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素养的诗意课堂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JIAOXUE GUANLI YU JIAOYU YANJIU
陶行知82No.2 2020
摘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空间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模型建构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为了将理性化、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富有诗情画意的文字、语言、图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夯实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根基,教师应着眼于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如诗如画般的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诗意萦绕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知识的无限魅力与博大精深。关键词:数学素养 诗意课堂 构建基于数学素养的诗意课堂构建王宗宝(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玄龄小学 255422)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常常因兴趣缺失无法进入学习状态,而诗意课堂的构建初衷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利用诗化的语言、诗化的音乐、诗化的图片以及诗化的影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在如诗的意境当中,感悟数学之美,探寻数学之理,解决数学之疑。一、语言诗化,兴趣激发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学生有了趣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这一点,数学教师可以将日常的教学语言转化为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表述,将学生带入神奇的数学空间,构建一个诗意浓、趣味丰、意境美的数学课堂。1.夯实数学基础,描绘如诗画面“数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感悟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掌握数字运用规律是打好小学数学基础的关键一环。为了增强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使其对数字认知、数字运算、数字规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可以借用一些经典的数字诗歌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从诗歌当中学到更多的数字知识。
在学习10以内的数字时,如果采取传统的感性认知的教学方法,极易使学生对数字产生排斥感,或者出现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的情况。这时,教师将事先收集整理的带有数字的诗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跟随教师的授课节奏,探寻数字之美。比如北宋著名理学家、数
学家邵雍曾写过《蒙学诗》,“一去二三里,烟村
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也曾写过一首《雪梅诗》,“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中都不见”。这两首诗的共同特点是全部介入了1~10的数字,第一首诗反映出远近、村落、亭台、花朵,通俗易懂,脍炙人口;第二首诗由表示雪花片数的数量词写成,读后好似身临其境,整首诗读下来,妙趣横生,回味无穷。当教师读出这两首数字诗歌后,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诗词美的意境当中,既陶冶了
情操、美化了心灵,同时,也学到了数字知识。2.运用诗化语言,加深数学印象随着小学数学知识难度的不断增大,学生需要记忆的运算定律、数学理论逐步增多,如果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容易产生短暂记忆效应,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出现记忆不牢固,概念含糊不清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将一些数
学科教学
X UE K E J IAO X UE No.2 202083
学法则或者解题步骤转化为易于掌握、理解的诗句
形式的记忆口诀,这样,学生能够与口诀之间产生
共鸣,在应用相关的数学知识时,快速联想数学法
则诗句,进而使数学问题迎刃而解。
比如在学到《四则混合运算》时,许多学生对
运算顺序容易产生模糊印象,运算步骤常常出现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将运算法则转化为易懂、易会的诗句。“通览全题定方案,细看是否能简
便;从左到右脱式算,先乘除来后加减;括号依次
小中大,先算里面后外面;模式计算竖检验,一步
一查是关键。”这首四则混合运算诗歌当中,运算步
骤、运算方法的陈述简单明了,学生如果牢牢记住
诗歌的内容,在解决相关的四则运算题型时,也将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应用题作为教学重点以及学习难点,教
师在讲授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与步骤时,也可以采用
诗句的形式,将解应用题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阐
释出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解决应用题的方法与窍
门。比如,“题目读几遍,从中找关键;先看求什
么,再去找条件;合理列算式,仔细来计算;一题
求多解,单位莫遗忘;结果要难处,最后写答案。”
这首诗歌清晰直观地展现了解决数学应用题时的每
一个关键步骤,为学好数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借助工具,创设诗境
多媒体教学设备是构建小学数学诗意课堂的重
要载体,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影
音播放功能,为学生展现一幅唯美的画卷,营造一
个诗情画意的课堂氛围,在如诗如画的意境当中,
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为数
学学习创造先决条件。
1.引入音乐诗境,激发解题灵感
中国古典音乐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如果在数
学教学课堂播放一些经典的古乐,既能够营造一个
恬静和谐的课堂氛围,而且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课堂
专注力,进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在
授课过程中,当学生遇到解题瓶颈或者心烦意乱时,
应播放一些净化心灵、排除杂念、诗意浓厚、意境高远的古典音乐,使学生融入唯美音乐的诗境当中,以激发学生的解题灵感与学习兴趣。比如,学生在做一些复杂的数学应用题时,经过冥思苦想后仍然无法找到解题灵感与解题技巧,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中国的古筝名曲《高山流水》。这首名曲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既比喻知己或知音,同时也比喻乐曲高妙。这首曲子诗意浓重,表现了古朴幽雅的宁静之美,天人合一的水墨山水处处云遮雾罩,恰似人间仙境。在诗蕴丰厚、诗意高远的意境当中,学生即刻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精神放松、心态平稳、思路清晰,对快速解决数学难题起到助推作用。2.制作诗意课件,引发情感共鸣小学数学教材采取文字与图画相结合的形式,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数学画面,教师应当有效利用教材中的图画,将其转化为动感的视频教学课件,让学生在动感十足的画面当中,感受到诗的唯美意境与数学之美。在课件当中,可以融入一些自然生态景观,或者古人闲庭信步的场景,并将数学知识点缀其中,使二者完美融合到一起。这样一来,学生在观看动感画面的同时,能够与画面中的人物、动物或者某一个场景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将注意力全部转移到画面当中,进而从中提取更多的数学问题,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在学到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大自然的美丽景致作为视频课件的背景:在一片大草原上,有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大树的周围有小溪、有山涧、有流动的云雾。树上栖息着12只颜色各异的小鸟,这时,突然一阵风袭来,树上的小鸟受到惊吓,有5只小鸟飞向云端。问题是,此时的树上还剩下几只小鸟?该减法运算题看似简单,但是教学步骤与方法发生了质的转变,整个画面充满诗意,因此,也成为学生目光的聚焦点,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能够快速说出最终的正确答案。通过这种创设诗意画面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关注点与教师的教学重点能够始终保持同步,对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