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初中历史(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四册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八年级上学期

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内容主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维护了中国与邻近国家的稳定,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的外交逐渐成熟,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教学目标】

通过对比近代以来的屈辱外交,认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通过材料研读,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方面做出的贡献;通过辨析电视剧、纪录片和照片所反映的历史,认识史料的价值和缺憾,培养史料互证的意识;通过了解周恩来在重要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重要人物所起的历史作用,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难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

【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

什么是外交?回忆所学,近代中国的外交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中国近代史的外交情况,认识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是不平等的、屈辱的外交,不能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从而引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环节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通过阅读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讲话,总结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文献,培养学生从文献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

环节3:新中国的第一批好友

分析二战后的国际局势,知道冷战局势对中国外交的影响。苏联作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给与中国很大的帮助。欣赏电视剧《外交风云》毛泽东出访苏联片段,认识影视剧的证史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历史背景,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通过影视剧片段感受历史情境,培养学生辨析影像史料的能力。

环节4:第一条朋友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观察地图“建国第一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和“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时间轴,了解新中国外交初期的成就和困境,如何打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思考课本的“材料研读”,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文献,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环节5:第二条朋友圈:日内瓦会议展风采

了解日内瓦会议召开的背景,通过观看纪录片,了解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所做的努力,他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纪录片,了解周恩来在重要会议中展现的出色的外交才能,认识重要人物所起的历史作用,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环节6:第三条朋友圈:“求同存异”化解疑虑

结合二战后的民族独立运动,认识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了解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期间遇到的重重阻碍,通过阅读课本“相关史事”和观看视频,认识周恩来在外交领域展现的勇气和智慧。通过思考课后活动,认识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对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十项原则”,进一步认识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讲述万隆会议前发生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了解外交领域危险重生,通过观看视频和思考课后活动,了解周恩来的外交智慧对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

环节7:小结

通过观察地图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形势图”,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和平外交政策逐步成熟的过程,并通过板书总结。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离不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国家利益所做的努力,正如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谈及新中国70年外交成就和经验时说:“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基石,天下为公是中国外交的胸怀,公平正义是中国外交的坚守,互利共赢是中国外交的追求,服务发展是中国外交的使命,外交为民是中国外交的宗旨。”

【板书设计】

【作业】

1.必做题:练习册

2.选做题:搜集周恩来的外交事迹,在班级讲述。

【资料附录】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的讲话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

——周恩来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发言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二战后,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这些新政权都面临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它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部编版初中《世界历史第二册》第87页视频资料:

电视剧《外交风云》第8集

CCTV纪录片《中国通史》和平共处——新中国国际威望提高

新闻“王毅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用24字总结新中国70年外交”

【教学说明】

本课处于中国历史第四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的第二课。从单元内容的联系看,国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弱国无外交,国防建设是外交成就的基础,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又可以更好地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维护世界的和平。本节课讲述的是中国1949年-1955年之间的外交历程,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内忧外患,百废待兴,国民党顽固势力退居台湾,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和外交活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封锁和禁运。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新中国领导人排除万难,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新中国的外交逐渐走向成熟。

经过了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初二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基本的史实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还要继续学习和运用史学思想方法,学会分析史料的价值。除此之外,本课的内容是培养家国情怀的有效载体,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外交成就的来之不易,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和奋斗的意识。

现代处于信息社会中,微信成了重要的联络工具。本课设计环节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假如国家有朋友圈,加的第一批好友是谁?发什么内容的朋友圈可以让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希望这种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比较生动的方式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历程。本课还运用了影视、纪录片等视频资源,在部分还原历史情境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史料价值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