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九年级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淮北市九年级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
1. (2分)化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
下列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 将石油进行分馏
B . 用海水晒盐
C . 切割大理石作建筑材料
D . 用乙醇汽油作燃料驱动汽车
2. (2分)(2012·丹东) 下列情况一般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A . 焚烧垃圾
B . 降雨降雪
C . 火山喷发
D . 汽车排放尾气
3. (2分)(2017·苏州模拟) 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 用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B . 用碎鸡蛋壳和食盐水制二氧化碳
C . 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自制汽水
D . 用石子、细沙、活性炭、棉、纱布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4. (2分)对下列做法或事故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
A . 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
B . 当酒精灯洒在桌面上并着火燃烧时,立即向桌面上泼水灭火
C . 若在山林中遇见火灾时,应顺风而逃跑
D . 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时,立即将他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5. (2分) (2019九上·临潼月考) 如图所示化学危险品标志指的是()
A . 腐蚀品
B . 自燃物品
C . 爆炸品
D . 有毒品
6. (2分)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
要细胞器,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一NH2 ,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一COOH,具有酸的性质)。
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A . 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 . 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
C . 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 . 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7. (2分) (2019九上·海淀期末) 根据图示,下列关于物质构成微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反应物中含有氧分子
B . 1个反应物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C . 反应物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质量之比为1:8
D . 两种生成物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8. (2分)(2018·广东模拟) 下列实验中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A . 将硝酸铵溶于水中
B . 将光亮的铜丝放入硫酸溶液中
C . 将氯化氢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D .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
9. (2分) (2020九上·蓬江期中)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木炭还原氧化铜
B . 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
D .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10. (2分)(2017·恩阳模拟)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 . NaCl固体(细沙)﹣﹣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 铁粉(铜粉)﹣﹣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
C . NaCl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D . H2(H2O、HCl)﹣﹣先后通过各盛足量的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11. (2分)(2016·十堰) 下列有关物质的提纯、除杂和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所加物质或方法
A除去硫酸钠中的硝酸钠溶解、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蒸发
B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
C除去CO2中少量的HCl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
浓硫酸
D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加水溶解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共5题;共36分)
12. (8分) (2018九上·哈尔滨期中) 结合教材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醋中含有醋酸的化学式________;
(2)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碱的化学式________;
(3)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字变黑的原因:浓硫酸具有________性能夺取纸张中的水分,生成________。
(4)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放热,水沸腾,________由于________,会浮在________上面,溶解时________使水立刻沸腾,从而产生此现象。
13. (3分)(2018·郴州) 维生素C(C6H8Ox)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促进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试计算:
(1)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2)维生素C分子式中x=________;
(3)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14. (5分) (2016九下·深圳开学考) 实验室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制备氧化铜并检验其产物,装置如下: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
步骤二:关闭活塞,连上C和D,开始加热.
步骤三:在加热过程中,记录B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在t3时停止加热.
加热时间(min)0t1t2t3
B中固体质量(g) 6.66 5.20 4.80 4.80
(1)步骤一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
(2) C中试剂是________(填名称);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填名称).
(3)选择t3时停止加热的理由是________.
(4)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5. (14分) (2018九下·句容开学考)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铜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之一。
(1) (一)铜材料的有关知识
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时代,直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铝材料。
这也反映出Cu、Fe、Al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2)纯铜又称紫铜,常见铜合金有黄铜、青铜等种类。
家用电缆常用紫铜,以聚氯乙烯塑料或TPU橡胶包裹。
① 以上叙述中不涉及到的材料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合成材料
② 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
③ 鉴别黄铜和黄金,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观察颜色
B.加稀盐酸
C.在空气中灼烧
(3) (二)铜及其化合物的实验
I.硫酸铜是制备其他含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以下是制取硫酸铜的常见方法。
方案1:向稀硫酸中加入铜粉,再用导管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①反应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方案2:将铜片加入浓硫酸中,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该气体是________。
(5)从环保角度进行比较,你认为方案________(填“1”或“2”)更合理。
(6)Ⅱ.在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碱式碳酸铜固体,其组成为:xCuCO3·yCu(OH)2·zH2O。
能证明固体已洗净的方法为________。
(7) (三)碱式碳酸铜的热分解实验
兴趣小组称取此固体12.0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下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
【查阅资料】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该碱式碳酸铜失去结晶水的温度与Cu(OH)2的分解温度接近。
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
(8)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空气,加热后通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
(9)控制温度在不同的范围对B中样品加热。
测得装置C、D的质量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测得B中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装置实验前/g实验后/g
C198.0199.8
D221.0223.2
①图中F点对应的m=________。
② 根据提供的数据,xCuCO3·yCu(OH)2·zH2O中x﹕y﹕z = ________。
③ 若缺少装置E,测得的________(选填“x”、“y”、“z”)的值会偏大。
16. (6分) (2020九上·龙华期末)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用分解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选择A做发生装置,实验中可能发生试管炸裂,将其改进的方法是
________;
(3)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与空气相近。
收集乙炔气体时可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
(4)同学们用B、F组合,选用浓盐酸和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其性质,实验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小英认为所用的澄清石灰水已变质:小青认为得到的二氧化碳中混有________。
为证明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小英将气体通入到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仍未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Ⅱ.小青取________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原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三、探究题 (共2题;共22分)
17. (11分) (2018九下·邹城月考)
(1)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若用A、C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实验中,观察到水槽中气泡________(填“刚一冒出”或“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一段时间收集完氧气后,将收集满氧气的瓶子________(填“倒”或“正”)放在桌面上。
②写出用B、E装置组合制取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③硫化氢是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其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
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发生复分解反应制H2S,某同学用F装置来收集处理H2S。
实验室制H2S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装置用于收集H2S,说明其密度比空气________(填“大”或“小”)。
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2)某白色固体A可能含有碳酸钠、氯化钡(水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完成下列填空:根据上述实验分析,
①沉淀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白色固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③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为进一步确定固体A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滤液C进行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A中有氢氧化钠
18. (11分)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由甲、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甲同学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查阅资料】CaCl2、NaCl的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________(填“酸”或“碱”)性.
【实验探究一】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2)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写化学式).
(3)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二】
(4)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________ (写化学式).
【讨论交流】丙同学提出:若将上述废缸中物质取出,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哪些物质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CaCl2、盐酸和Na2CO3中的部分物质.
【实验探究三】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归纳总结】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________ (写化学式).
(5)【探索与拓展】有一份由Na2SO4、NaCl两种物质组成的固体样品.为确定其组成,上述小组同学将样品全部溶于蒸馏水中制成119.3g溶液,再往其中加入104gBaCl2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23.3g白色沉淀和一定质量的滤液.经测定,该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9%.试计算:(均需计算过程)所用BaCl2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所用样品的质量.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二、填空题 (共5题;共36分)答案:12-1、
答案:12-2、
答案:12-3、
答案:12-4、
考点:
解析:
答案:13-1、
答案:13-2、
答案:13-3、考点:
解析:
答案:14-1、答案:14-2、答案:14-3、答案:14-4、考点:
解析:
答案:15-1、答案:15-2、答案:15-3、
答案:15-4、答案:15-5、答案:15-6、答案:15-7、答案:15-8、
答案:15-9、考点:
解析:
答案:16-1、
答案:16-2、
答案:16-3、
答案:16-4、
考点:
解析:
三、探究题 (共2题;共22分)答案:17-1、
答案:17-2、
考点:
解析:
答案:18-1、答案:18-2、答案:18-3、
答案:18-4、答案:18-5、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