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寻访刘公岛》教案新部编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寻访刘
公岛》教案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第二课悲壮的抗争
活动主题一:寻访刘公岛课时:一课时
单元概述:
本单元围绕“屈辱与抗争”组织内容,安排了三课,分别是《血泪国耻》、《悲壮的抗争》和《探索救国之路》。
它将引导学生去了解中国自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所遭受的屈辱和人民为此而进行的抗争。
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祖国近代史的初步知识,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责任感。
本单元是第二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和第三单元“建设民主富强国家”的在了解百年耻辱的基础,从而继续学习和探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品尝建立起一个独立自主的民主国家的历程,建设民主富强国家的自豪和喜悦。
“悲壮的抗争”由“寻访刘公岛”“刘公岛上的深思”两个活动主题构成。
教科书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以寻访家乡的刘公岛为契机,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学重点通过“甲午海战”了解到更多悲壮的抗争故事,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寻访刘公岛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寻访刘公岛
1.教师课件出示:刘公岛全貌图和旅游图
教师谈话:就在这片碧水蓝天的海岛上,曾经有我们中国人沉重的回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刘公岛。
关于刘公岛,你通过预习都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给予肯定性评价,以鼓励为主。
教师补充总结,课件出示: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口,距市区旅游码头2.1海里,乘船20分钟可到达。
它面临黄海,背接威海湾,素有“东隅屏藩”、“海上桃源”和“不沉的战舰”之称。
刘公岛北陡南缓,东西长4.08公里,南北最宽1.5公里,最窄0.06公里,海岸线长14.95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153.5米。
全岛植被茂密,郁郁葱葱,以黑松为主,多达2700余亩,1985年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
1999年刘公岛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文明风景区”。
国家AAAAA级景区。
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时,在岛上设电报局、水师学堂、建北洋海军提督署、铁码头,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的诞生地。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就发生在该岛东部海域。
岛上有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牌坊,有北洋水师提督署和丁汝昌寓所旧址。
小结: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曾是个灾难深得的民族。
在近代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我们来寻访刘公岛。
教师板书:悲壮的抗争——寻访刘公岛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学生生活为基础,面向全体,构建综合性的历史学习活动主题。
以展示刘公岛的图片导入,让学生对刘公岛有直观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愿望,为下一环节探究活动埋下伏笔。
】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
教师谈话:通过交流资料及参观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甲午海战馆
等地,不禁将我们再一次拉进了硝烟纷飞的战火中,让我们一次感受这场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活动一:走进黄海大战。
1.谈话引入:黄海海战后,日军封锁威海卫军港出口,躲在港内的北冰洋舰队腹背受敌。
在极其小利的处境下,北洋洋舰队的爱国兵虽然奋勇抵抗.但已无力扭转战局,日军占领了威海卫军港。
北冰洋航队全军覆没。
1895年,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新回顾那段耻辱的历史吧!
2.学生交流自已的观察或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自已自的所闻与感想。
3.教师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有关黄海海战的视频片段。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战争的时间,战争的双方、为何称此次战争为“甲午战争”?甲午战争中的几次重要战役各是什么战役?最大的一次战役是什么战役?你最钦佩战争中的哪些人物?……
4.学生交流,谈感受,教师适时评价。
活动二:甲午战争故事会
各小组结合文中和自己查阅的文字和图片,把握黄海大战的详细经过,每组选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和展示。
教师适时组织小组互评:你们对这位同学汇报的评价如何?还有什么需要补充说明的吗?
教师适时评价(学会倾听的人,才是真正的学者)(你的资料收集的很完整)……
(1)教师谈话:黄海大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场战役。
谁来为我们讲一讲黄海大战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生描述战争过程,要求将“致远舰”“定远舰”“吉野号”在战争中的关系说清楚。
(3)引导谈话:以邓世昌为首的“致远舰”官兵的行为让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畅谈感受(主要表达对英雄的敬仰与赞颂之情)。
(4)课件出示:邓世昌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基本情况:邓世昌简介,他殉国时是什么职务?
(5)教师小结:北洋海军“致远舰”的管带,即舰长,相当于今天的船长。
“北洋海军”也叫北洋水师、北洋舰队,它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于1888年12月17日在刘公岛上成立。
1894年清朝海军分为北洋、南洋、福建和广东四支水师舰队,其中北洋水师实力最强。
谁知道,北洋水师除了拥有“致远舰”、“定远舰”外,还有哪些军舰?
(6)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北洋水师,教师适当补充。
教师介绍“旗舰”引导让学生明确“致远舰”的核心地位,所以邓世昌和舰上全体官兵用生命守护“致远舰”,最终在黄海上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之歌。
教师出示邓世昌、“致远舰”及战舰全体官兵的合影图片。
这就是我们的英雄。
面对他们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教师适时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学生以甲午战争故事会的形式,扩大学生知识面。
通过让学生了解邓世昌及“致远舰”全体官兵抵抗日寇的悲壮的、英勇的斗争,进一步看清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激发学生对卖国行为的憎恨,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
活动三:走进威海卫之战
1.谈话引入:黄海大战后,清军与日军几番交战,均以清军的失败而告终。
1895年1月20日,日军占领思考旅顺口,在渤海湾获得重要的根据地,北洋舰队迎来了对日的最后一战。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13页的材料,了解一下这场战役,也可以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有关威海卫之战的资料。
2.学生分组学习,了解威海卫战役的经过。
过渡:黄海大战让我们见识邓世昌和“致远舰”全体官兵的英勇无畏,在威海卫之战中,又涌现出哪些英雄人物?
3.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威海英雄。
4.教师介绍:北洋水师最后的抗争中除了丁汝昌,还有刘公岛北洋护军统领张文宣、镇远管带杨用霖、“定远舰”管带刘步蟾等。
了解了他们的事迹,你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类比学习的能力、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
】
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
1.谈话过渡:威海卫战役失败后,清政府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清政府进一步加紧了乞降活动,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在日本马关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哪些?大家读一读。
2.学生阅读《马关条约》的内容。
3.教师出示地图,师生一起根据条约内容画出被割掉的范围。
教师小结:《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夺取矿权与铁路修筑权、抢占港湾和租借地,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请大家看《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简表》。
4.教师出示课件: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简表。
学生看简表,交流与表有关的内容。
5.教学小结:《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日本和远东局势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对中国而言,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对日本而言,利用战争大量掠夺中国资源,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掌握《马关条约》内容,进一步认清帝国列强的卑劣行径和企图,加深学生对“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提升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
四、知识拓展,加深认识。
1.谈话:最近大家在新闻、报纸上看到日本企图将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国有化”,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大家分组交流,讨论。
2.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然后学生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3.大家都知道针对“钓鱼岛”事件,一些国人游行示威,抵制日货,打砸日产轿车,你对这种做法有何观点?
4.学生在最近各媒体的宣传报导中受到教育,对于上述做法持否定态度,意志坚定的说……
5.教师点拨: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任何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妄想,迟早会破灭。
作为我们小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理性爱国,任何过激的行为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都是不足取的。
【设计意图:结合时事“钓鱼岛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理性爱国,使品德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
五、总结提升,畅谈收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学完这部分知识你有什么感受?今后怎么做?
2.学生谈感想,谈今后打算(主要谈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等方面)。
师生适时互评。
板书设计:
悲壮的抗争——寻访刘公岛
一、甲午战争
二、马关条约内容
三、帝国列强瓜分中国
教学反思:
《悲壮的抗争》由“寻访刘公岛”和“刘公岛上的沉思”两个活动主题构成。
教科书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以寻访家乡的刘公岛为契机,引发学生的思考。
我通过引领学生查阅资料,实地参观,观看影视资料等形式,了解到更多悲壮的抗争故事,了解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培养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
“我看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后,我对邓世昌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感到高兴,同时也对李鸿章等人的行为感到羞愧,我对他们的行为感很愤怒。
”引导学生理解在面对西方入侵的危机时,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为了挽救国家于危亡之时,主动关注外部世界,了解西方各国情况,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通过学习西方的长
处,以抵抗西方的侵略,这里面的代表人物是林则徐和魏源。
同时,清朝中央和地方的一些官员也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和技术的洋务运动。
他们陆续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还兴办了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从这些观后感里,我读出了学生从这一课的学习中,不仅认识了历史,也认识了更多的人性。
学生的爱国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升华,回到现实当中学生也一定会提高自觉性,做更多的对社会有利的事情。
通过开展演讲会的形式,其主题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使同学们更深刻的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提醒同学们能够居安思危,为中华之强大而努力奋斗。
二、存在的不足
1.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部分同学,前置性资料收集不够充分、不够完整,在小组讨论交流时效果不好,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也就不够深入。
2.在交流讨论阶段,基于学生的认识局限,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做好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过渡。
三、重点解决的问题
通过同学们自己搜集查阅交流查到的资料,深层次认识中国蒙受耻辱的原因,增强了学生爱国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活动交流,分析示意图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遗忘就意味着背叛,只有牢记中国的近代史,牢记中国人民的斗争史,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能动性,通过他们的合作探究,明白“我”与国家的关系,从而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时关注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以便及时地、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本课涉及到资源信息量大,教材提供的范例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将尽力挖掘活动空间,从更多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尽可能地体现一种儿童文化,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
我在课堂中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来让学生自己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
上网查资料、做社会小调查等,来增长孩子们的见识,锻炼他们的能力。
针对部分潜能生,本学期需对他们注以更多的爱心和关心,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对他们加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督促和指导,让他们自信而健康地成长。
另外我将多注意这些孩子接触外界的情况,对他们的行为加以正确地引导。
四、使用建议:
1.重视前置性资料收集,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师最好能事先设计好前置性材料收集的范围,以利于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2.教师对于一些补充性资料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情况有所调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做成课件资源;对于达不到条件的小学,教师可以借助图书室、阅览室、电脑打印机等途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3.知识拓展---“钓鱼岛事件”教师可以选择应用,关键引导、教育学生“理性爱国”。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