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3年联测促改活动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2013年“联测促改”活动
历史测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第一部分1至2页,第二部分3至4页,共4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满分100分。

文科综合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 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中贯穿始终的制度是
A.皇帝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行省制
2.绘画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历史的信息。

图1是
唐代马球图壁画(局部)。

作为历史材料,它
A.说明了马球在唐代民间的普及
B.反映了马球起源于唐代的中国
C.证明了唐代竞技体育运动发达
D.增加了我们对马球运动的了解
3.明朝末期,出现了《客商一览醒迷》《天下水陆途程》和《天下路程图引》等大量详细介绍国内各地交通条件和物产风情的书籍。

这些书籍图1
A.适应了商旅往来频繁的需要B.证明了明朝对外交往的频繁
C.反映了国内交通落后的状况D.破除了重农抑商思想的束缚
4.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

”李约瑟强调的是A.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的特质B.中国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
C.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D.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排斥
5.鸦片战争中,清军统帅杨芳一面向朝廷不断报捷,一面又奏请与英国“先通商暂作羁縻”。

道光皇帝却认为既然打了胜仗就不该再通商。

这说明
A.杨芳已具备近代外交的观念
B.杨芳认为通商是解决中英争端的最终途径
C.道光帝视接受英国的通商要求为耻辱
D.道光帝认为通商无助于解决中英间的争端
6.1896年3月,《马关条约》墨迹未干,中国第一批赴日留学生13人即踏上了负笈东渡的旅程,他们的航向同千余年前的遣唐使们截然相反。

这一事件反映出
A.日本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国家B.战后中国领会到了日本的自强成功C.甲午战争后中日民族矛盾基本消除D.向日本学习已成为当时国人的共识7.战士小张在辽沈战役中英勇作战,获得上级表彰。

他获得的奖章应是
A B C D
8.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公告:谁一年给厂子上交17万,就把厂子包给谁。

销售科长马胜利说:倒过来吧,我上交70万。

于是他当上了厂长,次年即为厂里盈利140万。

这表明
A.石家庄造纸厂已转变为私营企业B.石家庄市最早探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D.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有利于企业搞活9.亚里士多德评价克里斯提尼较梭伦“将体制改革得更加民主”。

可以支持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A.财产权利制的实行B.“五百人会议”的形成
C.参政津贴费的落实D.债务奴隶制的废除
10.16~18世纪,西欧诸国出现了一系列科学发明,科学家们常常将其科学著作冠以“新”
字,如培根的《新科学》、开普勒的《新天文学》、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等。

这种“新”体现在
①创立了替代旧神学的新宗教②创造了一种新的知识体系
③展现了新的科学方法和精神④传递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回答11~12题。

11.英语从一种民族语言成为全球通用语,同时也伴随着许多其它语言的消亡。

世界现存6000种语言中,只有一半还在使用。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英国海外扩张促进了英语传播B.非英语民族均认同英语最易于掌握C.弱小民族放弃自己的民族语言D.英语本身对加强世界联系最具效力12.从区域现代化向全球现代化推进在20世纪取得突破性进展,是由于20世纪的历史运动创造了有利于“全球化”的基本历史条件。

这些“基本历史条件”包括
①科学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美国
③现代民族国家的普遍建立④市场经济制度的全球认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 分)
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本部分共2大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第13题29分,第14题23分,共52分)13.(29分)观念更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甘龙“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商鞅(1)甘龙的观点是什么?(2分)商鞅是怎样反驳甘龙的?(4分,不得照抄材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的三个层次,并概括其共同之处。

(7分)比较分析郑观应之于李鸿章,陈独秀之于康有为的“观念更新”。

(6分,任选一组作答)
材料三20世纪初的美国处于“崛起与扩张”的时代,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矛盾也异常尖锐。

福特汽车公司创立的自动生产流水线是工厂管理制度的一场革命。

1909年,福特汽车每辆价格从780美元降至360美元。

1914年美国汽车年产57.3万辆。

1920~1921年福特公司年产125万辆。

1914年初,福特公司宣布,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减至8小时,同时提供每天5美元的工资(此前日薪2.34美元)。

公司每年将为此多支出近1000万美元,而当时它的年利润才刚超过1000万美元。

美国乃至世界都为之震惊。

有经济学家批评福特“拿博爱主义做幌子来争取人心”。

福特解释说:给工人以高工资“是效率问题,绝不是慈善行为”,“工人也无须感激雇主”。

公司当年利润增长至3000万美元。

福特的逻辑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颠覆。

——(据刘绪贻《美国通史》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美国“崛起与扩张”的主要原因。

(2分)根据材料三,分析观念更新对福特公司发展的推动及其社会意义。

(8分)
14.(23分)战争与经济相互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37年开始,国民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工业企业内迁,到1942年,四川已有新式钢铁企业44家,为抗战前夕的22倍,其中战时新建的占80%以上。

其他如兵器、冶金、机械等工业部门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

在内迁过程中,四川的民族资本企业——民生轮船公司联合招商局等公司,组织大量船只,将上海、苏州、无锡等东部地区的工厂设备、学校和机关,日夜不停地运往长江中上游。

1938年秋,民生公司用22艘轮船和860只木船,冒着日机轰炸的危险,将堆积在宜昌的9万吨工业物资和3万滞留人员抢运入川。

在这次撤退中,民生公司共计损失船16艘,牺牲员工116名。

工业企业内迁被称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据贾大泉等《四川通史》卷七材料二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

截至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

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0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

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

——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苏两国产业大转移的相似特点。

(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就战争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提出你的观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

(9分)
四川省2013年“联测促改”活动
历史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二、非选择题(共2大题,共52分)
13.(29分)
(1)甘龙:反对变法,维持现状。

(2分)
反驳:有利于强国、利民,就不必因循守旧;法令制度应适应时代变化而变,与时俱进。

(4分)
(2)层次: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3分)
共同之处:都是在西方列强侵略、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提出,都是为了探索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道路。

(4分)
郑观应之于李鸿章:
从学习西方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变革。

(2分)李鸿章认为中国政治制度强于西方,只学习西方技术即可;郑观应认为单靠学习西方技术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状况,更需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4分)
陈独秀之于康有为:
从政治制度变革深入到思想文化变革。

(2分)康有为认为推行君主立宪才是根本的救国之道;陈独秀认为,只有在思想上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才能促进中国政治变革。

(4分)
(3)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垄断组织的形成。

(2分)
推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适应了工业革命后提高生产的要求,改善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管理制度的更新;(4分)
社会意义:提高工人工资、缩短劳动时间的做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培育消费市场。

(4分)
14.(23分)
(1)相似之处:外敌入侵;战时紧急迁移;政府组织;从中心区域迁往大后方;改变了国家的工业布局;保存了国家工业的命脉;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
质保障;体现了民族自救的精神。

(12分,每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表
述可相应给分,总分不超过12分。


(2)观点。

(2分)
论证。

(9分,分层次给分)
第一层次:简单罗列史实。

(3分)
第二层次:虽有史实,也能用史实说明观点,但未形成清晰的逻辑关系。

(6分)第三层次:行文通顺,史论结合,逻辑关系明确。

(9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