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围城》的讽刺手法

合集下载

围城中的反讽手法剖析

围城中的反讽手法剖析

围城中的反讽手法剖析现代文学作品《围城》是中国作家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该作以婚姻为背景,通过描绘中产阶级的生活和价值观,深刻地展现了围绕在身边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其中,作者运用了丰富而独特的反讽手法,既传达了对现实的讽刺和批判,又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本文将对《围城》中的反讽手法进行剖析。

一、角色形象的反讽《围城》中塑造的角色形象无一不透露着反讽的意味。

作者通过对比、对立和夸张的手法,揭示了他们身上的矛盾和虚伪。

例如,曾在婚姻困局中挣扎的方鸿渐,虽然自认为是个“外人”,对人事物保持着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然而当他遭遇围城时,却不得不理解自己的无奈处境,最终沦为围城内的一员,暴露了他既对婚姻有感又无感的独特性格。

这种自我反讽使得作品更加真实而生动。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苏小姐,她作为方鸿渐的妻子,从外表看是一个优雅温柔的女性,然而,她却深藏着复杂的心思和利己主义的一面。

她喜欢以伪装的面目出现在别人面前,却时刻保持着傲慢和自私的本性。

正因为这种反差,苏小姐的形象鲜明而具有冲击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情节设计的反讽《围城》中的情节设计也运用了许多反讽手法。

通过对人物行为和事件的安排,钱钟书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现实中的种种矛盾与无奈。

在小说的开头,方鸿渐回忆起婚姻的发生,这一段描写虽然写的是女性从外地来到北京嫁人,但情绪描写和对当地人对这次婚姻的热切期盼的描写,让读者感到了现实婚姻中种种矛盾的存在。

这一情节的安排通过反讽的手法,将人们对婚姻的期待和真实面相结合起来。

另一个例子是方鸿渐和苏小姐的婚姻生活。

他们原本期待通过婚姻实现自己对幸福的渴望,然而,在相处中,他们发现彼此并不了解,更难以满足对方的需求。

这种对现实的反思,使得婚姻被赋予了一种讽刺的意味。

三、语言修辞的反讽《围城》中的语言修辞,特别是对话部分,也巧妙地运用了反讽手法。

通过人物的对话,情感的交流和意见的碰撞,将暗讽和揭示表现得更加明显和尖锐。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引言《围城》是当代作家钱钟书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讽刺艺术为主线,通过对人物形象、社会风貌、道德观念等方面的讽刺,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荒诞和人性的种种弱点。

本文将从小说中几个典型人物形象入手,分析《围城》中的讽刺艺术手法以及其所揭示的社会现象和道德观念。

第一章讽刺与现实1.1 讽刺与小说钱钟书是一位既擅长文学叙事又擅长文学批评的作家,他通过小说中细腻而犀利的讽刺手法,将现实社会中荒诞和荒唐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

《围城》是他对当时社会风貌进行批判性反思和揭示性披露的重要作品。

1.2 讽刺与人物形象在《围城》中,钱钟书通过对几个典型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和细腻描绘,展示了他独特而尖锐的讽刺眼光。

例如,主人公方鸿渐虽然是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却因为追求舒适和安逸而选择了婚姻,最终陷入了围城之中。

这种讽刺手法既揭示了方鸿渐个人的软弱和媚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功利和安逸的追求。

第二章人物形象的讽刺2.1 方鸿渐与围城方鸿渐是《围城》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形象,他既是小说中最具才华和悲剧性命运的人物之一,也是小说中最充满讽刺意味的形象之一。

他通过选择婚姻而陷入围城之中,这种选择既反映了他个人软弱和对舒适生活的追求,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功利主义和安逸生活态度。

2.2 方鸿渐与现实社会方鸿渐这一形象不仅仅是一个个体命运的写照,更体现出当时整个社会对于功利主义、物质追求以及对于自由、理想等价值观念忽视与削弱。

方鸿渐的选择代表着一种普遍的现象,即人们为了追求舒适和安逸而选择婚姻,最终被困于围城之中。

第三章社会风貌的讽刺3.1 小城市的封闭性《围城》中的小城市是一个封闭而狭隘的社会空间,人们之间互相了解和互相指责。

这种封闭性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更是思想观念上的。

小说中许多人物都被这种封闭性束缚住了,无法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自由和理想。

3.2 社会伪善与虚伪《围城》中还揭示了当时社会伪善与虚伪现象。

小说中许多人物都表现出一副正经而虚伪的面孔,在表面上维护着道德和传统观念,实际上却追求着个人利益和私欲满足。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官僚主义的讽刺,寓意深刻,令人思考。
在小说中,官僚主义被描绘为一种严密而荒谬的体系,虚伪、懒惰和势利。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方鸿渐的父亲方鸿勋,一个整日只知道谋求升迁、拉拢权贵的局长。他为了自己的升迁而对自己的家庭、子女毫不关心,完全将家人当成了他取得成功的“垫脚石”,这种以权谋利、利用他人的行为恰恰是对官僚主义最直接的揭露。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围城》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丑恶,对人性进行了尖锐的讽刺。这种对人性的揭示和讽刺,使得小说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2.5 浅析《围城》中的讽刺手法
《围城》是一部以讽刺为主要手法的小说,通过对人物、情节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揭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判。在小说中,讽刺手法多样,包括夸张、对比、讽刺隐喻等,下面就浅析《围城》中的讽刺手法。
通过对社会道德的讽刺,《围城》成功地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的批判和思考。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伦理问题,也引发了读者对当代社会的反思和警醒。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当警惕道德沦丧的现象,努力维护正义和公平,以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和美好的社会。
2.4 浅析《围城》中对人性的讽刺
在《围城》中,对人性的讽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行为描写,王小波针对当时社会中人们的自私、虚荣、背叛等负面特质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
小说中的夸张手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讽刺手法。方鸿渐的“天涯孤独”形象,被作者夸大放大,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空虚和孤独。又如,方鸿渐在工作中的种种荒谬和无奈也被作者夸大描写,暗讽官僚主义和社会现实。
《围城》中的讽刺手法多样,通过对人物、情节和社会现象的讽刺揭示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批判。这种讽刺手法不仅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示,也让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复杂性。《围城》的讽刺艺术是小说的灵魂和力量所在,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思考。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该小说讽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围城》的讽刺艺术:一是小说中的讽刺目标和手法,二是小说中借助讽刺所表现的深层意义。

一、小说中的讽刺目标和手法1.讽刺婚姻观念《围城》中一直贯穿着婚姻观念的讽刺。

小说中的婚姻呈现出一种通过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来交换的现象,而不是以真心相爱为基础的。

作者用讽刺的口吻告诉读者,这样的婚姻只会让人们在痛苦中度过一生。

比如,书中的颜楠在四处求婚被拒后,转而选择了一位老女人做妻子,仅仅是为了钱和房子,最终也只是提前预定了自己婚后的痛苦命运。

2.讽刺小资产阶级小说中的许多角色都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但他们却都有着自以为是的优越感。

比如,陈察秋与吕洞宾组织的“察吕联欢会”令人对他们的谈吐以及那种独具标新立异之妙感到压抑和搞笑。

这些小资产阶级的行为看似潇洒随意,实则是被自己铺设好的城墙所纠缠,从而导致他们无法脱身。

小说在具体展现小资产阶级行为的时候,深入地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小资产阶级文化的一部分。

3.讽刺文化现象小说中一些流行的文化现象也成为了作者讽刺的对象。

比如,小说中的人们大量使用英文词汇,以此尽显自己的文化底蕴。

但事实上,这部分人却对英语并未有太大的掌握,他们所用的英语词汇基本上只是广告、麦当劳等多媒体塑造的“时髦”符号。

这种表现正是对异化现象的一种透露。

二、小说中借助讽刺所表现的深层意义1. 社会困境通过对小说中婚姻、小资产阶级以及文化现象的讽刺,小说背后体现出的是一个整个社会的困境。

在大环境下,人们只能寻找各种方式来逃避自己的困境,这是持久的社会困境。

人们不断拉伸围墙,尝试寻找完美的感觉,而不去面对社会中的不完美因素,并试图从中实现成功。

如此不断地期盼完美不可靠的东西,不断纠缠于自己建造的围墙、城墙之中,而真正的解脱却并未到来。

2. 人性困境《围城》还着重表现了人性困境。

小说中的城墙并非只是空想和建筑的象征,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防御的体现,即人的内在城墙。

探究围城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

探究围城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

探究围城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钱钟书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品以犀利的幽默和讽刺手法,生动描绘了封建社会的种种荒谬与虚伪。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究《围城》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

一、言辞讽刺《围城》以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伪善。

作者巧妙地运用夸张、反讽等手法,通过对角色言辞的描写,刻画了一个个悖理的形象。

比如,小孙络绎不绝地念着“不想当官”的大学同学的名字,将整个上海高级衙门这个大烟囱形容得淋漓尽致。

这种言辞讽刺不仅使读者发笑,更带给人们深思。

二、角色形象讽刺《围城》中的人物形象极具喜剧效果,他们形形色色,各具特色,是作者用来进行幽默和讽刺的重要载体。

比如,主人公方鸿渐被描绘成一个错失人生机会的懒散文人,他“冷眼旁观”社会,惯于逃避责任,不思进取,成为无数年轻人的迷茫写照。

而女主角马小姐则以虚荣、自私的形象展现出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弱点。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令读者不禁怀疑封建社会的人性与价值观。

三、情节讽刺作品中隐喻丰富,情节丰富多样,通过一系列荒谬、揭示封建社会虚伪的情节,钱钟书将讽刺深入到作品的方方面面。

例如,方鸿渐在小马家住下后,整天游手好闲、漫无目的地浪费时间,不但不努力工作,甚至还利用马家太太的勤劳来充实自己的娱乐生活。

这一情节讽刺了封建社会中的贵族阶级,让人们反思一些社会问题。

四、对话幽默《围城》中的对话幽默是整个作品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之一。

通过对话,作者刻画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展示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比如,方鸿渐和马小姐之间的争吵和辩论颇具戏剧性,两个人各自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而进行着心理上的战斗。

这种对话幽默引人入胜,使读者在欢笑之余,也深感人性的困境。

五、时空交错手法作者巧妙地利用时空交错的手法,将封建社会与现代社会相互对比,通过对比揭示了围城中一些人物形象的残酷和虚伪。

例如,小马家的母亲时常醉酒,换来现代社会的恶劣口音和夸张动作。

这种时空交错的手法使小说更为生动有趣,更深入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种种违心之举。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小说描绘了一个城市里的人们以及他们的生活、感情和思想。

小说中钱钟书运用了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弊端。

以下是本文对《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浅析。

一、对知识分子的讽刺在小说中,通过对方鸿渐这个知识分子的刻画,钱钟书对当时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方鸿渐是一个装模作样的文化人,他将自己的身份视为一种优越的地位,用高人一等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

但是,方鸿渐并没有真正的学问和修养,他经常出现种种荒唐和可笑的行为。

如在小说中,他去敬献神明,在庙前拜祭时,竟不知道应该来回拜三次,而是躬着身在那里转悠,弄得众人哄笑不已。

二、对女性地位的讽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讽刺对象。

作者通过对王夫人、甄淑容等女性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当时女性地位的卑微和他们对权利和地位所做出的让步。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王夫人,她是一个丑陋而贪财的女人,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不惜伤害自己的尊严和家庭的和睦。

而甄淑容也是一个不可自主的女人,她被男人们当成是一件物品来使用,最终被父亲卖掉。

三、对社会风气的讽刺小说中还对当时社会的种种病态进行了讽刺。

作者通过对各种名流、官员和商人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上的问题。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各种虚伪的言谈和行为,如让礼金代替真情,过分重视面子,宁可瞒而不报,等等。

综上所述,钱钟书的《围城》是一部极富讽刺意识的文学作品,他以冷静而深刻的视角,严厉地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病态和弊端。

尽管这部小说最终没有给出解决之道,但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非常深刻的镜子,使我们能够痛切地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困境,进而更加自觉地去面对自己身上的问题。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摘要】《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讽刺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方鸿渐的讽刺描写,揭示人们在围城般的社会现实中的迷茫和矛盾。

作者以讽刺的手法剖析女性形象,探讨其在封建社会中的被动处境及被束缚的命运。

小说中围城的隐喻,恰如社会现实中人们的困境和无奈。

讽刺不仅限于人物形象和情节,还深刻讽刺了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的虚伪。

这种讽刺艺术不仅引发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也对其观念和价值观产生了影响。

《围城》的讽刺艺术具有极高的价值,对当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望未来,讽刺艺术在文学创作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持续引导读者思考和反思社会现实。

【关键词】《围城》、讽刺艺术、文学作品、背景、作用、方鸿渐、女性形象、隐喻、社会现实、观念、价值、当代发展。

1. 引言1.1 介绍《围城》的背景《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由钱钟书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

小说背景设定在上海,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主线,描写了上层社会的虚荣、势利和矛盾。

小说借助讽刺手法,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虚伪,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和问题。

通过对方鸿渐、满宫和其他角色的描绘,小说以幽默的笔触揭示了人们在围绕自己的城堡中的困境和心态。

《围城》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揭示和讽刺,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讨论。

通过对《围城》背景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讽刺艺术,以及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1.2 探讨讽刺艺术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讽刺艺术在文学作品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和人物进行讽刺性描写,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反思。

讽刺艺术不仅可以揭示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还可以带来一种戏谑、嘲讽或讥讽的趣味,使作品更具生动和趣味性。

在文学作品中,讽刺艺术往往以夸张、夸大、扭曲等手法来表现,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引起读者对现实环境的关注和反思。

讽刺艺术也可以帮助作家表达自己对社会、人性等方面的看法,让读者通过讽刺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问题。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讽刺艺术更是被广泛讨论和赞赏。

本论文旨在探究《围城》中的讽刺艺术,以及其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反思和探讨。

一、《围城》的讽刺手法《围城》是一部社会寓言,以嘲讽和讽刺的手法深刻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现实问题,并引导着读者思考与反思。

在这个寓言中,讽刺手法得到了高度运用。

以下是几种典型的讽刺手法:1.人物塑造的讽刺《围城》中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角钱钟书、阿朱,以及一系列的配角。

每个角色都有其鲜明的性格和特点,人物之间的互动也常常通过讽刺的表现手法来展现。

以钱钟书为例,他是一个高学历、富有、知识渊博的知识分子,但他却过于理智,对感情冷漠,追求完美导致自己的生活一直处于围城之中,最终没能脱离。

通过钱钟书的形象,作者讽刺了那些高学历,却无法融入社会的知识分子,以及那些追求完美却不愿意吃亏的人。

2.反转的讽刺针对某种现象或观念进行反转,展示其荒谬可笑之处,是《围城》中常用的讽刺手法之一。

例如,“和稀泥”的观念,是中国文化中一种强调“温和”、“顺从”的传统观念,但在实践中它常常被用来表示“退缩、委屈、忍气吞声、妥协”等贬义词汇。

而在《围城》中,这种反转达到了极致,阿朱对钱钟书的不断坚持、拒绝委屈求全,最终却不得不妥协的态度,成为了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抒发。

3.对比的讽刺通过对比,突显一个现象的荒谬性和问题性质,是《围城》中另一个常用的讽刺手法。

例如,在钱钱钟书和阿朱的身上,作者表现了各异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最终让读者意识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的选择,对他们追求幸福的影响有多么重大。

二、《围城》的社会探讨和人性思考在《围城》中,作者用讽刺的手法揭示出许多当时中国社会中的尖锐问题和人性缺陷,例如知识分子的虚伪、扭曲的道德标准、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等等。

同时,也将这些现象对人性的摧残进行深刻的剖析,引导读者思考和反思。

1.社会探讨《围城》中,对当时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进行了深刻探讨。

《围城》的都市讽刺

《围城》的都市讽刺

《围城》的都市讽刺《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创作的一部现代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通过讽刺的手法,揭示了都市中人性的扭曲和困境的缠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围城》中的都市讽刺。

一、都市生活中的空虚与迷茫《围城》以主人公方鸿渐作为视角,展现了都市生活中人们普遍存在的空虚与迷茫。

方鸿渐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知识青年,却陷入了职场的泥沼以及自己的感情纠葛中。

在都市这片看似繁华的土地上,人们追求物质的享受和社会地位的攀升,但却常常感到内心的空虚和无力。

这种空虚和迷茫的描绘,正是对都市人生活状态的尖锐讽刺。

二、物欲和功利的困扰《围城》中,物欲和功利主义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方鸿渐与妻子亦舒的婚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们的婚姻本应该是两个相爱的人走进婚姻殿堂,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然而,在物欲和功利的驱使下,他们之间的感情逐渐变得肤浅和虚假。

方鸿渐没有能力满足亦舒的物质需求,而亦舒则追求的是一个有地位、有权势的丈夫。

这种婚姻关系的困境无疑是对当代都市社会中功利观念的讽刺。

三、个体与集体的冲突在《围城》中,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冲突是一个重要的讽刺元素。

方鸿渐作为一个个体,常常受到身边人的压力和期望,要求他安于现状、追求物质和社会地位。

然而,他内心对自由和追求真实的渴望却无法得到满足。

尤其是在他和朋友们的聚会中,在酒宴上,大家言谈之间透露出的虚伪和利己主义,让方鸿渐感到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冲突与隔阂,也让读者对都市生活的现实产生深思。

四、社会谄媚与虚伪《围城》中对社会谄媚与虚伪现象的揭示,是对当代都市社会的深刻讽刺。

在小说中,方鸿渐的父亲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谄媚者。

他为了追求升迁和名利,主动去巴结上司和权贵,过分追求物质和社会地位,失去了道义和真实。

这种社会谄媚的现象在都市中普遍存在,人们为了顺应社会的潮流和权威,不得不抛弃自己的本心和原则。

小说通过这一讽刺,揭示了现实社会中虚伪和道德沦丧的现象。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围城》是中国现代作家钱钟书创作的一部小说,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通过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朽,暴露了人性的丑陋和善变,表达了
对人们盲目追求现实利益而忽略内心真正需求的深切关注。

《围城》通过对人性的讽刺,揭示了人们的丑陋和善变。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他们在面临生活困境时展现了各自的丑陋和善变。

方鸿渐的妻子杨露蝉为了追求物质利益,不顾道义和婚姻忠诚,与一个有钱人私奔。

而方鸿渐的情人梅冰也是一个善变的人物,她
一直对方鸿渐保持着矜持和拒绝,直到方鸿渐离婚后才回心转意。

这些人物的丑陋和善变
讽刺了人性的多变和贪婪,让人们反思自己在现实利益面前的行为。

《围城》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讽刺,表达了对人们盲目追求现实利益而忽略内心真正需
求的关注。

小说中,许多人物都追求着物质和虚荣,他们视金钱和地位为人生的唯一追求。

他们却因此失去了内心的满足和真正的幸福。

作者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以及方鸿渐对物
质追求的认识和反思,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人们内心真正需求的呼唤。

小说的结尾,方鸿渐看到了城墙之外的美好,代表了他的觉醒和对内心世界的重视。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摘要】《围城》是一部讽刺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进行尖锐的讽刺,深刻剖析人性和社会现象。

小说通过对角色的言行举止进行描写,展现了多样化的讽刺手法,既幽默又严肃。

通过讽刺艺术成功地揭露了社会的弊病。

【关键词】《围城》、讽刺艺术、现实生活、人性、社会现象、角色言行、讽刺手法、多样化、幽默、严肃、社会弊病1. 引言1.1 《围城》是一部讽刺小说《围城》是一部讽刺小说,通过对人类社会中种种荒诞现象的描述与批判,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虚伪。

这部小说以城市为背景,围绕着围城的概念展开故事,通过对角色的描写和情节的安排,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荒谬和矛盾暴露无遗。

作者以独特的讽刺视角,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自私、虚荣和无奈,从而引起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深思与反思。

通过对不同人物的言行举止的描写,作者剖析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社会现象的种种荒谬,不仅揭示了社会弊端,更让人们反思自身的行为和价值观。

《围城》以丰富的幽默感和严肃的态度,以多样化的讽刺手法成功地揭露了人性和社会的种种荒谬,让人深深思考并警醒。

2. 正文2.1 小说中对现实生活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围城》这部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进行了尖锐的讽刺,揭示了人们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

在小说中,作者以小人物的视角来观察和描绘现实社会,通过对他们生活中的琐事和遭遇的讽刺性描述,揭示了大众生活中的矛盾和荒谬。

主人公方鸿渐在追求自己的成功和社会地位时,总是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挫折,这种荒诞的情节讽刺了社会中的功利主义和虚荣心态。

小说中对于家庭关系、婚姻生活等方面的描绘也揭示了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和道德困境,让人们深思并反省自己的行为和观念。

通过这些尖锐的讽刺,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观察,也能够从中思考人们在现实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境。

《围城》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尖锐讽刺,成功地揭示了社会中的弊病并引起人们的反思。

2.2 对人性、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剖析在《围城》这部小说中,作者针对人性和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摘要】《围城》是一部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通过讽刺艺术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丑态。

角色塑造中的讽刺艺术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中的讽刺艺术巧妙地展现了人们的荒谬行为,对社会现象的讽刺艺术直面社会现实,语言运用中的讽刺艺术让读者透过文字看清人物内心,主题表达中的讽刺艺术深刻地探讨了社会角色与自我认知。

通过这些讽刺艺术手法,《围城》成功刻画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社会的丑态,引人深思。

【关键词】围城, 讽刺艺术, 人性, 弱点, 社会, 现象, 语言运用, 主题表达1. 引言1.1 《围城》是一部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围城》是一部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由钱钟书创作于上世纪四十年代。

这部小说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描绘了当时社会中的人性弱点和社会的丑态,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旧式知识分子的困境和思想观念的僵化。

作品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离奇,语言流畅细腻,主题思想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人性本质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和思考。

通过对各种社会角色和现象的讽刺描写,钱钟书将我们带入一个独特的虚构世界,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社会讽刺意味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更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启迪和文学享受。

《围城》之所以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正是因为它以独特的讽刺艺术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将社会现实与虚构世界相结合,引起了读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2. 正文2.1 角色塑造中的讽刺艺术《围城》通过角色塑造中的讽刺艺术,描绘了各种典型人物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在小说中,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在他身上展现了现代人的无奈和迷茫。

而他的妻子孙小姐则代表了封建旧社会的传统和封闭。

方鸿渐的恋人花花则是一个充满欲望和欺骗的典型,她的出现凸显了现代社会中的道德沦丧和虚荣心理。

通过这些角色的刻画,作者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的各种人性弱点和矛盾,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世态炎凉。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是钱钟书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讽刺的艺术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和社会弊端。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对《围城》的讽刺艺术进行浅析。

《围城》通过对人性的讽刺揭示了人们普遍存在的虚荣心和功利心。

小说中的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墨守成规,追求名利的典型代表。

他在争宠于权贵之间,为了自己的前途,使尽一切手段,对朋友不忠诚,甚至出卖自己的妻子;而他的妻子白楚天则是一个妄想进入上流社会的女人,她不断追求物质和地位,最终却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倒向了弥勒先生。

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揭示了现实社会中许多人被功利和虚荣绑架的悲剧。

《围城》通过对社会规范的讽刺,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虚伪和偏见。

小说中的小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满嘴胡话,自命清高,实际却是个没有主见的软弱之人;而小秦则是一个怀疑论者,他质疑社会价值观,但最终也沦为了围城的一员。

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讽刺了许多虚伪的人,也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偏见和僵化的观念。

《围城》通过讽刺对知识分子的批判,展示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无奈和困惑。

小说中的方鸿渐和孙小姐都是知识分子,他们一方面嘲笑社会风俗和人们的愚昧,另一方面却又终身难逃社会的困扰和束缚。

这种讽刺揭示了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中的尴尬和困境,以及思想和行动上的冲突。

《围城》通过讽刺的艺术手法揭示了人性弱点、社会弊端和知识分子的困境。

这部作品不仅在揭示社会问题的也引发了对人生、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度思考。

它以幽默和讽刺的笔调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人性和社会的窗口,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围城讽刺手法分析读书笔记

围城讽刺手法分析读书笔记

围城讽刺手法分析读书笔记《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所著的一部风格独特的长篇小说,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和深刻的讽刺手法,展现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像和社会的种种弊病。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被钱钟书先生精妙的讽刺手法所吸引,以下是我对这些手法的分析和理解。

一、语言的幽默与讽刺钱钟书先生的语言幽默风趣,充满了机智和讽刺。

他善于运用俏皮话、双关语、反讽等修辞手法,让读者在欢笑中感受到对人性和社会的批判。

例如,小说中形容鲍小姐“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称其为“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说她是“真理”,因为“真理是赤裸裸的”。

这种看似轻松幽默的描写,实则是对鲍小姐行为放荡、不知检点的辛辣讽刺。

再如,方鸿渐在回国的船上与苏小姐的对话:“苏小姐道:‘鸿渐,你学过哲学,是不是?’方鸿渐道:‘学过一点,不过现在全忘了,我是哪一门的哲学家都不知道。

’苏小姐道:‘你不应该忘记呀,你该知道哲学是贯通一切的,你学过哲学,就像在天文台上经过的人,看星的眼光都不同。

’方鸿渐道:‘我现在看星也还是天文台上的眼光,不过我想,这满天的星,多数是不规矩的。

’”这段对话充满了弦外之音,方鸿渐的回答既显示了他的无奈和自嘲,又暗中讽刺了苏小姐的故作高深。

二、人物形象的讽刺塑造在《围城》中,钱钟书先生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人性的弱点和丑陋。

方鸿渐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懦弱、无能、优柔寡断的知识分子。

他买了假文凭回国,却又在内心感到羞愧和不安;他在爱情和事业上屡屡受挫,却总是不能吸取教训,改变自己。

方鸿渐的形象是对当时那些空有文凭、却无真才实学和实际能力的知识分子的讽刺。

苏文纨则是一个自命清高、虚荣做作的女性。

她自以为追求者众多,却不明白自己在别人眼中的真实地位。

她在爱情中表现出的自私和狭隘,让人对她的形象产生反感。

而李梅亭、顾尔谦等人物则是自私、贪婪、庸俗的代表。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围城》是当代中国作家钱锺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嘲讽和讽刺手法描写了从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风貌,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现象。

本文从小说的讽刺艺术入手,分析小说的讽刺手法和表现手段。

1. 讽刺手法
小说以幽默的口吻,犀利的笔触,讽刺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明以及政治体制等多个方面。

小说中的讽刺手法有以下几种:
(1)对比手法
小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人物形象的喜剧性鲜明的特点。

比如在《围城》中,周骏生和方鸿渐是两个比较突出的形象。

周骏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化人,身材高大,相貌堂堂,聪明伶俐,学识渊博。

而方鸿渐则是一个平凡无奇的小人物,外表平庸,民间传说中称为“屌丝”,沉迷于赌博,没有什么文化底蕴。

两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说反复地使用对比手法,将这些形象放在异质的文化、生活环境中进行比较,突显出其矛盾性和深刻的讽刺意味。

(2)夸张手法
小说通过夸张手法,将人物和事件塑造得更加具有喜剧性。

比如,方鸿渐赌输了一万元钱,只好拿出破旧的乌纱帽换钱。

这个情节就使用了夸张手法,将方鸿渐在社交场合中的尴尬和悲惨的情境表现得更加夸张和滑稽。

(3)反话手法
反话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之一。

小说常常运用反话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状态。

比如,方鸿渐对朱…
1。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由钱钟书所著,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里的儿女们的故事。

小说以朱先生和奚秀才两位男主角为中心,以他们在情感生活中的态度和行为,反映中国现代社会中的种种错综复杂的问题,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讽刺小说。

突出现代社会的问题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朱先生和奚秀才的讽刺,在反映中国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朱先生这个角色,为人处世极其佛系,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想要获得一种都不愿意放弃:完美。

这个完美的追逐,最终却导致了他的迷茫。

而奚秀才这个角色则因为自己的优越感和自大心理而在行为上表现出对社会的讽刺。

作者再现了现代社会的状况,从朱先生的生活态度和奚秀才的行为,以一种讽刺的方式,展现出了现代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

揭示心理障碍除了讽刺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小说还同样揭示了人类内在的心理障碍。

朱先生虽然外表上表现出了向往自由,追求热情洋溢的生活,内心却又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赞许。

他对自己的心灵状态欺骗在自己的混淆思维中得以发扬光大。

而奚秀才则在优越感的包裹下贩卖自己的人格,最终让仰慕自己的人欣赏了他的虚假形象,而忽略了他内在的真正自我状态。

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反复心理描写,作者将人类内在的癖好、自身局限,以一种直观、真实的方式呈现出来。

揭示任性带来的悲哀奚秀才在小说中表现出的一些事情,揭示了任性和自负带给人的悲哀。

他总是生活在一种虚幻的环境中,自认为拥有权利和地位,盛气凌人,跌入了自己的欺骗之中。

自负和自我陶醉,造成了他失去人情深度、自由和内心幸福这样的根本价值。

相反,朱先生的内向和沉静,造就了他更为深刻的生命体验,而最终被他看到真实的人性,得到了极大的自由与幸福,同时也让自己更为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类价值的本质。

总结钱钟书在《围城》中运用巧妙的讽刺手法,揭示人们的真实内在状态。

主人公朱先生和奚秀才所表现出来的种种错误、矛盾和思想混乱,在反映中国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困境和问题的同时,带给读者强烈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思考。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以妙语连珠、精妙绝伦的笔触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以犀利的讽刺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荒谬与愚昧。

在小说中,钱钟书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夸张的对比,将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暴露在阳光下,以达到讽刺的目的。

《围城》的讽刺艺术表现在对封建社会的嘲笑和批判上。

小说中的崔家和卓家是两个典型的封建家庭,他们追求名利、势力和权力,将婚姻视为一种交易工具,漠视人性和感情的本质。

崔嵬为了娶漂亮的李夫人,不惜迎娶孤儿胡姐,将其当作家仆使唤,可见封建家庭的虚伪和冷酷。

钱钟书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荒谬,以嘲笑和批判人们追求虚荣与名利的愚昧行为。

小说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和内心挣扎,讽刺了人们对婚姻的不切实际和荒谬的追求。

主人公方鸿渐因为害怕婚姻的束缚,一再推迟婚期,并逃避与任何女性建立深入的关系。

他对婚姻的畏惧以及对自己感情的纠结,揭示了封建社会婚姻观念的狭隘和压抑。

小说中还有许多荒谬的婚姻场景,如李夫人与卓文君,崔鸣泉与顾尔谦等人,他们的婚姻都是基于地位和金钱的交换,缺乏真情实感。

作者通过描写这些婚姻的荒谬之处,暗示了现实社会中婚姻观念的脱离人性和真情的可笑。

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对话和行为的描写,讽刺了封建社会人们的小团体意识和自私自利的行为。

小说中的职员俱乐部以及京都俱乐部都是限制人们自由和思想的组织,它们通过排斥和歧视,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小说描述了京都俱乐部成员对于外人、异己的嘲笑和排斥,以及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偏见和歧视。

作者通过详细描写这些小团体的行为,批判了封建社会中的群体意识和偏见,暗示了人们应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来对待他人。

《围城》以细腻的语言和犀利的笔触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荒诞和愚昧,通过讽刺的手法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虚伪。

这种讽刺艺术不仅让读者发笑,更使人们深思社会存在的问题。

而这也是钱钟书先生在小说中表达他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思考,并为现代社会提出一种理性和解放的价值观。

围城讽刺手法分析读书笔记

围城讽刺手法分析读书笔记

围城讽刺手法分析读书笔记《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所著的一部经典长篇小说,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和深刻的讽刺手法,描绘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像和他们的生活困境。

读完这本书,我被钱先生精妙的讽刺艺术所折服,以下是我对《围城》讽刺手法的一些分析和感悟。

一、人物形象的讽刺在《围城》中,钱先生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巧妙地运用讽刺手法,揭示了他们的虚伪、自私和愚昧。

方鸿渐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弱点的人物。

他在国外留学时,不学无术,买了个假文凭回国。

钱先生通过方鸿渐的这一行为,讽刺了当时一些知识分子为了虚名和面子而不择手段的丑态。

方鸿渐在爱情和婚姻中也表现得优柔寡断、软弱无能。

他周旋于几个女人之间,却始终无法找到真正的爱情。

这种在感情上的迷茫和无能,也是对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精神空虚和迷茫的讽刺。

苏文纨是一个自命清高、虚荣做作的女性形象。

她一心想嫁给一个有地位、有财富的男人,却又放不下自己的架子。

钱先生通过描写苏文纨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将她的虚伪和做作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她在方鸿渐面前故意卖弄自己的诗文,却又装作不经意的样子,这种装腔作势的行为让人感到可笑又可鄙。

李梅亭是一个自私自利、贪图小便宜的人。

他在旅途中的种种表现,如偷偷带私货、占小便宜等,都被钱先生用幽默的语言加以讽刺。

他的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人的贪婪和自私。

二、情节设置的讽刺小说的情节设置也充满了讽刺意味。

例如,方鸿渐一行人的旅行经历,原本应该是一次愉快的旅程,却因为各种矛盾和冲突变得狼狈不堪。

他们在旅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如交通工具的简陋、住宿条件的恶劣等,都与他们原本的期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讽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方鸿渐的求职经历也是一个充满讽刺的情节。

他四处碰壁,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却发现工作环境恶劣、同事关系复杂。

他原本以为可以凭借自己的学历和能力在社会上立足,却没想到现实如此残酷。

这一情节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也讽刺了知识分子在现实面前的无奈和无力。

围城讽刺手法分析读书笔记

围城讽刺手法分析读书笔记

围城讽刺手法分析读书笔记《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所著的一部风格独特的长篇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讽刺艺术而闻名于世。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被钱钟书先生运用的讽刺手法所深深吸引,以下是我对《围城》讽刺手法的一些分析和感悟。

钱钟书先生善于运用比喻来进行讽刺,使得讽刺更加生动形象,深入人心。

例如,他将婚姻比作“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一经典比喻不仅道出了婚姻的困境,也隐喻了人生中许多类似的境遇。

人们总是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和向往,一旦身处其中,却又发现并非如想象中美好,想要逃离。

这种比喻既贴切又富有哲理,让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能深刻地反思人性和生活的本质。

在人物塑造方面,钱钟书先生通过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弱点放大,从而达到讽刺的效果。

比如方鸿渐,他是一个不学无术、懦弱无能的知识分子形象。

作者通过描写他在国外留学时的荒唐经历,以及回国后在工作和感情上的种种挫折,展现了他的无能和软弱。

同时,将方鸿渐与其他一些精明强干、圆滑世故的人物进行对比,更加凸显了他的愚笨和可笑。

这种夸张和对比不仅让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也让读者对这些人物的丑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语言的幽默诙谐也是《围城》讽刺手法的一大特色。

钱钟书先生的语言机智风趣,充满了双关语、俏皮话和反讽。

例如,书中描写一位哲学家说:“他所说的‘让她三分’,不是‘三分流水七分尘’的‘三分’,而是‘天下只有三分月色’的‘三分’。

”这种巧妙的语言游戏,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讽刺了那些故作高深、卖弄学问的人。

又如,在描写方鸿渐买假文凭时,作者写道:“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以幽默的语言讽刺了当时社会上只看重文凭而不注重真才实学的现象。

此外,钱钟书先生还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进行讽刺。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衣着、言行、神态等细节的刻画,揭示了他们的虚伪和做作。

围城讽刺手法分析读书笔记

围城讽刺手法分析读书笔记

围城讽刺手法分析读书笔记《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所著的一部经典长篇小说,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精妙的讽刺手法而闻名于世。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被钱钟书先生独特的讽刺艺术所深深吸引,以下是我对其中讽刺手法的一些分析和感悟。

首先,钱钟书先生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达到讽刺的效果。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在对比中显得格外鲜明。

例如,方鸿渐在国外留学时的“不学无术”与他回国后却要凭借“假文凭”来装点门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他在国外游手好闲,没有真正学到什么知识,回国后却试图用虚假的文凭来获取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这种对比不仅讽刺了方鸿渐的虚荣和无能,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学历和文凭的盲目崇拜。

再如,小说中对于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的对比描写也充满了讽刺意味。

知识分子满口的仁义道德,却在实际行动中自私自利、虚伪做作;而普通民众虽然没有高深的学问,却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了更为真实和质朴的一面。

这种对比让我们看到了所谓的“精英阶层”的丑陋嘴脸,也对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产生了质疑。

其次,钱钟书先生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实现讽刺。

他的语言机智俏皮,常常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又能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讽刺意味。

比如,在描写方鸿渐购买假文凭时,作者写道:“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这种幽默的表述让人不禁为方鸿渐的荒唐行为感到可笑,同时也讽刺了社会对于文凭的过度看重。

又如,在描写人物的对话时,作者常常运用夸张、反讽等手法,让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在语言中暴露无遗。

比如苏文纨在与方鸿渐的交往中,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她的话语充满了做作和虚荣,让人感到十分滑稽。

这种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仅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更让讽刺的效果深入人心。

再者,作者还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进行讽刺。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方鸿渐、赵辛楣等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们的想法往往与他们的行为背道而驰。

方鸿渐一方面渴望真正的爱情和自由,另一方面又在现实的压力下不断妥协;赵辛楣自认为聪明过人,却在感情问题上屡屡受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围城》的讽刺手法甘肃政法学院杨红军【摘要】《围城》是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杰出代表,其中的讽刺手法灵活多样,独具一格,是钱钟书运用调侃、嘲讽、反讽等讽刺手法打造了一部讽刺之城。

探究《围城》的讽刺手法,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讽刺艺术。

【关键词】讽刺手法调侃嘲讽反讽《围城》是一部充满尖锐讽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全书通过描写知识分子间的人情百态,讽刺了当时社会知识分子的虚荣心和精神困境以及儒林中普遍存在的崇洋媚外的心理。

《围城》将钱钟书那幽默的语言艺术和讽刺才能展现的淋漓尽致,堪称现代文学史上讽刺小说的典范,更有着新“儒林外史”的称号。

作为现代讽刺小说的典范,钱钟书在《围城》里所用到的讽刺手法可谓是匠心独具,比如幽默的调侃、尖锐的嘲讽、机智的反讽等。

探究《围城》的讽刺手法可以加深对讽刺艺术的理解。

一、幽默的调侃调侃是用轻松的方式来表达沉重的内容和观点,钱钟书在《围城》中常常以幽默而又悲怜的口吻调侃“芸芸众生”。

他那巧喻跌出,旁征博引的调侃无处不在,具有相当的广度,既有对人物形象的调侃戏谑,也有对各种事物的调侃。

㈠、对人物的调侃在调侃方鸿渐购买文凭一事时,作者引用《圣经》里的典故作比:“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这样的调侃在方鸿渐身上数不胜数,每每总能给读者一种忍俊不禁的感觉。

在调侃鲍小姐“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的穿着打扮时他这样写道:“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真理’”。

钱钟书用这样诙谐的比喻调侃鲍小姐的行为放荡,在幽默搞笑的同时流漏着强烈的讽刺意味。

在谈到方老爷给孙儿取名阿丑时,钱钟书这样写道:“又知道司马相如小字犬子,桓熙小字石头,范晔小字砖儿……才知道儿子叫‘阿丑’还算有体面的!”方老爷对于阿丑这个名字的看法,不管这个名字在当时情境下的好坏,而是在和古人和名人的名字比较中略胜了一些,就觉得‘体面’,这种盲目的自满被钱钟书看似轻描淡写的调侃一点一点的撕破。

在他在描写沈太太是这样调侃道:“沈太太生得怪样,打扮得妖气!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像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进了嘴,把暗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他将沈太太的两个眼袋比作圆壳行军水壶,将染上胭脂的牙齿比作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这样的比喻既表现出了沈太太的个性特征,又展现出一种哭笑不得的讽刺意味。

㈡、对事物的调侃比如书的开头对中国留学生打麻将一事的调侃:“船走得这么慢,大家一片乡心,正愁无处寄托,不知哪里忽然来了两副麻将牌。

麻将当然是国技,又听说在美国风行;打牌不但有故乡风味,并且适合世界潮流。

”简单的几句话就将这些本该学成回国的学子们却不务正业的现象表现得丑陋不堪。

再比如钱钟书调侃方鸿渐一行从宁波到金华所坐的汽车,作者把那辆破车写得妙趣横生:“这辆车久历风尘,该庆古稀高寿,可是抗战时期,未便退休。

机器是没有脾气癖性的,而这辆车倚老卖老,修炼成桀骜不驯,怪僻难测的性格,有时标劲像大官僚,有时别扭像小女郎,汽车夫那些粗人休想驾驶了解。

它开动之际,前头咳嗽,后面泄气,于是掀身一跳,跳得乘客东倒西撞,齐声叫唤……一口气走了一二十里,……前面路还走不走呢?它生气不肯走了,汽车夫只好下车,向车头疏通了好一会,在路旁拾了一团烂泥,请它享用,它喝了酒似的,摇摆地缓行着。

”这里作者把老旧的汽车比成摆架子的官僚,闹别扭的女郎,想象奇妙,既把汽车的残破不堪形容得淋漓尽致,又把官僚、女郎丑态批判得入木三分,别有一番愤世嫉俗的讽刺意味。

他还这样调侃苏家花园的花:“苏家园里的桃花、梨花、丁香花都开得正好,鸿渐想现在才阴历二月底,花已经赶早开了,不知还剩些什么,留作清明春色。

客堂一扇窗开着,太阳烘焙的花香,浓得塞鼻子,暖得使人头脑迷倦。

这些花的香味,跟葱蒜的臭味一样,都是植物气息而有荤腥的肉感,像从夏天跳舞会上头发里发泄出来的”。

调侃无疑是《围城》里用到最多且最成功的讽刺手法。

钱钟书先生以他学贯中西的文化修养和幽默机敏的个人气质让每一句调侃都变得生动俏皮;他还将比喻、夸张、用典等修辞手法巧妙地融合在调侃的语言中;用妙趣横生而又富于智慧的语言调侃众生,形成独具魅力的讽刺风格。

二、尖锐的嘲讽相对于调侃,嘲讽是一种更直接更尖锐更犀利的讽刺手法。

《围城》中的嘲讽多是针对一些人和事的,钱钟书对于看不惯的人和事从来不会吝啬自己的冷嘲热讽。

大到主人公方鸿渐,小到只出现过一次的路人,他总能用极尽刻薄的文字将其彻头彻尾的讽刺一通。

《围城》中的嘲讽不仅有作者对于反面事物的冷嘲热讽,还有作者精心安排的一些主人公的自嘲。

㈠、刻薄的嘲弄钱钟书最看不惯的就是知识分子的虚荣心和国人盲目崇洋媚外的心理,这从他自始至终对其的嘲讽就可以看出来。

当描写到三闾大学学生的崇洋风起时作者这样写道:“那些学生虽然外国文不好,卷子上写的外国名字却很神气。

有的叫亚历山大,有的叫伊丽莎白,有的叫杰克,有的叫‘小花朵’,有的叫‘火腿’(Bacon),因为他的中国名字叫培根,一个名叫黄伯伦的学生外国名字是诗人‘拜伦’(Byron),辛楣见了笑道:‘假使他姓张,他准叫英国首相张伯伦;假使他姓齐,他会变成德国飞机齐柏林,甚至他可以叫拿破仑,只要中国有跟‘拿’字发音相近的姓”。

中国的学生首先应该是学好国学,其次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学习洋文以开拓视野,而三闾大学的学生没学到洋文的精华却只学会了拿一些神气的名字来炫耀。

作者用这样尖刻的语言嘲弄三闾大学的崇洋风气,讽刺知识分子的精神病态。

再如钱钟书对候营长的嘲弄:“候营长有个桔皮大鼻子,鼻子上附带一张脸,脸上应有尽有,并未给鼻子挤去眉眼,鼻尖生几个酒刺,像未熟的草莓”。

本应该说脸上张长着鼻子,作者却将其夸张成“鼻子上附带着一张脸”,还将候营长的鼻子比作“未熟的草莓”,候营长这个痞子形象便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方鸿渐在回周公馆的电车上看到了一个打扮的不伦不类的女孩子,钱钟书这样嘲讽道:“那孩子年纪虽小,打扮得脸上颜色赛过雨后虹霓,三棱镜下日光或者姹紫嫣红开遍的花园,她擦的粉不是来路货,似乎泥水匠粉饰墙壁用的,汽车颠动厉害,震得脸上粉粒一颗颗参加太阳光里飞舞的灰尘。

”作者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和尖刻的语言嘲笑这个打扮的不伦不类的女孩,讽刺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㈡、自嘲自嘲就是自己嘲笑自己,通常发生在困惑中的知识分子身上。

《围城》里的自嘲主要体现在主人公方鸿渐身上。

方鸿渐的困惑是多方面的,既有爱情方面的困惑,也有事业方面的困惑。

面对人生的诸多不如意,他失意彷徨,然而更多的是无可奈何的自嘲。

方鸿渐做为钱钟书讽刺对象的代表人物,钱钟书赋于了他许多“言论”,其中不乏自嘲的片段。

在想好准备买假文凭回国时他自嘲道:“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柏拉图《理想国》里就说士兵对敌人,医生对病人,官吏对民众都应该哄骗。

圣如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

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

父亲和丈人期望自己是个博士,做儿子女婿的好意思教他们失望么?买张文凭去哄他们,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或英国殖民地商人向政府府库报效几万镑换个爵士头街,光耀门梢,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反正自己将来找事时,履历里决不开这个学位。

”这样的自嘲,将方鸿渐及其家人的虚荣心活现在读者面前,也将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讽刺得淋漓尽致。

方鸿渐跟唐晓芙的爱情情是发自真心的,然而这份感情在唐晓芙知道了他的过往之后突然破裂。

唐晓芙当着他的面将他购买假文凭以及轮船上跟鲍小姐厮混的事情说出来的时候。

他只反驳了一句文凭的事情是闹着玩的,然后就自嘲道:“你说得对,我是个骗子,我不敢再辩,以后决不来讨厌了。

”其实他的内心并没有真正觉得自己是个骗子,他是从内心喜欢唐晓芙的,所以在自己的过往被揭穿之后他愤恨自己,又不能迁怒于他人,就只能嘲笑自己。

最能显示方鸿渐生活苦恼的或许是他在三闾大学与好友辛楣难以交流情感扫兴而归的自嘲:“难得一团高兴,找朋友扫尽了兴。

天生是教他们孤独的,一个个该各归各,老死不相往来。

身体里容不下的东西,或消化,或排泄,是个人的事;为什么心里容不下的情感,要找同伴来分摊?聚在一起,动不动自己冒犯人,或者开罪自己,好像一只刺猬,只好保持着彼此间的距离,要亲密团结,不是你刺痛我的肉,就是我擦破你的皮。

”方鸿渐朋友不多,也很少有能推心置腹的,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同”,所以现实中总是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这样的多重压迫下,他只能通过自嘲来聊以自慰,有点像“阿Q”的样子。

三、反讽反讽是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在文学作品中常表现为言非所指、正话反说、反话正说、表象与事实的对照、理想与现实的思考等。

钱钟书在《围城》里不但用反讽的言语来讽刺一些人和事,还通过对人性和现实的反讽性思考来讽刺整个社会的病态。

㈠、反讽话语在方鸿渐和苏文纨的感情纠葛上,钱钟书通过大量的反讽话语把方鸿渐那种时刻提防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夸大叙述。

真正的爱情本来就是盲目的,冲动的 ,而这两个人的所谓恋爱却是那样的清醒,苏文纨一步一步地设计着情感的陷阱,方鸿渐时时刻刻地为自己设防,这样的情节设计本身就是对现代中人们爱情状况的一种反讽。

这两个人情感纠葛的最终结束,都是因为一个亲吻。

作者是这样描述这个亲吻的:“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指,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

”作为反讽叙述,这段描写潜藏着多重的反讽意味,由此达到一种对于人性的深度反讽。

第一重的反讽意味,是把方鸿渐和苏文纨之间的这次亲吻,与清朝的官场、西洋的法庭、宗教中的信徒等所表现的嘴唇的动作比在一起,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用这种滑稽的类比突兀地表现了这场亲吻的虚假和客套。

第二重的反讽意味是钱钟书作为一个叙述者,在描写这个亲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的时候,用了各种比喻的句子来极力表现这个亲吻在方鸿渐的心中确实是很轻,很无所谓的。

但越是极力的形容这个吻的无关重要,我们越是感到事实的真相远非如此。

第三重的反讽意味来自于方鸿渐的命运,钱钟书将这个吻描写的很轻,而事实是个吻为方鸿渐以后的悲剧命运埋下了祸根。

唐晓芙本来可以接受方鸿渐的爱,但正是因为这个虚伪的亲吻,最终离开了他。

而苏文纨也就是因这个吻而由希望转为失望,由勾引转为忌恨,变成了方鸿渐人生道路上的一颗灾星。

在方鸿渐和唐晓芙感情纠葛的最后,钱钟书写了这样一段对话:“‘方先生人聪明,一切逢场作戏,可是我们这种笨蛋,把你开的玩笑都得认真——’唐小姐听方鸿渐嗓子哽了,心软下来,可是她这时候愈心疼,愈心恨,愈要责罚他个痛快——‘方先生的过去太丰富了!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我——’鸿渐还低头不响——‘我只希望方先生前途无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