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走班制教学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分层走班制教学”
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对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
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
它的特点: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合又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它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
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分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必然
1、学生个体差异的必然需要
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有的,对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对知识的接受水平的差异也是客观存有的。
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假如在英语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水平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
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3、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表达出教育的个性化。
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发展机会的基础上的,追求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而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
所以,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水准、方式、方法和水平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
4、各校英语成级现状的必然需要
以2017秋季全县期末考试我班的英语成绩分段为例:
面对这些情况,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实行针对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
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三、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升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升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总来说之,通过这个教学法,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水平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水平。
四、分层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1、学生分层操作模式:
(1)将年级所有班级打散,按每个学生的英语成绩、潜力和学习态度重组新的英语教学
班级。
成绩较差的组成“A层”教学班,成绩较好的组成“C层”教学班,其余的同学组成“B 层”教学班,三个层次的学生采取走班制分别在三个教室,有三个英语老师同时上课。
(2)分层时采取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建议、学生自愿选择相结合的办法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水平和水平的层次。
(3)学生分层依据。
A层: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水平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基础扎实,接受水平强,学习自觉,方法准确,成绩优秀。
2、学校分层教学班级师资配备原则
分层走班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
所以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1)每个任课教师都要任教至少两个层面的学生。
(2)师资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
根据以上原则师资配备由教务处协同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安排。
3、学校分层走班教学基本实施程序
(1)分层教学领导小组要搞好分层教学的宣传发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理解到实施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自我选择。
(2)学生根据学校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实行选层,填写选层单。
(3)年级对各班学生选层情况实行汇总、统计,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调整、编排出分层教学班学生名单。
(4)教研组、备课组根据所能开设的不同层级数、所能接纳的学生人数以及对教室、场地设施的要求,讨论并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确定各层次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方式并报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5)学校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对学科上交的方案实行整合、协调,并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编排课表(课表至少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四个要求)。
4、学校分层走班教学管理
(1)组织建设:相对于行政班来说,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的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的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3个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增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做好新教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平行班班主任做好。
(2)动态管理:新教学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学期期中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能够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层,不存有“一劳永逸”的“A层生”和“C层生”,将对部分学生调整层次。
(3)座次安排:教学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置听课,由教学班班主任安排好各班的座次,注明姓名、学号和行政班所在的班级,以便管理。
新教学班学生在走班期间,不得翻动其他同学的物品,如有损害,将严肃处理。
(4)作业辅导、自习安排:学生晚自习在行政班自修。
因为每个任课教师承担2个班的教学工作,所以每位老师的学生来源是年级3个班,这给课后辅导和作业收发带来了较大困难,安排了每周1-2个晚自学,要求全体数学任课教师下班辅导答疑,备课组通力合作,
共同承担辅导。
(5)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即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即时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展开工作。
五、分层教学的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分层模式
分层次地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学习目标时要表达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
第三、不能够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理解层面上,对A 类学生要实行适时的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2、课堂教学内容分层模式
根据新教材难易度的差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如每课的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这部分内容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重点知识、语言点的使用,如每课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
分层施教时,可遵循A层“下要保底”、C层“上不封顶”的原则。
A层学生降低起点,保证完成大纲最基本的要求。
C层学生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外,还要增学其它辅助教材。
在教学方法上,对A层次的学生重“灌”,对C层次的学生重“引”,而对B层次的学生则根据情况采取比较折中的办法。
对于A层次的学生,强行要让他去“悟”,很多时候是悟不出来的,一次次悟不出来,便是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失败。
所以,对于他们,还是以“多灌少引”为好。
对于C层次的学生,很多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悟”,这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好得多。
他们一旦提升了这样的悟性,会受益终身。
3、作业分层模式:
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形成技能。
因为课堂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的作业设计应有所不同。
A层学生:基础题加补差题;B层学生:基础题加巩固练习题或综合题;C基础题加水平提升题。
当然,B、C两层学生完成自己的练习题后能够向高一级练习挑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与热情。
4、分层评估模式
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定期随时实行测试。
试题均根据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基此题60分,提升题20分,综合水平题20分。
降低基础题难度,让A层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
提升题让B层学生经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体验,C层学生则从综合水平题中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
另外在设计试卷时,可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
“两部”是指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试题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使用和基础试题,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
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C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
当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水准、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
2、增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五六十个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增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因为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这是班级管理者所注重的,也是当前难解决的问题。
3、教学方面的缺陷
分层教学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同时,流动式上课不便于任课老师辅导,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得不到即时解决。
因为“走班制”属流动式上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再加上不同层次班任课教师也不同,所以,很难安排某位教师到行政班辅导。
这样一来,学生也颇有“跟不住老师”的感觉。
此外,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水平不一,如何让他们能适合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样是一个问题。
4、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
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
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5、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走班制”使学生的活动频繁起来,经常化的来去匆匆,使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在感到好奇、好玩的同时,增添了一份忙乱和心散,很难找到那种心如止水的感觉。
因为A、B、C三个层次是由高到低划分的,所以,如此“走班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我是尖子’、‘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
6.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他们所接的班不同,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
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
七、相对应的措施
1.继续完善“走班制管理体系”
对于流动班级的管理,采取临时班长和该课程的课代表制。
对于师资队伍,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持续地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都能高质量地承担一门基础型课、一门拓展型课,并指导以自己所教学科为主的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能够承担班主任工作,逐渐建设、完善、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套餐”。
强化综合管理,构建班主任(辅导班)、任课教师、班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树立“人人都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全员负责”的新观点。
强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班干部的管理信息沟通,严防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
2.建立健全分层教学班的教学体系
首先,为教学班配备班干部。
每个行政班的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共同协商选定课代表1名,这样保证在每个教学班里都能够有来自不同行政班的课代表。
这些课代表是班主任和各教学班之间的联络员,负责把上课纪律、作业情况,包括对任课教师的反映等信息传递给班主任。
其次,为教学班设立辅导员。
辅导员一般由业务水平强、敬业爱生的学科教师担任。
辅导员负责对教学班的学生实行课堂和课后管理,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实行课外辅导,对学生在各层教学班中的流动实行指导,并和行政班的班主任即时交流学生的情况。
第三,建立学生周记制,以此扩大师生交流的渠道。
学生通过周记向教师反映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第四,增强学校的校务管理。
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教师通过学生的周记来理解学生当时的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
调整教学分层的比例,改进教学法扩大B班学生。
根据常态分布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一般水平,只有少数学生是优秀的或较差的,所以,不能平均设置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数,而应多设B层班级,所以,当前A、B、C三个层次的平均分配是不符合规律
的。
在未来的分层教学中可增加B班的数量,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二,对A班实行小班化教学。
现阶段A班一般有50名左右的学生,一些学生基础较差,再加上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展开,有时甚至要花大量的时间维持课堂秩序,A班的小班化能够使教师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关爱后进上。
其三,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
分层应以发展眼光来看学生。
要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每学期末对学生层次作部分微调,使学生层次作双向流动,让学生在“走班”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变化有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协助学生进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力。
3.合理配备各层任课教师,明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班级评价体系
分层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
所以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层次固然有高低,但各层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敬业精神、管理水平等方面不应有多大差别,特别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A层教学班尤其需要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灵活、敬业精神强和恒心、细心、耐性过硬的优秀教师。
虽然各层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不应有多大差别,但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明显不同。
C层班:总体上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部分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水平要求实施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和实践水平,突出尖子生培养,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
B层班: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水平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
A层班: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水平和高中过关性知识水平要求实施教学,要低起点,多反复,补欠缺,教方法,重基础,常反馈。
为调动每个教师和每个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可实行各教学班成绩单独考核而同科同层次班之间互相比较和“走班”学生回行政班综合考核而不同行政班间相互比较的双重考核办法。
4.丰富课外辅导形式,增强合作学习
在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后,A层次的班级中仍会有小部分学习水平较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目标和要求,C层次的班级中,也仍会有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的困难,为此,要建立“合作小组”,好学生与差等生同在一组,起到优势互补的效应。
同时开设学科特长班和基础班,并定好辅导时间、地点和人员,确保辅导成效,以此作为“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
5.继续增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们均能理解到实行“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意义
要增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学习动机,形成“德育靠自我塑造、智力靠自我开发、身心靠自我磨砺”的进取理念,培养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水平。
分层走班制是推动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当前虽没有在全国各中小学校广泛推行,但已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注重。
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广东等地区率先实行了部分课程走班制教学的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实验结果说明,分层走班制是一种很有发展远景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