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湾东岸海水入侵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SOURCES
/WESTERN RESOURCES
2020年第五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水入侵是指滨海地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出现的海水和淡水交融界面向陆地方向移动的现象[1,2]。
近30年来,中国至少有十几个滨海城市地区发生了海水入侵[3],海水入侵已经成为沿海城市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4]。
莱州湾地区作为山东重要的渔业基地,海水入侵问题也较为严峻[5]。
海水入侵造成了地区海水倒灌,引发土壤盐渍化,造成了滨海农田减产显著[6,7]。
莱州湾东岸平原区地下水矿化度、Cl -浓度等随海水入侵而不断升高,部分地区水质已远不符饮用甚至灌溉标准,而因工农业需水量大及水文地质条件限制,地下咸水的持续开采造成了恶性循环[8]。
针对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问题,黄磊[3]、陈广泉[9]等学者近几十年持续进行调查评价。
本文以实际调查和水文地质资料,对当前海水入侵造成的地下水咸化现状进行评价,利用VisualModflow 建立地下水数值模拟对莱州湾东岸地区海水入侵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为今后当地的生产发展及用水提供一定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图1
研究区位置图
研究区(37°10′~37°20′N,119°46′~120°00′
E )位于山东省莱州市西北部莱州湾东岸,程郭镇以西至莱州湾沿岸,莱州市区以北到过西地区(图1)。
研究区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以构造剥蚀丘陵和冲积海积平原为主[10]。
区域平均降水量619.1mm,各类含水层发育厚度不大,区域自然地理状况、水文地质背景及人类生产生活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地下水的循环。
根据赋存条件对区内地下水分区,北部和莱州湾沿岸大部分地区为孔隙水含水区,东南部莱州市区附近为基岩裂隙含水区。
2.研究区海水入侵现状
2.1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发展史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始于1976年,随后十几年海水入侵发展迅速,在降水剧减、地下水人为超采、工程活动等因素共同影响下[5,11],80年代末莱州湾地区成为国内极为典型的海水入侵严重地区。
海水入侵速度随时间呈现先增后减的发展趋势,恶化阶段入侵速度可达153km 2/a,面积达627.3km 2,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水入侵呈现缓解趋势,但入侵面积仍在扩大[12]。
2.2研究区海水入侵现状
本次调查根据研究区内不同水文地质单元的不同地质情况设置了16个检测点(图2),其中JC14、JC15监测碳酸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区,JC7、JC9监测基岩裂隙水含水区,其他监测点监测海水入侵较为严重的孔隙水含水区,分别取样进行水质分析。
参照研究区地下水实际情况结合Cl -的特征性和稳定性,采用单因子评价法选取Cl -作为评价因子。
以地下水中
250mg/LCl -浓度作为识别海水入侵海咸水交换的界面,氯度低于250mg/L 的区域即为淡水,大于250mg/L 为受海水入侵
莱州湾东岸海水入侵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王天宝1戴维2白莹3
1.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266590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100003.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烟台264001
摘要:莱州湾地区受海水入侵的影响,水质咸化、土壤盐碱化、农业减产等问题严重。
本文根据实际调查
和水文地质资料,对莱州湾东岸典型地区海水入侵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基于VisualModflow-SEAWAT 和MT3DS 模块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模拟海水入侵发展趋势。
经预测,未来10年该区海水入侵速率逐渐减弱,呈衰退趋势,研究区海水入侵基本得到控制。
关键词:莱州湾;海水入侵;数值模拟作者简介:王天宝(1995~),男,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人,硕士研究生,地质工程专业,研究方向: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115
/
RESOURCES
WESTERN RESOURCES 2020年第五期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影响,超过1000mg/L 为海水入侵严重的咸水区。
调查结果(图2)显示,研究区当前受海水入侵影响范围约54.37km 2,沿海岸线地区受海水入侵影响较为严重,西北部沿海松散孔隙水含水单元崔家、东方养虾池等氯度超过1000mg/L,为严重影响区;沿岸向内陆氯度呈阶梯状逐渐降低,龙王河流域中下游海水入侵沿河岸呈带状分布;大原地区因印刷等工业大量开采地下水,受海水入侵影响较为严重;南部基岩裂隙含
水区和碳酸岩岩溶裂隙含水区受海水入侵影响较小。
图2
研究区监测点分布与氯度等值线图
3.研究区海水入侵发展趋势模拟预测
3.1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数学描述根据区内的自然地理状况、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含水层流场的分析结果,依照含水层渗透性等因素概化实际水文地质状况,建立概念模型(图3)。
区内地下水主要自东向西入海,北侧与地下水流线重合,近似概化为第二类零流量边界;东侧与南侧均接受区外地下水侧向补给,为第二类流量边界;西侧沿海,近似为第二类定流量边界;将-70m 处作为模拟区底面,因海水入侵对深层含水层影响甚微,概化为第
二类零流量边界。
图3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图
根据上述概念模型,将实际地下水流概化为三维非稳定地下水系统,
可用下述数学模型来描述:
式中:H 代表地下水位标高(m );K 代表渗透系数(m/d );Ss 代表给水度弹性释水率(l/m );t 代表时间(d );x,y,z 代表坐标变量(m );q 代表二类边界单位宽度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量(m/d );n 1代表二类零流量边界外法线方向单位向量;n 2代表底部隔水边界外法线方向单位向量;n 3,n 4代表二类定流量边界外法线方向单位向量;A 1代表二类零流量边界;A 2代表底部隔水边界;A 3,A 4代表二类定流量边界;W 代表源汇项(m 3/d )
3.2数值模型结构及其识别与检验依据上述概念模型及数学模型,利用VisualModflow-SEAWAT 模块建立数值模型并求解。
研究区约长22.7km,宽19.2km,大地坐标X 为20743737m~20766484m,Y 为
4118556m~4137727m,总陆地面积约220.23km 2。
受地层结构及其分布特征限制,将模型在垂直面上共分四层,对研究区进行100m×100m 等间距剖分,东西向分227列,南北向分192行。
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模型参数分区。
第一层渗透系数K 1为0.3433m/d,Ss 取0.07;后三层K 均取0.18m/d,Ss 取0.01。
模型侧向径流补给以pumpingwell 形式加入模型,补给量按照达西定律计算所得。
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作为模拟期模型的识别期,对比模拟计算水位与实际观测水位值,进行多次调试,优选参数,尽可能使结果与实测值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监测点拟合如图4。
模型计算所得地下水水位与实测水位基本拟合,误差小于0.5m,符合精度要求(图4)。
图4
监测点水位拟合图
116
RESOURCES
/WESTERN RESOURCES
2020年第五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在现有补给开采条件下,区内地下水水均衡状况(表1)处于正均衡状态。
表1
研究区水均衡状况表
补给量降水入渗农灌回归边界补给海水补给总补给量
储存量变化量+12532.597
(104m 3)124689.922004.13644.8462310.63152649.476
排泄量蒸发排泄排泄入海
总排泄量(104m 3)19844.88120272
140116.879
3.3模型预测
3.3.1预测方案
在识别验证模型的基础上,以标准海水中Cl -浓度19354mg/L 加入到模型MT3DMS 模块,进行10年变密度非稳定流模拟,预测正常用水条件下海水对区内地下水造成的影响。
结合当地的氯度背景值,将海水与地下淡水互溶
的咸淡水混合区和咸水区,统一划分为海水入侵影响范围,靠内陆为淡水区,以氯度是否超过250mg/L 作为判定标准,大于等于250mg/L 区域为海水入侵影响区,小于250mg/L 为淡水区。
3.3.2预测结果及分析
结果表明,360天后研究区内海水入侵范围为58.92km 2,1000天后增大至64.57km 2,3600天后为76.85km 2。
可见,当前条件下研究区海水入侵范围仍然呈增加趋势,但入侵速率逐年降低,3600天后速率由4.55km 3/a 衰减到0.88km 3/a,海水入侵基本得到控制(表2)。
表2
未来10年研究区海水入侵发展趋势
时间360天1000天2000天3600天十年合计
入侵面积(km 2
)
4.5510.2017.2822.4822.48
总入侵面积(km 2)
58.9264.5771.6576.8576.85
入侵速率(km 3
/a )
4.553.873.220.882.25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1)现状
当前研究区西北侧渤海沿岸受海水入侵影响较为严重,沿海岸线呈线状分布,向内陆递减,龙王河水系沿岸、大原工业区受影响较严重,呈点状侵入,两翼不断呈面状扩
散。
研究区受海水入侵影响总范围约54.37km 2,受影响程度从沿岸至内陆呈阶梯状递减。
(2)发展趋势
根据VisualModflow 建立的地下水数值模型的模拟情况,研究区未来10年受海水入侵的影响范围仍在缓慢扩大,但速率呈衰退趋势,可见区域海水入侵基本得到控制,在当前地下水均衡条件下,海水入侵速率逐渐衰减未来可能会出现负增长。
海(咸)水入侵主要发生在以砂层、粘土层为主的孔隙水含水层中,对基岩裂隙水含水区和碳酸岩
基岩裂隙水含水区的影响较小。
4.2建议
当前水均衡状态下,该区海水入侵基本得到控制,这与控制地下水开采有密切关系,但该区受气候、水文等因素制约,作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的大气降水随季节、年际变化具有不均衡性,因此应合理规划地下水开采,避免枯水期、枯水年份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迅速下降而加剧海水入侵。
此外,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建立地下水库,采用帷幕注浆方法建立地下隔水屏障等方式均可以减缓地下水咸化。
参考文献:[1]李雪,叶思源.海水入侵调查方法研究进展[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6,36(06):211-7.
[2]郭占荣,黄奕普.海水入侵问题研究综述[J].水文,2003(03):
10-5+9.
[3]黄磊,郭占荣.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J].中
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8(02):118-23.
[4]高茂生,骆永明.我国重点海岸带地下水资源问题与海水入侵防
控[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0):1197-203.
[5]孙晓明,徐建国,杨齐青,等.环渤海地区海(咸)水入侵特征与防
治对策[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6(03):203-11.
[6]刘贤赵.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发生的环境背景及对农业水土环境
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06(06):18-21.
[7]衣华鹏,张鹏宴,毕继胜,等.莱州湾东岸海水入侵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J].海洋科学,2010,34(01):29-34.
[8]苗青,陈广泉,刘文全,等.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灾害演化过程及
成因[J].海岸工程,2013,32(02):69-78.
[9]陈广泉,徐兴永,彭昌盛,等.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灾害风险评价
[J].自然灾害学报,2010,19(02):103-12.
[10]韩美.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与地貌的关系[J].海洋与湖沼,
1996(04):414-20.
[11]王巍萍,冯丽,林瑛.烟台市海水入侵现状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
[J].地下水,2018,40(05):189-91.
[12]庄振业,刘冬雁,杨鸣,等.莱州湾沿岸平原海水入侵灾害的发
展进程[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1):146-52.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