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下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织布
B.耕田
C.生火
D.灌溉
2.我国是今年“世界环境日”活动主办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下列做法错误
..的是( )
A.生活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B.上班上学时,鼓励低碳出行
C.工作学习中,提倡纸张双面使用
D.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化肥
3.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
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碳在地壳中含量最高
C.铝的原子序数为13
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g
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无关
B.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危害人体健康
D.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不要吸烟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量取液体
D.称量固体
6.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全氮阴离子盐(化学式为H25N34O3Cl),该物质是超高能材料,在航空航天上可
做推进剂。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有机物
B.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H25N34O3Cl中原子总数为62
D.氢、氮、氧、氯的原子个数比为1∶7∶8∶17
7.下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前反应后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均为纯净物
D.该反应可以减少二氧化氮的排放
8.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
...的是( )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9.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
B.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无现象,没有发生反应
C.随着铁制品的不断锈蚀,自然界中铁元素的含量不断减少
D.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是氮肥;尿素没有氨味,不是氮肥
10.压强为101 kPa下,硝酸钾和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10203060
KNO320.931.645.8110
溶解度/g
NH3705644.520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20 ℃时, 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
C.60 ℃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 ℃,有晶体析出
D.NH3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无关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5分)能源与环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下图是某太阳能电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物质,含有的金属元素是(填1种即可),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
(2)太阳能电池中多处使用合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有许多优良性能,如: (写出1条即可)。
(3)铜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即生成铜绿[Cu2(OH)2CO3],这是铜与O2、H2O、(填化学式)反应的产物。
(4)推广使用太阳能电池的意义是(写出1点即可)。
12.(8分)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首先应(填序号)。
①加药品②加热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3)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不足之处是。
(4)若要收集干燥的CO2,可将含有水蒸气的CO2从装置B的(填“m”或“n”)端导入,试剂X是;再用装置(填“C”“D”或“E”)收集。
(5)向集满CO2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7分)Ba(NO3)2可用于生产信号弹、炸药等。
利用钡泥(主要含有BaCO3、BaSO3、Fe2O3)可制取Ba(NO3)2,其部分流程加下:
(1)Ba(NO3)2中钡元素的化合价为;流程中所涉及的氧化物是(填1种即可)。
(2)BaCO3与稀HNO3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写出Fe2O3与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3)试剂Y为(填序号)。
①BaCl2溶液②Ba(OH)2溶液③NaOH溶液
(4)从Ba(NO3)2溶液中析出Ba(NO3)2晶体的方法是。
14.(7分)某兴趣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收集50 mL O2
编号KClO3质量/g催化剂催化剂质量/g
所需时间/s
实验15——171
实验25MnO20.549
实验35Fe2O30.558
实验45KCl0.5154
(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
(3)写出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 (填“有”或“无”)催化作用。
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50 mL 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 s,请解释原因: 。
(5)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 mL 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
内。
15.(7分)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别做了镁、铝、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铝比铜(填“强”或“弱”)。
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2)小芳同学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灰白色沉淀,该小组同学对灰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假设一:含有氯化镁
假设二:含有镁粉
假设三:含有氢氧化镁
……
【查阅资料】①氯化镁易溶于水;
②在一定条件下,镁可与冷水缓慢反应。
【设计并进行实验】各取少量灰白色沉淀加入2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实验1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沉淀未见减少
实验2加入适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
【得出结论】由实验1可知,假设不成立;由实验2可知,沉淀中不含。
假设三(填“成立”“可能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反思】实验后同学们请教老师得知,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碱式氯化镁,碱式氯化镁受热易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
于是小芳再取少量灰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热,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悬于试管口,预期的实验现象
是。
注意: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为探究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和去除氧化膜的镁带,观察实验现象,并测量溶液pH的变化。
结果见下表:
时间/min024*********
溶液pH 2.0 5.37.08.69.39.810.010.0
实验现象—镁带溶解较
快,产生大量
气泡,无沉淀
生成
镁带缓慢溶解,产生气泡速
率减慢,溶液变浑浊,烧杯底
部有灰白色沉淀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描述溶液pH变化的规律并解释原因: 。
②请对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证明猜想: 。
三、本大题共6分。
16.(6分)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反应原理如下:
NaCl+CO2+NH3+H2O NaHCO3↓+NH4Cl。
请计算:
(1)氯化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生产8.4 t碳酸氢钠,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
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1.C 【素养落地】此题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些活动为背景,考查物质的变化,体现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解析】生火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织布、耕田和灌溉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D 【解析】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低碳出行,可以减少CO2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纸张双面使用,可以节约资源,保护森林;农业上需要使用化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合理使用化肥,不能禁止使用。
3.C 【解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铝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数是3,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A错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B错误;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
字表示原子序数,因此铝的原子序数为13,C正确;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
原子质量的单位是“一”,符号是“1”,常省略不写,因此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D错误。
4.A 【解析】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虽少,但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若某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会引起相应的疾病。
5.B 【解析】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接触试管内壁,应竖直悬在试管口
的正上方,以免污染试剂,A错误;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C错误;用托盘
天平称量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D错误。
6.B 【素养落地】此题以我国科学家合成的全氮阴离子盐为载体,考查物质的分类、化学式的意义,体现了宏观辨识
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解析】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全氮阴离子盐(化学式为H25N34O3Cl)中不含碳元素,故其不属于有机物,A错
误;H25N34O3Cl是由氢、氮、氧、氯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B正确;1个H25N34O3Cl分子中含有25个氢原子、34个
氮原子、3个氧原子和1个氯原子,原子总数为25+34+3+1=63,C错误;化学式中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等于元素符号右下
角的数字之比,因此全氮阴离子盐中氢、氮、氧、氯的原子个数比为25∶34∶3∶1,D错误。
7.D 【素养落地】此题借助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等,体现了变化观念与守恒思想的核心素养。
【解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NO2 2H2O+N2+CO2,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改变,A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B错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该过程中反应前有两种分子,反应后有三种分子,因此反应前后均属于混合物,C错误;该反应消耗二氧化氮,因此可以减少二氧化氮的排放,D正确。
8.A 【解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含其他分子,A错误。
物质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空气(或氧气)接触,玻璃棒没有可燃性,不属于可燃物,火柴棒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
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B正确。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低,因此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C正确。
物质燃烧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中,可燃物即物质具有可燃性属于内因,反应条件即温度和与氧气接触属于外因,D正确。
9.A 【解析】结构决定性质,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A正确;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现象,可以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反应的发生,B错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随着铁制品的不断锈蚀,铁会转化为铁锈,铁元素转移到铁锈中,因此自然界中铁元素的含量是不变的,C错误;尿素[CO(NH2)2]中只含有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D错误。
10.C 【解析】由题中表格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氨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A错误;某温度下,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解度
×100%,因此20 ℃时, 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 g+溶解度
31.6 g
×100%≈24%,B错误;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60 ℃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 ℃,有晶体析100 g+31.6 g
出,C正确;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因此NH3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D错误。
11.(5分,每空1分)
(1)铁(或铝、铜等,写元素符号亦可) 塑料(2)耐腐蚀(合理即可) (3)CO2(4)减缓化石能源的消耗(合理即可)
【素养落地】此题以太阳能电池的实物图为载体,考查金属及金属材料等知识,体现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解析】(1)铜丝导线中含有铜元素,铝合金中含有铝元素,合金钢中含有铁元素,铜、铝和铁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2)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硬度大、熔点低、抗腐蚀性能更好;(3)由铜绿
[Cu2(OH)2CO3]中含有碳元素可知,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结果;(4)推广使用太阳能电池一方面可以减缓化石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12.(8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1)锥形瓶(2)③(3)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合理即可) (4)m 浓H2SO4 E (5)CO2+Ca(OH)2
CaCO3↓+H2O(合理即可)
【解析】(4)收集干燥的CO2,可将含有水蒸气的CO2通过盛有浓硫酸的装置B,为了使气体中的水蒸气被浓硫酸充分吸收,气体要从长导管通入,即从m端通入;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因此收集二氧化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即选择装置E 收集。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
CaCO3↓+H2O。
13.(7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1)+2 Fe2O3(合理即可) (2)复分解反应Fe2O3+6HNO3 2Fe(NO3)3+3H2O (3)②(4)蒸发溶剂(合理即可) 【解析】Ba(NO3)2中硝酸根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知钡元素的化合价为+2。
(2)BaCO3与稀HNO3反应会生成Ba(NO3)2、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Fe2O3与稀HNO3反应会生成Fe(NO3)3和H2O。
(3)Ba(NO3)2和Fe(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试剂Y后有Fe(OH)3沉淀生成,说明加入的试剂Y是一种碱溶液,过滤后得到Ba(NO3)2溶液,说明加入的试剂Y可以除去Ba(NO3)2和Fe(NO3)3混合溶液中的Fe(NO3)3,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因此加入的试剂Y是Ba(OH)2溶液。
14.(7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1)作对照实验(2)MnO2(3)2KClO3 2KCl+3O2↑(合理即可) (4)有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催化剂KCl越来越多(合理即可) (5)收集的氧气体积(合理即可)
【解析】(2)由表中数据可知,当MnO2作为催化剂时收集50 mL O2所需时间最短,故其催化效果最好。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当加入氯化钾时,收集50 mL O2所需时间比不加氯化钾短,因此KCl有催化作用;由于氯酸钾分解会生成
氯化钾,而氯化钾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因此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50 mL 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 s。
(5)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 mL 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氧气体积。
15.(7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1)强Mg+2HCl MgCl2+H2↑
(2)一镁粉可能成立滤纸条变红
(3)(本小题共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①溶液pH逐渐增大,最后呈碱性;反应前期pH变化较快,反应后期pH变化较慢,最后pH不变。
因为前期盐酸浓度较大,反应较快,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逐渐被消耗,但镁在溶液中继续缓慢反应,生成碱性物质,最后反应完成。
②猜想:金属镁过量。
设计实验:取两只烧杯,各加入等量的稀盐酸,分别加入少量和过量去除氧化膜的镁带,观察现象,如果前者无沉淀而后者有沉淀,证明猜想成立。
(合理即可)
【素养落地】此题以金属与酸的反应为背景,考查物质成分的探究,体现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解析】(2)【得出结论】由【查阅资料】知氯化镁易溶于水,实验1中向灰白色沉淀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后,沉淀未见减少,说明灰白色沉淀中不含氯化镁,即假设一不成立;由于镁与稀盐酸反应有氢气产生,因此实验2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沉淀中不含镁粉,即假设二不成立,因此假设三可能会成立。
【实验反思】氯化氢气体溶于水会形成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①由表格数据可知溶液的pH逐渐增大,最后溶液由酸性变为碱性,同时可以看到反应前期溶液pH变化较快,反应后期溶液pH变化较慢,20 min后溶液pH不变。
溶液pH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盐酸显酸性,故一开始溶液pH小于7,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逐渐被消耗,当盐酸恰好被消耗完时溶液的pH等于7,由【查阅资料】知在一定条件下镁可与冷水缓慢反应,当盐酸反应完之后,镁在溶液中继续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使得溶液显碱性,最后完全反应。
②设计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变量。
16.(6分)解:(1)氯化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
×100%≈26.2%
53.5
(2)设生产8.4 t碳酸氢钠,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Cl+CO2+NH3+H2O NaHCO3↓+NH4Cl
58.5 84
x 8.4 t 58.584=x 8.4 t
,解得x =5.85 t 答:氯化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26.2%;生产8.4 t 碳酸氢钠,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85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