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飞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摸底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霞飞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摸底考试试卷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霞飞单招班摸底考试试卷
三年级语文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A.百舸.(gě)寥.廓(liáo)笙.箫(shēng)敛裾
..(liǎn jù)
B.沉淀.(diàn)雾霭.(ǎi )脉脉
..(mài)对峙.(zhì)
C.启碇.(dìng)荫.庇(yìn)休憩.(qì)铜器作.(zuō)D.榆荫.(yīn)铁臼.(jiù)漫溯.(shù) 瑰.丽(guī)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当我们驰下崆岭滩时,果然是一片乱石林立,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找寻小径跋涉前进了。

B.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C.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D. 刚才说铜丝是蘸了白芨浆粘在铜胎上的,白芨浆虽然绸,却经不住烧,用火一烧就成了灰,铜丝就全都落下来了,所以还得焊。

3.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挥斥
..方遒(强劲有力)浪遏.飞舟(阻止)阡陌
..(田间小路)
B.漫溯.(逆流而上)中流
..(指容貌举止庄严)
..击水(水流)威仪
C.峥嵘
..(繁密直立)妖.童媛女(美丽)
..(不寻常)森然
D.休憩.(休息)小心翼翼
..(严肃谨慎)雷霆万钧.(古代的重量单位)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是满月,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不能朗照;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A.虽然但是所以但是B.虽然还所以但
C.虽然却所以但是D.虽然却所以但
5.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如何避免个别公务员不利用工作和职务之便,慷公家之慨,确实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B.我们平时所用的调配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缺乏营养。

C.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D.谈谈我们建筑师的工作方法,也许可以有助于广大建筑使用者更多地帮助我们,督促我们,鞭策我们。

6.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
A.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B.船上的同志指着岩上一个乡镇告诉我:“长江航船上很多领航人都出生在这儿……,每只木船要想渡过青滩,都得请这儿的人引领过去。


C.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

第 1 页共10 页
D.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7. 对下列各项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B.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C.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D.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8.对下列各项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是()
A.这一天,我像在一支交响乐中飞翔。

(议论)
B.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

(说明)
C.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描写)
D.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是应用自然科学中基础学科的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

(记叙)
9.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及其国籍对应不正确的是()
A.《沁园春·长沙》——诗歌——毛泽东——《毛泽东诗词选》B.《长江三峡》——散文——刘白羽——《长江三日》
C.《伯格曼法则在北极》——说明文——位梦华——《小记十篇》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普希金——《普希金诗集》
10.对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空中楼阁》围绕“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上的痣一点”,不断变换写景角度,构成一个立体的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B.《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语言清新明朗,意象单纯明净,诗情温暖美好。

诗人以超越自我的姿态关怀人类,体现了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

C.《长江三峡》以游踪为线索,描写了作者在三峡乘船游览时看到的瑰丽景象,抒发了对祖国的深情热爱。

D.《伯格曼法则在北极》是篇事理说明文。

作者对北极动物和人类鲜为人知的现象进行生动的说明,并探究原因,以此验证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一)
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

这里头有道理
..可说(甲)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

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

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

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

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

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乙),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丙)(丁)。

通常谈文艺有一句话,内容决定形式。

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

咱们看见有些景泰蓝上面的图案画,在图案画以外,或是红地,或是蓝地,只要占的面积相当宽,那里就嵌几条曲成图案形的铜丝。

为什么一色中间还要嵌铜丝呢?无非使较宽的表面分成小块罢了。

11.文中(甲)处应添加的标点是()
A.句号B.冒号C.破折号D.逗号
12.文中(乙)(丙)(丁)处应填入的词是()
A.微小、剥落、破裂B.细微、破裂、剥落
第 2 页共10 页
C.微小、破落、剥落D.细微、剥落、破落
13.对第二句的“道理”是分析不对的一项是()
A.铜丝粘在铜胎上,涂色料就有了界限,不至于溢出来。

B.掐丝这道工序要把扁铜丝粘在铜胎表面上,为了美观而采用繁笔线条画。

C.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同不让色料的面积占得宽,以免烧过以后冷却时破裂。

D.铜胎表面分成小块后,比较禁得起外力,打磨时不至于破裂、剥落。

14.对该文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罗列正确的一项是()
A.该段主要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原因。

B.该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经过。

C.该段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作用。

D.该段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影响。

(二)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我们人类怎么样呢?是否也遵循伯格曼法则呢?如果是这样,那么爱斯基摩人是不是比我们要大得多?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得回顾一下人类演化的历史。

简单地说,人类是在非洲演化出来的,大约是几百万年以前。

但等到学会制作衣服和帐篷之后进入寒冷地区,大概只是几万年以前的事。

而进入西伯利亚北极,大约是在两三万年以前,进入阿拉斯加北极,最早的证据是在一万两千年前。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伯格曼法则是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的。

尽管如此,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伯格曼法则在人类身上似乎还是留下了某些痕迹。

例如,白人是在欧洲比较靠北的地方演化出来的,所以个子比较大。

而黄种人是在亚洲温带地区演化出来的,所以个子比白人要小一些。

同样的,在中国,北方人比南方人个子就要大一些,也许这也是伯格曼法则发挥作用的结果吧。

但是,以此类推到黑人,似乎就有点矛盾了。

按理说,黑人一直生活在热带,个子应该最小。


而,现在的黑人不仅比黄种人个子大,有的甚至比白人还高大,美国的篮球运动员,大部分都是黑人。

不过,如果到非洲去看看,还是可以找出伯格曼法则的蛛丝马迹来。

在非洲中部的热带雨林地区,生活着一种黑人,叫做俾格米人,过着狩猎收集型的群体生活,他们与其他黑人的差别是:个子明显的矮小,平均只有1.3 米左右,偶尔也有长到1.5 米的,就算是巨人了。

他们的皮肤颜色浅而发红,不像一般的黑人那么黑,面部长而体毛多,额部、眼睛和牙齿都比较往前突出,更接近于人类的原始面貌,所以被称为“矮黑人”。

按照伯格曼法则来推断,也许这种黑人才真正代表着原始的黑人,其他的黑人可能都是后来的变种。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伯格曼法则在人类身上的表现还是非常明显的。

在北极,还有一个证据。

就在现代的爱斯基摩人之前,美洲的北极地区曾经生活着一种更加古老的爱斯基摩人,叫做“多塞特”,是现代的爱斯基摩人的祖先。

据说,多塞特人个子很大,一个人就能把几乎一吨重的海象扛起来,还可以走很长的路。

而现在的爱斯基摩人,一个人恐怕连一只海豹也搬不起来。

由此可见,多塞特人可能就是伯格曼法则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的结果。

可惜的是,因为种种原因,后来都被新发展起来的现代爱斯基摩人所代替。

——选自位梦华《伯格曼法则在北极》
15.对所选文字开头三个问句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连用三个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增强文章气势。

第 3 页共10 页
B.有助于层次分明,便于安排观点和材料。

C.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D.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6.所选文字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A.打比方列数字
B.下定义作比较
C.举例子作诠释
D.作比较举例子
17.对所选文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所选文字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B.所选文字中提到白人和黄种人,是为了说明伯格曼法则在人类身上似乎还是留下了某些痕迹。

C.作者认为,现代的爱斯基摩人无法验证伯格曼法则的主要原因是其迁移到北极后,适应寒冷的时间太短。

D.所选文字中的“蛛丝马迹”一词,说明非洲中部的热带雨林地区生活的俾格米人不能验证伯格曼法则。

18.本文是一片事理说明文,主要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程序顺序
19.联系课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课文作者是第一个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中国人。

B.课文验证伯格曼法则及艾伦推论时,始终贯穿着客观、严谨的科学精神。

C.课文用爱斯基摩人开枪驱逐北极熊的故事引出“伯格曼法则”,增强了可读性。

D.课文作者根据自己的观察,对北极动物许多鲜为人知的有趣现象进行了生动说明,阐释波格曼法则只适用于北极。

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 俟.我(sì)城隅.(yú) 踟.蹰(Chí) 其姝.(shū)
B. 欢谑. (nua) 樊.笼(fán) 金樽.(zūn) 烹.羊(pēng)
C. 暧.暧(ài) 羁.鸟(jī) 将.进酒(qiāng) 馔.玉(zhuàn)
D. 彤.管(tóng) 沽.取(gū) 危樯.(qiáng) 归荑.(tí)
2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B.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C.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D.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2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绚丽
B.暧暧远人村,依依
..墟里烟。

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C.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桅杆
D.钟鼓馔玉
....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指富贵豪华的生活
2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C.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第 4 页共10 页
24.下列各句加点字与现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危樯
.. D.暧暧
..远人村..独夜舟。

B.说.怿女美 C.古来圣贤皆寂寞
25.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出自《西洲曲》,《西洲曲》是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

C.李白的《将进酒》虽是一首劝酒诗,但诗人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D.《旅夜书怀》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失意、自己身体不适时的那种凄苦之情。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6小题,共20分)
(一)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寻梦?撑一支长篙,
正如我轻轻的来。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我轻轻的招手,满载一船星辉,
作别西天的云彩。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那河畔的金柳,但我不能放歌,
是夕阳中的新娘;悄悄是离别的笙箫;
波光里的艳影,夏虫也为我沉默,
在我的心头荡漾。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软泥上的青荇,悄悄的我走了,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正如我悄悄的来;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挥一挥衣袖,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带走一片云彩。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26.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分)
27.找出文中两个比喻句,并分析这些比喻的表达效果。

( 2分)
28.诗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用词上有哪些不同?这些不同之处表达了什么?( 4分)
(二)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的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出入的环境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

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

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
的终站。

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

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第 5 页共10 页
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

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

每个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29.本文节选自《我的空中楼阁》,请简述一下题目的含义。

( 2分)
30.“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

”这里的“出外”是指到哪里去?“归来”又指从哪里归来?既然“小屋”是“快乐”和“幸福”的所在,为什么作者又把他称为“空中楼阁”呢?( 4分)
31.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内涵?( 4分)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3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共2小题,每小题1分,共2分)
①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②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33.“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是什么句式?(2分)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①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②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35. 试分析“搔首踟蹰”这个细节。

(2分)
六、口语交际(共8分)
36、朝阳职业学校高三(1)拟于清明节上午9点在在青松烈士陵园举行祭奠革命烈士活动,请你以活动主持人身份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150字左右。

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七、综合实践(共8 分)
37、你所在的班级拟举办“感动心灵”交流会。

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要求:答案中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①请写出本次活动的目的。

(2分)
②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个宣传口号(2分)
③请为你们组产生的发言代表写一则推荐词。

(2分)
④你以为本次活动应包括哪些主要环节(2分)
八、应用文写作(共10 分)
38、4月24日。

向阳职业学校高二(2)班李洋同学再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职类车工组)中取得第一名,获得金牌。

请你据此写一则消息。

要求: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九、作文(共50分)
39、人的一生,有许多记忆。

有些记忆,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淡去;有些记忆,却历久弥新。

记忆深处的那人、那事、那景会触动我们的心灵,引领着我们的成长。

第 6 页共10 页
第 7 页共 10 页
请以“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作文。

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情、
发表议论。

文体不限(诗歌、剧本除外),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霞飞单招班摸底考试试卷
三年级语文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題2分,共20分)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分,共6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6小题,共20分)
26. 27. 28. 29. 30.
学校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31.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32.(共2小题,每小题1分,共2分)
①②
33. (2分)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35.
(2分)六、口语交际(共8分)
七、综合实践(共8 分)


第8 页共10 页


八、应用文写作(共10 分)
第9 页共10 页第10 页共10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