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地质二中高二(上)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12月份)(附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地质二中高二(上)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12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
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
这一变化体现了()
A. 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 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
C. 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
D. 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
2.“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近五百年之久的跨世纪社会大辩论,各派纷纷发表本学派
的思想主张。
虽然各派的观点主张各有侧重,但却有着共同主题。
你认为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共同主题是()
A. 扩大各自流派思想的学术影响
B. 争夺国家主流思想的地位
C. 探寻重建社会秩序的途径与方案
D. 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
3.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
施政贵清
静,百姓心欢喜。
”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
这一变化表明()
A. 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
B. 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
C. 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 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4.董仲舒指出,汉代自开国以来,特别是武帝登基以后,忧国情深,一心求贤,其精
神可媲美于尧舜,但却一直不能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平时没有注意养士。
为此,他建议汉武帝()
A. 实行察举制
B. 独尊儒术
C. 颁布推恩令
D. 兴办太学
5.程颢、程颐认为“饥食渴饮,冬裘夏葛”是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生活需要,谓之“天
职”。
“若致些私吝心在,”,则“天职”便转化为“人欲”,“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因此要学会节制一己之私利的“人欲”这表明二程()
A. 主张克己复礼
B. 倡导格物致知
C. 重视道德修养
D. 强调知行合
6.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知”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
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四者共同构成儒家思想所倡导的“经典式”人生理想。
这里“四论”最深刻的历史影响是()
A. 提高个人品德修养,促进社会和谐
B. 培育了中华民族优良民族性格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和自由
D. 沦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7.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这些
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
这说明南宋()
A. 社会动荡人心败坏
B. 书院教育非常发达
C. 商业发达影响农业
D. 儒家伦理的普及化
8.王夫之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尸,而抑非一
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下面对王夫之的这一思想主张认识正确的是()
A. 王夫之要求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B. 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C. 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D. 反映了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的时代要求
9.武则天的形象在宋代以前总体上较为正面,但欧阳修《新唐书》开始对其“妖魔化”,
司马光《资治通鉴》更甚,而且始终不承认大周和武则天的皇帝位,仅称其为“后”。
这反映了()
A. 妇女地位发生了逆转
B. 宋代统治者的抹黑
C. 武则天人生际遇凄惨
D. 士大夫正统观念强化
10.公元751 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在中亚怛罗斯发生战争,唐军战败,被俘2万余人,
其中包括一些手工工匠。
学者季羡林称此次战争是“中阿之间第一次技术转移”,该技术最有可能是()
A. 造纸术
B. 火药
C. 人工磁体指南针
D. 活字印刷术
11.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
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在千福寺壁画中,他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
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数画()
A. 吸收融合外来的绘画方式
B. 借鉴民间风俗画表现手段
C. 重视线条描绘的写实风格
D. 具有浓郁的世俗化的倾向
12.京剧起源于“朱子桑梓”安徽,很多曲目都体现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
如《将相和》的爱国和谦让精神,《铡美案》中包公的正义等。
在徽商的运作下,徽班的伶人抛弃门户之见,微调与汉调合流,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诞生。
由此可知,京剧()
A. 源于对儒家道德的宣扬
B. 是宋明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 标志中国戏曲艺术成熟
D. 建立在中华文化深厚的基础上
13.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
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
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所示。
表《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据此可知,当时()
A. 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 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 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D. 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14.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
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
A.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 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15.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
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 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16.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
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
A.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 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 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17.1907年8月,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创办机关刊物--《中兴日报》,胡汉民为其撰写发
刊词,指明其创办《中兴日报》的目的是要在华侨中间宣传爱国、爱民族的学问,促使每个华侨爱民族、爱国家,恢复汉人统治的中国。
这体现了革命派()
A. 科学的革命纲领
B. 在海外有广泛的影响力
C. 鲜明的反清立场
D. 对革命道路的理性探索
18.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
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 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 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 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 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1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
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
的1/20。
这种变化可说明()
A. 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 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 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20.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
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
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
”
陈独秀意在()
A. 主张国家至上
B. 批判封建伦理
C. 反对西方民主
D. 传播马克思主义
21.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
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这表明当时()
A. 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 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 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22.毛泽东指出,中国的两个革命阶段是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的两个有机构成部
分,其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第一阶段革命的结果就是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由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这一结论出自()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新民主主义论》
C. 《沦入比民主专政》
D. 《论十人关系》
23.针对改革开放,有人“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担心“走了资本主义道路”,邓
小平指出“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并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邓小平讲话旨在()
A. 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B.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 明确社会主义本质内涵
D. 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24.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如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人北京大学等高校,
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
这次全国高校院系大规模调整的目的是()
A. 对农业、手工业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C. 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D. 应对冷战环境下的严峻国际形势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教材改革受历史时代背景彩响,历经曲折发展。
请根据表格提供的材料,提取任一时间段,自拟一个主题,并予以说明,(主题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
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
--摘编自李晓语《钱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材料二: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
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做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英国人极为尊崇经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
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
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
如钱乘旦所言。
“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
”
--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目的。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中、英对
待传统文化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7.材料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
质量管理之父”。
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
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
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
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
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
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华巅犹抱济时心》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强调的是从神转向人的思想,体现了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能从材料的得出,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
考查《诗经》的特点。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诗经》的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扩大流派的学术影响不是百家争鸣思想的共同主题,排除A;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并不是争夺国家主流思想地位,排除B;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派学说发表自己的思想主张,都是为当时政治服务的,寻求建立新的社会政治秩序的方案。
故C正确;
促进社会制度的转型,说法不符合他们的共同主张,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时期思想主张共同要求。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纷争,诸侯割据混战,各学派主要思想家他们提出各自的思想主张,都是为当时的政治服务的,。
3.【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汉代统治思想有黄老之血到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由于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壮大了中央正前往的力量,为解决地方封国和边患问题,需要转变治国方略,用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故B正确。
依据材料“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可知A错误。
C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由于社会背景不同,两种思想无法在一起进行比较,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演变情况。
关键信息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地位演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后,采取了重用儒生为官,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等措施,材料中董仲舒建议“注意养士”,即用儒家思想培养人才,联系措施内容即兴办太学,故D正确;
ABC项都与材料中“注意养士”不符,故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着重考查汉武帝采取独尊儒学的措施。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都是由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汉朝初期经过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得到了恢复。
汉武帝要建立大一统,所以迫切需要新的指导思想,故而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
5.【答案】C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己复礼是孔子主张。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物致知是探究天理的方法,与材料主旨节制私欲不符。
C.根据材料可知二程认为应当节制人的私欲,这种节制是通过加强道德修养来实现的。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主张。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若致些私吝心在’,则‘天职’便转化为‘人欲’,‘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因此要学会节制一己之私利的‘人欲’”的主旨,并正确掌握二程的思想主张。
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6.【答案】B
【解析】材料“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知”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体现的是理学对人的人格修养和社会责任
感的培养,有利于培育了中华民族优良民族性格,B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无法体现材料中的境界论和功名论,排除;
C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对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视,排除;
D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关键信息是“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知”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结合宋明理学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宋明理学,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
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7.【答案】D
【解析】“《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表明南宋儒家伦理的普及化,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
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8.【答案】C
【解析】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继承,材料即体现了王夫之对传统的反思(批判继承),故C正确;
材料信息未体现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A项;
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但没有主张建立平等、民主的政治,排除B、D两项。
故选:C。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
非夷狄盗逆之所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的内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作用。
9.【答案】D
【解析】“武则天的形象在宋代以前总体上较为正面,但欧阳修《新唐书》开始对其“妖魔化”,司马光《资治通鉴》更甚,而且始终不承认大周和武则天的皇帝位,仅称其为“后”表明士大夫正统观念强化,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是“武则天的形象在宋代以前总体上较为正面,但欧阳修《新唐书》开始对其“妖魔化”,司马光《资治通鉴》更甚,而且始终不承认大周和武则天的皇帝位,仅称其为“后”。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宋明理学,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
10.【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公元751年”正是唐朝中期,故A正确。
B在唐末才用于军事,C、D出现于北宋,均晚于材料中的时间,故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公元751年”“唐朝”。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
11.【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可以看出吴道子的宗教画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体现了世俗化的倾向,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吸收融合外来的绘画方式,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借鉴民间风俗画表现手段,故B项错误。
吴道子的绘画不是重视线条描绘的写实风格,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
需要掌握吴道子的绘画特点。
解题的关键是对“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吴道子的绘画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A说法错误,排除。
B清代道光年间形成京剧,排除。
C元曲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的成熟,排除。
D京剧由微调与汉调合流而成,传播传统道德,可见京剧建立在中华文化深厚的基础上。
故选:D。
本题考查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徽班的伶人抛弃门户之见,微调与汉调合流”。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C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中应用科学、各种技术所占比例将近一半,说明西学在中国得到传播。
结合题干时间可知,当时处于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的产生时期,西学的传播有利于促进中国科技和近代企业的发展,因此材料说明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故C项正确。
表格中没有体现中国传统思想,而且反映了西学在中国得到传播,因此不能说明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故A项错误。
维新思想产生在19世纪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崇尚科学成为主流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表格中各类问题所占比例,抓住题干时间,紧扣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的产生大背景,结合西学在中国传播的影响分析。
本题考查对西学传播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严复对进化论的翻译与引介,要求具备对题干信息的准确解读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解答】
A.严复并没有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故A错误。
B.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主张维新改良,不主张革命,故B错误。
C.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的主张,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其不可能传播“中体西用”思想,故C错误。
D.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严重,严复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目的是刺激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及华北的直隶,留日学生较多;而西北等十几处较少可知,结合所学可知,近代时期的中国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及华北的直隶由于列强入侵较早,经济水平较高,因此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及华北的直隶留日学生较多,西北等地受列强侵略较晚,经济水平较低,因此留日学生较少,即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的影响。
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结合列强入侵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