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雨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说
知识导学
X愁予原名X文韬,1933年出生于某某某某。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某某,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这首诗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第一部分(第1节):写春雨在人们的期盼中如期到来。

第二部分(第2----5节):写春雨希望人们用真心去感受她、接受她,她将带着孩子们去体会大自然的各种气息。

第三部分(第6---9节):写春雨希望孩子们自由快乐的生活,为此,她甘心奉献自己的一切。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拟人手法
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它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不是一种修辞手法。

二者的区别是:前者用于整体艺术形象的塑造,后者仅仅用于语句的修饰。

这首诗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雨”在诗人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

不仅如此,对诗中的其他事物都作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如“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那旗子见了
我笑得哗啦啦地响”等等,俯拾皆是。

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

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1.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X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见我笑斜了翅膀”,令人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特别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例如“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等等,有一种动人的、令人感到无比亲切的美。

诗人除了成功地运用拟人手法,把“雨”想像成一种善解人意的生命存在,也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例如“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孤独之旅的心意”,不仅把具体可感的“吃着苹果”时“嘴里的那份甜”,贴切地变为“我祝福的心意”,而且以这样的诗句结尾,暗示了一种诗的祝福的力量。

关于雨的古诗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X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课前预习·打基础
正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田圃.()○2留滞.()○3喑.哑()
多音字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1种:()种子○2调:()曲调○3斗:()斗笠
()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近字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1蓑:()蓑衣○2锢:()禁锢○3喑:()喑哑
衰:()_______痼:()_______暗:()_______
解词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
..着种子
禁锢:
○2当鱼塘寒浅留滞
..着游鱼
留滞:
课后验收·提能力
基础知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圃.(fǔ)丝缕.(lǚ)
B.喑.哑(yìn )禁锢.(gù)
C.蓑.笠(shuō)襁.褓(qǎng)
D.留滞.(zhì)喧.闹(xuā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当鱼塘寒浅留滞
..着游鱼
留滞:停滞,不流通。

B.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
..的新苗
忍冬:指一种凌冬不凋的草药名。

C.我是在白云的襁褓
..中笑着长大的
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D.小溪渐渐喑哑
..歌不成调子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3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A.别关起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B.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C.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D.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阅读理解
(一)课内语段阅读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待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
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
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
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
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
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
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
4、选段的最后一节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诗押_______韵。

5、在诗人的笔下,雨是善解人意的。

雨的善解人意表现在哪里?试简要分析并用杜甫的诗句印证。

6、选段中画线句子将雨描绘成了一个什么形象?寄托了诗人什么感情?
7. 节选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运用了什么写法?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二)课外类文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一)
秋雨声声
傅天琳
窗外的雨声,
淅淅沥沥地说个不停。

窗内的语声,
叽叽咕咕地说个不停。

窗外的说些什么?
问那树,那花,那小溪;
窗内的说些什么?
问这笑,这吻,这眼睛。

窗外和窗内都说了一夜,
雨声和语声融合着梦境。

天边的霞光哟脸上的红晕,
化一朵神女峰前飘飘的云……
8.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节把窗外雨声和窗内语声加以对照,以此笼罩全篇,统率全诗。

B.第二节中,没明写说话的具体内容,实暗写说话内容。

C.第一节写雨声、语声的热闹,目的是以动衬静,以写出夜半恬静的气氛。

D.本诗的目的是写人与人之间的融洽感情。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题“秋雨声声”让人联想到秋雨中的人语,以秋雨的细腻连绵写出窗内人的甜蜜的情感。

B.第二节中,作者虽没有正面回答说些什么,但从树、花受到雨水的滋润中,可见笑、吻给对方心灵的慰藉。

C.诗句“天边的……飘飘的云”把人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写,用大自然的美衬托人的美。

D.雨声和语声融合的梦境即指第二节中表示亲密感情的笑、吻、眼睛。

(二)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1954年
10.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诗的第一节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推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

B.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

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

C.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D.这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

12.“忘了是在江南、江北/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第三节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再次点明“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槐树叶轻而且薄,也抒写了主人公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心态。

B.“沾着些故国泥的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告语,再以“呵呵”的叹词强调,从而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C.结尾一句和首句呼应,从视觉再一次写槐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完成了全诗中心意象的整体构造,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余地。

D.这一节,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既是为了诗的外在形式的需要,也是为了表达主人公思乡之情的悠远深长。

自主表达
14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后两句。

细雨东风里,
掠过我的脸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显身手
15(某某某某中考)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1)近年来,某某市多家公园开展了树木认养活动,许多市民参与其中。

今年,某某市首次将6月5日、6日设为“树木认养回访日”。

学校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以“树木认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下面是某同学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绘制的图表。

请仔细观察并比较两组数据,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图表所包含的信息。

(2)年初,小林和朋友一起认养了一棵树。

周末他想约朋友一同去为认养的树木施肥剪枝,可朋友因学习紧X不想去。

小林觉得认养是一份爱心,照看是一份责任,这时他会对朋友说:“__________”。

2雨说答案
课前预习·打基础
正字音○1pǔ○2zhì○3yīn
多音字○1种(zhǒng)种子/(zhòng)种植○2调(diào)曲调/(tiáo)调整○3斗(dǒu)斗笠/(dòu)斗争
形近字○1蓑(suō)蓑衣/衰(shuāi)衰老○2锢(gù)禁锢/痼(gù)痼疾○3喑(yīn)喑哑/暗(àn)黑暗
解词义
○1束缚;强力限制。

○2即滞留,停留不通畅。

课后验收·提能力
1、D【点拨】(A项中“圃”应读“pǔ”;B项中“喑”应读“yīn”;C项中“蓑”应读“suō”,“襁”应读“qiǎng”。


2、B【点拨】(这里“忍冬”的意思是“忍受冬寒”。


3、A【点拨】(B、C、D三项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A项没有。


4.膏苗好谣 ao
5.田圃冷冻了一冬,种子盼望发芽;牧场一片枯黄,牛羊踪迹不见;鱼塘淡淡的余寒,
滞阻了鱼儿的游动;小溪的水瘦了,听不到动听的歌谣。

春雨就在大地的期盼中降临了。

春雨的善解人意就像杜甫《春夜喜雨》诗中所写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
入夜,润物细无声”。

6.将春雨描绘成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
关爱之情
7.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在结构上前后照应。

对比的写法和结构上的照应在诗歌写作上运用很普遍,这不仅使人感到波澜起伏,而且有着隽永的诗味。

8.C【点拨】(诗中并未点明“夜半”的时间,也没有写出“恬静”的目的和要求。

)9.D【点拨】(人们用笑、吻、眼睛来表达感情,“梦境”应指诗中没写出的对幸福的追求、憧憬等。

)10.因为这片槐树叶来自“故国”,沾着故国的“泥土”,所以它是“最可宝贵”的一片;又因为离开了哺育它的“泥土”,离开了生长它的枝干,所以它又是“最使人伤心”的一片。

11.D 【点拨】只有第四行是白描手法
12.虚实相生,大大拓展了思乡的幅度——大陆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寸土地,都是值得怀念的。

13.C【点拨】诗的第一节写的是视觉意象,而结尾“淡淡的槐花香”则是清香逸远的嗅觉意象,视嗅交感,加强了诗的感染力。

14.示例:星呀星的细雨/是春天的绒毛
15(1)某某市民认养树木及回访树木的人数均逐年增加,但回访树木的人数远少于认养人数。

(2)学习固然紧X,为树木施肥剪枝既可以照料树木,也是学习之余的一种放松。

何况,我们认养了树木就有责任照看它,周末还是我们一起去,好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