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莺的歌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感悟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揭题:夜莺的歌声。

、交流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

、教师补充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学习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质疑: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
、讨论:课文都讲了些什么内容?(让学生畅所欲言)
、板书梳理:“诱敌—传信—摆脱”
、按照“诱敌—传信—摆脱”看看这些内容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诱敌:从开头到“就不再问了”。

讲了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给敌人带路。

()传信: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

写小男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摆脱:从“德国兵”到全文结束。

写小男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地摆脱了敌人。

、教师小结。

、指名分部分读课文。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品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的深刻含义,读懂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生字词。

、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讲读第一段,体会孩子的机灵。

、指名朗读第一段。

、质疑:文中的“黑色的碎片”、“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说明了什么?、在那惊心动魄的卫国战争年代,一个和我们年龄相当的孩子却如此沉着、机智地和敌人斗勇斗智,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中,你能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吗?
、学生反馈,课件出示相应的句子。

、指导朗读课文。

(二)阅读第二段,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自由读课文,注意人物说话的口气。

、质疑: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什么要做出天真贪玩
的样子?
、交流: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指导朗读。

(三)读读议议,学习第三段。

、指名朗读。

、讨论: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指导朗读。

(四)读读想想,学习第四段。

、默读第四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引导: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

三、总结
板书设计:、夜莺的歌声
诱敌——传信——摆脱
教学后记:语文教学既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又要注重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既要突出语文整体能力的把握,又要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

因而,教学本课时,教师,学生,文本要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通过多元对话,在阅读中珍视学生感悟语言的个体性,差异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树立开放的语文观,力求使课堂成为生活的课堂,本真的课堂,人文的课堂。

、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高尚品质。

二、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三、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

四、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抗日根据地地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默读课文。

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小英雄?请大家默读课文。

二、检查初步默读课文的效果。

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
这篇课文说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指导看抗日根据地地图。

)雨来的爸爸是干什么的?当时在芦花村发生了什么事?雨来有什么英雄事迹?
三、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四、巩固字词。

(用生字卡片抽读。


五、深入阅读课文第一至四段,理解主要内容。

(一)默读第一段。

提问:雨来住的那个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
读读芦花村的景色。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然后逐句地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再连起来读,比比怎样写好,同时体会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雨来的游泳本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让学生回答雨来的几种游泳方式。

)指导朗读:“往河沿跑!往河沿跑!”
应该怎样读?为什么?再读这一段的第五小节。

讨论这段的段意和小标题:(段意:开头写芦花村的景色,着重写雨来游泳的本领高。

小标题:“雨来游泳本领高”。


(二)默读第二段。

提问:夜校的学习条件怎样?雨来在夜校里受到什么教育?指导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小标题:“雨来上夜校。

”)
(三)默读第三段。

提问:这段主要说了几层意思?(两层意思:第一层从“有一天”至“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主要写鬼子开始扫荡了;第二层从“第二天”至这段结束,主要写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


指导朗读第二层。

重点朗读:“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

”“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把缸搬回原地方。

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

)(小标题:“雨来掩护李大叔”。


(四)重点默读第四段。

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
板书:哄骗利诱威胁毒打
课文中哪些词句把鬼子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时的丑态形象地勾画出来了?板书:露出满口金牙……鬼脸糖金戒指抽出刀……劈扭拉打揪拧撞
哪些词句可以体现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坚强不屈?
板书:“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没看见!”提问: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能表现得这样勇敢顽强?
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齐读第四段后,概括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

)(小标题:“雨来坚强不屈”。


总结以上四段的小标题。

六、布置作业:
读课文,说说雨来怎样掩护交通员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一)用生字卡片复习生字新词(读音、解词)。

(二)说说雨来怎样掩护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

二、深入阅读课文第五至第六段,理解主要内容。

指名读第五段。

提问: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芦花村的人们对雨来的死的惋惜和悲痛。

)课文是怎样来写的?
(先写了景色,以景抒情;接着写了芦花村的老人和孩子们对雨来的赞叹。


指导朗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照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读出老人赞叹、惋惜、悲痛的口气。

)齐读第五段。

小标题:“雨来死得可惜。


阅读第六段:
提出阅读要求:
(一)这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雨来不仅勇敢,而且非常机智?
(二)雨来没有死的原因一节,为什么放在最后?
(三)概括段意,并加小标题。

学生阅读后,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段意:雨来靠游泳脱险。

)(小标题:“雨来没有死!”)
三、自由阅读全文,要求:(一)找出文章的重点段。

(第四段)(二)分析围绕中心写一、二、三、五、六段的作用。

文章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句子优美,词语丰富,笔法生动,文章题材的取舍和安排,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等。


四、练习简要复述:雨来是个十二岁的小孩,为什么说他是个小英雄呢?请大家简要地来讲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天。

地点: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指地图);
人物:雨来。

事情的开始、发展:课文第三段内容。

高潮:课文第四段内容。

结局:课文第五、六段内容。

要求大家简要复述,抓住重点内容,其余简略复述。

指导重点段落的复述:回忆一下,第四段是怎么写的。

出示第四段的板书内容。

放映有关这段内容的幻灯,让学生观察幻灯内容。

各人轻声练习复述。

指名上台复述。

大家评议。

五、布置作业。

(一)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
、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逃生
教学后记:本篇文章篇幅比较长,因此我在课前就提醒自己一定要训练学生快速地读课文,了解内容。

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有情意的体悟与对流,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

可能是第一次接触这类的文章吧!结果学生阅读速度跟不上,我觉得引导也很吃力,看来,今后还要加强学生阅读速度的训练才行。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习课文的生字词。

、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形势发言。


、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抽读生字卡片。

、辨字组词。

、解释词语的意思。

、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说说文章主要将了什么?
(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信中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再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

、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

、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
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世界的和平出一份力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1、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习旧知识
、听写词语
、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习课文
、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
因为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这句话你读懂了吗?这些战争是必须发生的吗?
、面对这些不必要的战争,作者说应该怎么做呢?
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了解写信的格式,准备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

想想你要对这些孩子说什么?
鼓励他们不要灰心要勇敢地维护和平。

告诉他们有多少人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谈自己对他们的帮助。

三、课堂练笔。

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

四、作业
、感情地朗读课文。

、继续写信。

板书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要和平,不要战争。


教学后记:本课文较短,所以“读”就成了教学时的主要手段,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感。

而且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好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多少人正期盼着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

二、初步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同桌互相检查。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交流。

、读读想想: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反馈、指名读诗,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通顺。

、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四、阅读示范
、默读第三节,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想一想:夜空本身应该是什么样子?而正在经历战争的夜空呢?假若你生活在那个地方,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
五、自主阅读学习
、回忆学习方法阅读其余各节。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六、升华总结
、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宣读“儿童和平宣言”
七、作业:阅读选读课文《黄继光》
板书设计: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
教学后记:本课设计我从独立阅读课文特点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现诗歌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诵读感悟。

教学中以“情”为主线,从“激情铺垫自读悟情诵读悟情拓展抒情”步步生情,强调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达到对诗歌的理解感悟,并结合实际所搜集的材料来深化主题。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着的情感,理解对和平得呼唤。

、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的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学生书写“读读写写”得词语。

、师听写
三、学习“我的发现”
、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得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小节。

四、学习“日积月累”
、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总结:流传千古的词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能让我们多日积月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第二课时
一、触景生情
、搜集残酷战争相片。

、启发谈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这张相片是年月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二、真情表达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相片,展开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指导观察和表达
、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以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在说得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三、课外延伸
搜集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讲给你的朋友听。

第三课时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你们平时都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关注国门外发生的事情。

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

二、召开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时事”、“教育”、“日常生活”三个版块代表分别发言,每人发言后有一分钟的提问时间。

、评价他们的发言,教师参与交流、指导。

、总结他们的优缺点再次准备。

、新闻发言人发言。

、选出“最佳新闻发言人”“最佳新闻”“头条新闻”等。

、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

三、师生总结
、通过今天的发布会,你有一些什么样的收获?
、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关心国内外大事,同时,
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渠道锻炼自己的口才,增加自己的胆识,像这样的发布会我们以后还会经常进行,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种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