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一、选择题
1.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A.《风筝》B.《无常》C.《父亲的病》D.《藤野先生》
2.“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A.形象好看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D.公正的裁判在阴间
3.下列不属于《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是
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4.下面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出自这本散文集。
B.《藤野先生》中的范爱农是作者在日本仙台留学时遇到的一位老师。
C.鲁迅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作者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D.《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家长制的不合理。
5.下列关于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中的一部分文章反映了鲁迅先生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里的生活情景,一部分文章叙述了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B.《二十四孝图》重点叙写了作者在阅读“卧冰求鲤”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产生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此前儿童可怜、悲惨的处境。
C.《父亲的病》重点回忆鲁迅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本质。
D.《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她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
二、填空题
6.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
篇。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的“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的想法。
7.名著阅读。
在学校举办的阅读沙龙上,学长要为七年级学生做《朝花夕拾》的推荐阅读演讲。
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你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认真读一读。
书中有描述作者与小动物为友的,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和,令人回味无穷。
8.以下文字是对鲁迅《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概述,请据此填空。
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伸长了脖子遥望,久候,却总是匆匆一眼;这是一场让人痴念的盛事,“我”宁愿生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
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这些情境出现在鲁迅《朝花夕拾》中的《》里。
9.“社”原指。
在绍兴,社是,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即有关宗教、风俗的
戏艺活动。
社戏的演出,众彩纷呈,四邻乡里,呼拥于社所。
参加祭祀的族人还可以分用丰盛的祭品,称作。
是不可或缺的饮料。
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10.《朝花夕拾》中出现了六个主要人物,有质朴善良的、愚昧麻木又勤劳的保姆,治学
严谨、平等待人、和蔼可亲又没有民族歧视的恩师,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正直、倔强与懦弱的朋友,严厉、慈爱的和自私、阴险的邻居及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的、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
三、解答题
11.走入《朝花夕拾》,我们可以追寻鲁迅先生思想变化的轨迹。
请你概括鲁迅先生在南京的
矿路学堂毕业后和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分别做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并简述其原因。
12.《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都叙述或者提及
鲁迅的童年生话,请结合相关文章,简述鲁迅童年生活的“乐”与“忧”。
13.有人曾用“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评价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请结合《朝花
夕拾》某些篇目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4.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给予海婴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他自己生活在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
——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请结合《五猖会》或《二十四孝图》中一两件鲁迅先生“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的事,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
四、综合题
15.名著阅读。
(1) 对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1926 年所作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
B.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白无常。
C.《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
D.《朝花夕拾》中女性形象的刻画不多,最突出的是长妈妈,刻画了一个文化水平低但善良、质朴的农村妇女形象。
(2) 阅读下面《朝花夕拾》选段,完成相关题目。
选段(一)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贝,看起来,确是人面
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
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
戚而舞”的刑天。
选段(二)哦,原来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
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
一口气读下
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
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
选段(三)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
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
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
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称。
、。
ii 《朝花夕抬》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那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
16.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
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
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
从此他毎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
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
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
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1) 划线句中的“那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事情的经过。
(2) 鲁迅两次摇头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原著简要回答。
17.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
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②“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③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我们那里
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④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⑤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⑥“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
⑦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⑧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
——而且要背出来。
⑨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⑩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
“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⑪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
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
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⑫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⑬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⑭“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⑮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⑯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⑰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⑱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事件“我”的心情
准备去东关看五猖会了高兴
① 忐忑
父亲勒令我背《鉴略》②
③ 急切
终于可以去看五猖会无趣
(3) 怎样理解第⑬段中的“梦似的就背完了”?
(4) 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儿童教育的看法。
答案
1. A
2. D
3. D
4. B
5. B
6. 朝花夕拾;仙台;弃医从文
7. 《狗·猫·鼠》;《藤野先生》;《五猖会》;深沉的情感;理性的判断
8. 迎神赛会;五猖会
9. 土地神或祭祀土地神的地方;一种居住区域;“年规戏”;社饭;社酒
10. 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父亲;衍太太;寿镜吾
11. 鲁迅从南京的矿路学堂毕业后选择去日本仙台学习,因为他在矿路学堂学习时对新学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又觉得所学无用武之地。
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决定弃医学文,因为在那里他受到日本学生的歧视和侮辱,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看到中国百姓的麻木,认识到救治国民精神的迫切。
12. 鲁迅童年之乐:《阿长与<山海经>》忆述了鲁迅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
比如除夕
夜长妈妈教鲁迅如何吃福橘、如何讲吉利话,元旦清晨等待鲁迅说“恭喜”等。
文中重点描述了长妈妈利用告假回家的四五天,为鲁迅买来了他念念不忘的《山海经》的事。
鲁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而长妈妈也给鲁迅的童年带来了许多快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达了他对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的怀念,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那样的童年才够味儿。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螂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鲁迅童年之忧:在《五猖会》这篇文章中,七岁的鲁迅要随家里人去六十多里远的东关看五猖会,这是一次最盛大的迎神赛会,他自然十分兴奋。
可父亲偏偏在这时要求他背《鉴略》,背不出就不许去看,这使他感到很不解。
虽然他最后流利地背出了《鉴略》,一家人都到东关看了五猖会,但是他并不感到高兴。
13. 《藤野先生》记录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回忆了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和
帮助,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很好地体现了“温馨的回忆”。
《二十四孝图》叙述了作者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重点分析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体现了“理性的批判”。
14. 《五猖会》中鲁迅非常喜欢迎神赛会,但是父亲强迫他背诵《鉴略》,等鲁迅背完后,早
已失去了原有的兴致。
所以他能深刻感受到封建家长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摧残,所以他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
15. (1) A
(2) i 《山海经》;《天演论》
ii 《狗·猫·鼠》理由:这篇文章以动物写人,表面上写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今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16. (1) 范爱农的老师被害,同乡会的学生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写文章悼念。
但是范爱农反对。
“我们”认为他冷酷,懦弱。
(2) 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等人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鲁迅觉得有损国体。
第二次
是因为火车上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鲁迅觉得显得封建。
17. (1) 父亲让我去拿书;痛苦无奈;我给父亲背书
(2) 父亲是个很严肃的人(或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人)。
(3) 突出我对自己竟然快速并且无误背完父亲规定内容的惊讶,不可置信及长时间枯燥背
诵后的混沌麻木心态,间接写出这件事对“我”造成的伤害,目睹了父系下令强迫背书如梦一般让我讨厌。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文中一次千呼万唤始
出来的赛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专制搅的索然无味,严重挫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这种教育只会挫伤儿童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