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分享文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师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分享
我曾经在很长一段的时间里感觉孩子的教育取决于老师,我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可能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工作,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弟弟刚刚步入小学,直到我自己步入了工作岗位,才发现我的感觉出了错,其实教育是家园合作式的,甚至于说更大的一部分取决于家庭教育。

直到某一天我在家里的书架上发现了姐姐买的尹建莉老师编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让我更坚定了教育的家园合作,可能刚刚听到或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让人有些疑惑你不是一名母亲你为什么去看它,但读过之后我才懂得这本书不仅需要家长去阅读更需要教师去读。

很久以来,我们对于学校教育寄予的期望太高太多,而家庭教育的功能和重要性却被严重低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与其说是颠覆不如说是还原。

它让读者看到了学校教育的有限性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看到“教育”不在宏大的口号里,而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里,儿童最重要的老师首先是父母,其实这样的观念我们不只一次的听到,只是很少有人去这样勇敢而明确的说出来。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诞生之日甚至是胎儿时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之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其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著名心理学专家郝滨老师曾说“家庭教育是人身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作者的一位老同学是这样评价这本书的“我来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间的差别,自从看了你的这些文章,才发现差别原来是你和我之间的____作为母亲,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其实不止一位的家长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作为一名老师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在孩童时期的差别可能更大程度上是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差别是教育方式上的差别。

父母之爱都深入大海,但有质量的差别。

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地位、收入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这是对第一章的总体概述,其实在我刚开始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有很多的不明白,对于理解幼儿我是赞同的但是所谓的细节对于我来说还是模糊的,直到我读完了里面的几则故事我才理解这段话,说实话作为老师我是佩服作者的。

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就是“给小板凳揉揉”这个事情,在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事情或者情况发生,孩子在走路或者玩耍时不小心的摔倒了,哇哇的大哭起来,家长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手去打那个“肇事者”“责怪、质问”它为什么碰疼了自己的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然后去安慰孩子说“妈妈已经帮你打了他,他再也不会去欺负你啦”这个时候孩子就会破涕而笑,家长也会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对的事情。

然而对于作者来说这种事情从未在她的身上发生,在她的女儿圆圆发生此类事情的时候她会先亲吻自己的宝贝,并安慰她马上就不疼了,等到她的状况好一点的时候在带着她一起去给小板凳揉揉,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疼了。

这样做没有让小板凳站到孩子的对立面,成为“加害”孩子的坏蛋,反而使小板凳成为孩子分担痛苦的朋友,并让孩子意识到碰撞时两个人的事情,要相互体谅。

法国的思想家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中谈到人的道德面貌形成时认为,人在开头的一刹那时间,也就是尚处于天真纯洁时期所接受的感知,将对他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幼儿小的时候,每一个细小的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儿童的教育没有小事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成为一件大事,都可以发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者坏毛病,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的应该更用心,让每一天遇到的小事情都成为砌筑孩子美好情操大厦的一砖一瓦。

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奖惩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中。

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影响一生。

这是对第三章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的总体概述,当然对于我来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可不可以批评老师”有人说,批判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他们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宏大的
批判过程,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可以看到生物的发展正是源于不断地对自身进行批判,西方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学习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把它与解决问题并列为思维的两大基本技能。

培养儿童的批判意识应该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特别是小学生,批判意思的培养并一定要求孩子们提出什么新观点来,而是首先让他敢于提出讲出自己的想法。

最典型的就是让孩子敢于对教师的一些言行提出质疑。

也许是因为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也许是因为没有人去质疑老师的言论,也许是因为父母教育我们不要与老师“顶嘴”所以导致孩子们无条件的听从服从老师的话。

因为教师是孩子遇到的第一个“权威”孩子对于老师的崇拜和惧怕是天然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通过对一些事情的态度来告诉孩子,在和老师的相处中既要尊重老师,又要有平等的意识,不要惧怕或盲目崇拜,当老师有错误的时候,要有勇气说老师错了。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理智的自由才是唯一的、永远具有重要性的自由”这句话提醒我们,思想上的独立和自由如此重要,人的理智不可以有枷锁。

这句话读起来有些空,似乎也比较平淡,其实他说的很实在,是儿童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值得家长和老师们时刻关注,深入反思,处处实践。

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命运。

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自己做起。

家长教育理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让孩子的命运“千差万别”这是对第五章做家长应有的智慧的总体概述,当然这里面也有我印象极深的故事就是——做“听话的父母”其实无论家长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经常向孩子提出“听话”要求,并要求孩子服从自己,他骨子里就是个权威主义者。

这样的人几乎从不怀疑自己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确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潜意识中从未和孩子真正的平等过,但在孩子眼中,他们只不过是些“不听话”的家长。

要求孩子“听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件在普通不过的事情。

无论是在哪里无论是父母长辈还是老师都会把“听话”作为一个标准,以此来衡量孩子乖不乖,但我们却忘了孩子也用“听话”作为衡量家长老师的一个标准。

当然,做“听话”
的家长和老师绝对不是对孩子言听计从,不能突破道德底线,对于孩子那些无理的要求,没完没了的交换条件,粗鲁无礼的话语,一句也不能听,否则就是纵容。

“听话”语纵容是完全相反的两种东西。

“听话”的实质是如何理解儿童,如何平等对待儿童,纵容只是溺爱。

“听话”培养的是具有民主气质的公民。

纵容只能造出颐指气使的小暴君。

卢梭说“当儿童活动的时候,不要教他怎样的服从他人,同时,在你给他做事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学会役使他人。

要让他在他的行动和你的行动中,都同样感到有他的自由”用故事中的话语来表诉,就是家长和孩子都不要去控制对方,都要做“听话”的人。

而家长作为强势者和主导方,是局面的开创者——所以想要有一个听话的孩子,一定要记住,在孩子面前首先做个“听话”的家长。

我没有想到自己会看完这本书,更没有想到会为了这本书去写一篇读书笔记但事实上我确实这样做了,很感谢遇到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辅相成,让我知道了如何与家长沟通,很感激!愿天下的孩子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愿天下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愿生活更美好,明天更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