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施》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西施》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导语】:
西施,是明代梁辰鱼的传奇《浣纱记》中的女主人公,为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

西施是春秋末年越国人,家住山阴苧萝村,居既荒僻,家又寒微,只能以浣纱为生,但她甘心荆布,雅志西施,是明代梁辰鱼的传奇《浣纱记》中的女主人公,为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

西施是春秋末年越国人,家住山阴苧萝村,“居既荒僻,家又寒微”,只能以浣纱为生,但她“甘心荆布,雅志贞坚”。

但她也有苦恼:“貌虽美而莫知,年及笄而未嫁。

”尤其是春和景明,花落莺啼,更牵动她一片芳心、惹起千条愁绪。

越国上大夫范蠡踏青游春,问俗观风,正巧来到苧萝村,与西施不期而遇,两人互生爱意,范蠡向西施索取一缕溪纱作为定情之物,并与西施相约:不出旬月,即遣人来说媒。

可是,范蠡去了一个多月,信音皆无,西施心中不免起疑:“不知信个闲游浪子,假作官僚?又不知果是个范蠡大夫,故来调哄?我今待要是他,只恐日远日疏,终无着落,未必是真;欲待要不信他,看他实意实心,言犹在耳,未必是假。

”她展转疑虑,日夕忧煎,因此引出一场春病。

西施哪里会料到她与范蠡的婚事被战争耽误了:范蠡回朝后,正逢吴王夫差起兵伐越。

弱越难敌暴吴,越军节节败北,退守会稽。

范蠡忙于应付战事,儿女私事只好暂搁一旁。

后来,战争
的消息传到苧萝村,西施也想到了“范大夫多因此事,不得工夫”。

因此,她决心不负盟誓,“虽迟年岁,必不他适”。

可是,那满腹离愁、万般相思,她却是怎么也抛不开了:“伤心过处双双蹙着翠眉”。

西施盼望着范蠡的消息,但是一等就是整整三年。

原来,越国战败,向吴国求和。

越王勾践夫妇没身为奴,去吴国服役,范蠡则陪随前往。

三年后,范蠡归国,西施以为相思可尽、终身可了。

谁知两人一见面,范蠡对她说的却是这样一番话:“我与小娘子本图就谐二姓之欢,永期百年之好。

岂料家亡国破,君系臣囚,幸用鄙人浅谋,得放主公归国。

今吴王荒淫无度,恋酒迷花,主公欲搆求美女,以逞其欲。

寻遍国内,无有其人。

我想起来,只有小娘子仪容绝世,偶尔称扬,主公遂有访求之心。

小娘子尚无见许之意,故敢特造高居,奉询可否。

”范蠡“以身殉国”,背盟失约,三年不通音信,西施还能够谅解,但要她去吴国施美人计,西施是万万想不通的。

在范蠡的耐心开导下,为了江东百姓,为了社稷大计,西施最后还是含悲允诺了。

想到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就此丧失,想到自己将要飘零异国、向他人强作欢笑,西施心中不免产生怨恨之感。

西施内心的痛苦更是巨大的,她一再哀叹:“休回首,笑三年尚姻缘拖逗,悔邂逅溪边相许谬,蹉跎到此,前言尽付东流。

为甚么心儿常病疚,恨相见后更添消瘦,叹漂流,总梦到家山怕渡溪头。

”但是,当听到勾践夫人谈起在吴国的羁囚生活时,她又不禁“义形于言”了。

她毕竟是一个明达、志坚的侠胆女子,“虽为女流之辈,
实有男子之谋”。

她专心一意地向勾践夫人学习歌舞,她表示:“蒙君王重托须勉,誓捐生报主心不变。

”使她感到欣慰的是,范蠡与她心心相印。

分别之时,范蠡取出当年的定情之物——溪纱,想奉还西施,希望她“时常省视,虽在朝欢暮乐之际,不忘故乡恩义之情”。

西施则把那缕溪纱一分为二,两人各执其一,也希望范蠡永不相忘。

尽管前程难料,但西施却是满怀信心,她期待着与范蠡的重逢。

到了吴国,西施的“天姿国色”一下子就把夫差迷住。

从此,他沉湎于妙舞清歌,灯红酒绿之中,朝欢暮乐,不理朝政。

原先,越国最担心的是吴国“内有太子之贤,外有伍员之勇”。

但是,西施入吴仅仅三年,太子遭疏远,伍员因谏诛,吴国人心离散,夫差更是神魂颠倒,这正如伍员自尽之前所说的那样:“他今将正直诛,到与那奸邪近。

整日价淫声美色伴红裙,酒杯儿送入迷魂阵。

那里管社稷危!那里管人民窘!那里管亲生儿别处分!”在吴国日趋衰弱的同时,越国却逐渐强盛起来。

勾践在范蠡、文种等人的辅佐之下,卧薪尝胆,加紧准备,伺机向吴复仇雪耻。

“莫道吴宫擅恩泽,梦魂常在苧萝西。

”尽管夫差对西施宠爱得不得了,但西施的心仍然在越国,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亲人,她常常手持溪纱,登台南望,盼着“何日得报怨,南飞湖上舟”。

光阴荏苒,又是十年过去了,勾践终于灭了吴国,西施强颜欢笑的日子也结束了。

西施为自己的国家立了大功,勾践向她致谢:“十年大辱,仗卿今日能恢复。

”但西施却对此并不在意,她与范蠡一样,不想以功臣自居,也不图勾践报答。

这时候,西施最关心的还是自己
的终身大事,她不禁有点担心:“回首姑苏,欢娱未终,树梢留得残红。

国恩虽报尚飘蓬,犹恐相逢是梦中。

”她的忧虑是正常的,但也是多余的,范蠡是一个志诚君子,又怎会背盟负义呢?范蠡早就作好了安排,他功成身退,辞了官,携了西施,一同泛湖而去。

当他们再次拿出各自珍藏的溪纱,回忆起十余年的悲欢离合,两人都不胜感慨:“谢一缕溪纱相系,谐匹配作良媒”。

《浣纱记》的主要情节线索并不是西施与范蠡的爱情波折,而是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复国雪耻。

但西施与范蠡的悲欢离合与勾践的忍辱、发奋紧密地交叉在一起,形成了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充分地揭示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与勾践、范蠡等人相比,西施这个人物形象给读者和观众的印象更为深刻。

西施是一个普通的越国女子,在她身上,集中了当时越国人民的许多美德。

她甘居贫穷,恪守盟誓,深明大义,忍辱报国。

如果没有无数像西施一样的百姓的大力支持和自我牺牲,勾践的夙愿不可能实现。

西施又是一个不平常的女子,她艳美绝伦,举世罕见,迷惑吴主、拯救百姓和国家的重担就落到了她的身上。

西施不仅勇敢地挑起了担子,而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她十余年心怀大计,深藏不露,这又需要何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西施真是颜如花艳、心比铁坚,不愧为女中豪杰。

全剧用在描写西施这个人物形象上的笔墨并不多,但却很有特色。

剧作家并不注重西施外貌的描述,而是把力量集中在西施内心世界的刻画上。

一开始写西施浣纱溪头,春意撩乱,春情难遣:“花枝无主,一任东风嫁。

”在等待媒人而久无音信时,她陷入了深深的
相思之中:“只因霎时面许,弄出满腹离愁,害得彻夜心疼,做出一腔春病。

”这些关于春情、春思的描写,虽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其浓厚的忧愁气息也具体入微地表现出西施的个性特征,并为后文作了有力的铺垫。

西施是多情善感的,但她并不是一个只知个人幸福的人。

她那“国家事极大,姻亲事极小”的话,使人们初步窥探到内心世界的美。

与范蠡数年的离别,换来的却是更痛苦的安排——要她去吴国施美人计,这是完全出乎西施意料的,所以,她不禁自怨自恨起来。

她怨恨自己长得美貌,“佳人自古多薄命”;她甚至后悔三年前“不合来溪边独行”,因而与范蠡相识。

对于西施这种心理,剧本的刻画是十分逼真、十分成功的。

最后,为了国家利益,西施牺牲了个人的幸福,忍辱负重,来到了吴国。

可是,她的心始终在家乡:“一向不知我父母安否何如?不知范相公功业何如?又不知我国家兴复事何如?”《浣纱记》淋漓尽致地向观众和读者展示:西施的美,不仅仅在于外貌,而且更在于内心。

培根说:“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千百年来,西施的名字能够成为美女的象征,其原因大概就在于此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