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3、1942年初,中国战区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 背景:①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②美英等国对日宣战;③国民政府 正式对日宣战 4、1942.2国民政府组成了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在东吁保卫战中,歼灭日 军5000多人;1942.4解救了被日军围困的军因的英军7000多人。 5、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带令下三次长沙会战,连续挫败日军,灭敌5万余
第四节 中国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一)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1、”三三制”: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各方面代表各占三分之一。 2、1941年党外人土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提案 (二)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经济困难 1、目的:克服经济困难(1940-1943) 2、口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3、首先在陕甘宁边区进行。三五九旅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为“陕北的好江南 4、效果:①克服了经济困难;②解决了部队粮响;③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发展抗日文化事业,培养抗日骨干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三、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坚持团结抗日 1、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 2、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 3、1943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 (二)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三)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五、延安整风云动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三)中共七大 1、1945.4.20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 2、1945.4.23-6.11七大将毛泽东作为主要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列 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 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二节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三、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开始
(一)一二.九运动和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1、一二.九运动 (1)1935北平学生举行抗日游行,口号:“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 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2)意义: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计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 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第五节 抗日战争胜利及其意义
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南进”步伐, 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 略反攻创造了有力条件; 3、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 略物资和军事情报。总之,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大国之一,为了战争 法西斯、维护世界的和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第二节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二、抗日救亡运动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1、1933.5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并任同盟军总司令。 2、1932.1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在福州举行抗日反蒋事变。 3、19342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1779人签名,发表了《中 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号召中国人民自己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第五节 抗日战争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 ①8.15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彼茨坦公告 ②9.2日本天皇和政府以及大本营的代表在东京湾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签 署投降书; ③9.3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④9.9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⑤10.25中国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被占50年台湾和彭湖列岛有中国收 回(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第五节 抗日战争胜利及其意义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意义和原因
(一)意义 1、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 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4、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五、延安整风运动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二)延安整风运动及其意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确立) 1、1941-1942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 讲演,整风运动首先在高级部中进行,继而在全国展开。 2、主要内容 ①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最主要任务)主观主义主要表现形式: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 是教条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②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③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3、意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运动,在全党范围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 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二、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
(一)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敌后根据地的建立 1、1937.9平型关大捷,全国性抗战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2、敌后战场涌现的民族英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 总指挥杨靖宇、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
第三节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三、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及抗日文化工作
中国共产党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在重庆发行。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一)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1、1937.8.22洛川会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党主张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为此必须实行 ①全国军事的总动员;②全国人民的总动员;③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 分的抗日民主权利;④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和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战争路线,是彻底的抗日纲领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三、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1、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 辅助的,但对阻击日军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促使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起了 重要作用。 2、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百团大战沉重的打 击了日军的“囚笼”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 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1945
目录
CONTENTS
1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 略侵略战争
2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
侵略者
3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 后方的抗日民族运动
4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
争的中流砥柱
5 抗日战争中的胜利及
其意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第二节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一、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1、1932.4.1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2、中共中央先后派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到东领导抗日。 3、1934年6月,原各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又改建为东北抗 日联军,同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第二节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三、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开始
(一)一二.九运动和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2、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1)1935.8.1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就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 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1)1935.12瓦窑堡会议:提出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新政策,批评党内长 期存在“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错误。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作了理论和政治上准备。 (3)1936.5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 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1936.91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五、延安整风云动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1、1938 延安六届六中全会 ①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分析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 ③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阶段的基本纲领; ④总结了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第二节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三、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开始
(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1937.8国共两党改组军队: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由朱德总指 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党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叶挺任军 长,项英任副军长。 (2)9.22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23蒋介石承认共产党合 法地位。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形成了全民族抗战 的新局面。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1、九一八事变 1931.9.18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一条路轨,反诬中国军队 所为。侵华战争开始。 2、华北事变 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五省(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两市(北平、天津)“防 共自治运动运动。 (二)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7.7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第三节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1、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 (1)台儿庄战役:(1938.3李宗仁)歼灭日军1万。抗战后国民党第一次取得重大胜 利的战役。 (2)国民党正面战场溃退的原因 ①国力对比悬殊 ②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上。 ③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2、《论持久战》的内容及其意义 (1)19385-6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讲演系统地阐述了抗日战争的待点、前途和发展规律, 阐明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2)内容∶①中日双方存在四大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②抗日战争三大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3)意义:持久战战略的思想抓住了中日战争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战争性质,揭示了抗日战争的 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第三节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1938.11,日本政府提出“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的对华三原则, 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2、国民党对内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①实行保守的收缩战略以便保存实力 ②限制、打击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队 ③1939.1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 共、反共”的方针。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侵略战争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名族的深重灾难
(一)残暴的殖民统治 1、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开始对台湾50年殖民统治。 2、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14年殖民统治。1932年在日本关东军的导 演下,伪“满洲国”发表“建国”宣言,年号“大同 3、1940年,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二)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1、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