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民工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论当前农民工的生存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行政管理
层次:本科
年级:09秋
学校:咸阳分校兴平工作站
工作单位:秦岭中学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2011年3月15日
“论当前农民工的生存问题及对策”
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农民工成为中国社会分层正在形成和发展的一个特殊群体。
农民工是介于农民与工人之间的一个群体,他们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但他们的身份仍然是农民,户口在农村、家在农村、土地也在农村,它是一个职业与身份不一致的群体。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加之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的宽松使农民工涌入城市的速度逐步呈上升趋势,他们主要向劳动力需求较高、收益较高、对外来劳动力限制少的地区聚集,流动范围广,流动频率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
农民工处于何种生存境况?他们的基本权益和合法权益有没有得到充分而有效地保障?
农民工问题是一个当务之急的社会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症结,也是城市化历程中的重要问题。
农民工更好的走进城市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一步。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基本观点
一、研究的主要问题
1、农民工素质偏低
2、劳动力廉价
3、收入水平低
4、工作强度大
5、劳动合同订立尚不规范
6、社会保障与福利待遇差
7、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二、研究的基本观点
1.加强农民工管理主体的建设,设立城乡农民工代办处
2.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
3.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
4.加强农村土地政策改革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进度安排
(一) 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调查了解我国农民工生存的现状。
(2)分析我国农民工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3)提出农民工权益保障的设想可供绩效管理的对策。
(二)采用的研究手段:
本文通过对绩效管理理论和方法等的研究,找出目前绩效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文献调研、专家咨询、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分析研究农民工生存问题及其对策。
文献调研,就是通过对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了解绩效管理的现状,借鉴有参考价值的理论和方法,使研究工作有章可循。
从各类书籍、报刊、杂志、网站上搜集相关信息资料作为研究的背景信息
专家咨询,就是通过与专家们的面谈、访谈、咨询等有效形式,深入了解有关学者、专家们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广泛征求他们对绩效管理的意见,力求使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的选择科学、客观、合理、实用。
问卷调查,就是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深入农民工内部,通过实践了解农民工生存绩效管理的现状。
四、参考文献
[1]作者:曾宪值篇名:我国农民工问题探析年份:2003.9.2
[2]作者:万向东篇名:农民工非正式进入的动机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员篇名: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出版社:安徽日报年份:2007.2.12
[4]作者:李华罡篇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两难困境年份:2008.1.5 [5]篇名: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出版社:工人日报年份:2008.7.8 [6]作者:佚名篇名: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的调研报告年份:2008.1.19 [7]篇名:陕西咸阳兴平1.5万农民工打工无忧来源:陕西农业信息网年份:2007.3.29
五、提纲
一农民工的基本生存状况及成因分析
1.基本素质偏低
2.劳动力廉价
3.收入水平低下
4.工作强度大
5.劳动合同订立尚不规范
6.社会保障与福利待遇差
7.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8.职业与社会身份背离
二农民工权益保障的设想
1.加强农民工管理主体的建设,设立城乡农民工代办处
2.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3.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
4.加强农村土地政策改革
浅谈农民工生存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农民工成为中国社会分层中正在形成和发展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是介于农民与工人之间的一个群体,他们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但他们的身份仍然是农民,户口在农村、家在农村、土地也在农村,它是一个职业与身份不一致的群体。
针对这一现状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设想解决农民工进入城市的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生存问题对策
Abstract: The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s social stratification i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special group of peasant farmers and workers, between workers are between one group, they are no longer engag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ut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but their identity remains a farmer, residence in rural areas, homes in rural areas, land is also in rural areas, it is inconsistent with a professional and identity groups. In response to this situation to discuss and propose ideas to solve the relevant issue of migrant workers into the city.
Keywords: migrant workers, survival, response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城乡结构的变化使城乡贫富差距拉大,以及城市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一大批农民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相继涌入城市,融入城市,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他们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他们的看法,从此一个新的名称出现了——农民工。
农民工成为中国社会分层中正在形成和发展的一个特殊群体。
农民工是介于农民与工人之间的一个群体,他们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但他们的身份仍然是农民,户口在农村、家在农村、土地也在农村,它是一个职业与身份不一致的群体。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加之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的宽松使农民工涌入城市的速度逐步呈上升趋势,他们主要向劳动力需求较高、收益较高、对外来劳动力限制少的地区聚集,流动范围广,流动频率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
1农民工的基本生存状况及成因分析
农民工处于何种生存境况?坦率地讲,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年来农民工一直作为边缘化的特殊群体而工作和生活着,他们的基本权利和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保障,许多农民工的生存境况令人堪忧。
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民工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又是身份社会的受害者。
他们的基本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点:1.1基本素质偏低
改革初期,农民工主要以年轻人为主,65%为初中,高中、中专和中技占21.6%,小学占11.2%,文盲、半文盲占1.4%,大专及大专以上仅占0.7%。
1.2劳动力廉价
作为“廉价劳动力”,工资水平低,而且拖欠工资时有发生。
在用工企业的概念中,把农民工与廉价劳动力划上等号。
农民工工资水平很低,同工不同酬,是一个普遍的就业现象。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长期以来把压低农民工工资作为降低企业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
这是公开的秘密。
有的企业主直言不讳地抱怨,“如果提高农民工工资,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将不存在”。
即便是很低水平的工资,企业还是想方设法拖欠。
这在建筑行业是普遍存在,在其他行业也屡见不鲜。
2006年以来,尽管清欠农民工工资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1.3收入水平低下
据了解,在广东省,76.3%的农民工收入都在1000元以下,生活还算可以;
63.2%的农民工收入在500元—1000元之间,勉强可以生活;13.2%的农民工收入只有500元以下,几乎是入不敷出。
为了赚钱,所以他们只有加班。
据农业部调
查,2003年上亿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仅为640元。
1.4工作强度大
农民工主要从事二、三产业,以重体力劳动者居多,时间长、强度大,月休息8天以上的农民工占6.9%,5-7天占5.4%,3-4天占11.5%,1-2天占12.4%,无休息日的占63.8%。
1.5劳动合同订立尚不规范
据了解,71.7%的农民工和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都存在霸王条款,而只有46.3%的劳动合同是经过双方协商签订的,这说明劳动合同签订率虽然很高,但由于合同中“霸王条款”普遍存在,即使农民工持有合同也无济于事。
劳动合同签订质量不高,有44.8%的农民工手中没有合同文本,而且大部分农民工对合同中的权利与义务都是“不记得”或是“说不清”。
有的签署的劳动合同本身就是无效的。
在私营个体工商户中农民工的合同签订率只有10%左右。
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规避《劳动法》要求对劳动者承担的义务,除了采取故意拖延的办法不与农民工签订合同外,还通过逐步清退合同工,改用劳务工,不与农民工发生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
这样用人单位可以把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变为简单的“干多少活,给多少钱”的经济关系,以减轻企业的管理负担和劳动力成本。
1.6社会保障与福利待遇差
进城的农民工由于不被城市认可为该城市的成员,因此也被排除在福利之外。
绝大多数农民工没有生活补助,在社会保险上,厂方为农民工参保率低于30%,他们与城市居民有相同工龄却得不到同样的工资和奖金。
对于住房、公费医疗、子女教育福利更没有。
1.7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由于农民工处于一个边缘阶层,是一个特殊群体,以前他们想让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们却由于不是城市中的一员,却很难享受到与城市子女同等的教育。
为了使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脱离农村,以后能够过上好的生活,所以他们要交一定的跨区费、借读费,但与此同时,就给本来收入就不高的他们,增加了更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最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很多针对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优惠政策,免除学杂费、取消了跨区费和借读费,减轻了农民工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1.8职业与社会身份背离
“身份是在特定社会结构模式中所占据的一个位置”。
简单的说,身份就是地位的不同表述。
一个人的身份所代表的就是他在社会关系体系中的地位。
角色是身份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地位的外在形式,通常情况下,角色的转换与身份的转换是一致的。
职业是最主要的正式角色,一个人获得了某种职业随之也就获得了
相应社会身份,占据一定的社会位置,但这一状况在农民工身上发生了变异,出现了身份与角色的背离,也正因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
我们遵循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采取分层分类法。
就农民工自身而言,我们采取把农民工分层分类,根据农民工自身的知识技能,就业状况,社会经济地位等各方面为依据。
符合一定条件的人员准予享受与城市居民部分等同的福利待遇。
对各项制度而言,也不是某个农民工一旦获得准入就享有全部的政策优惠。
对于政策也采取分层分类,由于刚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对各种福利需求不同,有的需要解决就业,有的需要解决子女教育,因此针对农民工的不同需求,我们让农民工先不同程度的享受部分政策。
这种分层分类也是考虑了城市发展,所以对于哪些农民工先享受哪些政策要结合农民工需求,市场供求和城市发展来综合考虑而定。
这种分层分类的享有城市待遇是建立在有组织的农民工的基础上的。
分层分类的进城体制是一个动态的流动过程。
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以“个体排他”和“激励机制”为基础的。
分层分类是城市主动的容纳农民工,接受他们,让他们更早地实现经济上的,社会上平等。
分层分类也是一种选拔方式。
这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
分层分类解决了城市户口一刀切的现象,降低了制度门槛,以经济办法代替行政手段。
分层分类的方法有待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2农民工权益保障的设想
针对农民工存在的普通问题,现提出以下设想解决农民工进入城市的问题。
通过这些设想使农民工能更有效地,真正地,更好地进入城市,融入城市,成为城市中的一员。
2.1 加强农民工管理主体的建设,设立城乡农民工代办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别是在引导农民进城就业上,尽管政府职能部门做了很大努力,尤其是订单转移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每年仍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自发地盲目外出,常常导致较多的回流现象,造成了人力财力的浪费。
农民工自身的组织化程度低使得许多问题不能及时,合适的解决。
当农民工出现了问题,他们不知道找谁,不知道去哪里解决,因此说要让农民工更好地走进城市必须使农民工成为一个有组织的群体。
那么建立一个有序,规范的农民工群体,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农民工享有城市待遇的组织基础是农村和城市的代办处,农民工进城务工必须在当地城市进行务工登记,否则无法享有政策优惠,也无法成为城市的一员。
城市代办处要及时,真实记录农民工经济,知识,技术等方面情况,并根据其变化及时调整其准入条件。
与此同时,也要求在程序上建立农民工准城市户口,该户口上记载农民工的各项条件和享受的各项政策。
所以最好在各个城市和农村设
立农民工代办处。
在农村,农民工代办处的职能也可以由当地的村委会兼任。
他们的职责是负责登记本村出外打工人员并且统一组织本村人员外出到各个城市打工。
农村代办处将每年每批外出农民工资料转传给城市代办处,便于统一管理。
作为当地代办处还应大力收集用工信息,以便本村出外务工的农民咨询。
这些务工咨询信息由城市农民工代办处统一收集,传递给农村,使整个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形成一个密切的循环体系。
城市中的农民工代办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在城市设立农民工代办处是针对农民工这个群体对城市的特殊性而定的。
这有利于农民工在城市的有序化,规范化;有利于解决农民工的福利待遇问题;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农民工务工问题;有利于解决农民工与城市的各种冲突;有利于解决每年农民工的特殊问题。
例如:民工潮等。
设立城市农民工代办处对实现农民工组织化是非常关键的。
这个代办处有类似工会性质,每年代办处向本城市各招工单位收集务工信息或者各个需要务工人员的单位到此登记。
当每年农民工到该城市务工时直接地向农民工代办处咨询相关信息,并且登记自己的相关资料以便在城市的统一管理。
这样一来,大批农民工在城市就会更合法地务工,更有组织化,相关的权益也能受到一定的组织保障。
城市农民工代办处有政府相关部门组建,性质属一个行政部门,但这个部门仅是一个过度阶段的部门,是为了确保农民工在城市更好的生活,同时也为了城市与农民工能协调发展。
有了农村和城市代办处,就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劳动力市场,这也为解决农民工问题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农民工务工的组织化,规范化必定能使农民工在城市里更好生活,必能减少农民工与城市的冲突;也减少了许多社会不安定因素。
所以,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乡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制,同时借助媒体广泛宣传,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向外输送农村剩余劳动力。
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和鼓励成立“劳务输出公司”等中介组织。
把农民工的一些组织管理交给市场,让社会来管理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
让农民工真正的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
2.2 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劳务输出地和农民工就业地的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建立符合农民工特点的培训机制,要在农民工培训上给予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上的投入。
要面对市场的需求,针对农民工自身素质的实际,进行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
2.3 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
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专门建立农民工法,让农民工问题的处理做到有法可依。
尤其是输入地政府应加
强对进城就业农民的管理和服务,诸如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住房问题、户籍管理问题等等。
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建立相应的法律援助制度。
另一方面要从维护农民工切身利益出发,利用各种形式向农民工传授有关法律、法规常识,使其能知法、懂法、用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4 加强农村土地政策改革
前面的论述过程已经涉及到土地政策改革影响了农民工的进城。
农民工一方牵带一份土地,另一方面放弃土地耕作来城市务工。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而且也阻碍了农民工更好地走进城市。
因此,农民真正的融入城市必须切断其与土地的关联。
进城务工人员必须放弃自己拥有的土地,当然这是一种有偿放弃。
进城的农民工以合同的形式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转让给集体,由当地村委会统一承包给大农户实现土地规模化,机械化经营,而对于这些农民工每年可获得一定的补助。
或者可以换取股权,由村委会将这部分收入替农民工入股集体企业或国有企业,让他们定期收取股息作保障。
有关方面一定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做好在外务工人员土地承包经营的转让工作。
农民工问题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特有的现象,农民工能否更好地走进城市的问题只是人们的一个初步研究,希望组织化,分层分类法等设想能够为更好地解决农民工问题开辟一个新的领域和视角。
农民工问题是一个当务之急的社会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症结,也是城市化历程中的重要问题。
农民工更好的走进城市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作者:曾宪值篇名:我国农民工问题探析年份:2003.9.2
[2]作者: 万向东篇名:农民工非正式进入的动机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员篇名: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出版社:安徽日报
年份:2007.2.12
[4]作者: 李华罡篇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两难困境年份:2008.1.5
[5]篇名: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出版社:工人日报年份:2008.7.8
[6]作者:佚名篇名: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的调研报告年份:2008.1.19
[7]篇名:陕西咸阳兴平1.5万农民工打工无忧来源:陕西农业信息网
年份:2007.3.29
09秋行管: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