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县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振兴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营。

参考文献
[1]Bhatty R S.Extraction and ennchment of(1→3)(1→4)-β-D-
glucan from barley and oat brans[J].Cereal Chemistry,1993,70(1):73-77.
[2]张惟杰.糖复合物生化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156-179.
[3]张峰,杨勇,赵国华,等.青稞β-葡聚糖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04(12):3-5.
[4]管骁,姚惠源.燕麦麸中β-葡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2(10):63-65.
1金乡县乡村产业现状
1.1种植产业概况
全县现有659个行政村,总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53万,占总人口的85%以上;耕地面积8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5亩左右。

常年种植大蒜60余万亩,其中无公害、绿色认证大蒜52万亩,有机大蒜2万亩,2017年种植棉花25万余亩,辣椒42.7万亩。

1.2大蒜种植面临形势
大蒜在金乡种植已有20余年,期间价格一直起伏跌宕。

2018年每亩大蒜投资3100元左右,每亩卖出1800元左右,每亩赔钱1300余元。

未来几年如果种植户在自身生产技术上没有重大突破,加上受环境风暴和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大蒜价格将回升迟缓,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

2影响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因素
2.1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全国乃至于世界统一的大市场已经形成,金乡农民多数种植的都是经济作物,无形中被推到了市场的风口浪尖,而农民由于条件限制,对农业知识和技术掌握有限,无法估计市场竞争和市场走势,更无力掌控市场价格,多数农民盲目跟风,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

2.2农村水利设施不完善
金乡县的水利体系修建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但随着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些水利设施遭到了破坏,丧失了灌溉排水功能,致使大涝之年金乡农民损失严重。

2.3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
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

3振兴乡村产业的措施
3.1培养以农民为主体的兴农主力军
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强化种粮能手的培养力度,提升农民生产技能,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加强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村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

充分发挥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优势和特长,特别要注重村级组织干部的培养和选拔。

调动大学生、退伍军人、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引导有识之士回乡创业和
金乡县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振兴措施
张兰英
(金乡县委党校山东济宁272200)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文章通过对金乡县乡村产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乡村产业今后的发展振兴对策,以期为农民的增产、增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乡村产业;现状;振兴措施
发展。

3.2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引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3.2.1建设大蒜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万亩大蒜绿色标准种植基地,提升基地基础设施水平,配套完善基地内机耕路、机电井、排水沟、桥涵闸及防护林网,增设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等设施设备,推广大蒜绿色标准化种植技术,包括有机肥替代化肥、降解地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

3.2.2加快大蒜精深加工科技转化建设大蒜科技研发中心,促进科技信息、高端人才、优质资源等现代生产要素向产业园集聚,重点对金乡大蒜的良种繁育技术、高效种植技术、精深加工技术、系列精深加工产品、大蒜种植加工机械设备等进行集成创新与中试转化,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在金乡大蒜全产业链上的集成应用,进一步巩固金乡县大蒜产业的国际霸主地位。

3.2.3提升完善金乡大蒜国际交易市场对现有国家大蒜市场进行升级改造。

建设大蒜大数据中心、电子拍卖交易中心、大蒜冷链仓储物流基地,提升金乡大蒜存储、流通、交易能力,改变现有交易模式,完善信息发布、电子交易、商品展示、电子结算、大数据应用等功能,巩固金乡大蒜价格中心、交易中心的地位。

3.2.4建设国际蒜都中心加快建设国际蒜都中心,包括会展会议中心,研发、中试及孵化基地,大蒜博物馆、大蒜主题广场、生态餐厅、体验中心、产品检测中心、院士专家大院等项目,提高金乡大蒜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传播大蒜康养文化、展示世界蒜都新形象。

3.2.5建设世界蒜都小镇不断拓展现代农业多功能性,把大蒜产业发展融入特色小镇建设。

打造以宏大集团、东运集团等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大蒜科研板块,以产品展销、电子交易、国际商贸为核心的冷链物流板块,以张翟村“江北水乡”民俗旅游景点、鱼山堌堆遗址公园为核心的文化旅游板块,以鱼山社区为核心的生活居住板块。

建设成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活而新的特色小镇。

3.2.6强化政策配套,整合涉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整合中央财政扶持资金和各级财政投入资金,吸引、撬动各类金融和社会资本。

3.2.7探索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探索成立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培养引进管理、融资、建设、科技等专业人才投身产业园建设,探索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共享机制,真正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产增收和增效增收,让农民充分分享产业园发展成果。

3.3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3.3.1不断巩固金乡大蒜霸主地位创立海尔互联农业工厂模式,制定和实施严格的优质大蒜种植标准。

推进大蒜标准化种植,建设35万亩绿色大蒜种植基地;提纯复壮大蒜品种,建设良种繁育基地200亩,实现大蒜异地换种突破2万亩,金蒜九号推广面积1万亩,组建大蒜种质资源库,完成50个大蒜品种收集及品种种植展示;实施土壤改良和整治工程,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所合作,研究制定大蒜重茬问题治理方案,开展治理试点试验,逐步解决大蒜重茬问题;持续深入开展大蒜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工作,2018年落实大蒜目标价格保险面积30万亩。

探索开展蒜薹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工作,年内推进蒜薹目标价格保险试点面积10万亩;高标准办好大蒜节会、大蒜产业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和中国大蒜主产区政府合作会议;积极引进中国农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团队与康富森深度合作,研制开发出大蒜精深加工的拳头产品。

加快推进中蒜生物科技产业园、喜万年等项目建设,着力实现大蒜由食品向保健品和药品延伸,提升大蒜产业附加值;依托济宁内陆港,加快推进海关和商检实体化运作、发挥报关、报检、熏蒸、堆场及仓储等功能,融入青岛港多式联运内陆港新模式,改变原有的单一陆路运输模式,真正实现就地报关、就地商检、直达港口装船。

以大蒜产业的全面提档升级,持续打造“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的金质名片。

3.3.2做大后续主导产业
(1)提升辣椒产业。

筛选高辣度、早熟、抗病性强的辣椒新品种并示范推广,拓宽辣椒品种种类。

逐渐形成线椒、朝天椒、菜椒等不同种类的辣椒系列产品,示范推广辣椒蒜后大苗移栽技术、辣椒化控技术,为大蒜机械化收获和辣椒稳产高效提供技术支撑。

(2)壮大食用菌产业。

科学合理规划,加强资金
扶持,引进食用菌新品种,搞好科技研发,扩大订单种植面积,实行多元化栽培,增强抵抗风险能力,同时向干品产品发展,延长产品储运期。

以盛耀光伏园为中心,栽培羊肚菌、香菇、鸡枞菌、金针菇、双孢菇等,建设食用菌产业园。

年内计划食用菌主栽品种达到10个以上,建成菌种加工厂5家、食用菌产品初加工场1家、逐步建成凯盛食用菌市场。

(3)巩固棉花产业。

通过棉花生产耕作技术的创新试验,推广“大蒜/棉花‖辣椒”、“大蒜/棉花‖西瓜”、“大蒜/棉花”等适合鲁西南棉区绿色、生态、高效的作物种植模式。

3.3.3大力培植后续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金谷、白梨瓜、葡萄、芹菜、甘蓝、草莓、火龙果、山药、中药材、特色水果等作物,打造镇街特色农产品产业园,形成马庙金谷产业园、胡集白梨瓜产业园、化雨食用菌产业园、王丕芹菜产业园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园。

充分发挥金乡街道葡萄、霄云镇早熟桃、卜集镇晚熟桃基地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苗木花卉、经济林建设规模化、产业化,年内新发展经济林2000亩以上,创建省市级林业专业合作社或林业龙头企业。

加快绿色畜牧业发展,继续实施生猪、蛋鸡、百子鹅的良种扩繁推广项目,鼓励养殖场(小区)提档升级,创建美丽生态养殖示范场、市级生态养殖小区。

支持峪口禽业、华源牧业、永利猪场、康华乳业开展无公害认证,建设一批无公害畜禽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省级市级标准化畜禽示范场、认证畜禽无公害企业。

扶持壮大泥鳅、杂交鲟鱼和加州鲈鱼产业,发挥胡集丽水家庭农场示范带动作用,发展循环水高效设施渔业,年内创建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处。

3.3.4开展两区划定发展粮油产业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完成27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完成35万亩棉花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

打造一批粮油示范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增加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粮油产品供给。

推进小麦粉、食用植物油、金谷、大米、杂粮等适度加工,大力发展全谷物等营养健康食品。

推动地方特色粮油食品产业化,发展金谷、水稻、大豆、花生、马铃薯、杂粮、杂豆、木本粮油等特色产品。

3.4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1)打造农产品深加工聚集区。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开工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打造农产品深加工聚集区。

(2)积极开展农业新六产试点示范,年内完成宏大食品、鑫诺食品、京信合作社3个示范主体的试点工作。

(3)通过落实责任、强化包保、分解任务、全程“保姆式”服务等措施,确保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

年内开工建设济宁沃兰脱水蔬菜加工项目、稻香村食品集团(金乡)速冻肉食项目、腾骏祥蒲公英茶生物保健项目、金乡万兴蔬菜深加工项目、金乡天佳复合调味品项目、喜万年复合调味品项目、浩森生物甜菊糖苷项目等7个项目。

(4)培育发展物流园大市场。

完善流通网络,培育发展一批大型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扩建提升金恒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凯盛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金乡大蒜国际交易市场。

一是启动山东金恒农产品冷链物流园二期工程,加快物流平台建设和大蒜价格体系建设。

二是推进金乡凯盛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项目二期建设,实现年交易总额达100亿元,利税1亿元,为社会提供5000个商业机会和20000个人才创业岗位。

三是完善金乡大蒜国际交易市场建设,搭建中国大蒜大数据平台,研发大蒜大数据采集软件,建设数据机房。

(5)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①利用羊山景区和金平湖景区资源优势,推进羊山镇休闲旅游区和高河街道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②发展特色优质品种种植,建设马庙镇中医药产业园和卜集镇现代农业园区。

③借助王丕庄民俗博物馆、周冠五故居、莱河及翔舞湖风景区资源优势,发展城市菜园为主的亲子农耕游,打造王丕庄乡村旅游观光带。

④加快电商服务平台建设。

整合优化县、镇、村三级电商体系,建设蒜通天下、鲜农等电商服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商,培育一批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

推进金乡鲜农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和金乡县蒜通天下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搭建新型电商服务平台,完善金乡大蒜线上交易系统;构建“淘宝村+示范镇”特色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霄云镇网络经济平台、鸡黍镇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兴隆镇电商创业服务平台等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推进淘宝村建设,筛选基础优质的镇村重点培植,建成淘宝村,促进名优产品宣传销售;做好电商人才培训工作,通过外聘讲师和培育自身师资力量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强电商人才培养,打造一支“懂营销、留得住”的本土电商人才队伍,提升引领
电商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3.5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
3.5.1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县、镇、村三级监管追溯平台互联互通,实施赋码追溯,实行“身份证”式的标识管理,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全程可追溯。

建成1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4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实现监管智能化。

明确农产品监管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建设县检验检测中心,健全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质量检测和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配齐镇街执法车辆、快检仪器等设备,配备村食品安全协管员,常态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抽检行动。

全年样品定量检测不少于600个,定性检测不少于8000个,镇街监管机构定性检测不少于7200个,实现农产品监测全覆盖。

制定农资经营门店标准化建设实施细则,规范整治金乡县720余家农资经营门店。

3.5.2推进农业绿色标准化生产坚持绿色导向,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认真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提高使用效率、减少使用总量;深入实施“国家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项目,改良土壤,在全县范围内采集土样100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2万亩、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1万亩,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面积1万亩。

开展地膜污染防治示范,推动建立废旧地膜回收站,鼓励农民捡拾回收地膜,开展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

强化“三品一标”认证标识管理,持续增加“三品一标”认证面积和品种数量,2018年力争达到认证面积42万亩,新增认证企业8家以上,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万亩。

3.5.3强化品牌建设积极参加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三大展会,力争获得3项金奖,擦亮金乡大蒜驰名商标金字招牌。

加大各类经营主体商标发展帮扶力度,鼓励引导“马坡金谷”、胡集白梨瓜、“王丕芹菜”、兴隆“羊角蜜”甜瓜、司马镇长寿桃等特色农产品统一商标标识,持续扩大特色产业品牌影响力。

引领制定金谷小米种植标准、检测标准、可追溯体系,形成“马坡金谷”著名、驰名商标,融合本地人文旅游资源,实现以第一产业为基础,联动第二产业,辐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扩大胡集白梨瓜种植规模和品种筛选,完成后史屯白梨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张庄合作社基地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省内品牌知名度。

在李楼、祭田、袁洼等村开展“无公害”芹菜品牌建设,实现王丕芹菜的“无公害化”和“有机化”,制定青椒栽培技术标准,打造“王丕青椒”蔬菜品牌。

依托东沟河现有的基础,建设以羊角蜜甜瓜为主的兴隆镇东沟河旅游观光采摘园。

围绕张周胡村丰富园区景观和当地文化,建设司马镇张周胡长寿桃特色水果种植园。

年内新增“金乡黑蒜”、“金乡辣椒”2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增涉农商标30件。

3.6扎实推进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以完善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1)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

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对未确权村实施销号管理,及时将新完成确权村数据上报至省;加快确权数据纠错勘误,严格核实毁沟复耕确权现象,及时督促乡村抓紧纠正完善登记档案,处理县与县之间的接边问题。

(2)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

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禁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禁利用农村土地违规违法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庄园会所。

全面运营县、镇两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探索土地经营权等各类农村产权流转新模式,推进土地确权成果的应用,促进农村产权健康有序流转。

为各类合作经营主体获得集中连片、规模土地提供一站式服务。

(3)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信贷担保模式,实施“鲁担惠农贷”。

县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县财政金融协同支农领导小组,印发《金乡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在全县各镇(街)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建档立卡工作,各镇(街)经管站加挂鲁担惠农贷工作站牌子,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为符合条件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30%,担保费率1%~2%,积极筹集财政资金,为农业信贷担保经营主体进行贷款贴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