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8找最小公倍数》(2)-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8 找最小公倍数》(2)-北师大版

一. 教材分析

《5.8 找最小公倍数》(2)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进一步理解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他们对于因数和倍

数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但是,对于如何灵活运用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以及求两个数最

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以及求两个数最小

公倍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

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从而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

精神。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方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最小公倍数的理解和掌握。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道具,如卡片、小黑板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衣服的尺寸、鞋子的号码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来解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找最小公倍数。

2.呈现(10分钟)

通过展示PPT,让学生了解最小公倍数的定义,以及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同时,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背后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组数,利用所学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各小组将自己的结果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比较,看哪一小组找得最快、最准确。

4.巩固(10分钟)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检验自己对最小公倍数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旁边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最小公倍数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一家三口去旅游,爸爸的身高是1.8米,妈妈的身高是1.6米,儿子的身高是1.2米,他们去旅游时需要带多少米长的绳子?

6.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和求法,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7.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

教师根据课堂讲解,将最小公倍数的定义、求法以及应用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

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总共50分钟。

在本次《5.8 找最小公倍数》(2)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我深刻反思了课堂

教学的各个环节,并针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同时也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反思。

课堂反思

1.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在教材分析中,我认识到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因数和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在呈现新知识时,试图通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自然地过渡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将新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还不够熟练,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2. 学情分析的准确性

在学情分析中,我认识到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但在实

际操练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时仍然存在困难。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准确地设计教学活动和练习。

3.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我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方面的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对于“灵活运用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目标,学生们的表现参差不齐。这说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具体

地制定教学目标,并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

4. 教学重难点的把握

在教学重难点的处理上,我着重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最小公倍数解决

实际问题上。但在操练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掌握并不理想。这让我意识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深入地挖掘和讲解最小公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5. 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我尝试了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等

多种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并非所有的方法都适合所有学生。这说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选择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