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保护现状及看法doc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遗产保护现状及
看法
工业遗产保护现状及看法
专业:城乡规划
班级: 2013071 班
学生姓名:孟丽君
学号: 201307121
指导教师:彭茜
完成时间: 2015.5.6
工业遗产保护现状及看法
目录:
1·引言
2·鲁尔工业区的变革
3·对鲁尔工业区蜕变的观点及感受
4·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现状及方法
5·有关中国工业遗产改造误区现状
6·结语
摘要:
工业遗产是人类工业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国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的现状,困境及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方法,同时还有国内外一些工业遗产保护的案例及对比分析,和我的个人看法。
关键词:
工业遗产保护方法现状德国鲁尔工业区
引言
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是人类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任何时代的工业遗产,都由物质载体和精神内涵共同组成。
中国工业发展史虽只有一百多年,但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饱经沧桑的厂房、高炉、井架和船坞,还留下了清末以来,中国从封建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历史巨变的见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国梦艰辛奋斗的历程,体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也揭示了我们今天注定要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因此,对于广大产业工人和城市民众而言,高高耸立的厂房和不再轰鸣的机器不是冰冷的钢铁和砖石,它承载着几代人的奉献和理想,其中的人文精神已赋予工业遗产以活的灵魂。
对于城市而言,工业遗产是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凝聚人们情感的纽带,通过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深入挖掘工业遗产的文化内涵,可以为城市文化传承与未来的发展带来长久的后续动力。
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意义重大。
鲁尔工业区的变革
鲁尔区在柏林的西南方向,范围涵盖了20多个城市,50万人口以上,东西长80多公里,南北则有50多公里,整个区域的范围超过4000平方公里!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
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
值曾占全国的40%。
现在仍在德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鲁尔工业区突出的特点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形成部门结构复杂、内部联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区工业综合体。
鲁尔区是以采煤工业起家的工业区,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发展了炼焦、电力、化学煤等工业,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工业的发展,并在大量钢铁、化学产品和充足电力供应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了机械制造业,特别是重型机械制造、氮肥工业、建材工业等。
同时,为大量产业工人服务的轻工业,如服装、纺织、啤酒工业等也有了很大发展。
随着全世界产业发生结构性大调整,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景观已经不再是国力的象征。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重工业成为污染的代名词。
作为传统重工业带的鲁尔工业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传统重工业区一样,衰败在所难免,工厂关闭,失业人口剧增,生态环境
破环殆尽,到处是废弃的厂房和机械设备,整个工业区已无生机可言。
巨大的水泥构筑物原来存放炼钢用的焦煤,而现在被改造成了一个攀岩训练场,水泥岩壁上增设了适合不同的攀岩者的路径,吸引了各种年龄段的攀岩爱好者。
因为这个场地的设立,在没有一座山的鲁尔工业区,德国攀岩协会的鲁尔分会竟然拥有了全国最多的会员。
2:旧厂房借给电影制片者作为场景,成为了公园的收入来源之一。
傍晚时分这里的一股欢快的气氛,许多婚礼宴会在此举行,厂房中许多设备成为吊挂灯光与装饰的最佳舞台,比起在饭店举行婚礼生动有趣多了。
这里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全新观念的公园。
在过去恶臭有毒的河流和厂房也是鲁尔工业区最严重的问题,废弃的排放和环境的污染简直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改善工业区的劳工住宅区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除了严格规定采用节省能源的建材,家庭污水排放大下水道,雨水则严格依据自然排放循环的原则设计出符合大自然的排水方式。
巨大的工业构筑演绎成了震撼人心的当代“雕塑公园”,人们在公园既能看到工业时代的著名电影《大都会》,又能观赏从大烟囱上走下走的杂技表演。
许多个性的广告公司也将这
里作为他们的办公室。
既彰显了公司的标志也体现了建筑的再利用。
对鲁尔工业区蜕变的观点及感受
我们在课堂上观看了《鲁尔工业区的蜕变》这一视频,见证一个衰落的工业区破茧化蝶的神奇过程,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规划设计人员,鲁尔工业区的绚丽转身,不仅来自于自身的规划素养,更来源于对规划这一职业的热爱,源自于合理有致规划的神奇力量。
就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我想我能就观看完这个视频之后谈谈我的一些关于规划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看法,虽然可能不那么全面或细致,但权且当是很直观的对于视频的第一感受与领悟。
鲁尔工业区位于德国北部,整个工业地区拥有面积约八百平方公里,作为传统的重工业地区,在全世界发生产业结构大调整的背景下,鲁尔工业区与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传统工业区一样,面临着不可避免的颓败之势。
知识经济的兴起,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工业已经在世界经济中失去了竞争力,经过百年的重工业发展,鲁尔工业区这片土地已经是伤痕累累,破坏殆尽的生态环境,一座座遗留下来的工业厂房,整个已经失去了原有生命力被重度污染的工业带尽显其衰颓之相。
作为煤炭资源相当丰富的地区,一系列围绕着煤炭所开展的采矿、炼焦、炼钢产业与军火制造及化工业,在缺乏统一合理规划以及过去狂热的工业工程建设,从一开始便注定了其面临今天命运的必然结果。
作为一个规划设计人员,在进行规划设计之前,我想,对于规划对象前世今生的深入了解是必要地,但显然还是不够的,因为还要对其现状进行仔细的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对症下药地进行规划设计。
在建设之初就缺乏一个都市建设的各方面规划是形成
鲁尔工业区现状的原因,但是如何根据现状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后天的规划改造而得到真正切实有效地解决就是规划设计者的重大任务了。
因为不同的现状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与其形成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所以一个影响规划的重要因素便是规划对象的现状与其形成原因。
现今重工业衰败已成定局的鲁尔区,需要的是一次重生。
鲁尔区的蜕变得益于德国西法伦邦政府的关键远见决策,为了鲁尔区的改造而举办一连串的国际竞图,IBA(国际建筑展)成为鲁尔区改造的主要操盘手,政府的改造计划,直接影响了鲁尔工业区的未来,一系列的规划与设计在此时才师出有名,改造行动才能付诸实践。
而我说的这些想表达的一个观点便是,政府决策对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性,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所以政府的决策便更应该具有远见性、科学性与民主性,为规划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IBA在重新规划改造鲁尔区的规划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品质和文化品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或是尽可能节省费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鲁尔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面前,是只追求经济效益还是两者兼顾,这就是规划的理念。
在鲁尔区的改造成果中,我们总可以为其中那些富有创意的改造方案赞叹不已,无论是废弃厂房的改造再利用还是住宅更新,无不可以看出规划设计者的巧妙创意,不仅将废弃的东西进行再利用,还为其增加了更多的人文气息与无限创意,这也是对规划的影响因素。
如若只是毫无创意地对整
个工业区大拆大造,鲁尔区也就只不过是跟其他工业地区改造没什么差别了。
成熟的技术也是鲁尔区成功地进行规划与改造的原因之一,对于该区内水系生态的修复与净化,IBA运用成熟的技术,建造了高级别地污水处理中心,将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河沟中,净化了水资源。
其实在鲁尔区的改造中,处处可以看见高科技技术的运用,比如说,以太阳能作为主要能源的一座新型建筑,这些技术运用所创造的种种奇效无不告诉着我们,技术力量也是影响规划的因素。
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现状及方法
保护工业遗产的活动起源于英国。
早在19世纪末期,英国就出现了“工业考古学”,强调对工业革命与工业大发展时期的工业遗迹和遗物加以记录和保存,这一学科使人们萌发了保护工业遗产的最初意识。
1978年在瑞典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工业纪念物大会上,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宣告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致力于促进工业遗产保护的国际性组织。
从2001年开始,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了一系列以工业遗产保护为主题的科学研讨会,促使工业遗产能够在《世界遗产名录》中占有一席之地。
2003年7月,在俄国下塔吉尔召开的大会上通过了由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制定和倡导的专用于保护工业遗产的国际准则,即《下塔吉尔宪章》。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和利
用主要有四种方式:
1.整体保留其空间形
态,改造为文化建筑或大型文
化设施,如博物馆、展览馆、
音乐厅、影剧院等。
由于这类
工业遗产在本工业或整个工业
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
位和代表性,因此采取整体保
留的方式。
著名的例子有:英国的铁桥峡谷改建为铁桥峡谷博物馆。
铁桥峡谷位于英国中部奔宁山区的南部,16世纪晚期开始开发,煤炭工业为其支柱产业,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祥地,19世纪下半叶开始衰落。
英国政府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其进行遗产保护,20世纪80年代在此开创工业遗产旅游,1986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因工业而闻名的世界遗产,目前已形成了占地10平方千米,由7个工业纪念地和博物馆、285个保护性工业建筑整合而成的旅游目的地,每年游客平均约30万人次。
2.保留其形体结构,利用生态理念和生物技术,运用景观设计手法,使其成为大众游憩活动的遗产景观。
由于一些工业遗产衰败后成为废弃地,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因此设计师
运用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手段,以达到工业废弃地环境更新、生态恢复、文化再生、经济发展的目的。
如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建在著名的蒂森钢铁公司所属的北杜伊斯堡钢铁厂。
工厂于1985年停产,它曾是一个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
改造后,废旧的储气罐变成潜水俱乐部的训练池;原来用来堆放铁矿砂等原材料的堆料场被设计整修为青少年的活动场地,墙体被改造为攀岩者的乐园;一些厂房和仓库被改造成迪厅和音乐厅,甚至交响音乐会都利用这些巨型的钢铁冶炼炉作为背景,演出自然别开生面。
3.在整体保留的基础上,重新利用老的工业设备。
一些工业构件通过扭曲、变形、碰撞、突变、隆起、塌陷、断裂、历史场景再现等戏剧性处理,带来新奇幽默的效果。
经过精心设计和转换,这些工业建筑构筑物、设备设施不仅成为场地标志性景观,也是场地中最充满活力的地方。
如法国达林铸造厂的一个车间改造成了办公室,内部保留了原车间的天棚、支柱、小铁炉等,有些铸造物品直接保存在展柜内。
4.针对工业建筑遗产,做富有创意的“减法设计”。
工业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多半改变了其原有状态,后来的使用者给建筑附加了很多累赘的装饰、材料、构架等。
因此在此类遗产的保护利用中,更多采用的是“减法原则”,力求还建筑以本来面貌。
如法国奥赛博物馆,该博物馆与卢浮宫、蓬皮杜艺术中心并称为巴黎三大艺术博物馆,被誉为“欧洲最美的博物馆”,它坐落于法国巴黎塞纳河左
岸,原来是巴黎新客站大楼。
1939年该客站废弃不用,当时的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乔治·蓬皮杜提出,将它改造成国家博物馆。
奥赛博物馆主要陈列印象派时期的作品,包括米勒、凡·高、罗丹等人的名作。
在国内,随着城市发展,工业企业被不断扩展的城区包围在内,客观上对城市整体功能的划分形成阻碍,同时由于这些企业多为重化工企业,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也构成潜在威胁。
老工业企业的搬迁、老厂址的改造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
很多地区缺乏全局规划和长远眼光,并未协调好城市发展与工业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甚至将二者对立起来。
而一些地方探索保护利用的过程中也出现轻视低估工业遗产价值、过分强调商业开发而忽视其文化历史内涵的做法,偏离了保护的初衷。
城市发展空间紧张是我国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客观上给工业遗产保护带来了一定困难,城市建设中的急功近利,对工业遗产价值认识的缺乏和短视,以及实际操作中的“随意性”,加剧了工业遗产消失的速度。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表示,当传统工业退出历史舞台后,大批工业建筑失去了原有的使用价值,又占据着中心城区的土地资源,因此许多人将老厂房、老仓库看成是城市的累赘。
“他们只看到厂房下面土地的价值,却没看到它所承载的历史内涵远远超过土地本身,这是城市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
损失。
工业遗产应是城市的财富,而非包袱。
应该把保护与开发利用更加科学有效地结合起来。
”
有关中国工业遗产改造误区现状
在北京798、上海M50等项目获得成功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了不少地方对工业遗产改造的“标准”模式,缺乏“因地制宜”的创意开发理念和对发展可持续性的
综合考虑。
上海1933、上海1919、南京
1865 、新华1949……这些被一窝
蜂改造成文创园的工业遗产项目,
命名方式极其雷同,改造后的功能
属性也惊人一致:创意产业加上办公,但实际效果却相去甚远。
我在上海1933看到,这里人迹寥寥,一片凄凉景象。
阮仪三说,创意产业与工业遗产之间的结合日益紧密,但一些单位缺乏对工业遗产文化内涵、历史内涵的深入挖掘,将内外空间简单整治一下就对外招租,经济效益成为追求的第一目标,文化和社会价值被冷落一旁。
工业遗产再利用俨然成为房地产开发的“挡箭牌”。
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的模式很多,但是没有“万能”。
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吕建昌认为,现在的商业开发保护模式也是一种有效
利用的方式,丰厚的盈利资金为工业遗产的改造再利用提供了准备金,关键是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而另外一种模式,比如将工业遗产改造为学校、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等也未必不可。
这就必须依靠政府的投资和长期补贴。
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取决于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和政府的财政能力,工业遗产的保护应该“因地制宜”。
在一些改造再利用项目中,还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
总占地面积12.8万平方米的“西城红场”,是哈尔滨最大的商业综合体,由曾诞生“蚂蚁啃骨头精神”的哈尔滨机联机械厂几栋老厂房改建而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家一级建筑师张路峰说,老厂房被“精装修”了一遍,地面全部使用大理石铺装,完全看不出老厂房的影子,工业的意象仅仅靠弄一些钢管雕塑来提示一下,已经面目全非。
他认为,这种改造属于“用力过猛”,“过度设计”导致工业遗产的二次破坏,历史文化价值消失殆尽。
结语
工业遗产保护也许只是遗产保护的一小部分,但同样值得我们给予重视。
在保护的开始,是政府的重视,在城市规划的伊始就要把工业遗产保护归于其中。
其次是正确的心态只是功利的保护,只能事倍功半。
最后就是我们要开动脑筋保护只是一方面,在保护的同时,我们一定也要把它们利用起来不能只把它们作为一个“摆设”,要让它们成为城市,成为历史,成为文化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保护工业遗产刻不容缓》——张廷皓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困境与启迪》——半月谈网《工业遗产保护之路》——城市杂志
《鲁尔工业区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