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近代以来国际关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
(六)近代以来国际关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一、第一时期:17世纪下半期——一战
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是:欧洲的资本主义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在欧洲,欧洲列强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和斗争,并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1、17世纪下半期——19世纪中期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确立时期,也是早期的殖民扩张时期。
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向外扩张,抢占殖民地。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从此,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之后英荷之间进行了三次战争,结果荷兰战败。
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英国对欧洲大陆推行均势政策,多次组织反法同盟。
1885年打败拿破仑之后,建立了第一个国际格局——维也纳体系,重新划分了欧洲势力范围,奠定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
这个体系中,英国的霸主地位得到巩固,法国受到削弱,俄国实力增强。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为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和海外商品的市场,欧洲列强极力向外扩张,冲突不断。
1870——1871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德国崛起,欧洲大陆崛起的新的强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2、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各国实力普遍增强,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各国加紧对外侵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形成。
由于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围绕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并最终导致一战,原有的国际关系格局被打破。
二、第二时期:一战后至二战期间
一战后,欧洲主要国家如英法因为战争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但综合实力仍很强大。
美国虽然成为经济的霸主,但在国际事务中无法与欧洲传统强国抗衡。
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中心还在欧洲。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中东、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2)形成标志: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
(3)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1922年的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
(4)维护工具:国际联盟
(5)评价:
①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
世界经济的发展,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形式。
②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存在着不稳定性(战胜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战
败国;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与殖民地),使国际关系潜伏着深刻的
危机,不会长久。
2、帝国主义与苏俄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帝国主义对
苏俄进行经济封锁和长达三年的武装干涉,但最终失败。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
种制度转为共处和竞争。
(1922年的拉巴诺条约)
3、到了30年代年代,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并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资本主义出
现了两种国家:一部分是以英美为代表的民主国家;另一部分是以德意日为代表
的法西斯国家。
(1933年和1936年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疯狂的对外侵
略扩张,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苏联从自身安全出发于1939年与德国签订了《苏
德互不侵犯条约》。
不久二战爆发,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
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三、二战后至今:
这一时期国际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到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1、雅尔塔体系(20世纪的40年代——20世纪的90年代初)
(1)背景:①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的头号强国,要称霸世界,苏联成为唯一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②二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矛盾。
(2)形成标志:二战中的一系列国际会议特别是雅尔塔会议
(3)内容: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洲和亚洲格局,重新划分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讲解,建立联合国等。
(4)工具:联合国1945年成立
(5)评价:①原则上倡导自由民主,对战后世界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②标志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的两极格局所取代。
③雅尔塔体系下形成两极格局,美苏展开冷战,争夺世界霸权。
2、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资本主义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第三世界崛起,并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会议召开)
3、随着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崛起,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受到挑战,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
成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
4、社会主义阵营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社会主义阵营在60年代不复存
在。
5、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结束,国际关系格局暂时形成了
“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专题专项训练
1.(2010•试题调研)1919年3月2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它将会对战胜国进行报复。
”这段材料表明
①英国反对缔结处置德国的和约
②英国认为《凡尔赛和约》是不公平的
③劳合•乔治预感到德国复仇主义者的威胁
④《凡尔赛和约》将导致战胜国和战败国的矛盾激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之所以不能避免世界大战的再度爆发主要是因为
A.国家利益决定的
B.西方大国推行中立自保、纵容侵略政策
C.旧的矛盾解决,新的矛盾产生
D.该体系建立在掠夺和奴役的基础上,矛盾重重
3.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
下列表述不能准确反映此结论的是
A.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B.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C.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矛盾尖锐D.在殖民地问题上,英日矛盾尖锐
4.下列各项中,由“二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决定的内容不包括
A.《开罗宣言》
B.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C.处置德日
D.战后成立国际组织
5.(2011·四川文综·2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二战
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
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8.1971年,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对抗。
”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不包括
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②与中国改善关系
③古巴导弹危机爆发④与苏联缓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9.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20世纪中期以后走向合作,这说明了
A.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是出发点
B.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10.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表现在
①两极格局走向终结②中国成为新一极
③形成多极化的世界格局④形成“一超多强”的格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A.苏联解体导致世界独立国家的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12.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
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
材料二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
……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权力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年)
材料三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
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四中曹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
材料五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
从我就职之初开始,我就努力加强紧密联系我们两国的纽带。
……50年前的这一天,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与日本首相并肩而立,他说,我们两国正在建立基于“平等和相互理解”的“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
在此后半个世纪中,这一同盟作为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持续至今……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奥巴马东京演讲(2009年11月)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的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4分)
(2)据材料三、四,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4分)
(3)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仍不遗余力地与日本发展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的原因。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的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
(4分)
参考答案
1D 2D 3D 4A 5D 6C 7A 8C 9A 10C 11C
12(1)特征:美国控制(独占、独霸)日本(或日本依附予美国)(1分)原因:日本战败;(1分)美国遏制苏联、中国;争夺地区和世界霸权的需要;冷战。
(任答2点,共2分)
(2)变化: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日本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2分)原因: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2分)
(3)原因:经济上,日本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经济存在着相互依赖性。
(2分)政治上,美国在处理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等方面,依然需要日本的支持与帮助。
(2分)(4)轨迹:控制——竞争——伙伴(答案次序完整给2分,否则不给分)
认识:双方关系发展中妥协与斗争并存;综合国力、国家利益是影响关系变化的主要要素。
(2分,意思相似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