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MSDS物质安全资料表-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须避免的材料:不适用
危害性分解产物:无
十一、毒性资料
本产品无特殊毒性资料
在接触本产品所含的溶剂的蒸气浓度超过职业安全极限时会导致眼睛损伤,呼吸道刺激及可能影响肾、肝及中枢神经系统。病症包括头痛、恶心、晕眩、疲劳、肌肉软弱及迷糊等。经常长期接触会使皮肤脱脂而干燥造成不适和皮肤炎。皮肤可吸收溶剂,眼部溅入时引起刺激,疼痛及暂时损伤。
认识化学品的危险标签
在危险化学品容器上,必须贴上适当的标签。
标志上应载有关化学品之名称、危险标记、危害
以及安全预防措施资料。标签的作用乃在于警告使
用者有关某些化学品的危害,以及指示有关预防
伤害之安全措施。(右图为一典型化学品标签例子)
化学品危险标记及一般安全措施
切勿存放或使用此类化学品学
禁止吸烟、点火及使用电热器
货运名称:漆油、可燃物
十五、法规资料
EEC分级
内含:甲乙酮/正丁酯/乙酯/二甲苯/乙二醇单丁醚
符号:可燃性液体
特殊危险性质:R10可燃
R20/21吸入及皮肤接触有害
R38对皮肤有刺激性
安全指示:S25避免接触眼部
十六、附加资料
在本页所载之资料在目前情况下是可靠的,但我司不能承担直接或间接使用本产品所引致的损失或损害的责任。用户须在使用前充分检验本产品的安全品质及其他性质。
贮存:放置在险凉通风处,采取防避积累静电措施。
八、接触控制/个人防护
化学名称TLV*
PPm mg/m2
甲乙酮200 590
乙二醇单丁醚20 ---
乙酯400 1440
二甲苯100 434
*)美国政府及工业界保健人员会议组织(ACGIH 1990-1991)接触安全极限。
呼吸防护:合适的呼吸节检程式。
物质安全资料表
一、产品识别
产品名称:油漆
固体成份的化学品族:丁脂乙脂纤维素/丙烯酸树脂
溶剂的化学名称:甲乙酮/正丁酯/乙酯/二甲苯/乙二醇单丁醚
二、组成/成份资料
化学名称CAS编号
甲乙酮78-93-3
正丁酯123-86-4
乙二醇单丁醚111-76-2
乙酯141-78-6
二甲苯1330-20-7
三、危害标识
避免沾及皮肤和眼睛
沾及皮肤后,立即用大量——(须予指定)来清洗
处理这类化学品的时候,应戴上胶手套。开启盛载这类物品的时候,更应十分小心
刺激性化学品必须贮存于阴凉及空气流通的房间内
皮肤接触:用大量清水及肥皂水冲洗,除去所有被沾污的衣物,及召唤医务人员。
眼睛接触:用大量清水立即冲洗,及召唤医务人员。
吞入:勿催吐,以清水漱口,及召唤医务人员。
五、灭火措施
灭火方法
合适的设备:干粉、二氧化碳、泡沫等灭火筒或水喷洒(大量)。
应避免的措施:不要将水直接喷洒进贮存容器中。
危险性的燃烧产物
可能产生
十二、生态资料
本产品不可排入下水道或水源。
十三、废弃须知
废弃方法:本产品可在适当受控的设备中燃烧。
危险警告:空桶含有挥发性溶剂,可引至火警或爆炸应由持有合格执照的回收商弃废处理。
十四、运输资料
特殊防范事项:不适用
UN编号:1263
包装分类:II
ADR/RID:不适用
IMDG–编号:3.2
海洋污染物:无
过量接触时引致:刺激皮肤、眼球、呼吸道、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过量接触引发的症状:
过量吸入气体:咳嗽、头痛、迷糊、晕眩、不省人事、恶习及呕吐。
皮肤接触:可导致中毒、疙瘩、红肿。
眼部:痛楚、红肿。
吞入:喉部酸痛、胃痛、头痛、晕眩、呕吐、迟钝。
四、急救措施
吸入: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清新处,处于半趟坐位置休息,松开衣服,若患者呼吸困难须进行人工呼吸,及时召唤医务人员。
手的防护:防护适的防护衣服。
九、物理和化学性质
外观有颜色涂料
物理状态粘性液体
爆炸状态2.2–11%体积的挥发物
闪点–3℃
水溶性不溶于水
蒸气密度较空气重
比重0.94–1.38(视不同颜色)
粘度118–121Krebs单位
九、稳定性和反应性
须避免的环境条件:过热
要有适当之防火设备
不可将易燃化学品倾入排水槽内
应把氧化性(助燃)化学品存放于阴凉及远离易燃物质的地方
有毒之化学品必须贮存于适当之容器中(剧毒药品应贮存于双层容器中,并锁于柜内)
使用时,严禁饮食或吸烟
如感不适,应立即用大量——(须予指定)来清洗
处理腐蚀性化学品时,应戴上手套及护眼罩(或安全眼镜)
有害之化学品必须贮存于适当之容器中,并锁于柜内
防护设备
穿带防护工作服及自给的呼吸器。
六、意外溢漏处理措施
人员防范:穿带合适的设备,不要吸入气体。
环境防护:设法避免进入下水道,水源及污染土地。
清理处置:尽量收集溢出物于清洁合适的容器中回收或废弃,剩下的则以不生反应的吸收材料覆盖,确保遵守当地的废物处理法规。
七、贮存及处理
处理:远离热源、火源、不准吸烟、不要吸入气体,避免皮肤入眼睛的接触。采取防避积累静电措施。
危害性分解产物:无
十一、毒性资料
本产品无特殊毒性资料
在接触本产品所含的溶剂的蒸气浓度超过职业安全极限时会导致眼睛损伤,呼吸道刺激及可能影响肾、肝及中枢神经系统。病症包括头痛、恶心、晕眩、疲劳、肌肉软弱及迷糊等。经常长期接触会使皮肤脱脂而干燥造成不适和皮肤炎。皮肤可吸收溶剂,眼部溅入时引起刺激,疼痛及暂时损伤。
认识化学品的危险标签
在危险化学品容器上,必须贴上适当的标签。
标志上应载有关化学品之名称、危险标记、危害
以及安全预防措施资料。标签的作用乃在于警告使
用者有关某些化学品的危害,以及指示有关预防
伤害之安全措施。(右图为一典型化学品标签例子)
化学品危险标记及一般安全措施
切勿存放或使用此类化学品学
禁止吸烟、点火及使用电热器
货运名称:漆油、可燃物
十五、法规资料
EEC分级
内含:甲乙酮/正丁酯/乙酯/二甲苯/乙二醇单丁醚
符号:可燃性液体
特殊危险性质:R10可燃
R20/21吸入及皮肤接触有害
R38对皮肤有刺激性
安全指示:S25避免接触眼部
十六、附加资料
在本页所载之资料在目前情况下是可靠的,但我司不能承担直接或间接使用本产品所引致的损失或损害的责任。用户须在使用前充分检验本产品的安全品质及其他性质。
贮存:放置在险凉通风处,采取防避积累静电措施。
八、接触控制/个人防护
化学名称TLV*
PPm mg/m2
甲乙酮200 590
乙二醇单丁醚20 ---
乙酯400 1440
二甲苯100 434
*)美国政府及工业界保健人员会议组织(ACGIH 1990-1991)接触安全极限。
呼吸防护:合适的呼吸节检程式。
物质安全资料表
一、产品识别
产品名称:油漆
固体成份的化学品族:丁脂乙脂纤维素/丙烯酸树脂
溶剂的化学名称:甲乙酮/正丁酯/乙酯/二甲苯/乙二醇单丁醚
二、组成/成份资料
化学名称CAS编号
甲乙酮78-93-3
正丁酯123-86-4
乙二醇单丁醚111-76-2
乙酯141-78-6
二甲苯1330-20-7
三、危害标识
避免沾及皮肤和眼睛
沾及皮肤后,立即用大量——(须予指定)来清洗
处理这类化学品的时候,应戴上胶手套。开启盛载这类物品的时候,更应十分小心
刺激性化学品必须贮存于阴凉及空气流通的房间内
皮肤接触:用大量清水及肥皂水冲洗,除去所有被沾污的衣物,及召唤医务人员。
眼睛接触:用大量清水立即冲洗,及召唤医务人员。
吞入:勿催吐,以清水漱口,及召唤医务人员。
五、灭火措施
灭火方法
合适的设备:干粉、二氧化碳、泡沫等灭火筒或水喷洒(大量)。
应避免的措施:不要将水直接喷洒进贮存容器中。
危险性的燃烧产物
可能产生
十二、生态资料
本产品不可排入下水道或水源。
十三、废弃须知
废弃方法:本产品可在适当受控的设备中燃烧。
危险警告:空桶含有挥发性溶剂,可引至火警或爆炸应由持有合格执照的回收商弃废处理。
十四、运输资料
特殊防范事项:不适用
UN编号:1263
包装分类:II
ADR/RID:不适用
IMDG–编号:3.2
海洋污染物:无
过量接触时引致:刺激皮肤、眼球、呼吸道、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过量接触引发的症状:
过量吸入气体:咳嗽、头痛、迷糊、晕眩、不省人事、恶习及呕吐。
皮肤接触:可导致中毒、疙瘩、红肿。
眼部:痛楚、红肿。
吞入:喉部酸痛、胃痛、头痛、晕眩、呕吐、迟钝。
四、急救措施
吸入: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清新处,处于半趟坐位置休息,松开衣服,若患者呼吸困难须进行人工呼吸,及时召唤医务人员。
手的防护:防护适的防护衣服。
九、物理和化学性质
外观有颜色涂料
物理状态粘性液体
爆炸状态2.2–11%体积的挥发物
闪点–3℃
水溶性不溶于水
蒸气密度较空气重
比重0.94–1.38(视不同颜色)
粘度118–121Krebs单位
九、稳定性和反应性
须避免的环境条件:过热
要有适当之防火设备
不可将易燃化学品倾入排水槽内
应把氧化性(助燃)化学品存放于阴凉及远离易燃物质的地方
有毒之化学品必须贮存于适当之容器中(剧毒药品应贮存于双层容器中,并锁于柜内)
使用时,严禁饮食或吸烟
如感不适,应立即用大量——(须予指定)来清洗
处理腐蚀性化学品时,应戴上手套及护眼罩(或安全眼镜)
有害之化学品必须贮存于适当之容器中,并锁于柜内
防护设备
穿带防护工作服及自给的呼吸器。
六、意外溢漏处理措施
人员防范:穿带合适的设备,不要吸入气体。
环境防护:设法避免进入下水道,水源及污染土地。
清理处置:尽量收集溢出物于清洁合适的容器中回收或废弃,剩下的则以不生反应的吸收材料覆盖,确保遵守当地的废物处理法规。
七、贮存及处理
处理:远离热源、火源、不准吸烟、不要吸入气体,避免皮肤入眼睛的接触。采取防避积累静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