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野菜破春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江南野菜破春来
陆锋
立春之后,我便对田野有了念想,养菜、萎蒿、马兰
头、折耳根……也不知道长得怎么样了?弄菜是极好吃的。每年春天在田野间挖回家的第一茬弄
菜,母亲都会拌来吃。芥菜洗净,在水里焯一下,切碎。香 干切丁,翠莹莹的绿和肥嘟嘟的香干丁拌在一起,加些麻油 酱醋,清香满口,箸不能停。年幼时我曾问母亲:"为什么 弄菜就是比菜园子里的菜好吃呢? ”母亲笑着答:“因为那
股子野气啊。”
那时,我还不明白“野气”是什么,只知道下个星期就
吃不上拌芥菜了。弄菜老了,只能剁碎了做包馄饨的馅儿。 莽菜碎与肉糜和在一起,再撒上一小撮虾米,包裹在馄饨皮 子里,圆圆滚滚得像个元宝。这一顿霁菜馅儿的馄饨,就是
春天里的绝佳美味了!
本来只是馋一馋弄菜,却在汪老的《大淖记事》中又与
萎蒿相遇一一“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 灰绿色的萎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这让我想起了东坡 居士诗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关于河豚,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幼年时在一家酒店墙
上看到的海报“河豚剧毒,严禁食用”,八个大字,触目惊 心。因此,学到苏轼那两句诗时,总是想着他到底吃没吃河
豚呢?后来,读书渐多,发现古人写河豚多是要带上萎蒿、 荻芽等野菜的。比如,清代诗人崔旭在诗文中写:“清明上 冢到津门,野苣堆盘酒满樽。值得东坡甘一死,大家拼命吃 河豚。”又比如,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河豚尝
生于春暮,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 美。”乃至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记录:河純,水族之 奇味……但用松菜、葵蒿、荻芽三物煮之,亦未见死者。以 至于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萎蒿在我心目中地位超然。清
炒萎蒿,那就是“可解百毒”的秘方。我为自己在书中寻找的秘方沾沾自喜了很久,而母亲却 是每天念叨着“清明前要吃三次马兰头,眼睛一年都不会花 7" o
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中写到:“莽菜马兰头,姊妹 嫁在后门头。”马兰头,是江浙一带人春天常吃的野菜。在乡间,河 岸边、田硬上,马兰头密密麻麻,东一簇、西一丛,一会儿
工夫就能挑满满一篮子。马兰头的做法极其多,可炒可烹可 拌可煮,还能当作包饺子、包子、团子的馅儿。清人袁枚的 《随园食单》中就写道:“马兰头,摘取嫩者,醋合笋拌 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而汪老也不吝笔墨:“我们 祖母每于夏天摘肥嫩的马兰头晾干,过年时作馅包包子。她 是吃长斋的,这种包子只有她一个人吃。我有时从她的盘子 里拿一个,蘸了香油吃,挺香。”可见马兰头实在是样好食 材了。每年清明前,母亲总要忙忙碌碌地做好几次马兰头馅儿
的团子,说是要给我这个大近视补补眼力。这个说法显然没 什么科学依据.吃了这么几十年,我的视力依然是摘了眼镜 人畜不分。不过,马兰头团子的味道十分让人惦念,成为了 春天里的一个念想。
春风吹了几吹,不知何时才能吹绿江南岸?这春天呐,只有野菜在舌尖上打过滚儿,才算是真的来 了呢!PLA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