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公开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两个人一起去海边旅游,看见海上有一座小岛,其中一个人梦见岛上的茶树下埋着一坛黄金,但他不相信这是真的。另一个人买了他的梦,去小岛上寻找,经过很多年,最后终于得到了那坛金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有梦想。有梦想,才能有目标、有方向。才能有动力、有激情。然而做梦毕竟还不够,还要认认真真的去实践,那个最终得到金子的人就是经过多年的苦苦追寻才如愿以偿的。请结合现实生活,以“梦想与实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 字。⑥不得抄袭。
以下是本次作文讲评课教案(配合精美课件)
导入: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生。
看高考作文题目
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2001年:《城信》
2002年:《心灵的选择》
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
2004年(广东):《语言与沟通》
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在原来话题作文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命制了一道关系型作文话题,即“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2004年广东考关系型话题作文。
对于这种关系型话题作文,不少考生倍感头疼,认为如此话题写作太难。其实,这都是因为不了解关系型话题作文及其写作的缘故。
我们必须撩开关系型作文话题的神密盖头。
一、何为关系型话题?
1、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譬如《难与易》、《美与丑》、《鱼与水》、《自由与纪律》、《时髦与创新》、《伟大与平凡》、《成功与失败》、《发光与沾光》、《磨刀与砍柴》、《名师与高徒》、《“我要学”与“要我学”》、《“向钱看”与“向前看”》}、《自负·自信·自满》、《观察·实践·思考》、《识才·用才·爱才》等等
二、关系型作文话题作文考我们什么?
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三、辨析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
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
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对“向前看与向钱看”则要理解为“我们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
3.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快了。当然,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审题时须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分析,从而做到既快捷,又准确。
四、注意话题作文的哲学寓意
德国魏特林说:“哲学是一切科学的科学。”哲学是对自然的社会一切知识的提炼、概括和总结。如果人类的所有知识,科学的、人文的、历史的、社会的种种思想筑成一座金字塔的话,那这些就是塔峰。很多话题中隐含有寓意,如:
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外因与内因的关系
2004年(广东):《语言与沟通》条件与结果
《名师与高徒》条件与结果;《痛苦与成功》过程和结果;《平凡与伟大》往往指具体的言行与抽象的精神品质。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
四、分析本次作文
审题:材料——提示语——要求——话题
1.话题作文的审题
①明确文题构成。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或注意)四部分构成。话题作文的材料起个由头的作用,或提供一个事实或讲述一段小故事或给出一幅(组)漫画等,用意在于吸引考生注意力,激起考生的写作兴趣,将考生的思维引入材料所提供的情境。提示语的作用或是对材料作解释说明,或是补充介绍,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材料,更有效地打开思路。话题是由材料引出的,是在材料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作文的中心议题。话题和材料的关系,既可能是话题范围仅仅是材料蕴含的意义中的一部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