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原电池试题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原电池试题答案及解析
1.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铝片和镁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NaOH溶液中,镁片较活泼,作负极
B铝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浓硝酸中,铜作负极
C.镀锌铁和镀锡铁的镀层破损后,前者较易被腐蚀
D.将反应2Fe3++Fe===3Fe2+设计为原电池,则可用锌片作负极,铁片作正极,FeCl
3
溶液作
电解质
【答案】B
【解析】A.铝片和镁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NaOH溶液中,由于Al能够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而Mg不能反应,所以尽管镁片较活泼,但是作正极,错误;B铝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浓
硝酸中,由于Al在室温下在浓硝酸中会发生钝化,所以铜作负极,正确;C.镀锌铁和镀锡铁的
镀层破损后,由于金属活动性Zn>Fe>Sn,所以对前者较易被腐蚀的是Zn,Fe就得到了保护,而
后者较易被腐蚀的是Fe。

所以镀层破损后,后者较易被腐蚀,错误;D.将反应2Fe3++
Fe===3Fe2+设计为原电池,则可用铁片作负极,Cu片或C棒作正极,FeCl
3
溶液作电解质,错误。

【考点】考查原电池反应原理、组成、结构及应用的知识。

2.在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中,正极发生的反应是
A.2H++2e―H
2
↑B.Cu–2e―Cu2+
C.Cu2++2e―Cu D.Zn–2e―Zn2+
【答案】A
【解析】在该装置中构成了原电池,Zn是负极,Cu是正极。

在正极Cu上溶液中的H+得到电子
变为氢气产生,电极反应式是2H++2e―=H
2
↑,故选项是A。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反应原理的知识。

3.(8分)(1)将锌、铜用导线连接后浸入2mol/L的稀硫酸中,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发生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子从经外电路到____ (填锌或铜),溶液中H+
向移动(填正极或负极),放电一段时间后,正极区pH值(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将铜片和铁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也有电流通过电流表,负极电极反应式
为_________________,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

【答案】(1)2H++2e-=H
2
↑还原锌铜正极变大;(2) Fe-2e-=Fe2+;Fe+2Fe3+=3Fe2+
【解析】将锌、铜用导线连接后浸入2mol/L的稀硫酸中,正极是Cu,电极反应式为2H++2e-=H
2
↑;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锌结构外电路到铜;溶液中H+向负电荷较多的正极移动。

放电一段时间后,由于正极区c(H+)减小,所以溶液的pH值变大;(2)将铜片和铁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三氯
化铁溶液中,由于活动性Fe>Cu,所以Fe作原电池的负极,Cu作正极,因此也有电流通过电流表,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离子移动、电子流动的知识。

4.近年来,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它用酸性电解质(H+)作溶剂。

电池总反应为:
C
2H
5
OH+3O
2
=2CO
2
+3H
2
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在电池的负极上参加反应
B.1mol CH
3CH
2
OH被氧化转移6mol e-
C.随着反应的进行,正极附近的酸性减弱。

D.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4H++O
2+4e-=2H
2
O
【答案】B
【解析】A.在燃料电池中,燃料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因此乙醇在电池的负极上参加反,正
确;B.1mol CH
3CH
2
OH被氧化转移12mol e-,错误;C.随着反应的进行,在正极上O2得到
电子与溶液中的H+结合形成水。

所以正极附近的酸性减弱,正确;D.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4H++O
2+4e-=2H
2
O,正确。

【考点】考查乙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的知识。

5.(11分)
(1)海水中的钠盐、镁盐等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从海水中提取铀、重水对一个国家来说具有
战略意义。

①写出氯化镁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重水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金属镁的工业冶炼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海水淡化的常见方法有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_________________
(2)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随队医生即对准受伤部位喷射氯乙烷(沸点12.27℃)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

①乙烯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决定氯乙烷能用于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的具体性质是________(填选项)
A.沸点低B.沸点高C.易挥发D.难挥发
③甲烷与氯气光照下反应生成产物共________种
(3)“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晶体物质,若把“可燃冰”(用甲烷表示)燃烧在一定
条件下改装成原电池,则在原电池的负极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答案】(1)①(1分)
② 20 g/mol (单位不写不给分)(1分)
③ MgCl
2(融熔)Mg+Cl
2
↑(2分)
④蒸馏法(1分)
(2)① CH
2=CH
2
+HCl CH
3
CH
2
Cl (2分)
② A C (2分)
③ 5 (1分)
(3) CH
4
(写名称也可)(1分)【解析】
(1)②分子式D
2O
③电解熔融氯化镁,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熔融氯化镁, 电解熔融状态下的氯化镁生成物是氯气和金属镁。

②沸点低,蒸发时需吸收大量的热,可使受伤部位的温度迅速降低,从而达到局部冷冻麻醉的目的。

③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即四氯化碳)和氯化氢,只有一氯甲烷和氯化氢是气态产物
【考点】海水的综合利用,电化学基础
6.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D.甲、乙溶液均变蓝色
【答案】A
【解析】A.两烧杯中Zn都与硫酸发生反应使溶液中的H+的浓度减小,所以溶液的pH均增大,正确;B.在甲中构成了原电池,铜片是正极,而在乙中没有形成原电池,错误;C.在甲烧杯中Cu作正极,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而在乙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气泡产生,错误;D.甲、乙溶液逐
渐变为无色的硫酸锌溶液,错误。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反应原理及实验现象的知识。

7.氢氧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在航天飞机上,其反应原理示意图如图。

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
正确的是
A.该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通入氢气的一极是负极
C.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通过导线流向电极a
D.该电池的总反应:2H
2+O
2
=2H
2
O
【答案】BD
【解析】A、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B、氢气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为负极,B正确;C、外电路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即从a流向b,故C错误;故选BD。

【考点】原电池的能量转化和工作原理。

8.锂~碘电池可用来为心脏起搏器提供能源,其电池反应可简化为:2Li + I
2
= 2LiI。

下列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A.I
2
发生氧化反应B.碘电极为该电池的正极
C.正极反应为:Li –= Li+D.该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BD
【解析】由总反应式可知,化合价升高的做负极,所以锂做负极。

碘做正极。

所以碘发生的是还
原反应。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所以答案选BD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相关知识点
9.(8分)
如图所示,是原电池的装置图(为电流表)。

请回答:
(1)若C为稀H
2SO
4
溶液,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B电极材料为Fe且做负极,则A电极上发
生的电极反应式为;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溶液C的pH将 (填“升高”“降低”或“基本
(2)若需将反应:Cu+2Fe3+=Cu2++2Fe2+设计成如上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则A(负极)极材料为,B(正极)极材料为,溶液C为。

(3)若C为NaOH溶液,A电极材料为Al,B电极材料为Mg,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式
为。

【答案】(1)2H++2e-==H
2
↑;升高
(2)Cu 石墨(合理即可) FeCl
3
溶液;
(3)Al-3e-+4OH-=AlO-2+2H
2
O.
【解析】(1)铁作负极,则该原电池反应是铁与稀硫酸置换氢气的反应,所以正极反应是氢离
子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
2
↑;溶液中氢离子放电,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pH升高;
(2)Cu+2Fe3+=Cu2++2Fe2+设计成如上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根据方程式中物质发生的反应类型判断,Cu发生氧化反应,作原电池的负极,所以A材料是Cu,B极材料是比Cu不活泼的导电
物质如石墨、Ag等即可。

溶液C中含有Fe3+,如FeCl
3
溶液;
(3)若C为NaOH溶液,A电极材料为Al,B电极材料为Mg,则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
Al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
2
O.
【考点】考查对原电池反应原理的应用,电极的判断,电解质溶液的选择,电极反应式的书写10.某MCFC型燃料电池可同时供应电和水蒸汽,其工作温度为600℃~700℃,所用燃料为氢
气,电解质为熔融的K
2CO
3。

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
2
+O
2
=2H
2
O,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H
2+CO
3
2——2e—H
2
O+CO
2。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放电时CO
32—向负极移动B.放电时CO
3
2—向正极移动
C.正极反应: 4OH——4e—=2H
2O+O
2
↑D.当电池中生成1 mol水时,转移4 mol电子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知,该燃料电池燃料为氢气,电解质为熔融的K
2CO
3
,总反应为2H
2
+O
2
=2H
2
O,
负极反应为H
2+CO
3
2——2e—H
2
O+CO
2
,正极反应式:O
2
+2CO
2
+4e-2CO
3
2-。

A、放电
时CO
32—向负极移动,正确;B、放电时CO
3
2—应向负极移动,错误;C、正极反应式为:
O
2+2CO
2
+4e-2CO
3
2-,错误;D、当电池中生成1 mol水时,转移2 mol电子,错误。

【考点】考查原电池原理、燃料电池。

11.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它是以铂作电极,KOH溶液作电解液,总
反应为:2H
2 + O
2
= 2H
2
O,正极反应为:O
2
+ 2H
2
O + 4e- = 4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H
2通入负极区B.O
2
通入正极区
C.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D
【解析】A、氢氧燃料电池中燃料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在电池的负极区通入,正确;B、氧气发生还原反应,所以在正极区通入,正确;C、电池中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确;D、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氢氧燃料电池的正负极、反应类型的判断
12.用Zn片、Cu片和稀硫酸组成的电池装置。

下列有关该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锌电极移动
C.Cu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D.电流方向是从铜片流向锌片
【答案】B
【解析】A、Zn片、Cu片和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B、该原电池中Zn作负极,Cu作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Cu,错误;C、Cu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有氢气放出,正确;D、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所以电流方向是从铜片流向锌片,正确,答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反应原理,正负极的判断,离子、电流的流向的判断13.某原电池总反应为2Fe3++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
3
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
3
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
2(SO
4
)
3
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
2(SO
4
)
3
【答案】C
【解析】若总反应为2Fe3++Fe=3Fe2+实现原电池反应,则应该是Fe作负极,活动性比Fe弱
的作正极,电解质溶液是含有Fe3+离子的溶液。

对各个选项减小分析发现:只有C不符合要求。

故选项为C。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的知识。

14.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铝片和镁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NaOH溶液中,镁片较活泼,作负极
B.铝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浓硝酸中,铜作负极
C.镀锌铁和镀锡铁的镀层破损后,前者较易被腐蚀
D.将反应2Fe3++Fe=3Fe2+设计为原电池,则可用锌片作负极,铁片作正极,FeCl
3
溶液作电解质
【答案】B
【解析】A.铝片和镁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NaOH溶液中,由于Al能够与NaOH反应,而Mg不
反应,所以Al片作负极。

错误。

B.铝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浓硝酸中,由于Al在常温下在
浓硝酸中会发生钝化现象,所以铜作负极。

正确。

C.镀锌铁镀层破损后,由于活动性Zn>Fe,所
以Zn作原电池的负极,首先被腐蚀,仍然对Fe起到保护作用;而镀锡铁的镀层破损后,由于活
动性Fe>Sn,所以Fe最原电池的负极,首先被腐蚀,Fe腐蚀的比前者快。

错误。

D.若将反应
2Fe3++Fe=3Fe2+设计为原电池,则可用铁片作负极,石墨作正极,FeCl
3
溶液作电解质。

错误。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电极材料的选择及金属的腐蚀的快慢半径的知识。

15.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
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
2(s)+H
2
O(l)=Zn(OH)
2
(s)+Mn
2
O
3
(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MnO
2
发生还原反应
B.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
2+H
2
O+2e-→Mn
2
O
3
+2OH-
C.电池工作时,K+移向负极
D.电池工作时,电路中每通过0.1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少6.5g
【答案】A
【解析】A.有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可知:电池工作时,Zn 失去电子,被氧化;而MnO
2
得到电子,
发生还原反应,正确。

B.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Zn-2e-+2OH-→Zn(OH)
2
(s).错误。

C.电
池工作时,K+移向负电荷较多的正极。

错误。

D.电池工作时,电路中每通过0.1mol电子,锌的
质量理论上减少3.25g.错误。

【考点】考查锌-锰碱性电池的各种原理的知识。

16.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经导线到负极
【答案】A
【解析】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

错误。

B.原电池的定义就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正确。

C.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电子由负极流出,流向正极。

正确。

D.在原电池放电时,由于电子是从负极流出,流向正极,而规定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的运动方向,所以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经导线到负极。

正确。

【考点】考查关于原电池的构成、电子的移动、电极反应、电流的方向的知识。

17.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如右图所示。

a为电池的正极,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B.b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O
2
在a电极被氧化D.电流从a电极经用电器流向b电极
【答案】D
【解析】该燃料电池中,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
6H
12
O
6
+6H
2
O-24e-
=6CO
2↑+24H+,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
2
+2H
2
O+4e-=4OH-,结合离
子的移动方向、电流的方向分析解答。

A、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使微生物失去活性,所以电池介质不能为高温,故A错误;B、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即b为负极,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B不正确;C、该燃料电池中,通入氧化剂空气的电极a为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D、放电时,电流从a电极经用电器流向b电极,故D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燃料电池的有关判断
18.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均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B.原电池是把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C.原电池的两极必须都是金属
D.原电池都可以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应用十分广泛
【答案】B
【解析】原电池的基础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的正极可以用碳棒;原电池不能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因此应用受到限制。

19.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是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极总反应式为2H
2+O
2
=2H
2
O;电解质溶液
为KOH溶液,反应保持在较高温度,使水蒸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电池能见到浅蓝色火焰
B.H
2为正极,O
2
为负极
C.工作时电解液的OH-的物质的量不断增加
D.电极反应为负极H
2失电子;正极O
2
得电子
【答案】D
【解析】电池中未燃烧,不能见到浅蓝色火焰,A错误;H
2为负极,O
2
为正极,B错误;总反应
生成水,OH-的物质的量不变,C错误。

20.以下现象与原电池反应无关的是
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B.生铁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
C.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
D.银质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
【答案】D
【解析】A黄铜(铜锌合金)若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被腐蚀的金属应是较活泼的锌而不是铜。

B
生铁中含较多的碳,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在电解质作用下更容易形成原电池,也更容易生锈。

C铁质器件附有铜配件,在接触电解质溶液时,铁是原电池的负极,易被腐蚀生成铁锈。

D银质
奖牌久置后可能被氧化成银的化合物而表面变暗,这是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无关。

21.据报道,锌电池可能将会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铅蓄电池,因为锌电池容量更大,而且没有铅
污染。

其电池反应为2Zn+O
2
=2ZnO,原料为锌粒、电解液和空气。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锌为正极,空气进入负极反应B.负极反应为Zn-2e-=Zn2+
C.正极发生氧化反应D.电解液为强酸
【答案】B
【解析】Zn与O
2
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为=2ZnO,所以Zn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Zn-2e-=Zn2+。

O
2
是正极反应物,发生还原反应。

若电解液是强酸,电池的化学反应不是2Zn
+O
2=2ZnO,而是Zn+2H+=Zn2++H
2
↑。

22.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

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

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

在这种电池中()。

①铝合金是阳极②铝合金是负极③海水是电解质溶液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答案】A
【解析】分析航标灯的电源结构,活泼金属铝合金作负极,相对不活泼金属Pt-Fe合金作正极,电解质溶液是海水。

铝合金作负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故①④错误,②③正确。

23.(1)普通锌锰干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________。

②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

③放电时,NH
4
+向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移动。

(2)废电池中的锌皮常用于实验室制氢气,废锌皮和纯锌粒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速率较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过量的纯锌粒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产生氢气的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微热
B.加入适量氧化铜
C.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
D.加水
E.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
【答案】(1)①NH
4Cl(或氯化铵)溶液②2MnO
2
+2NH
4
++2e-=Mn
2
O
3
+H
2
O+2NH
3
③正

(2)废锌皮废锌皮在稀硫酸中可构成原电池,加快负极失电子速率,相应产生氢气速率较大
AC
【解析】(1)该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正极上富集电子,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2)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考虑,构成原电池能加快负极失电子。

24.锌、稀硫酸和铜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两极的变化是()
①锌片溶解32.5g;②锌片增重32.5g;
③铜片上析出1g H
2;④铜片上析出1mol H
2
A.①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③D.②和④【答案】A
【解析】由电池总反应Zn+2H+=Zn2++H
2↑、正极反应2H++2e-=H
2
↑、负极反应Zn-2e-=Zn2
+可知,每当1 mol电子通过铜片时,会有0.5 mol(即32.5 g)锌溶解,铜片上析出0.5 mol (即1 g)H
2。

25.某同体酸燃料电池以Ca(HSO
4)
2
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
可表示为:2H
2+O
2
=2H
2
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a极流向b极
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
2+4H++4e-=2H
2
O
C.每转移0.4 mol电子,生成3.6g水
D.H+由b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a极
【答案】D
【解析】A、a通入氢气为负极,b通入氧气是正极,则电子应该是通过外电路由a极流向b,正
确;B、该电池电解质为Ca(HSO
4)
2
固体,正极电极反应为O
2
+4e-+4H+=2H
2
O,正确;C、根
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H
2
O—2e‾,则每转移0.4 mol电子,生成0.2mol水,质量是
0.2mol×18g/mol=3.6g,正确;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计算。

26.如图所示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下,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实验后的记录:
①Cu为负极,Zn为正极
②Cu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
③向Cu极移动
④若有0.5mol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0.25mol气体
⑤电子的流向是:Cu―→Zn
⑥正极反应式:Cu—2e-===Cu2+,发生氧化反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⑤
【答案】C
【解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
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因此再Zn-Cu原电池中,Zn作
负极,发生电池反应Zn+2H+=Zn2++H
2
↑,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Zn为负极,Cu为正极,故①错误;H+向正极移动,在铜电极上得到电子,放出氢气,故②正确;
SO
42-向负极锌电极移动,所以选项③错误;Cu电极上发生2H++2e-=H
2
↑,故⑥不正确;若有
0.5mol电子流向导线,则产生氢气0.25mol,故④正确;电子由Zn电极流向Cu电极,故⑤不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有关判断和计算
点评:该题是高考种的常见题型和重要的考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电极名称、电极反应式的了解掌握情况,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的判断、发生的电极反应、电子、离子的移动方向,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27.如图所示,如果电流计偏转,a变粗,b变细,符合这种情况的是 ( )
A.a是锌,b是铜,c是稀硫酸溶液
B.a是铁,b是银,c是硝酸银溶液
C.a是银,b是铁,c是硝酸银溶液
D.a是碳,b是铁,c是氯化铜溶液
【答案】CD
【解析】b极变细说明b是负极,且是金属,a极变粗说明有金属析出,电流计指针会偏转说明有电流通过,即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装置。

硫酸为电解质溶液,正极生成氢气,不能变粗,故A错误;选项B中铁的金属性强于银的,则铁应该是负极,银是正极,所以B不正确,C正确;选项D中铁为负极,碳棒是正极,氯化铜为电解质,则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离子进入溶液,正极上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单质铜析出,故D正确,答案选CD。

【考点】考查原电池装置及工作原理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针对性强,侧重对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熟悉金属的活泼性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8.氢氧燃料电池已用于航天飞机。

以稀硫酸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这种电池在使用时的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2H
2—4e—= 4H+;正极: O
2
+4e—+4H+ =2H
2
O
据此作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
2在正极发生氧化反应B.供电时的总反应为:2H
2
+O
2
=2H
2
O
C.氢氧燃料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可达100%
【答案】B
【解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据此可知,氢气在负极通入,氧气在正极通入,选项A不正确,B正确。

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不正确。

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也达不到100%,D不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氢氧燃料电池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特别是电极名称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等。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9.下列关于原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电池是一种直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此转化过程中无能量损耗
B.在Zn-Cu-H
2SO
4
构成的原电池中,H+不断移向负极
C.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易被腐蚀与原电池有关
D.纯铁比生铁(含有少量杂质)与稀HCl反应快
【答案】C
【解析】原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不可能是100%的,A不正确;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B不
正确;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发生电化学腐蚀,C正确;生铁在和盐酸的反应中容易形成原电池,而加快反应速率,D不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判断、应用以及金属的腐蚀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

试题贴近高考,基础性强,旨在培养学
生分析、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
即可。

30.下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指针指向M,由此判断下表
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组合是()
【答案】C
【解析】M棒变粗,N棒变细,指针指向M,说明了电流从M流向了N,N为负极,M为正极,
在M极上有物质生成,C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铜不能作为负极,B选项中,铜极不变,D选
项中N级不能作为负极。

所以答案为C。

【考点】原电池
点评:该题考查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性,是高考考查的热点,本题有一定的难度,是一道不错的题目。

31.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答案】B
【解析】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线相连并且插入到电解质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