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到写作迁移的研究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ta charset="utf-8"/>
<h1 align="center">初中语文阅读到写作迁移的研究探索</h1><div bdsfid="69" class="content">
<p bdsfid="103">初中语文阅读到写作迁移的研究探索</p>
<strong bdsfid="104">初中语文阅读到写作迁移的研究探索<br bdsfid="105"/> <br bdsfid="106"/>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br bdsfid="107"/> <br bdsfid="108"/> 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语文阅读课应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上是远远不够的。从语文阅读欣赏课到写作训练课的迁移,正是新课程改革行之有效的途径,其目的是学生在自然阅读状态下进入写作境界,进行品读、领悟、欣赏、探究、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和人文情愫,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良好的语文素养。<br bdsfid="109"/><br bdsfid="1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育受传统观念、考试制度、教育政策、师资素质的影响,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分割开来的现象,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只要求学生读课文,写应试文和做基础题,忽视了学生的自读体验和语感培养,个性化阅读课与写作教学还流于口号,造成阅读教学枯燥乏味,写作教学骑驴找驴,导致语
文教学效率低下。这些,至今仍然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端倪。只有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把写作教学的新理念贯穿其中,才能把语文教学改革推向一个新的境界。<br bdsfid="111"/> <br bdsfid="112"/> 因此,我们提出了“初中语文阅读到写作迁移”的研究课题,重新建构定位于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理论新体系。<br bdsfid="113"/> <br bdsfid="114"/>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br bdsfid="115"/> <br bdsfid="116"/> 本课题的阅读到写作迁移,是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既有课内文本,又有课外阅读,具有广泛性、主体性、自由性,强调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体验。教师从学生个性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注重培养学生用好文本、活用文本的能力,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主体性自由阅读与写作”的材料及时间,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br bdsfid="117"/> <br bdsfid="118"/> 因此,本课题应界定为学生“个性化阅读与写作”的方法指导上。个性化阅读与写作教学既研究个性化的教,更研究个性化的学,二者有机相融,其最佳载体是一篇篇文质兼美、体现个性化色彩的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一篇篇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起学生写作欲望,通过课堂课内外阅读教学,使学生直接或间接学会写作的方法,把自己对生活真实、独特的感受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br bdsfid="119"/> <br bdsfid="120"/> 三、课题研究以从读到写的迁移为主要内容<br bdsfid="121"/> <br bdsfid="122"/> 本课题的研究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尝试,主要是让学生从阅读迁移到写作,重点研究
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写作技巧,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运用中国语言文字的能力。<br bdsfid="123"/> <br bdsfid="124"/>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要实现两个回合:一个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另一个是掌握思想内容是怎么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这第二个回合即是挖掘“写”的因素的过程。(语文教学论文<a bdsfid="125" href="https://"></a>)挖掘教材中“写”的因素,迁移运用,使练笔真正与阅读课成为一体。在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及课外实践活动、扩大他们的感悟面的同时,学会积累文学素材和表达真情实感。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在生活的感悟、知识的积累、写作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阅读和课外阅读,使学生了解生活,感悟生活,发展和丰富学生的人格素养。在确定阅读与写作能力训练的文本上,要根据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水平和规律,所选文本能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在阅读理解阶段,师生要共同鉴别课文中的各类描写,学生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2)在学生个性化阅读后,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性,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提炼出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3)从个性化阅读跳出来,通过调动自己的感官和情感体验,对生活进行观察、品味,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以独特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情真意切,感染读者。<br bdsfid="126"/> <br bdsfid="127"/>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所要解决的问题<br bdsfid="128"/><br
bdsfid="129"/> 1.以构建阅读到写作迁移的课堂模式为主要目标<br bdsfid="130"/> <br bdsfid="131"/> 我们充分认识到,构建阅读到写作迁移的课堂模式,阅读是根基,写作是阅读的有效延伸。这就要吸收与融合先进的教学方法,使二者深度融合,如合作对话式、比较式、改编式、读创式、探究式、学科融合式、媒体介入式、表演式等,教法各有所长,要因文而定,因人而定,因年级而定。主要突出以下三点:(1)教会读与写方法。(2)培养合作探究精神。(3)提高鉴别创新能力。<br bdsfid="132"/> <br bdsfid="133"/> 2.课题研究主要解决师生对读写迁移的重新定位问题<br bdsfid="134"/> <br bdsfid="135"/> 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语感,进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是本课题研究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具体如下:(1)为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正本清源”,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彻底从阅读欣赏与写作体验分离的误区中走出来;(2)处理好自然教学状态的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使学生既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语言特色感悟体验,并把优秀作品中的立意、选材、布局、表达的语言等写作技巧适时应用到写作中;(3)开展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读中有写,写中有读,建构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br bdsfid="136"/><br bdsfid="137"/>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br bdsfid="138"/> <br bdsfid="139"/> 1.叶圣陶语文教学观<br bdsfid="140"/> <br bdsfid="141"/> 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文章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各种信息的过程。我国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