上有一定联系,
属于多义词。

29、【答案】C
【解析】吴、湘、闽方言中都有浊声母。

厦门话中麻[ba]和爬[pa]的区别在于清浊的不同。

30、【答案】D
【解析】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①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②西北方言,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

③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

④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
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和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川话属于北方方言里的西南次方言。

四、名词解释
31、答:连续变调是指汉语里两个以上音节在连读的时候,由于受前后音节的影响,有
些音节的声调会发生变化。

普通话的连读变调主要有上声字的变调、轻声的变调、
“一”“不”的变调、儿化的变调等。

例如,两个上声连用时的变调情况,“领导”是两个上声连用的现象,前一个音素“领”受到后一个音的异化作用,由“214”变调为“35”。

32、答:虚词是指没有实在意义仅有语法意义,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

虚词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不能重叠。

汉语里虚词主要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

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虚词是孤立语的主要语法手段之一,主要有四种作用:①标明词语的结构关系。

如连词“和”是并列结构的标志。

②表示某种语法范畴。

如汉语助词“着、了、过”就是表示时体范畴的标志。

③标明某种功能类型。

如汉语助词“的”附在其他词语后面,构成名词性短语,如“买菜的”。

④表示某种语气。

如各种语言的语气词都是表示语气的。

33、答:会意字是指用会意方法造的字。

会意是六书中的一种造字方法。

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称为会意。

会意字有异体会意字、同体会意字两类。

例如“武”,从戈从止;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从”,两人一前一后,有随从的意思;“森”,从三木,表示森林。

34、答:连绵词是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表示一个意义而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的词。

包括:双声词(两个音节声母相同),例如,“忐忑”;叠韵词(两个音节的“韵”相同),例如,“彷徨”;以及两个音节声韵都不同的连绵词,例如,“蝴蝶”。

连绵词的最大特点是:构成连绵词的两个字浑然一体,它们仅仅表示两个音节,不能拆开来解释;即使这两个字原来各具有某种意义,这意义在连绵词中也已失去,所以不能望文生义。

35、答:顶真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

它是指一种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的辞格,也称“联珠”。

顶真是汉语传统的修辞格之一,经常出现在各种文体的文章中。

例如,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
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给人以流畅明快的蝉联美感。

五、简答题
36、答:按照汉语音韵学传统的字音分析方法,把一个字音(音节)分成前后两段,即分析成声和韵两段,前段为声母,主要由辅音构成。

声母和辅音不是一个概念。

汉语普
通话有22个辅音,21个辅音声母。

汉语辅音声母的发音方法可以从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振动、气流的强弱等三个方面来
观察。

同一发音部位的不同音位间具有送气不送气的对立,没有清浊的对立。

英语有清
浊的对立,没有送气不送气的对立。

如英语和汉语普通话都有辅音音素不送气[p]和送气[p h],英语里[p]和[p h] 的差别不能区别意义,同属于一个音位/p/;汉语里“爸[pa]”和“怕 [p h a]”就具有不同的意义了,分属于不同的音位。

37、答:(1)词义的内容
词汇意义可分为理性义、色彩义和语法义。

实词都有一种与概念相联系的核心意义——
理性义,此外还可能有附着在理性义上面的色彩义,色彩义主要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
彩和形象色彩。

①理性义
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称为理性义,或称概念义、主要意义。

例如:赡养:
子女或晚辈对父母或长辈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的帮助。

晦涩:文辞等隐晦,不流畅,不易懂。

②色彩义
理性义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还有附属于理性义的色彩义,也可称为附属义。

它附着
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

a.感情色彩
词所附带的表示说话人情感倾向的感情色彩在言语交际中表达了人或语境的特定感受。

感情色彩包括:
第一,褒义色彩是指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的感情,这是指词义中
的褒义色彩,这样的词称为“褒义词”。

例如,“英雄”“烈士”等。

第二,贬义色彩是指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厌恶、贬斥的感情,这是指词义中
的贬义色彩,这样的词称为“贬义词”。

例如,“叛徒”“走狗”等。

第三,一些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它们是中性词。

例如,“山脉”“河流”等。

表现客观事物的词本是没有情感倾向的,在具体的运用语境中,词所附带的表示作者情
感倾向的词就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褒义色彩的词就表示说话人对所描述事物的肯
定和赞扬。

b.语体色彩语体色彩,又称文体色彩,主要包括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

词的这类色
彩意义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具有特定语体色彩的词必须与特定的语境相一致。

有些词语由于经常用在某种语体中,便带上了该语体所特有的色彩。

有的具有书面语色彩,例如,“投入”“机遇”等;有的具有口语色彩,例如,“明儿”“脑袋”等。


择具有语体色彩的词,固然同使用的场合有关,也同说话人的文化修养有关。

c.形象色彩
表示具体事物的词,往往给人一种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来自对该事物的形象的概括。


非予以强调,这种形象感一般不会引起重视。

而这类的色彩意义是具有很强的民族性的,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词的形象色彩意义就不同,在交际过程中正确的使用会给语言增添
丰富的形象感。

此外,形象色彩在不同语言中的运用不同,错误的使用会造成交际的困扰。

例如,“一百只鹅、两条蛇”,虽然鹅、蛇有形象,人们并不感到这两个词有什么形象
色彩。

还有一些词是专门描述形象的,它们的理性意义就是关于形象的描写,例如,“美丽”“平静”“斑斓”“红”“白”,也不能说它们有形象色彩。

形象色彩使人有
某种生动具体的感觉,即形象感。

具有形象色彩的词不限于“形态”方面,还可包括“动态、颜色、声音”等。

③语法义
语法义指的是每个词脱离上下文语境而具有的意义,具体反映在词的类型和语法特征几
个方面。

例如,“忘记”这一词的语法意义有,该词属于名词,可以与形容词等词连用,可以作主语宾语等语法成分。

(2)上述例子反映的语素义之间组合和词义的关系语素义之间的组合和词义的关系多种
多样,上述例子中主要有:
①语素义直接完全表示词义,词义是语素义的直接组合或语素原来意义相同或相近。

“立功”表示“建树功绩”,就是“立”和“功”两个语素意义的直接组合;
“怪”“诞”两个语素意义相近,都表示“奇怪、荒唐”,两者构成的合成词也表示近
似意思。

②词义是语素义的借代比喻用法。

因为裙子与头钗都是妇女的衣饰,所以“裙钗”旧时
用来借指妇女,是语素义的借代用法;“虎穴”比喻危险的境地,是语素义的比喻用法。

③语素义表示了词义的某些内容。

客观事物现象都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如不同的形貌、
颜色、气味、性质、功用等等,人们用合成词作为客观事物现象的名称时,往往只能用
语素反映出其中的某一些特征。

带鱼,它有身体侧扁、像带子、银白色、尾巴黑色、全
身光滑无鳞等特征,还有喜洄游、昼夜垂直移动等习性。

“鱼”表示它是属于鱼类的动物,“带”指像带子,只反映了它的一个形貌特征。

④合成词中部分语素失落原义。

“忘记”中只有一个语素“忘”表示词义,“记”在这
里没有意义,形成了复词偏义。

38、答:(1)讲语法、分析句子的结构必须使用词类名称
想要认识、分析、说明语句的语法结构,就要对结构中的各种用法不同的词加以分类,
把用法相同的许多词用一个概括的类别名称来称说。

否则,就需要把用法相同的词一个
个列举出来,这样就难于认识、说明结构的异同及其规律了。

(2)划分词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①可能性
词类是汉语里的客观存在,各类词有不同的语法特点,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这就为划分词类提供了可能性。

例如,“瞎子摸鱼”中“瞎子、鱼”可以受指示代词的修饰,而动词“摸”不行;“摸”可以受副词“不”的修饰,而名词不行。

这样根据词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就可以把词分出不同的类来。

②必要性
由于各种各样的句子多数是由词逐层组成的,不划分词类,就没有办法说明语句各种结构规律的差异和词的不同功能,就不便于说明句子应该怎样组织和不应该怎样组织,不利于说明句子的正误。

例如,“球队获得了冠军,队员们都感到十分荣誉。

”这个句子中“荣誉”是名词,这儿误用为形容词了,改为“光荣”才与动词“感到”搭配得拢。

所以有必要划分词类以说明用词是否符合规律
六、分析题
39、答:列表分析如下:
40、答:(1)例句都存在偏误,应该改为:
①老师把课文题目写在黑板上。

②我听到了远处的歌声。

③大风把树吹倒了。

④我们把这个房间打扫一下吧!
⑤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应该把晚饭做好。

⑥昨天,妈妈把我接了回去。

(2)“把”字句是指在谓语中心词前面用介词“把”或“将”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的一种主谓句,意义上多数表示对事物加以处置。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把”字句的特征有
以下几个方面:
①“把”字句的句法格式为:主语+把+宾语+动词+其他成分。

“老师写课文题目在
黑板上”这个句子中,漏掉了“把”这个重要的介词。

②“把”字句中的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动词对受事要有影
响。

“听”这个动词是接受性的动词,对宾语“歌声”没有处置的含义,所以不能说“我把远处的歌声听到了”。

③“把”字句的动词前后常常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单独出现
单音节动词。

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至少也要用动词的重叠式。

“大风把树吹了”这个句子中的动词“吹”是一个单音节动词,不能单独出现在“把”字句中,可以带上一个补语,改为“大风把树吹倒了”。

④“把”的宾语一般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面常带上“这、那”
一类修饰语。

“我们把一个房间打扫一下吧”这句话中,宾语“房间”应该是有定的、已知的,因此不能用表示无定的“一个”来修饰,应该改为“这个房间”。

⑤“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

“我把晚饭应该做好”这句话中,把能愿动词“应该”放在“把”的前面,改为“我应该把晚饭做好”。

41、答:(1)句法上,“我都大学生了”整体上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用副词“都”直接修饰名词“大学生”,作为整个句子的谓语,因此属于名词谓语句。

这类句子在名
词前一般都可以加上判断动词“是”,即“我都(是)大学生了”。

这个句子的层次分
析如下:
(2)语义上,“大学生”在语义上有自身的特点,即有时间上的[+延续] 或[+阶段]这个语义特征,“大学生”是“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延续的另一个阶段,同时这个延续是不可逆的,因此,这种名词谓语句句型中的名词必须符合这个语义特征,例如“今天都星期五了”“现在都冬天了”等。

42、答:爸爸:[-尊称][-用于称呼别人的父亲][+口语称呼];父亲:[+尊称][-用
于称呼别人的父亲][-口语称呼];令尊:[+尊称][+用于称呼别人的父亲][-口语称呼];老爷子:[-尊称][±用于称呼别人的父亲][+口语称呼]。

七、论述题
43、答:书面语与口语是共同组成汉语的重要部分,二者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1)联系
口语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文字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文字出现以前,语言只有凭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即口语。

有了文字以后,使用文字形式的文本语句与用口说出的一发即逝的“话”在创作和接收上都有诸多不同的特点,因而就有了适合于用文字写出来供“看”的书面语和适合于随时说出供“听”的口语这两种语体的分化。

(2)区别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口语的加工形式,虽然两者的基本系统是一致的。

但由于表达媒介的不同,两者也有很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①用途不同 a.口语是听的
听和说连在一起,要求快,因而说话是随想随说,甚至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说话的时候,除了连词成句以外,还可以利用整句话的高低快慢的变化、各种特殊的语调,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