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次语文月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2分)

1、结合句子,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字注音。(2分)

(1)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dǐng( )沸。

(2)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shàn( )笑。

(3)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品析下面的句子。(任选一句)(2分)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B.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光未然《黄河颂》)

我来品析()句:

3、名著阅读。(4分)

(1)《童年》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

一部,其他两部为《》、《》。

(2)《童年》讲述的是(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

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4、请仿照例句写出你的联想或想像。(不要求句式完全一致)(2分)

一个“雨”字,让我仿佛看到了漫天的小雨淅淅沥沥地洒落,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个“山”字,让我仿佛看到了

一个“淼”字,让我仿佛看到了

5、观看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共3分)

(1)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1分)

(2) 仔细观察这幅漫画,从多角度思考,说说它反映了

怎样的社会现象。(2分)

6、综合性学习。(9分)

成长,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成长不仅仅是指生理上的发育,更多的还是心理的成熟。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篇与“成长”相关的文章,某班同学还借此开展了一次以“成长”为话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就是他们学习活动的几个环节,请你参与其中。

活动一:名言警句伴我成长。名言警句是精神的食粮,它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当你骄傲时,它提醒你谦虚;当你沉沦时,它激励你奋进;当你忘形时,它告诫你冷静……请说出伴你成长最重要、你最喜爱的一则名言。(2分)我最喜欢的名言是:

活动二:伴随成长的不仅有欢声笑语,还有烦恼愁思。说说你成长过程中最大的烦恼是什么?想想你打算怎样克服这些烦恼?(3分)

我的烦恼是:

我打算这样克服:

活动三:学校广播台开辟了以“成长”为话题的专栏。请你仿照示例为该栏目设计两个栏目名称。(2分)

示例:①成长在线②成长心语

我的命名:①②

活动四:成长中离不开父母的呵护,离不开老师的教导,离不开朋友的支持……回想成长的经历,许多的事记忆犹新,许多的人感激不尽。说说成长中最值得你感激的人是谁?并用你最真挚的话语向他(她)诉说你的感激之情。(2分)

我最感激的人是:

我最想说的话是: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38分)

(一)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完成7—8题。(4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通过描写的景色,表达了自己的之情。(2分)

8、请展开想象,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海上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图景。(2分)

(二)阅读《伤仲永》,回答9—12题。(10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2)稍稍宾客

..其父()(3)不能称前时之闻.()(4)贤于.材人远矣()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1、本文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而略写仲永才能衰退乃至“泯然众人”的情形。请你说说作者这样安排详略的用意是什么?(3分)

12、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

....,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3分)

(三)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回答13—16题。(10分)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超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剂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3、请你指出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何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4、文中说明闻一多先生“作出了卓越的成绩”请你分点列举他的成绩(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