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溶液的形成

一、设计分析

本课题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溶液的形成;二是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三是乳化现象。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溶液的形成过程,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理解溶液的形成,还可以从微观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进而体会溶液的组成、溶液的特征,学会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判断方法。第二部分在学习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时,以实验为切入点,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第三部分乳化现象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现象,但学生不清楚现象背后的原理,要积极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寻找清除污渍方法的过程中,对比乳化与溶解的不同。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溶液的基础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比如学生们都喝过糖水、输过液,都尝过汗水的味道等等。学生不仅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溶液,在化学课上也多次用到溶液如盐酸、硫酸铜溶液等,所以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既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溶液的形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探究未知知识,并且为将来学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知识打下基础。在建立溶液概念时,要注意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体验,还要渗透科学探究的思想,遵循由宏观到微观、由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在溶液概念建立的过程中要设置实验让学生体验溶液的形成过程,还可以观看微观动画, 引导学生分析溶液形成的宏观过程、微观过程从而体会溶解与溶液本质的基础。通过了解溶质和溶剂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确定溶液中的溶质、溶剂?继而拓展到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乳化现象。本节课的重点是对溶液概念的理解、溶解过程的热量变化以及乳化现象。难点是对溶解微观过程的理解。

三、设计策略

四、教学目标

【化学观念】

理解溶液的概念,知道溶液的特点、组成,会判断溶质、溶剂

【科学思维】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科学探究与实践】

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情感态度与责任】

课前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五、教学重点

对溶解过程的微观认识。

六、教学难点

对溶解过程的微观认识。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盐水、糖水和汽水等都是生活中常

见的溶液,究竟什么是溶液,溶液又是

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

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板书】第一节溶液的形成触景生情,暗示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展示的欲望激发他们去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课内探究通过活动一来探究物质在水中溶解

的过程,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实验方案:

1.将食盐、泥土各一药匙和少许植

物油分别加入三只烧杯。

2.向烧杯中分别倒入约30mL的

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观察搅拌后和

静置一段时间后各烧杯内的现象。用手

触摸烧杯,感受温度的变化。组内分工

合作,完成实验并做好记录,开始实验。

巡视、指导问:其他小组有没有观察到

不同的现象?归纳:在这一过程中食盐回忆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为新课中求物质的量扫清障碍,做好知识铺垫。

这次活动是一次宝贵的机会,我从思想和态度上都非常重视,积极地参与其中。确定课题后,我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把内容弄准吃透,最终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为了设计好本节课,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学习了很多优秀的课例,准备了很多教学素材。课堂设计中,精心设计每个环节,重视实验的作用,关注学生活动,突出重难点,将知识的学习与习题训练灵活穿插。课件制作这一环节,我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从明确教学思路到完成课件制作用了好几天的时间,图片筛选、文字编辑、格式调整,一遍又一遍。视频中的每一帧我都细细琢磨,尽力呈现出最佳效果。本节课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过程中的优点:1、展示了良好的教师素养。教学环节清晰,学生实验高效,知识讲解透彻,学习效果较好,得到了学科组老师的一致好评。2、注重情境的创设。充分利用溶液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应用的角度来认识化学的价值,真正体会到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重视发挥实验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溶解的过程、溶解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等。从感性到理性、从实验到结论、从宏观到微观,环环相扣、对比鲜明,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4、借助动画突破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溶解的微观过程,通过播放动画直观、形象地展示了这一过程,克服了难点,把握了本质。5、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溶液”的概念,让学生描述,关注学生的思维水平,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答疑解惑,获取新知。

能够溶解到水中,我们称为清液,泥土、

植物油不能溶解到水中,我们称为浊液。

【明理归因】问:我们得到的浊液

和清液两类混合物有什么不同,哪位同

学谈一下你的想法?

思维延伸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境导入新

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概括本节课的收获,更有利

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

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

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让学生了解书写方程式的依据来自于客观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