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作者:高艳薇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6期
摘要: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门诊2008年1月~2012年4月就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实验组39例和米非司酮对照组39例,回顾相关资料。

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5%,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米非司酮;疗效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1]。

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而引起疾病,从而引起以痛经、月经不调及不孕不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系列病症[2]。

近年来,乐亭县医院妇产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9例,并设置39例病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妇科常规检查、B超、肛诊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诊,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3届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并排除子宫及卵巢恶性器质性病变。

随机将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实验组)和丹那唑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年龄为24~45岁,平均(31±5.45)岁;病程1~13年,平均(4.35±3.72)年。

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0~47岁,平均(30±4.62)岁;病程1~14年,平均(4.75±4.62)年。

在此次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未经过其他任何治疗;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1.2.1中西医结合实验组于月经干净后第3 d开始,进行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具体方法:仪器为中频治疗仪(北京博医康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中药离子导入的处方:三棱、莪术各10 g、丹参15 g、红花5 g、菟丝子15 g、赤芍12 g、桃仁5 g、淫羊藿12 g。

上述药物用布包好在锅内蒸透,放于下腹部,选用"离子导入"档,治疗强度为30 mA,30 min/次,每包药剂应用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1个疗程;于月经来潮前3 d至月经干净止,以化瘀温经止痛法为主,给予化瘀止痛方[3]:血竭3 g,蒲黄(包)、苏木各12 g,没药6 g,当归、赤芍、延胡索各12 g,肉桂(后下)5 g,乌药6 g,随证加减,1剂/d,水煎,分3次口服,疗程3个月。

1.2.2对照组患者口服丹那唑200 mg,2次/d,连续用药3个月。

1.3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3届学术会议修订的拟定的疗效标准[2],治疗前后在月经周期的相同时期进行B超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及妇科查体情况进行疗效判定。

痊愈: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内包块等局部体征基本消失;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缩小;有效:症状减轻,包块无增大或缩小,停药3个月内症状不加重;无效:注意症状无变化或恶化,局部病变有加重趋势。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的比较用χ2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治疗结果实验组痊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4.62%。

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4.10%。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显著,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复杂,既是良性病变,又表现出恶性行为(可在全身多个部位种植)[4]。

和正常子宫内膜不同是,异位子宫内膜坏死后不能排除体外,可出现坏死、纤维化等改变。

患者可出现痛经、月经不调、尿频、尿痛等临床症状,
在中医上,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痛经"、"月经失调"、"不孕"等范畴,离经之血积而不散,淤血阻滞,不通则痛,血瘀日久,乃成症瘕积聚而致。

本研究实验组中,三棱、莪术破瘀通经;菟丝子、淫羊藿补肾益精;丹参、红花、赤芍活血祛瘀;诸药合用能化瘀散结,补肾益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攻补兼施,使肾气盛,淤滞得消。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是将中药成分以离子形式导入病变周围,使之在局部保持高浓度药效,充分发挥药理作用,药物在局部发挥作用时间得到延长。

温肾药有调节免疫及类似内分泌激素作用,能调节性腺和肾上腺功能,并能激发肾上腺释放皮质激素。

化瘀药具有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性质,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促进增生病变的软化和吸收,对代谢、免疫、抗凝和纤溶均有影响[3]。

在本研究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84.62%)明显高于对照组(64.10%),差异显著(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也显示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均不能使所有异位的子宫内膜消失,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更深入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寻找更为有效治疗方法以达到治愈目的。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与设想[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5):478.
[2]丁玉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532-533.
[3]胡蔚洁.温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7):684-685.
[4]徐增祥,史常旭.现代妇产科治疗学[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65.
[5]杨春桃.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比较[J].医学信息,2011,24(10):183.编辑/肖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