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专项卷-文言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下语文专项卷-文言文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西施①病心而颦②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③妻子
..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
——《庄子》【注释】①西施:越国的美女。
生卒年不详。
姓施,越国苎罗人(今浙江诸暨)人。
初由范蠡把她献给越王勾践,继又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
有传说“陶朱公”范蠡后来带着西施离开越国宫廷经商。
②颦:皱眉头。
③挈:本意是用手提着,在此处是带领的意思。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ii 挈妻子
..而去之走
iii 彼.知颦美
iv 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2) 用现代翻译下面的句子。
i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ii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
(3) 本文是成语“ ”的出处,说说这个成语的寓意:。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击鼓戏民
《韩非子》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①。
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
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民皆罢。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注释】①戍:戍守。
(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 吾醉而与左右戏.
ii 过.击之也
iii 使人止.之
iv 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ii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
(3) “有警,击鼓而民不赴”的原因是
(4) 从全文看,楚厉王是个的人。
请用原文的句子给你的评价佐证。
(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砚眼
《古今谭概》
明有陆公庐峰,于京城待用。
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
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
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
门人坚称其是。
公曰:“向观砚有鸲鹆①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
”公甚惋惜。
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
【注释】①鸲鹤:鸟名,俗称“八哥”。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 以一金易.归
ii 公讶其不类.
iii 路值.石工
iv 尝.于市遇一佳砚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 门人坚称其是。
ii 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
(3) 仆人的错误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本文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和借鉴?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枭①逢鸠②。
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
【注释】①枭(xiāo):同“鸮”(xiāo),又称鸺鹠,猫头鹰,是传说中的一种不吉祥的鸟。
因其鸣声多在夜半时分,而且叫声凄厉,故而不受人们喜欢。
②鸠:斑鸠、雉鸠等的统称,形似鸽子。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 我将东徙.
ii 何故.
iii 乡人皆恶.我鸣
iv 以.故东徙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 鸠曰:“子将安之?”
ii 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3) 这则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别字秀才
一秀才嗜书,而别字良.多。
一日,读《水浒》。
适.友人造访,见而问曰:“君读何书?”答曰:“《水许》。
”友人怪.之,曰:“书亦多矣,《水许》一书未之见也。
”又问:“书中所载,均为何人?”
秀才曰:“有一李达。
”友人曰:“更奇也,古人名亦甚多,未闻有李达者。
请问其人何样?”曰:“手使两柄大爹,有万夫不当之男。
”曰:“书中更.有何人?”曰:“有和尚鲁知沉,教头林仲。
”友人知其别字甚多,不禁哑然失笑。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 而别字良.多
ii 适.友人造访
iii 友人怪.之
iv 书中更.有何人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 书亦多矣,《水许》一书未之见也。
ii 书中所载,均为何人?
(3) 李达、鲁知沉、林仲分别应为:。
(4) 将文中秀才的话中出现的别字改出来:分别是。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人成虎
《战国策》
庞恭①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竟不得见。
【注释】①庞恭: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 将质.于邯郸
ii 王信.之乎
iii 二人言.市有虎
iv 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v 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
vi 愿王察.之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 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ii 后太子罢质,竟不得见。
(3) 这则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答案
1. 【答案】
(1) i 以……为美
ii 妻子儿女
iii 她
iv 明白,懂得
(2) i 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乡里走过。
ii 这个丑妇光知道(西施)皱着眉头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美的原因啊!
(3) 东施效颦;讽刺了有些人不知自丑,不识时务,只知道盲目效仿,结果却适得其反,成为他
人的笑柄
2. 【答案】
(1) i 开玩笑,闹着玩
ii 过失,错误
iii 阻止
iv 更改,改变
(2) i 楚厉王遇到了紧急的情况,击鼓用来召集老百姓替国家守城。
ii 过了几个月,有紧急的情况,(厉王)击鼓发出警报,老百姓没有赶去守城。
(3) 因为老百姓意味楚厉王又喝醉了,与他们开玩笑(百姓意味楚厉王又“醉而与左右戏”)
(4) 知错就改;从楚厉王承认自己“过击之也”的话和他“使人止之”、“更令明号”的行为可以看出。
(5) 在事关重要的事情上,千万开不得玩笑。
如果拿原则问题开玩笑,就会失信于民,招致大祸。
击鼓戏民的把戏只能败坏信誉,玩这种游戏无异于自取灭亡。
并且要知错就改。
(信任都是珍贵的。
所以,不要以牺牲别人的信任为代价去换一时的愉快,那样一定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
3. 【答案】
(1) i 交易
ii 像
iii 适逢,遇到
iv 曾经
(2) i 仆人坚持说就是那个砚台。
ii 幸亏有剩的银两,叫他打磨一下让它平整了。
(3) 多此一举(自以为是);不要自以为是,自作主张。
主观愿望要与客观实际相结合。
客观事物
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4. 【答案】
(1) i 迁徙
ii 原因
iii 厌恶,讨厌,憎恨
iv 所以
(2) i 斑鸠问它:“你打算到哪里去?”
ii 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你搬到东边去,你的叫声仍然会被人讨厌。
(3) 比喻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着手。
(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一种是站在斑鸠的立场上看问题:在
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就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逃避,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
另一种是我们站在枭的立场上看问题:枭不是逃避,而是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枭鸣是本性使然,也是枭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枭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枭吗?既然枭鸣不是它的过错,环境又容纳不了它,它想改变一下环境又有什么错呢?仅仅因为“群体都不喜欢”就一定要其中的个体改变他们的本性一味迁就吗?如今的时代是彰显个性的时代,我们该怎样在群体生活中保留自己的个性呢?群体如何对待个体的个性?如何做到既尊重个性、又尊重共性?)
5. 【答案】
(1) i 很
ii 恰逢
iii 以……为怪,认为……奇怪
iv 还有
(2) i 我听说过的书很多,但《水许》这本书确实没有见过。
ii 书中所写的,大概都有些什么人?
(3) 李逵、鲁智深、林冲
(4) 浒、逵、斧、勇、智深、冲
6. 【答案】
(1) i 人质,这里用作动词,指做人质。
(谓将人作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
例。
)
ii 相信
iii 说
iv 超过
v 距离
vi 明察识别
(2) i 集市上不可能有老虎,可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的有老虎了。
ii 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身份,庞恭最终没有见到魏王。
(3) 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所以我们对人对事不能以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
轻信,而要多方进行考察、思考,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
这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很普遍,不加辨识,轻信谎言,就会让人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