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统整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统整—老调新唱
初二英语组明晓燕
一.对统整的理解
最早听到“课程统整”时,曾经经历了一个误解的过程。
其实课程统整并不是什么新概念,每位教师都会统整,而且都在平时的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应用着”统整”这一方法。
比如,我们在平时的备课中,把书本上的固有知识整理成学生可以接受的教学知识,把隐形的知识和方法显性化的过程就是统整。
有了这样的理解,就不会再把“统整”误解成正常教学程序以外的附加环节,而是在日常的备课中可以促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为科学、合理、更能迎合学生实际需求的行为。
任何一本教材都不可能适用于全体学生,因此完全忠实于教材的思想是不科学的。
我们要用最佳的方案实施教学活动,必要的时候可以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学顺序和科目界限,在了解、尊重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在重组和整合教学资源的同时对课程进行全新的设计,形成更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施效果适时地对方案进行调整,以尽可能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执行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我们的做法:
1. 每个学期开学前认真阅读和分析教材,理清各单元之间的知识关联、知识梯度和重点难点,合理制定指南。
2. 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在必要的时候,适当地对教学顺序进行一定的调整,活用教材。
3. 根据学情和某个知识点在一个学期或一个单元中的地位,适当地增加或删减部分教学内容。
4.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适当引入其他相关版本的教材或辅助材料作为补充教学资源,如:英文报刊、SBS教材、新世纪教材、网络资源和其他参考书籍,取各家之长,让教学设计更符合学习规律。
5.练习统整:除了可以参考手头的一些习题册以外,自编一些针对性的习题是我们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
自编的练习往往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需求,更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
6.PPT的使用:我们现在虽然有市里统一编织的PPT,但由于PPT的下发速度经常晚于我们的实际进度,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将其作为一种辅助和参考资源,取其精华,有针对性地对配套的PPT进行筛选和修改。
三.举例说明:
以8A Unit7 Grammar D Exclamations为例,进行了如下统整:
1.教学顺序做了调整
感叹句是8A Unit7的一个语法专题,但实际上在本课的文本中并没有出现感叹句,只是在语法部分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题编进了教材,反而在平时的练习中经常出现有关感叹句的题目。
因此,本学期,我们把感叹句提前进行了讲解。
由于教材中有关感叹句的内容比较简单,而且也比较枯燥,而感叹句对于我们初二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因此必须对教学设计进行适当地调整,让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趣,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活用素材:
用网络资源,找了一个有关感叹句的flash,并进行了改编(原本是台湾版本,而且时间有些长)。
这个滑稽的flash帮助我顺利地导入了新课,而且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情境:
利用flash和自编的练习的串联,使一节原本有些枯燥的语法课有了较为生动的故事情景,a strange family—a happy family
4.自编习题:
通过自编和改编练习,充分体现知识梯度和重点难点。
教材上对感叹句进行了规律性的归纳,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但在练习和考试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比较典型的错误。
因此在习题的选择上,必须要有梯度、有比较,以充分体现代表性。
5.德育渗透:
在编写指南时,“德育”是作为一个单独的栏目出现的。
考虑到这一点,我在编制练习和设计教学活动时,捕捉了班级同学许多真实的生活场景,并应用了他们的真实姓名,这些场景表现的都是同学们积极、活泼、勤奋、友爱的优秀品质,让同学用感叹句进行描述。
这样,既能调动同学们的听课兴趣和参与意识,又形成了一种倡导学习先进、争做先进的气氛。
四.四点体会:
1. 统整的过程是一个科学备课的过程
在编写统整指南的过程中,会让自己思考更为全面、准备更为充分、积累更为丰富。
2. 通过统整,形成了更加浓厚的教研气氛
在编写指南的过程中,备课组内和教研组内往往需要反复讨论、修改、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发挥了集体的力量。
3. 督促自己及时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
我们的教学行为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
“理论”并不一定要从名师、专家的著作中才能获取,从日常教学中总结的点滴体会和提炼的一些经验,都会对
我们以后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4. 促使我们在教学上日臻成熟
思考的越多,越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在做统整的过程中,会经历很多反思和修改的过程,因此也促使我们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更多的研究。
因此,统整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向同行学习、向同事学习,也向自己学习。
有人把课程统整比喻为“在老调中注入新的音符”。
我认为这个比喻非常恰当地说明了课程统整在课程改革中的意义。
我们也坚信: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没有不会做,只有不愿做。
我们将在课程统整理念和实践下,努力“让课程为学生服务”,在老调中演绎出新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