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案》初中汉语新教课标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案75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学会新的句型。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古典名著,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我任教的是九年级双语班汉语,学生大多汉语基础较好,对汉语学习积极性较高。
课堂氛围也比较活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课文以孙悟空与白骨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主线,以师徒二人的矛盾为副线,主副线索交织成篇,使得文章一气呵成;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分析人物形象及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讲授】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导入新课。
孙悟空的故事广为流传,你知道哪些有关的故事? 孙悟空的故事多得数也数不清,今天咱们要学习一则非常有名的故事,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你觉得我们这篇课文中除了三打,还有哪些内容也可以用”三”来概括呢?
二、交流:
三个主要人物:孙悟空、白骨精、唐僧
白骨精三变(骗)
唐僧三(阻)
三、再读课文、观看视频、理清脉络
1、快速默读课文,分别找出课文中描写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段落。
并要求学生在相关内容前标注“一打”“二打”“三打”的字样。
2、观看三段视频,并进行交流:
第1自然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第2自然段:一打白骨精(变作美貌的村姑)
第3-4自然段:二打白骨精(变作年满八旬的老妇人)
第5-7自然段:三打白骨精(变作白发老公公)
3、谁能用一两句话简要地概括一下这个故事?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三次以不同的化身出现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最后将白骨精打死。
)
四、精读第一自然段
1、过渡:既然课文的第二——七自然段写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过程,那么为什么还要写第一自然段呢?第一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2、交流:
(1)“一天”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一座高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唐僧师徒四人”交代了故事中的人物。
教者讲解故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表明此处是险恶之地,暗示有事情发生。
(3)从相关语句中也初步表现孙悟空本领高强。
五、研读课文,探究人物特点
(一)探究孙悟空火眼金睛、嫉恶如仇
1、读课文找出文中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语句,画下来,想一想,孙悟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交流。
(1)孙悟空大喊一声,举起大棒,向妖怪的头上打去。
(2)悟空正要追赶,唐僧一把拉住不放,嘴上不住地责怪他不该错杀好人。
(3)立刻飞步上前大叫一声举起大棒照头就打,
3、提问:孙悟空“三打”有什么不同?你从中看出什么?
4、从以上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悟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神通广大、智勇双全、火眼金睛、疾恶如仇、坚定不移。
)
(二)探究白骨精诡计多端、善于变化
1、读课文找出文中白骨精三次变化,蒙骗唐僧师徒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白骨精最恰当。
2、交流。
出示句子:
(1)那婆子手拄着一根拐杖,一步一声地哭喊着她的女儿。
3、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白骨精怎么样,用哪些词来形容?(奸诈、诡计多端、狡猾、善于变化)
(三)探究唐僧善恶不分、菩萨心肠
1、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唐僧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唐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交流。
(1)悟空正要追赶,唐僧一把拉住不放,嘴上不住地责怪他不该错杀好人。
(2)唐僧不但不许悟空追打,还很生气地说……
(3)唐僧大声地说……
(4)唐僧还差点儿赶走了孙悟空。
3、从以上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恶不分、是非颠倒、具有菩萨心肠的人)
(四)句型
一、“话题+小句” “话题+小句”,前半部分提出一个话题(词、词组、句子),后面用一个句子对该话题加以解释说明。
例:1、是真是假,让事实来证明吧。
2、这道题是对是错,你们说说看。
二、“差点儿+动词”,指事情接近现实而没有实现。
例:1、早上路上塞车,我差点儿没赶上飞机。
2、雪下了一夜,路很滑,他差点儿摔倒了。
六、课外拓展
1、同学们,文章就是通过三骗、三打、三阻写出了白骨精的诡计多端、孙悟空的嫉恶如仇、唐僧的人妖不分。
学到这儿,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2、引导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不安排孙悟空一次就打死白骨精,为什么要三次才打死呢?(如果让孙悟空一次就打死白骨精,你觉得和打了三次才打死有什么不同?
师:这就叫反复叙事,可以使情节更加生动曲折,更能使故事引人入胜。
中国传统小说惯用“三”字来设计小说情节,“三”字包含了做事不易、需要克服困难才能成功的意思。
例如:四大名著中含“三”字的故事名:宋江三打祝家庄、宋江三败高俅、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三借芭蕉扇、三进无底洞、三打白骨精。
七、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的第8-13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第五、第六题。
八、板书设计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变作美貌的村姑)--- 化作一缕轻烟逃走
孙悟空二打白骨精(变作年满八旬的老妇人)--- 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变作白发老公公)--- 化作一堆骷髅
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讲授】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导入新课。
孙悟空的故事广为流传,你知道哪些有关的故事? 孙悟空的故事多得数也数不清,今天咱们要学习一则非常有名的故事,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你觉得我们这篇课文中除了三打,还有哪些内容也可以用“三”来概括呢?
二、交流:
三个主要人物:孙悟空、白骨精、唐僧
白骨精三变(骗)
唐僧三(阻)
三、再读课文、观看视频、理清脉络
1、快速默读课文,分别找出课文中描写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段落。
并要求学生在相关内容前标注“一打”“二打”“三打”的字样。
2、观看三段视频,并进行交流:
第1自然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第2自然段:一打白骨精(变作美貌的村姑)
第3-4自然段:二打白骨精(变作年满八旬的老妇人)
第5-7自然段:三打白骨精(变作白发老公公)
3、谁能用一两句话简要地概括一下这个故事?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三次以不同的化身出现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最后将白骨精打死。
)
四、精读第一自然段
1、过渡:既然课文的第二——七自然段写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过程,那么为什么还要写第一自然段呢?第一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2、交流:
(1)“一天”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一座高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唐僧师徒四人”交代了故事中的人物。
教者讲解故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表明此处是险恶之地,暗示有事情发生。
(3)从相关语句中也初步表现孙悟空本领高强。
五、研读课文,探究人物特点
(一)探究孙悟空火眼金睛、嫉恶如仇
1、读课文找出文中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语句,画下来,想一想,孙悟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交流。
(1)孙悟空大喊一声,举起大棒,向妖怪的头上打去。
(2)悟空正要追赶,唐僧一把拉住不放,嘴上不住地责怪他不该错杀好人。
(3)立刻飞步上前大叫一声举起大棒照头就打,
3、提问:孙悟空“三打”有什么不同?你从中看出什么?
4、从以上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悟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神通广大、智勇双全、火眼金睛、疾恶如仇、坚定不移。
)
(二)探究白骨精诡计多端、善于变化
1、读课文找出文中白骨精三次变化,蒙骗唐僧师徒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白骨精最恰当。
2、交流。
出示句子:
(1)那婆子手拄着一根拐杖,一步一声地哭喊着她的女儿。
3、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白骨精怎么样,用哪些词来形容?(奸诈、诡计多端、狡猾、善于变化)
(三)探究唐僧善恶不分、菩萨心肠
1、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唐僧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唐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交流。
(1)悟空正要追赶,唐僧一把拉住不放,嘴上不住地责怪他不该错杀好人。
(2)唐僧不但不许悟空追打,还很生气地说……
(3)唐僧大声地说……
(4)唐僧还差点儿赶走了孙悟空。
3、从以上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恶不分、是非颠倒、具有菩萨心肠的人)
(四)句型
一、“话题+小句” “话题+小句”,前半部分提出一个话题(词、词组、句子),后面用一个句子对该话题加以解释说明。
例:1、是真是假,让事实来证明吧。
2、这道题是对是错,你们说说看。
二、“差点儿+动词”,指事情接近现实而没有实现。
例:1、早上路上塞车,我差点儿没赶上飞机。
2、雪下了一夜,路很滑,他差点儿摔倒了。
六、课外拓展
1、同学们,文章就是通过三骗、三打、三阻写出了白骨精的诡计多端、孙悟空的嫉恶如仇、唐僧的人妖不分。
学到这儿,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2、引导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不安排孙悟空一次就打死白骨精,为什么要三次才打死呢?(如果让孙悟空一次就打死白骨精,你觉得和打了三次才打死有什么不同?
师:这就叫反复叙事,可以使情节更加生动曲折,更能使故事引人入胜。
中国传统小说惯用“三”字来设计小说情节,“三”字包含了做事不易、需要克服困难才能成功的意思。
例如:四大名著中含“三”字的故事名:宋江三打祝家庄、宋江三败高俅、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三借芭蕉扇、三进无底洞、三打白骨精。
七、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的第8-13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第五、第六题。
八、板书设计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变作美貌的村姑)--- 化作一缕轻烟逃走
孙悟空二打白骨精(变作年满八旬的老妇人)--- 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变作白发老公公)--- 化作一堆骷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