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华伟中《杨氏之子》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
执教:华伟中(平湖百花小学)
师:昨天我没有来跟大家见面,今天咱们是第一次见面。

昨天有没有想我?
生:没有
师:有没有想我?
生笑。

生1:非常地想。

师:想我什么呢?
生2:想你的样子。

想你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师:现在呢?
生2:现在我都知道了。

师:怎么样呢?
生2:老师长得比较帅。

师:还不是很帅,是比较帅。

另外同学还想我什么呢?你呢?
生3:我想着你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呢?是一个……
师:男老师。

生笑。

生3:我想你是一个平易近人的老师,对学生是否像朋友一样非常地好。

师:用了一个“是否”,现在有答案了吗?
生3:我觉得应该是“是”。

师:非常感谢。

有没有想我叫什么名字?想过没有?
生齐答:想过。

师:哦,你想过呀。

生:我想问你叫什么名字。

师(指大屏幕):看看,不是前面有吗?
生4:华(二声)老师。

师:名字。

生4:华(二声)伟中。

师:谁敢像她这样叫我的名字。

生齐摇头:不敢。

师:不敢啊?
生:国家主席我都敢叫。

名字就是用来让人叫的,有啥不敢呢?你第一个不敢,我第一个叫你。

来。

来,起立。

叫吧。

生:额——
师:看来咱们的班主任交代得很好,是吧?来,现在大胆地,今天你叫我名字我心里感到舒坦、亲切。


生:额,华老师。

(上课铃响)
师:还是不敢叫。

用了一个老师告诉人家我的职业是什么?是吧。

听见别人叫名字那是一种最亲热的称呼。

但是,听两位同学这么叫呀,有人不同意。

第一个不同意的是我,第二个不同意的是我爸爸,第三个不同意是我爷爷,还有我的祖宗不同意。

知道为什么吗?
生齐答:不知道。

师:不知道啊。

一生小声说知道。

师:哦,他知道啊。


生:我觉得应该是尊老爱幼,应该尊敬长辈。

师:叫我名字中的一个字的音念错了,那个字做姓的时候念什么?来
生:华(四声)。

师:对,它做姓的时候是念华(四声)。

我叫——
生:华(四声)伟中老师。

师:我叫——
生:华伟中老师。

师:真好听。

我听得心里乐开花。

嗳,我、我的爸爸、我的爷爷、我的祖宗都是姓——
生:华(四声)。

师:嗳,我们这一家子就叫做华(四声)氏家族。

如果别人不认识我,而认识我的爸爸、我的爷爷,那么他们怎么介绍我呢?就称华(四声)氏之子。

如果是你的话,人家怎么介绍你?你来。

生:宁氏之子。

师:你姓宁,是吧。

来。

生:柳氏之子。

师:姓柳的。

生5(女):胡氏之子。

师:好的
生:钟氏之子。

师转回又问生5(女):再来。

生:胡氏之子。

师:自己把自己性别给搞反了。

生齐笑。

生5(女):咋了?
师:咋了?你男的女的?
生5(女):男。

生齐笑。

生5(女):不是不是。

女。

师:胡氏之——
生5(女):胡氏之女。

师:对了。

瞧你,一开心把自己的性别给搞反了。

生:张氏之子。

生:王氏之女。

师:今天呀咱们学的一篇课文也是相当于咱们这个年纪的。

他呀,姓杨。

人家介绍他的时候,——
板书课题:杨氏之子。

师:谁来读课题。

生:杨氏之子。

师:声音响一点。

生:杨氏之子。

师:很好听。

你来。

生:杨氏之子。

生:杨氏之子。

师:一起。

生齐读:杨氏之子。

师:特别注意,课堂上咱们读书、读文字不要直着喉咙喊,你把声音往下降一些会更加好听。

再读。

生齐读(声音降):杨氏之子。

师:嗳,这就悦耳了。

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讲的是一个姓杨的儿子的事。

师:姓杨人家的一个儿子,是吧。

嗳,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她家都姓杨,他是其中的一个儿子。

师:就是一个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嗳,一户杨姓人家的儿子。

刚刚看到同学们已经学过一遍了,我还以为不是咱们班呢,所以,咱们要换种方法来学这篇课文啦。

刚刚咱们学古文的时候你有什么收获。

你来。

生:古文读的时候停顿不是根据标点来说,而是根据字的意思停顿。

师:说对一半。

标点当然是停顿的一个依据,怎么可以不依据标点来停顿呢?
生:依据标点,但在两个标点中间也可以停顿。

师:对。

因为古文以前出现的时候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现在选入我们课文当中的文章,(为)方便我们大家阅读,所以加了一些标点。

但是有些句子当中我们还是需要停顿,为什么?为了让人听清楚你在读什么。

除了这个收获之外,你还有什么收获?你来。

生:我明白了文言文是什么样子的。

师:什么样子的?
生:文言文是一种用古代的语言来写的一些文章或者诗词。

师:恩。

那应该是用古代的一些语法来表达的,文字还是我们现在中国的汉字。

是吧。

第二种收获。

第三呢?
生:我发现古文比现代汉字要浓缩。

师:这句话有一个字改一下就对了。

我发现古文比现代文——,是比现代文章不是比现代文字,更简练。

第三个收获。

第四呢,有吗?
一刚发言的学生:老师,我。

师:又你啊。

来。

我上课喜欢叫不举手的同学,因为我觉得你不举手,你考虑得越深刻,越全面。

所以,我爱听他们的发言。

师走到一未举手的学生前:你有收获吗?
生6:有。

师:看,叫对了吧。

表扬我。

表扬我。

生齐鼓掌。

生6:我的收获是古文是一种比较让人、比较、比较——
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味道,是这个意思吗?
生6:是。

师:瞧你,多会感悟古文。

你还有?你来。

生7:我觉得古文,它是把正常的一些文章给简练化——
师:什么叫正常的文章?
生:古文不正常。

师:一般的文章,是这个意思吧?
生7:古文是比较好一点,但是有些文章比较不好一点,它只是把一般文章简给练化了。

不像有一些文章把所有的意思都表达在外面。

师:听懂了你的话。

古文虽然很简短,但它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和余地是非常大。

想不想看看这篇文章?
生齐答:想。

师:拿到之后干什么?
生齐答:读。

师:对。

这个时候咱们就应该放开声音来读。

争取把这篇文章的字音、词句读正确,行吗?
生齐答:行。

师:好,开始吧。

还没拿到的,来。

大屏幕出示《杨氏之子》原文。

生小声读。

师:我没听见你们的声音,大声点。

生大声朗读。

师:一遍够不够?够吗?
生:不够。

师:不够,再读。

生再读。

师:谁能读。

慢慢来,好吧。

通过一堂课的古文学习,我相信第一句话能够读得像古人那样。

来,这位女生,你起立。

生: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师问他生:你有什么意见。

生5:我觉得“甚聪惠”,她读的是“聪惠”的音重,应该是“甚”的音重。

师:你来。

生5:十、杨氏之子——
师:第一句话。

生5: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师: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你为什么觉得这个“甚”字该重读。

生5:因为“甚”是非常的意思。

就是体现这个孩子是非常地聪明。

师:你从哪个方面知道聪明。

生5:从“聪惠”这个词。

师:下面告诉你了吗?
生5:在第三个“惠”,指的是同慧,是智慧的意思。

师:很好。

阅读古文我们还要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如果这句话的意思你理解了,就可以帮助你寻找到该停顿的地方。

这句话谁还想念一遍。

注意。

来,这位女生。

你过来拿话筒。

生: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师:好的。

请坐。

这句话是讲谁,一起说吧。

生齐答:杨氏之子。

师:对。

是讲这个人物的,所以,我们在停顿的时候要在这个人物后边要做停顿。

来,在这里。

(师出示停顿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古人读的时候,他的语速比我们现在要——
生齐答:慢。

师:嗳。

不要急匆匆的,好不好,再自己试一试。

生自读。

师:你来。

生8: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师:知道讲什么意思吗?
生8:就是在梁国有一家姓杨家的儿子……
师8:姓杨人家的,不是姓杨家的.。

生8:姓杨人家的儿子,今年九岁,非常聪明。

师:非常好!第二句话谁来读?第二句话,来,这边,你来。

生7: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师:注意停顿不是把气给停了,是气不断音断,你再来读一遍,尤其是“乃”后边。

生7: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师:有进步。

谁还愿意念这句话。

你来。

生: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师:学着他的样子咱们也有韵味地来读一读这句古文。

开始。

生齐读第二句。

师:这里讲到了这篇短文的第二个人物是谁?
生齐答:孔君平。

师:对,在这个地方咱们也要停顿。

知道孔君平是谁吗?孔君平是一位很有名的人物,他是孔子的第26代孙子。

他在当时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既有学问,又做高官,相当于咱们现在的最高检察院的院长,而且他跟杨家的关系非常好。

不过,我觉得这个孔君平也怪有意思的,你说来拜见他的父亲,也就是拜见杨父,杨父不在,你就回去得了。

干嘛还把那个杨小儿给叫来,他当时心里怎么想的?你来说。

生:因为当时的杨氏之子很聪明,所以他想试试这孩子到底有多聪明。

师:嗳,杨小儿名声在外,他想试一试,他还会怎么想?你来。

生:因为他认为他的父亲是很聪明的一个人,他也想既然他父亲很聪明,他想看看他儿子已经名声在外了试试他的智慧到底是不是像名声一样。

师:也是想试探,对吧?你来读这句话。

生: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师:这个“乃”字读得特别好,我们再一起读。

生齐读第二句。

师:第三句话。

来,这位女生,我记得你名字了。

生5:为设果,果有杨梅。

师:待会,把声音再往下降,别喊,会很好听。

声音很好听,来。

生5:为设果,果有杨梅。

师:怎么样?怎么又没表示呀?
生齐鼓掌:好!
师:看见人家进步了,取得成功了,咱们就要及时向他表示祝贺和鼓励,这是做人大度的一种表现。

嗳。

这里面讲什么意思?还是你说呀,让别人说好不好。

来,这位女生,你来。

生9:讲得就是这些水果中有杨梅。

师:漏了前半句。

生9:就是杨氏之子端来水果,然后果中有杨梅。

师:是这个意思吗?
生齐答:是。

师:她说杨氏之子端来杨梅,你从哪里看出是杨氏之子端来的?
生9:是他已经唤出杨氏之子,杨氏的儿子了,然后呢,这时候应该说他父亲不在家就理应儿子来招待。

师:这是待客——
师生同说:之道。

师:这是古文中的一个现象叫什么?叫省略。

他把杨小儿给省略了,还把谁也给省略来了?
生齐答:孔君平。

师:嗳,你能把他们放进去说一说吗?谁能放进去说?你来。

生: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果有杨梅。

师:真聪明!谁还会?你来。

大声说。

生10: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了一盘水果,里面有杨梅。

师:你怎么知道是一盘?哪里看出来是一盘?一排是吧?
生10:一盘。

师:哦,一盘,哪里看出来?
生10:我从“为设果”、“为设果”看出来的。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

师:你是从“设果”是吧?一般人请客的话叫什么呀?设宴,是吧。

搬家啦、结婚啦、生儿子啦,都要设宴、大摆筵席来请客,这里从“设”字可以看出不单是一种水果,还从这句话的哪里也可以看出不是一种水果。

来,你来。

生11:说“果有杨梅”,就说有许多果子,里面还有杨梅。

师:来。

你再把这句话意思说一说。

生11: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果里面有杨梅——
师:端来了一种吗?
生11:端来了一盘水果,果子里有杨梅。

师:一盘都是杨梅?端来了——
生11: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了一盘、一盘水果——
师:这一盘水果中——
生11:这一盘水果中有杨梅。

师:学习咱们就得这样,要紧追不舍地问下去,才可以使自己学得更快,来,第四句,谁来?来,这位男生。

生1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师:读之前看过下面注释,理解来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12:理解了。

师:说说。

生12:就是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吗?”
师:他很聪明。

也读出了这句话省略来什么?孔指——
生齐答:杨梅。

师:嗳,杨梅省略了。

你很聪明,这个意思你懂了,我相信这次你再读的话,这句话的停顿你也应该八九不离十了。

来。

生12:孔指——
师:孔指是个人吗?
生1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师:非常好!就剩一个地方了,谁跟他读得不一样的,停顿。

来,这位女生,你来。

生: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师:听我读好吗?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一起读。

生齐读第四句。

师:最后一句话,这位男生。

你别站了,你坐吧。

你这么高,我害怕。

生1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什么意思呀?还是你说。

生13:就是他说——
师:他说,他怎么说?慢慢腾腾说?
生13:杨氏之子说,杨氏之子说——
师:你坐,你坐,别站着。

杨氏之子是慢吞吞地说?
生13:杨氏之子立马说。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是立马说?
生13:应声答曰。

师:对,应声,马上、立马。

来,说吧。

生13:他就是立刻答道:“我也是没听说过孔子是夫子的家禽?”
师:孔子?
生笑。

生13:“我也没听过孔雀是您家的鸟啊。


师:鸟啊。

真好。

你再来读,你知道了孔雀是禽,而不是家禽。

你知道什么是家禽吗?家里有家禽吗?有什么家禽?
生13:就是鸡鸭鹅就属于一种家禽。

师:那孔雀呢?
生13:孔雀是——
师:跟它们有什么不同?跟鸡鸭鹅有什么不同?
生13:孔雀是一种供观赏的鸟,而不是——
师:它生活在——
生13:它生活在野外,不像鸡鸭鹅一样让人养在家里。

师:所以,孔雀它是——飞禽,生活在野外的,如果生活在野外的这些长四条腿,像老虎呀、豹子呀之类叫什么呀?
生齐答:猛兽。

师:嗳,有个成语叫做飞禽走兽。

嗳,所以,这句话停顿当中,刚刚这位男生,如果需要指出一点的话,咱们在这里停顿一下,这个意思就表达得更加清楚了。

师出示最后一句话的停顿: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自己练一练这句话。

生读。

师:谁来读?谁来?你来。

叫来第二次了。

你来。

你没叫到。

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
师:未闻。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很好!谁还想读。

你来。

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一起来。

生齐读最后一句。

师:现在能像古人那样读了吗?
生齐答:能。

师:来,一起读,别喊,好不好。

拿起作文纸。

十、杨氏之子。

起。

生齐读全文。

师:真不错!第二次学古文就能学到这个样子!咱们是几班?
生齐答:四班。

师:五——
生齐答:五年级四班。

师:真好。

这个班级我喜欢。

这篇虽然是古代人写得古文,但是和现在的文章有些一样的地方。

它也是围绕一句话写的。

知道吗,是哪句?你来。

生: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师:是这句吗?
生齐答:是。

师:一起读出来。

生齐读第一句。

师:如果缩到一个词,那就是——,你来。

生14:聪惠。

师:是一般地聪明吗?
生14:不是,是非常地聪明。

师:那叫什么呀?
生14:甚聪惠。

师:你也“甚聪惠”。

来,帮老师把这个词写在这儿。

甚聪惠,其他同学再快速地读一读这篇短文。

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了杨氏之子就是杨小儿甚聪惠。

从哪里体会到的?开始吧。

生14板书“甚聪惠”。

其他同学自读课文。

师:三、四,都体会到了。

你们呢?字写得很公正。

来,请你说。

谢谢你。

生15: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一声)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纠正一个字,儿——
生齐读:应(四声)声答曰。

师:那你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他很“聪惠”。

生15:我从“曰”这个字体会到他很聪惠。

师:为什么从“曰”这个字?
生15:“儿应声答曰。

”他“应声”和“曰”这个字体会了他非常聪明,答得很快。

师:反应非常快是从“应声”当中体会到了,是吧?很厉害。

谁再读读这句话,还从这两句中哪里也能体会到“甚聪惠”。

你来。

生7:孔指以示儿曰——
师:直接说吧,从哪里体会出“甚聪惠”。

生7:我是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体会出来的。

师:嗯。

说吧。

生7:这个杨氏之子他可以,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

”的时候——
师:孔君平什么意思?
生7:孔君平是一个人物。

师:对呀,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生7:他说的话就是,额——(面有难色)
师:前面有同学,怎么样,请她帮忙,行吗?待会再请你说。

好吧,来,你说。

生17:杨氏之子给孔君平拿来了水果——
师:就说“此是君家果”,你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17:就是杨氏之子姓杨,然后他拿来的水果中有杨梅,这个杨梅第一个字也是杨,这个孔君平就是想逗这个杨氏之子。

师:是呀。

就是说杨梅姓杨,你也姓杨,是这个意思吗?在姓上做文章。

这是孔君平说的话外之音。

好像在说杨梅,其实是在说杨氏之子,你和杨梅是一家人,是吧?非常聪明!谁再继续往下谈。

谁还从什么地方?嗳,杨小儿听出了话外之音是他高明的地方。

还有吗?
师问生7:你还有吗?
生7:有。

师:请你继续。

生7:从上面这句“此是君家果”这句话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句话可以形成对比。

中间说“儿应声答曰”就是——
师:你先说吧,什么叫形成对比?一步一步来。

生7:我觉得这两句话形成对比的意思是这句话可以和那句话接成——
师:哦。

我知道了。

你的意思就是说这两句话在表达方式上是相对应的,是吧?比如说“此”对应的是——“此是君家果”中的“此”对应的是什么东西?
生7:未。

师:此,是什么呀?此,是什么?大声说
生:那个就“是”的意思。

师:“此”,是什么?
生:杨梅。

师:嗳,杨梅是吧?他说是杨梅,此,是杨梅。

下一句对应的是什么?
生7:此,是杨梅。

就可以——
师:下边的一句话对应的是什么?你来。

生:我觉得应该是孔雀。

师:恩。

还有呢。

“君家”是对应的什么呀?
生齐答:夫子。

师:“果”对应的是——
生齐答:家禽。

师:“果”对应的是——
生齐答:禽。

师对生7:你非常好!就是都藏在这里、躲在这里(师摸生肚子),说不出来。

是吧?嗳,好。

再继续往下。

你还从什么地方能够体会到他很“聪惠”?他体会到了孔君平这么说,嗳,杨小儿也这么答。

他答得方式和问得方式、说的方式,表达方式是差不多的。

很厉害的一个小男生。

你叫什么?
生7:孟天鹏。

师:来,握个手,交个朋友,认识你非常高兴!
生7:认识你也非常高兴!
师:谢谢。

来,你继续往下说,这位女生。

生18:我从“未闻”这个词可以体会到他很聪明。

他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

他说“未闻”,未闻的意思是不知道。

然后他知道孔君平在逗他,他就没有直接说。

而用“未闻”这个词。

师:你说对了一点。

这个“未闻”用得非常聪明,用了这个“未闻”说不知道孔雀是夫子家的鸟,就是你家的鸟。

反过来也就是说未闻——
生18:未闻孔雀跟夫子是一家的。

师:对呀。

明着是说未闻孔雀和您是一家的,但他暗地里是说什么?暗地里是说什么?
生:暗地里是说夫子是孔雀家禽。

生齐笑。

师:反过来说呢——
生:反过来说,如果你逗我说我和杨梅是一家人的话,那么你就和孔雀是一家人。

因为,他们的姓都是相同的。

师:他就像杨小儿一样“甚聪惠”。

他用了一个词,叫“如果”。

谁也能用“如果……那么”来说一说杨小儿他这句话实际上是什么意思?如果孔雀——你来说。

生:如果杨梅和我是一家的话,那么孔雀就和你是一家的。

师:真好!谁还能另外的说法。

你有吗?
生7:如果杨梅和我是一家的,那么孔雀和你也是一家的。

师:还有另外的说法吗?你来。

生19:如果你因为——
师:你和——
生19:如果我和杨梅是一家的,因为我们的姓都是一样的。

那么孔雀和你的姓是一样的,那么孔雀就跟你是一家的。

师: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呢?如果——你会是吧,你来。

生:如果孔雀不是你们家的,那么杨梅也不是我们家的。

师:多聪明呀。

如果我和杨梅不是一家,那么——
生齐答:那么你和孔雀不是一家。

师:如果孔雀和你是一家——
生齐答:那么我和杨梅是一家。

师:看来同大家呀真的体会到了当时杨小儿当时“甚聪惠”、甚机智。

无怪乎梁国的人说——
生齐答:杨氏之子甚聪惠。

师:你说这孔君平当时说“此是君家果”这句话的时候他是怎样的神态?他是怎么说的?你来。

生5:可能是会笑着说。

师:笑眯眯地说的,是吧?
生5:对。

师:如果放在古文里边的话咱们用一个字就可以了,孔指以示儿笑曰。

你来读读。

生5:孔指以示儿笑曰。

“此是君家果。


师:儿应声答曰——
生齐读: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嗳,除了笑曰,他还会怎么说?还有吗?你来。

生:用疑问的语气去说。

师:也就是逗你玩。

逗你,来把这个字眼放进去,你再来读一读。

生:孔指以示儿逗曰:“此是君家果。


师:儿应声答曰——
生齐读: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嗳,那天如果不是孔君平过去了,是柳君平过去了,柳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
生: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

师:如果是鸽君平过去了呢?怎么问?
生20:鸽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师:是激动吗?再来一遍。

来。

鸽——
生20:鸽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师:哪个杨小儿答。

你来。

生:儿应声答曰:未闻鸽子是夫子家鸟。

师:家——
生齐答:禽。

师:如果是鹿君平来了呢?他会怎么问呀?
生:鹿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师:儿应声答曰——
生:未闻梅花鹿是夫子家禽。

师:夫子家——他会飞吗?
生:家兽。

师:对。

兽。

不管是柳君平也好,鹿君平也好,鸽君平也好,孔君平也好,反正杨小儿不管你怎么问,不管是谁问,他总能够机智地回答。

是吧?不管你孔君平是开玩笑呢,逗着玩呢,还是嘻着你呀,嬉着你呀,他总是回答,儿应声答曰——
生齐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无怪乎——(指黑板)
生齐答:杨氏之子甚聪惠。

师:发现没有。

这个字眼跟我们现在的字不一样。

现在这个hui怎么写?说吧。

生:上面是两个“丰”字,下面是一个倒“山”,最下面是一个“心”字。

师:这在古文当中叫通假字。

这个字(惠)相当于这个字(慧),但是古人为什么不用(慧),用这个“慧”呢,我想除了聪明之外,它还有另外的意思,“惠”在《辞源》当中它有三种解释,其中一种是我们刚才学习的“聪明”,另外一种是说他“柔善、仁慈”,也就是有礼貌、有教养。

你再快速地读一读这篇短文,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了杨小儿很有礼貌。

生自读。

师:请你来。

生:从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可以看出来。

可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但是他没有说,他说的是“未闻”。

师:也就是说说得非常有礼貌、很婉转,是吧?嗳,同样一个意思,我换一种说法,人家就会乐意听、乐意接受,这叫说话得体。

非常好!他从“未闻”当中感受到了杨小儿很有礼貌。

再读读,另外还有地方,你来。

生:“为设果,果有杨梅。

”从这里可以体会出杨氏子非常有礼貌。

杨氏子见别人来了,便准备水果给别人吃。

师:待人接物非常周到。

非常好!还有吗?还有什么地方可也以看出他很有礼貌。

你说。

生:那里写的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夫子家禽”就相当于先生家的意思,所以,从这里看出,他并没有说是你家的禽,而是说是“夫子家禽”,就是先生家的禽,非常有礼貌。

师:从对孔君平的称呼上他也体会到了很有礼貌。

是呀,这个杨小儿年纪仅有——
生齐答:九岁。

师:却如此聪明,又如此有教养,无怪乎——
生齐答:杨氏之子甚聪惠。

师:我相信这个杨氏之子留给你的印象肯定很深了,你能把这篇文章给背下来吗?行不行?
生齐答:行。

师:来,如果背不出来偶尔可以看一下作文纸,也可以偶尔看一下大屏幕,但是我希望你能凭你记忆把这篇短小的古文给记下来,梁国杨氏子九岁——
生齐背。

师走至一男生:我听你背得很好,都背出来了。

有个字喊得特别响,叫“为(二声)设果”,你说说为什么念“为(二声)”呀?有不同念法吗?这念什么呀?念什么呀?
生齐答:为(四声)。

生:为(四声)设果。

为(四声)设果。

(师提示读完整)为(四声)设果,果有杨梅。

师:声音特别洪亮。

大家学了这篇文章,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表现得也非常地聪惠。

我估计连咱们编这本教材专门插图的作者都比不上我们,请你再快速地读一读这篇短文,看看这张插图,你可以提出什么修改意见?
生自读。

师:发现了?好的,这位女生,你来。

生:我觉得它这个插图画的孔君平和杨氏之子应该都是坐着的,因为讲杨氏子很聪明、很有礼貌,所以他应当请孔君平坐下。

师:嗳,至少孔君平这位夫子得坐着。

杨小儿你站着没关系,是吧?还有呢?还有地方是吧?你很厉害!
生:这孔君平和杨氏之子的手看起来十分得模糊,因为孔君平隔得距离非常得远。

桌子上有许多水果,并不能看出来指的就是杨梅,而杨氏之子的手指的并没有任何东西,他指着天空,所以说应该画上一只孔雀什么的。

师:再画一只孔雀。

这不是画插图的这位作者画得不好,而是华老师把它印的时候印得模糊了。

是啊,就像这位女同学刚刚提的这个意见和咱们课文中所表现、读懂的东西是不太一致的。

咱们可以把它作为修改意见通过老师写封信告诉编辑部的叔叔,如果日后再改的话,咱们可以把这幅插图改进一下。

是吧。

嗳,学到这里累不累?
生摇头:不累。

师:不累呀。

想休息吗?真不想?铃声摇了听见了吗?
生齐答:没有。

师:没听见?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啦。

好,咱们已经上了两节课了,我站这里我都觉得浑身冒汗了,咱们还是回去早点休息吧,好不好?行不行?
生齐答:行。

师:嗳,好,下课。

生:起立。

生起立:老师,再见。

师:谢谢五年级四班的同学。

生齐说:谢谢老师。

老师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