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角度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多层次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传媒
从不同角度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多层次主题
李
月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7)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5)03-0196-03
作者简介:李月(1992—),辽宁辽阳人,现就读于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摘要约瑟夫·海勒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
《第二十二条军规》也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
海勒用他高超的技巧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滑稽而又悲惨的世界。
他用有趣而又令人震惊的语言展现了美国社会战时以及战后的黑暗官僚制度。
本文试图通过不同角度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多层次主题,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部小说。
关键词《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多层次主题Interpretation of the Multi-leveled Theme of "Catch-22"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Li Yue
Abstract Joseph Heller is a famous novelist of contemporary America,and his masterpiece "Catch-22",hailed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novels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literature,is also a representative work of black humor.With his superb techniques,Heller shows us a funny but miserable world.With his amusing but shocking words,he reveals the wartime and post-war dark bureaucracy in American society.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rpret the multi-leveled theme of "Catch-22"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aiming to help the readers better understand the novel.Key words "Catch-22";black humor;multi-leveled theme
《第二十二条军规》自1961年出版以来,人们对于它的评论褒贬不一。
尽管有很多人批评这部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仍凭借它独特的风格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对其反复地品味和分析。
黑色幽默是一种使读者在笑声中充满泪花的幽默,是一种极具讽刺意义的夸张的艺术手法。
海勒通过黑色幽默和语言的巧妙运用来表现了社会结构的问题和人们的心声。
作者运用高超的写作技巧表现小说的多层次主题,体现了一个病态疯狂、处处荒诞的世界。
小说虽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背景,但纵观全书作者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很多。
实际上战争在这部小说中并不是十分重要,它只是隐喻了一个秩序混乱的世界,在这样一个混乱的世界里,人性也扭曲了。
作者通过一种荒诞离奇的战争形式来描绘他眼中的美国社会,所有的人都生活在一个完全疯狂的战争世界中。
当所有服役的军人都处于困境而又无法摆脱的境地(即第二十二条军规)时,主人公约瑟连认识到自己的
处境并开始转变。
他不断坚持竭力摆脱这一切,而且勇于同不公正的军事官僚制度进行抗争直到他最后逃亡瑞典。
因此,这本书的意义就是在表面疯狂的战争画面下面对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状态以及生存意义的深层思索。
然而“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第二十二条军规》我们可以发现它所蕴含的多层次主题。
1从个人角度解读
1.1对自由的追求与逃避
主人公约塞连是驻扎在意大利一个小岛上的投弹手,他聪明而又敏感。
他是一个爱国而又勇敢的战士,但当他意识到他所处的荒谬境地时他开始转变,他试图尝试一切方法逃避飞行、逃避死亡。
可以说约塞连是一个反英雄式的人物,但他这样做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怀着一腔热血勇敢地投入战斗,立下战功,擢升为上尉。
但当他亲眼目睹了种种疯狂、残酷的现象后,他意识到自己受骗了。
他并不想如同垃圾一样牺牲在战场上,也不想同当权者同流合污。
他不想靠吸食他人的鲜血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试图同黑暗的官僚制度抗争,但最后他选择了逃避。
逃避是人们规避祸患的一种方式,是人类的本性,但有时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有人说他是一个懦弱的人,但我认为约塞连是一个真实而又可爱的人。
他渴望自由、珍惜生命并为摆脱困境而努力,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丧失良知。
通过对约塞连的形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对于自由的渴望和对死亡的恐惧。
约塞连为生存而斗争的过程也是他追寻自由的过程。
1.2人性的缺失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人性是缺失的,冷如机械,死亡也变得模糊。
小说中存在着四种典型人物,分别是以卡斯卡特司令官为代表的当权者、勇于同黑暗官僚制度斗争的战士、疯狂但并未丧失全部良知的人以及那些已经死去的人。
“死者”是《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最具特点的人物,因为他们仅仅存在于纸上。
他们是悲惨的,因为他们必须死亡。
马德刚到部队2个小时还没有来得及报到就死于战场,但因为没有报到,他的死亡不被官方认可,官方认为他依然“活着”。
医生丹尼尔乘坐的飞机出了事故,遇难名单上有他的
196
Total.303
January 2015(C )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总第303期2015年1月(下)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名字,官方便认定他“死了”,即使他并没有乘坐这架飞机。
在这里死亡的标准并不是生理的终结,而是一种政治的需要,官方的一纸空文便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黑暗的官僚制度不断地压榨底层的人民,使人们失去了个性完全成为当权者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
小说最耐人寻味的是开头对一个浑身缠满白色纱布的士兵的描写。
“他无声无息地躺在病床上,全身素白,插着两只管子,一只负责给养,一只疏导排泄。
唯一可以辨认他是个人的依据是他嘴上的那个皮开肉绽的大洞。
”人们无法辨别这个人是否还活着,他的存在是一种象征。
正如牧师海德格尔所说:“人们通过他人的死亡意识到自己的死亡,但他人的死亡却不能代表自己的死亡。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作者对人性的缺失进行了大量的描写。
作者意在通过这种人性的缺失反映出现代美国人无意义的生存状态。
小说中人性的荒诞实际是人们为脱离困境的苦苦挣扎。
人们试图摆脱这个混乱的世界,虽然大部分人都失败了,但是我们仍然渴望着自由,我们仍可以看到希望,正如约塞连最后逃亡瑞典一样。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作者的用意并不是绝望而是希望。
作者坚信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能将人们从丧失人性的战争熔炉中解救出来。
2从社会角度解读
20世纪60年代,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下,人们的精神领域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纳粹分子对犹太人的大规模屠杀和广岛原子弹的爆炸对美国人的思想产生巨大影响。
人们开始对现存的社会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产生怀疑。
二战结束后的冷战、麦卡锡主义法西斯式的统治以及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更是让许多美国人对整个人类的处境感到困惑。
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讽刺小说。
一方面作者讽刺了战争的残酷行径和军中腐化堕落的制度,另一方面作者又揭示了西方社会人们迷茫的生存状态。
这是一个混乱的世界,对士兵来说他们真正的敌人并不是德国人,而是他们的长官。
当权者不断增加飞行命令,用士兵的生命为自己建立功勋。
作者对黑暗官僚制度的描写反映了美国经济社会所隐含的问题。
小说处处透露着荒诞。
荒诞是黑色幽默主要的艺术特征之一,在小说中,作者荒诞化的处理方式赋予小说更深层次的内涵。
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社会是荒诞的,人性是荒诞的,军规本身就是荒诞的。
战争中,每个人都在军规的舞台上上演着成功与失败。
军规的荒谬存在决定了士兵的命运。
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规定,完成飞行任务满32次就可以不再执行飞行任务,但是军规又规定士兵必须服从长官的命令。
飞行大队司令官卡斯卡特上校为了自己早日当上将军,不断增加飞行次数,使士兵们都处于危险之中。
军规规定:只有疯子才可以不完成飞行任务,并立刻遣送回国,但要求本人提出申请。
但“如果你能证明你疯了,那么就
说明你没有疯”。
正是这种荒谬的军规逼迫着士兵们永无休止地战斗,直到战争结束或死亡。
如果说战争为死亡提供了可能性,那么军规就是加速死亡的催化剂。
军规使士兵陷于两难的困境,服从军规就意味着死亡。
如同命运的圈套,在军规的迫使下士兵们不断死于飞行任务,看似荒唐,实属无奈。
约塞连可以在感恩节上大骂上帝,但是面对军规他则束手无策。
军规看似无形,实则一张天罗地网,人们的任何抗争都是徒劳,只能是越陷越深。
这不仅是对战争残酷行径和军中腐化堕落制度的讽刺,也是对二战之后整个西方人们生存状态的深刻揭示。
海勒通过多元化的写作手法,展现了战时和战后西方人们的生存状态,揭露了现代社会的混乱与疯狂。
3从道德角度解读
《第二十二条军规》自问世以来,饱受争议。
很多学者质疑它所折射的道德观。
但实际上,对于道德的选择并非那么简单。
纵观整部小说,人们对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道德批判多源于小说中人物的叛逆行为。
我们会把约塞连的逃逸定义为“不道德”,是因为我们使用一种定性的标杆去衡量他的行为。
但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人们处于道德困境之中。
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人类无法理性地辨别什么是道德,这是一个道德疯狂的世界。
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标准来评价小说中的米洛,那么他绝对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人。
为了减少自己的损失,他把卖不出去的棉花做成棉花糖给士兵吃。
在米洛的世界里只有金钱,他为了私利他可以出卖战友,甚至是自己的灵魂。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米洛其实也是这个荒诞社会的受害者。
在这个危机四伏的荒谬社会中,想要安稳的生存就必须变得麻木,残酷的生存条件促使米洛堕落,只为金钱而活。
正如海勒本人所说:“米洛非但不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实际上是一个天性纯真的人。
”而人们宗教信仰破灭是社会道德的沦丧的主要原因。
宗教是西方社会个人精神信仰的源泉,它提倡平等自由,友爱互助等价值标准。
人们希望通过宗教信仰来解决社会问题,填补人们空虚的心理。
但是战争和混乱的社会秩序给人们的心灵和肉体上都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使人们对昔日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产生怀疑,人们的宗教信仰也随之破灭。
这一点也体现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
作者借约塞连之口对宗教信仰提出质疑。
正如约塞连所说:“一个真正富有同情心的上帝是绝不会允许世间有这么多的苦难和不幸。
”作者想通过对人类荒谬境地的描写向人们说明战争是不道德的,战争腐蚀人心并制造混乱,使那些利欲熏心的当权者有利可图,在这样一个世界中,许多人都陷入了道德的疯狂之中。
道德的疯狂使人们变得消沉、迷茫,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这个社会就没有道德了,而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重建道德观。
4从存在主义角度解读
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谬的,存在是痛苦的,只有抗
197
文艺传媒
相互作用,也积极主张从社会现实中去解释文本理论。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詹姆逊似乎并没有强调意识、理论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在某些方面忽视或否定意识文本的反映特性。
第二,“全球叙事”是不是只理解不同生产模式之间的结构转换,而不研究不同生产模式发展的因果联系。
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指出人类社会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内在线索,而且这一发展规律是由人类社会现实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
而詹姆逊的“全球叙事”理论只是在解释不同的生产模式之间的结构转换,而不是强调各种生产模式之间的因果联系;承认历史的规律性,但弱化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问题。
他更强调叙事中或者文本中的历史而忽视和弱化现实的历史,从这个角度看,“全球叙事”理论似乎弱化了马克思主义。
第三,“全球叙事”强调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或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域,并且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形态或生产模式的揭示主要看作是一种乌托邦等。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维方式,这一点是正确的,但是马克思主义更是一种理论指导原则,能指导人们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并最终指导实践,一切认识、意识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概括,具有科学性、实践性。
因此詹姆逊在这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存在片面性,没有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
4结论
综上所述,詹姆逊的全球叙事理论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提出了许多值得参考的问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他在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片面性,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特点。
在研究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我们必须着眼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从而进一步构建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加以批判借鉴。
参考文献
[1]李简瑗.浅析詹姆逊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J].兰州学刊,2008(6).
[2]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张旭东,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7:161.
[3]赵光武,黄书进.后现代哲学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155-163.
编辑李少华
争和死亡才能摆脱这种困境。
存在主义文学在思想内容上体现出反传统、反理性和个人主义的倾向。
它侧重描写现实社会的荒诞性,否认乐观主义。
“境遇”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一大特点之一。
在这类文学中的人物往往都是处于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他们在厌倦、恐惧、烦恼与迷惘中领悟自己的存在。
对生存环境的恐惧感逼迫主人公进行“自由的”生存选择直至生命终结。
因此,这类文学大都是描写荒谬世界中个人的孤独、失望以及无限恐惧的阴暗心理。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存在主义的阴影无处不在。
在军规笼罩下,士兵都陷于死亡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士兵们只能无条件地服从长官,在一次又一次战斗中目睹一系列血肉横飞的景象。
不同于其他人,约塞连是清醒的。
为了争取个人生命的自由和尊严,不让自己在爱国的名义下被夺取自己宝贵的生命,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抗。
看着同伴一个个死去后,约塞连既不想继续呆在医院里,又不甘心成为当权者的牺牲品,于是他决定逃往中立国瑞典。
最后,他终于摆脱了“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控制,获得了真正的独立和自由。
存在这一概念属于哲学范畴,因此存在主义作品多反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分析,《第二十二条军规》深刻阐述了20世纪最突出的几项哲学命题。
没有终极目标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始终处于无所适从的位置,茫然、不安和恐惧成为他们最大的心理特征。
世界和人类所处的环境都是荒诞的。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小说,体现了“黑色幽默”独特的艺术魅力,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荒诞离奇的世
界。
小说通过机智语言以及对传统文学观念的颠覆,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战争画面,揭示了战争对人身心的折磨与摧残,揭示了整个美国乃至西方社会的混乱与疯狂,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因此,这部小说被世人誉为美国“60年代的史诗”和“描写疯狂世界的典范”。
小说往往在不经意的调侃中,在引人发笑的片刻中,露出讽刺的锋芒,直逼社会荒诞的本质,读来意味深长。
作者通过严谨的结构和细腻的写作技巧,突出了发人深省的多层次主题。
因此从不同角度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的多层次主题。
也许当我们第一次读这部小说时,我们会被这部小说的“支离破碎”所迷惑,但当我们反复研读时,我们就会了解海勒的独具匠心。
海勒将小说中的各种要素融合起来,以一种激进的文体表达方式让读者意识到,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存在。
参考文献
[1]Heller,Joseph.Catch-22[M].New York:Dell Publishing,1985.
[2]常耀信.美国文学评选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3]李公昭.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导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
[4]刘洪涛.外国文学作品导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刘念兹,王化学,曾繁亭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M]济南:山东人
民出版社,2001.
[6]朱维之,等.外国文学史·欧洲卷[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编辑李少华
(上接第195页)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